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与非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内皮功能并分析内皮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腹膜透析中心透析龄〉3个月的糖尿病肾病患者39例和非糖尿病肾病患者61例。所有患者均测量容量和血压,采用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法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患者收缩压、脉压、细胞外液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而血管扩张显著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组(P〈0.01)。血管扩张与身高、体重、收缩压、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细胞外液、有无糖尿病肾病为血管扩张的独立预测因素(总r2=0.261,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有较严重的内皮功能不全,细胞外液、有无糖尿病肾病是内皮功能不全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慢性肾脏病未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低T3组与非低T3组患者血红蛋白及其他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低L水平对血红蛋白的独立影响作用。结果低T3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低T3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FT3与血红蛋白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10,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在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等因素后,血FT3和肾小球率过滤是血红蛋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低T3综合征在慢性肾脏病人群中并不少见,它是影响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血红蛋白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可能直接参与了该人群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PD)及血液透析(HD)对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以便为临床选取适当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131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分为HD组(58例)和PD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生存率和死亡原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大于65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PD组明显增多(P〈0.01)。透析第1、第2年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第3、4年PD组死亡率大幅上升,显著高于HD组(P〈0.01)。HD组18例死亡患者中,年龄大于65岁者4例(22.2%);PD组29例死亡患者中,年龄大于65岁者17例(5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D组死亡主要原因为脑血管病变(占38.9%),PD组死亡主要原因为感染(占34.5%)。PD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均高于H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D组患者血浆白蛋白、血钾明显低于HD组(P〈0.01)。结论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适于PD,但PD组患者2年以上远期生存率明显低于HD组,尤其是大于65岁高龄糖尿病患者PD死亡率明显上升。腹膜透析相对于血液透析仍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H  Li G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1):737-739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及血液透析(HD)在糖尿病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利弊。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行血液透析24例,腹膜透析3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透析前的年龄及残余肾功能均相匹配;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及血脂,血糖,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结果:两组前2年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腹膜透析组第3年的生存率大幅下降,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PD组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低度脂蛋白均高于HD组,差异有显著性。PD组的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HD组(P<0.05),而血红蛋白则高于HD组。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肾脏替代治疗,腹膜透析相对于血液透析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是否以腹膜透析作为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的首选治疗方案,尚需大量的,严格的临床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住院病人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其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收集579名T2DM住院病人病历资料,统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MS患病率,并按是否合并MS分组,比较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结果579例中454例合并MS(78.41%),女性明显高于男性(X^2=25.58,P〈0.01)。MS组糖尿病肾病(DN,X^=21.58,P〈0.01)和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X^=5.79,P〈0.05)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MS组。结论合并MS组较无MS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和DN的患病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ey)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随机分为LFHD组12例、HFHD组12例和HDF组12例,观察治疗前后Hcy、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蛋白(ALB)的变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Hcy、CRP、IL-6及TNF一仪均高于对照组(P〈0.01),ALB低于对照组(P〈0.01)。LFHD组单次和透析6个月后均不能降低Hcy、CRP、IL-6、TN-α(P〉0.05);HFHD组单次透析后Hcy下降(P〈0.05),CRP、IL-6及TNF-α下降不明显(P〉0.05),透析6个月后,Hcy、CRP、IL-6及TNF-α下降(P〈0.05),ALB上升(P〈0.05);HDF组单次和透析6个月后Hcy、CRP、IL-6、TN-α下降(P〈0.05),透析6个月后ALB上升(P〈0.05);透析6个月后,HDF组Hcy、CRP、IL-6、TNF-α均低于HFHD组同期水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高Hcy血症和微炎症状态。HDF和HFHD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y水平和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为自我管理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行为方式选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选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99例和对照组97例。实验组采用行为自我管理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法。干预时间为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第6个月治疗依从性、急诊或住院血透、血透并发症发生率、内瘘功能、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急诊或住院血透、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自我管理方法能增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透析过程健康行为的选择,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与缬沙坦改善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心功能的疗效。方法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衰合并心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缬沙坦80mg口服,1次/d;并于每次透析结束前静注左卡尼汀1.0g,疗程4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vs70%,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VESD、LVEDD、LVEF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左卡尼汀与缬沙坦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HRV)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了 80例接受慢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血液透析开始前记录 2 4h动态心电图 ,采用 R- R间期的标准差 (SDNN)作为 HRV的指标。采用多元回归法 ,对年龄、性别、透析前体重指数、缺血性心肌病、糖尿病肾病、吸烟、累积进行血液透析的时间、透析前平均血压、血细胞比容 (Hct)、血浆尿素氮水平 (BU N)、转换酶抑制剂 (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等 12个可能影响 SDNN的独立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老年 (P<0 .0 1) ,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 (P<0 .0 1) ,Hct降低 (P=0 .0 12 2 ) ,透析前体重指数增加 (P=0 .0 132 ) ,长期进行血透的患者 (P=0 .0 2 0 1)及吸烟者 (P=0 .0 34 5 )与 SDNN的降低呈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除已证明的因素外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透析前体重指数及累计进行血液透析的时间也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其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65岁)32例,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65岁)32例,对此64例患者的原发病、透析效果、营养指标以及近5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继发性肾脏疾病成为老年人尿毒症的主要病因。老年组尿素氮清除效率(KT/v),尿素下降率(URR)与中青年组比无明显差异,蛋白分解代谢率(PCR)低于中青年组(P〈0.05),心胸比值大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清肌酐(Cr)均低于中青年组(均P〈0.05),血清尿素氮(BUN)低于中青年组(P〈0.01),C反应蛋白(CRP)高于中青年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与中青年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在透析中低血压、血管通路血流不畅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01),高血压、感染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率与中青年患者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减少透析并发症,保持血管通道长期通畅,改善营养状况是提高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ESRD)非透析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并探讨其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6例ESRD非透析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ESRD非透析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明显降低(P〈0.05)、左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增高(P〈0.01),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峰(E/A)比值显著降低(P〈0.01);ESRD非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组较非左心室肥厚组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降低(P〈0.05);ESRD非透析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浓度与LVMI呈负相关(P〈0.05),与E/A比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ESRD非透析患者体内胎球蛋白A水平显著降低,且与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能X线(DEXA)检查评价糖尿病肾病(DN)非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43例慢性肾衰竭(CRF)4—5期的非透析患者按病因分为DN组和非DN组,用DEXA仪测定其全身肌肉及脂肪组织含量,并行人体学指标、生化指标检测和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评估两组的营养状况。结果与非DN组比较,DN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升高(P〈0.01或〈0.05);男、女患者的肌肉组织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P〈0.01或〈0.05),上臂中部肌肉周径减小(P〈0.05)。结论DN非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以低白蛋白血症、肌肉萎缩和负氮平衡为特征;DEXA能精确测定肌肉和脂肪含量,敏感地发现肌肉萎缩和蛋白一能量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3.
董翔  蒋春明  张苗  孙琤 《临床内科杂志》2009,26(11):765-767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128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特点,比较感染组与无感染组患者心血管事件(CVD)发生和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感染组患者糖尿病和高龄者占比例较高(P〈0.05);在透析后12个月内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其平均生存时间显著短于12个月以后发生感染的患者(P〈0.01)。感染组患者新发CVD显著高于无感染组患者(P〈0.01)。感染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低于无感染组患者(P〈0.01)。结论高龄、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较其他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早期肺部感染的发生预示着患者较短的生存时间。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新发CVD的发生率较高,生存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4.
付文静  张沛  邓英辉  贾强 《山东医药》2011,51(40):97-9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例稳定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进入研究前已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12个月以上。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疗程24周,维持使用原透析处方及用药,观察患者透析前血压、透中最低血压的变化和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情况,以及肾功能、白蛋白、电解质、血红蛋白及脱水量和透析后体质量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白蛋白、电解质和血红蛋白差异无显著性,血压在治疗12周后明显改善(P〈0.05)并达到稳态,透析相关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继续治疗12周后低血压发生率未再发生显著性变化;脱水量在12周后有增加,透析后体质量在12周后有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应用左卡尼汀可有效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15.
不同病理类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1990年12月至2004年4月在我院肾脏病研究所住院并行肾穿刺活检的1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弥漫性系膜硬化病变(DIF)患者73例,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病变(NOD)患者77例。分析并比较以下指标: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眼底病变,HbA1C血浆白蛋白,血脂水平,24h尿蛋白定量,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渗透压,肌酐清除率。结果(1)NOD组患者糖尿病病程较DIF组患者长[(122.0±8.1 vs 56.0±7.8)个月,P〈0.01],高血压病程较DIF组患者短[(49.0±10.3 vs 84.0±12.6)个月,P〈0.05],BMI较DIF组患者低[(24.1±0.4 vs 26.1±0.4)kg/m^2,P〈0.01],尿蛋白水平较DIF组高[(3.8±0.3 vs 1.9±0.2)g/24h,P〈0.01],肌酐清除率较DIF组患者低(45.2±3.1 vs 64.4±3.6)ml/min;(2)NOD组患者中,92%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显著高于DIF组的13%(P〈0.01)。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特征不同,NOD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更长,肾脏损害更明显,更容易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F患者高血压病程更长,BMI更高。  相似文献   

16.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Hcy代谢的因素。方法将12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微血管并发症(NDC)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3组。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和血浆血栓调节蛋白(sTM)浓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和VitB12水平。结果DR组和DN组的空腹血浆Hcy浓度明显高于NDC组和对照组(P〈0.01);高Hcy血症的糖尿病患者DR、DN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Hcy血症糖尿病患者(P〈0.01);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Hcy水平与sTM、肌酐(Sc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酸、VitB1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Hcy、甘油三酯、VitB12、叶酸、sTM与DN的发生有关;Hcy、FPG、Scr、甘油三酯均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叶酸、VitB12、Scr以及代谢紊乱程度影响Hcy的浓度;空腹高Hcy血症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韩颖  熊薇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4):208-209,222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湖北省84所医院360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标志物HCV抗体。同时调查其输血史和透析史,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608例MHD患者中,HCV感染率5.88%。有输血史HCV感染率(7.12%)显著高于无输血史者(2.13%,P〈0.01)。HCV阳转率透析时间小于1年为0.98%,透析1~2年为4.19%,透析2~3年为4.59%,透析3年以上为13.06%(P〈0.01)。且随着每周透析次数的增加,HCV的阳转率也明显上升(P〈0.05)。接受过1所医院透析的患者,HCV阳转率为3.09%,接受过2所为5.84%,接受过3所为7.44%,接受4所及以上为11.29%(P〈0.01)。结论:反复输血、透析时间长、透析次数多、接受多家医院透析是MHD患者感染HCV高的重要因素。减少输血、加强透析治疗环节院内感染的质量控制对预防HCV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吸烟与男性早发冠心病(PCAD)的关系。方法纳入2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PCAD患者,其中男性组158例和女性组112例,对两组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异常等)进行分析。结果PCAD患者男性组和女性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组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PCAD家族史无差异,但男性HDL-C(mg/d1)显著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PCAD与吸烟呈正相关(OR=153.82,P〈0.01),与HDL-C呈负相关(OR=0.95,P〈0.01)。结论男性PCAD的发病年龄早于女性,且与男性的吸烟和低HDL-C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健康对照组为50名健康体检者,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每组各5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选择素。结果所有糖尿病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含量(17.36±6.19)n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25±1.69)ng/ml](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16.59±3.36)ng/ml]及临床白蛋白尿组[(23.84±5.96)ng/ml]P-选择素又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12.34±2.31)ng/ml](P〈0.01);临床白蛋白尿组又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1);P选择素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均呈正相关(r=0.54,0.68,0.97,0.71,P均〈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P-选择素的水平升高,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与外周血单核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36例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正常对照组(NC)10名,比较各组空腹血糖(FPG)、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活性氧(ROS)产量及HO-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各组的FPG、MDA、ROS和HO-1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0.01),有并发症组的上述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HO-1 mRNA分别与HO-1蛋白、MDA、FPG水平显著正相关,HO-1蛋白水平与ROS、MDA显著正相关,MDA与ROS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患者的高血糖引起氧化应激并诱导HO-1适应性和代偿性增高,将来有望通过适当诱导HO-1高表达以拮抗糖尿病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