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启腾 《中国现代医药科技》2003,3(1):26-27
目的:对肋软骨炎的误诊、漏诊进行临床调查,探讨其原因,提出对策。方法:通过收集临床上肋软骨炎误诊、漏诊病例,就误诊、漏诊的相关疾病、相应时间,次数进行分析。结果:肋软骨炎误诊、漏诊常见。结论:应常规将肋软骨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列入胸肋腰部疼痛的鉴别诊断范围。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8岁。因发现有上腹肿块伴疼痛3年,于1992年11月10日入院。该肿块于右季助部,约6cm×5cm×4cm大小,活动度不佳,压痛(+)。疼痛呈不规则钝痛,不向其它部位放射,入院后B超检查,示右季助下距腹壁23~35mm处有一32mm×58mm×79mm低回声包块,外形尚规则,边界清晰。该壁回声稍增强,与肝脏无关。提示右上腹均质性肿块(来自升结肠)。X线钡剂灌肠示:①结肠无器质性病变。②腹部包块与肠腔无关。经抗炎治疗后症状无改善,肿块无缩小。住院后第3周在连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上腹肿块探查术。术中在腹膜外未发现肿块,仅发现右11肋尖外翻,致腹部肌肉向外凸起。遂将右11 相似文献
3.
肋软骨炎误诊为心绞痛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5年~1986年共将肋软骨炎误诊为心绞痛28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28例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25~75岁,其中25~44岁8例,45~75岁20例。28中均有心前区刺痛或锐痛,且逢喷嚏、咳嗽、左臂用力时加 相似文献
4.
5.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以下简称肋软骨炎)是门诊常见病。病因迄今尚未确认。肋软骨炎发病率和误诊率都很高。为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现将1990~1994年间误诊为其它疾病的100例患者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38例,女62例;20岁以下的5例,21~30岁23例,31~ 相似文献
6.
赵永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1):113-113
背部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多由肩胛骨附近的肌肉伤和慢性劳损所致。近年来,笔者采用手法治疗此病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12年内科临床工作中确诊13例神经鞘瘤,这些病例被多次误诊,后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现将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多发性肌炎 (polymyositis ,PM )是一种以横纹肌慢性、非化脓性炎性病理损伤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 ,1863年由德国的Wagner首次报告。尽管随着医学的发展 ,对PM的认识日趋全面和深入 ,但由于其病因至今尚不明确及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临床上仍有较多的误诊和漏诊 ,而其它疾病误诊为PM比较少见。现将我科自1997年8月—200l年8月收治的4例院外误诊为PM的病例报告如下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例中男女各2例 ,年龄50~72岁 ,此次确诊前病史1个月~5年。表现为肌无力2例 ,肌痛1例 ,同时存在肌无力和肌痛1例。治疗前均行血清肌… 相似文献
10.
宋亚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5)
目的 探讨20例易误诊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结节性筋膜炎治疗的20例患者,采用巨检和镜检两种方式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结节性筋膜炎多发于20 ~ 58岁中青年人群,可发生于全身皮下组织,上肢及躯干最为常见.病理分析可得,结节性筋膜炎生长迅速,增生活跃的肌纤维母细胞呈束状、交织状或紊乱无方向排列,易见核分裂,存在丰富的血管及红细胞外渗和疏松的黏液样基质,根据镜检结果分为三种亚型,黏液瘤型(12例)、肉芽肿型(6例)、纤维瘤型(2例).免疫表型显示,MSA、SMA、Vimentin呈阳性,S-100、CD68、CD34表达呈阴性.结论 对于结节性筋膜炎患者而言,在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的同时需结合患者自身具体的病情和组织学形态进行分析,避免过度诊断或诊断不足造成的误诊,耽误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0岁,咳嗽伴右侧肩背部疼痛1个多月,因疼痛进行性加重,且偶有痰中带血来我院就诊。X线正位胸片示右上肺野第2肋间隙内见一大小约1.0cm×1.5cm不规则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较均匀浅淡,边界模糊不清,双侧肺门影未见增大、增重,纵隔居中,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面完整,肋膈角清晰锐利。X线诊断:①右上肺结核?②右上肺炎症?建议到当地疾控中心做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2.
第11肋非特异性肋软骨炎是一种临床上并不少见的可引起上腹部疼痛的疾病,临床上极易被误诊为腹腔脏器疾病,导致患者长期治疗无效,增加了患者就诊次数,加重了经济负担。笔者1994年10月至2008年6月间收治32例第11肋非特异性肋软骨炎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临床多见的胸背部肌筋膜炎造成的肩背部疼痛为切入点,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对铍针治疗胸背部肌筋膜炎进行临床观察,形成铍针治疗胸背肌筋膜炎性肩背部疼痛的诊疗标准和技术规范.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胸背筋膜炎肩背部疼痛门诊及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铍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毫针治疗.结果 60例患者经铍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缩短疗程,复发率低,费用低.结论 铍针治疗胸背肌筋膜炎引起的颈肩背部疼痛,止痛快,疗效好,缩短疗程,操作简单方便,疗效确切,镇痛效果好,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费用低,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6岁,因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疼痛2年再发加重二周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为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及呕吐,在当地诊所行输液治疗后缓解(具体用药不详)。2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2周前,患者再次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在当地诊所行输液治疗无效,遂转入本院。 相似文献
15.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临床上不少见,但合并心肌损害的报道比较罕见。笔者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良性肌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9例的病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 yosistis,DM)是一种常见结缔组织疾病,并发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nng disease,ILD)并不比其它结缔组织疾病(C11))少见,严重影响预后。现对99例PM/DM中ILD发病情况、临床特点、预后作回顾性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