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PLC法测定地黄中地黄苷D含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更生  王慧森 《中草药》2003,34(8):752-754
目的 建立地黄中地黄苷 D的 HPLC测定方法 ,提出地黄苷 D的含量限度。方法  Hypersil C1 8分析柱(2 5 0 mm× 4.6mm,5μm) ,流动相为乙腈 -水 (4∶ 96) ,流速为 1m L /m in,柱温为室温 ,检测波长为 2 0 5 nm。结果 地黄苷 D回收率为 10 0 .6% ,RSD为 2 .1% ,8个产地的 16份完整药材中地黄苷 D的含量为 0 .13 7%~ 0 .691%。结论 方法快速、简便、准确 ,可用于地黄质量控制 ,建议地黄苷 D的含量应不低于 0 .15 %。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微波干燥方法对鲜地黄中地黄苷A,D和益母草苷含量的影响,为地黄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测定地黄苷A,D和益母草苷含量,Aichrombond-AQ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5∶95),流速1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进样量10μL。以冷冻干燥法为参考,考察微波干燥对鲜地黄中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地黄苷A以5 k W微波切3~4 mm片时含量为最高(0.249 mg·g-1),地黄苷D及益母草苷以3 k W微波切1~2 mm片时含量为最高,分别为3.461,6.857 mg·g-1。结论:微波干燥对益母草苷的含量影响最大,对地黄苷D的影响最小;以微波干燥方法来制备鲜地黄饮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该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酒炖和清蒸炮制过程中地黄内在成分和外观性状的变化规律。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熟地黄项下方法测定浸出物、地黄苷D含量,利用水提醇沉法测定多糖含量,利用电子舌和分光测色计测定滋味和颜色,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滋味、颜色与酒炖品、清蒸品炮制质量及内在成分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 清蒸过程中浸出物含量随炮制时间延长不断下降,酒炖过程浸出物含量较为稳定;酒炖和清蒸过程地黄苷D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酒炖品中地黄苷D含量小于同一炮制程度的清蒸品;酒炖和清蒸过程多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酒炖品中多糖含量大于同一炮制程度的清蒸品;通过电子舌和测色计,酒炖品和清蒸品可被明显区分;酒炖过程中地黄苷D含量与红绿值(a*)、黄蓝值(b*)、总色度值(E*)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糖含量与b*呈显著正相关(P<0.05),浸出物含量与滋味、颜色变量无明显相关性;清蒸过程中多糖含量与CTS(咸)、ANS(甜)、a*b*E*呈显著正相关(P<0.05),浸出物含量与CTS、ANS、a*b*呈显著正相关(P<0.05),地黄苷D含量与CTS、ANS、明度值(L*)、a*b*E*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酒炖和清蒸工艺下地黄性状和内在成分变化趋势具有一定差异,电子舌、测色计与统计学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地黄酒炖和清蒸炮制过程中的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地黄“九蒸九晒”过程中4种活性成分HPLC检测方法,探索酒地黄炮制过程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03、334 nm,柱温35℃,测定酒地黄炮制过程中梓醇、毛蕊花糖苷、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含量。结果建立了地黄“九蒸九晒”过程中4种活性成分HPLC检测方法;梓醇、毛蕊花糖苷、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RSD均小于2.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01%(RSD<2%)。梓醇、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含量随蒸制次数增加而不同程度下降。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索了地黄炮制过程中4种活性成分的变化过程,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怀地黄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 方法: 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对怀地黄药材进行测定,色谱条件,Dikma DiamonsilC18柱(4.6 mm×250 mm,5 μm),乙腈-0.1%磷酸水系统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05 nm。 结果: 标定了13个共有峰,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该图谱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 结论: 该方法精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控制怀地黄药材内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HPLC测定地黄中麦角甾苷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地黄和熟地黄中麦角甾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柱,以乙腈-0.1%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4 nm,流速1.0 mL.min-1。结果:麦角甾苷在10~500μg.mL-1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 3.7%。结论:本法可作为地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地黄饮子配方颗粒中马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 C18(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乙腈-水(11∶89);检测波长236nm;流速1.0mL·min-1;进样体积10μL;柱温为25℃。结果:马钱苷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0.0806~1.6120μg(r=0.9999,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6%(RSD=1.52%,n=6)。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地黄饮子配方颗粒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鲜地黄提取物中3种原型入血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血清药物化学方法追踪确定地黄原型入血成分;采用Inertsil ODS-SP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5℃;乙腈-水为流动相,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03 nm的HPLC方法,测定鲜地黄提取物中原型人血成分的含量.结果:在大鼠含药血清中发现梓醇、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均以原型入血;此3种成分梓醇、地黄苷D、益母草苷线性范围分别为0.32~1.60 μg (r=0.999 6),0.406~2.03 μg(r=0.999 8),0.8~4.0 μg(r =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4%(RSD 2.53%,n=6),96.14% (RSD 1.31%,n=6),100.10%(RSD 2.73%,n=6).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良好,测定12批次河南焦作产怀药鲜地黄提取物中此3种成分的含量,总含量最高20.28%,最低11.32%.故建议鲜地黄提取物中3种原型入血成分梓醇、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总含量不得少于15%.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种中成药中地黄苷D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三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中地黄苷D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Hypersil C18分析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96),流速为1 mL/min,室温,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平均回收率分别是六味地黄丸98.6%,RSD为2.6%;麦味地黄丸97.4%,RSD为2.1%;杞菊地黄丸98.0%,2.1%。结论:本方法可用于该三种成药中地黄苷D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HPLC测定地黄炮制前后3种苷类物质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HPLC对生地黄和熟地黄中地黄苷D、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3种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比较炮制前后含量变化。方法: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 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结果:在该条件下3个活性成分均得到良好的分离,生地黄中,地黄苷D、益母草苷和毛蕊花糖苷分别在进样量68.10~3 405,99.40~4 970,14.52~726.0 n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7.7%~99.0%。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灵敏度高,重复性强,可以用于地黄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鉴定地黄根系分泌物并研究其招募的特定根际微生物种群及功能,探讨地黄-土壤反馈调节模式与其连作障碍形成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无菌条件下地黄幼苗胚根分泌物及大田地黄根际土壤中富集的根系分泌物;以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根系分泌物表征物进行土壤外源添加实验,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通过PICRUSt和FUNGuild分别进行细菌和真菌的功能预测。结果 地黄根系分泌物中存在7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毛蕊花糖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6种。通过外源添加根系分泌物实验发现在毛蕊花糖苷富集的土壤中细菌属水平上表现为AgromycesPseudomonasLysobacterSphingobiumPseudoxanthomonasSphingomonas等优势种群的形成;真菌种属水平上表现为NeocosmosporaPlectosphaerellaDactylonectria;以及Neocosmospora rubicola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Dactylonectria alcacerensisFusarium solani等物种的富集。功能预测分析发现上述细菌种群可能通过利用、降解和转化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实现自身的快速增殖,而一些潜在真菌性病原菌也成为了优势种。结论 地黄根系分泌物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可通过介导特定微生物种群的根际定植建立地黄-土壤反馈调节模式。对连续单一化栽培模式下地黄-土壤反馈调节模式的转变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或将为解读其连作障碍形成过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对地黄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地黄地上部分水提取物大孔树脂70%乙醇洗脱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7S, 8S, 8'S)-9-O-[β-D-glucopyranoyl] asarininone(1),2α,3β,19α,23-tetra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2),7,3'-二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3),野菰酸(4),corchorifattty acid B(5),pinellic acid(6)。其中,化合物 1 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 2,3,5 均为首次从地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在10 mg·L-1的质量浓度下,化合物 1~6 对BEL-7402和HCT-8均没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怀地黄中地黄苷A,地黄苷D,益母草苷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测得85-5,北京1号,白状元,沁怀,白选,沁怀郑共6个品种108份怀地黄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结合高效液相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的样品中地黄苷A,地黄苷D,益母草苷的含量,并利用TQ软件将光谱信息与测得含量相关联,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怀地黄中地黄苷A,地黄苷D,益母草苷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4 67,0.934 96,0.951 54,校正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分别为0.016 6,0.015 9,0.022 8,验证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017 00,0.007 86,0.012 50,交叉验证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RMSECV)分别为0.032 13,0.030 36,0.069 22,以及性能指数(performance index,PI)分别为92.5,82.7,83.1;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NIR模型预测值与HPLC测得参考值的P分别为0.422,0.549,0.131,均0.05,表明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绿色,可用于怀地黄中地黄苷A,地黄苷D,益母草苷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地黄清蒸不同时间5-羟甲基糠醛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考察地黄清蒸不同时间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6mm×20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15∶85),流速1mL.min-1,柱温24℃,检测波长284nm。结果:5-羟甲基糠醛在0.01~0.08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 (n=5),平均回收率100.2%,RSD2.7% (n=5)。结论:地黄在蒸制过程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地地黄中地黄苷A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地黄中地黄苷A的含量。方法薄层扫描法,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水(7∶4∶0.5),显色剂为10%硫酸-乙醇,扫描波长为407。结果Y=176.42X 52.8,r=0.996,线性范围:0.5~2.5μg。平均回收率为99.33%,RSD=2.62%。结论河南温县、博爱、武陟产地黄中黄苷A的含量较高,与梓醇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李翠翠  胡赛文  夏至 《中草药》2020,51(23):6054-6061
目的 基于ISSR分子标记研究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栽培品种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构建它们之间亲缘关系,为地黄种质资源保护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地黄栽培品种,野生群体及其近缘种106个样品进行分析,利用POPGEN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 7条引物在所有取样群体中,共检测到8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3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7.65%。地黄栽培品种与野生群体及其近缘种的种群间H值为0.265 9,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12 5。地黄栽培品种的多态性位点26个,PPB为30.59%。河南省地黄野生群体多态性位点71个,PPB为83.53%。ISSR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地黄栽培品种,野生群体及其近缘种共分成7个组。结论 ISSR分子标记揭示地黄野生群体比栽培品种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河南分布的野生地黄群体的遗传多性高于其他地区,与其作为栽培地黄的道地产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地黄野生群体间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格局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HPLC法测定不同怀地黄种植品种中地黄苷A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怀地黄种植品种中地黄苷A的含量。方法:NH2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测定波长为200nm。结果:线性范围:0.27-1.62μg,平均回收率为97.5%,RSD=2.95%。结论:不同种植品种的地黄药材中地黄甙A含量差异较大,地黄甙A含量较高的怀地黄种植品种有怀庆-5、9302和北京-1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探索地黄相关专利保护的技术布局、主题分布等方面的规律与特征,为地黄药物研发和生产机构的管理运营及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 以国内外专利为数据源,利用智慧芽专利分析平台和EXCEL软件对近20年来地黄相关药物的专利年度申请态势、技术布局、主要申请机构及其运营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地黄相关专利从2010开始快速增长,但授权发明少;在地黄的种植栽培方面,专利的申请量较少,有待加大该领域专利布局力度。在地黄的加工炮制和药物新用途方面,原始创新有着较大空间。结论 建议地黄研发机构应围绕核心产品对其专利进行全面布局,分析专利价值并进行分类管理和运营,关注该领域专利申请动态预警和防范侵权和被侵权,同时应注重“知识产权”先行,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9.
地黄microRNAs和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春丽  李先恩  都晓伟  孙鹏 《中草药》2014,45(8):1129-1135
目的 拟利用地黄Rehmanniaglutinosa EST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新的地黄microRNAs(miRNA),为今后地黄miRNA的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miRNA 家族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性,将miRBase数据库中的已知植物miRNA与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的93 172条地黄EST序列进行同源比对,按照miRNA前体应具备的标准进行筛选。结果 预测到分属于8个家族的8条潜在地黄miRNA序列,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8条预测的miRNA进行了检测,证实8条miRNA在地黄中真实存在。随后利用软件对8条地黄miRN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发现其靶基因主要编码与地黄生长发育、代谢以及胁迫响应等过程相关的蛋白。结论 新预测的地黄miRNA及其靶基因为今后研究它们在地黄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黄中腺苷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建立地黄中腺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不同品种地黄中腺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黄中腺苷含量。以KYWG-C18为固定相,6%乙腈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0nm。结果:腺苷在0.002mg/ml~0.01mg/ml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Y=1.7742×10-4+8.9021×10-7X,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4.1%。RSD=1.86%(n=5)。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