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囊面罩给氧对早期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68例心肺复苏的患者,根据CPR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呼吸干预措施,分为观察组(气囊面罩给氧)和对照组(气管插管给氧)各84例。结果心肺复苏成功率:观察组44.0%,对照组42.9%。结论气囊面罩给氧与气管插管给氧对早期心肺复苏成功率具有相同的临床效果,且操作简便、快捷、容易掌握、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急诊心肺复苏中应用不同气道开放方式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江华  雷卓青 《新医学》2009,40(5):304-306
目的:探讨紧急心肺复苏初期理想的人工通气方式。方法:呼吸、循环骤停需紧急心肺复苏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应用序贯性气道开放的A组(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与B组(喉罩-气管插管)和应用非序贯性气道开放的C组(常规气管插管),比较3组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A组和B组气道有效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C组(均为P〈0.01),A、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复苏成功率、存活率高于C组(均为P〈0.05),A、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序贯性气道开放能及时、有效地早期开放气道,提高心肺复苏的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在序贯性气道开放中使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与喉罩能达到相同效果。  相似文献   

3.
喉罩通气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优越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心搏、呼吸骤停患者70例按随机原则选取复苏程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面罩加压给氧,待麻醉师到场后改用气管内插管,而观察组选用第三代便捷盲插喉罩(LMA-ProSeal喉罩)建立人工气道。结果:SpO2上升时间观察组为(128.8±36.7)s,对照组为(260.1±41.6)s,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喉罩一次置入成功率观察组为98.9%,对照组为71.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的气管内插管,且置入所花费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喉罩通气在重建人工气道时,具有置入快捷方便、连接准确可靠的优势,值得在急诊急救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师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30):7328-7329
目的:探讨人工复苏囊面罩给氧在儿科急诊室气管插管前应用。方法:我院急诊室收治的85例患儿,由于SpO2不同程度下降或呼吸暂停需气管插管,插管前运用人工复苏囊面罩给氧。结果:85例患儿均运用人工复苏囊一面罩给氧,79例患儿在麻醉医师来到前给予人工复苏囊一面罩给氧,SpO2均达到90%以上,插管成功后转各科,6例患儿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人工复苏囊一而罩给氧在儿科急救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的扩张气道及肺泡,改善通气,保证重要脏器的氧供,挽救患儿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有效抢救措施。方法选取本院院前急救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从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抢救半径、现场有无目击者参与、气管插管耗时(含气囊—面罩给氧)、是否使用电除颤等方面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79例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抢救患者7例,抢救成功率8.86%。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4 min与开始复苏时间≥4 min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复苏时间4 min能有效提高CPR复苏成功率(OR=13.64,95%CI:1.43~130.08);在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过程中,抢救半径5 km、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90 s及现场有目击者参与的情况下和抢救半径≥5 km、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90 s及现场无目击者参与,CPR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电除颤是CPR复苏成功要素之一(OR=10.00,95%CI:1.14~87.59)。结论 79例患者临床分析表明,院前急救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早,抢救半径短,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少和有目击者参与是影响CPR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进行院前救治的100例心脏骤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0例患者实施气管插管人工辅助通气,观察组的患者实施球囊人工通气;比较两组患者建立通气所需的时间、复苏5min后血氧饱和度以及复苏成功的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建立通气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苏5min后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院前心肺复苏的急救中,气管插管和球囊辅助呼吸的效果基本一致,球囊辅助呼吸所需的时间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种不同建立人工气道的方式对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通气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该院急诊部接收的120例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A组患者行常规气管插管,B组患者给予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和气管插管,C组患者给予喉罩和气管插管,观察3组患者心肺复苏情况,包括气道开放时间、心搏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等指标,同时监测患者在治疗1、3h的氧气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及pH变化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的气道开放时间、心搏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改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3组患者的P(O_2)都升高,但B、C组升高幅度更大,且B、C组治疗3h后P(CO_2)明显降低,A组患者虽有降低,但治疗3h P(CO_2)高于另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治疗时,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和气管插管及喉罩和气管插管的治疗效果更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临床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PLMA与气管插管在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71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75例,分别应用PLMA和气管插管进行复苏,比较两种方法的复苏效果。结果:观察组PLMA插入时间、起效时间、气道损伤发生率及一次性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苏1min、5min时的SpO2、Apgar评分、PaO2、PaCO2及pH值均明显优于复苏前(P〈0.05),但两组间同一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食管引流型喉罩在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操作简单,且气道损伤率低,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5岁。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入院。住院第五天突然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同时应用食管气管双胜通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连接人工呼吸机加压给氧。5min内心肺复苏成功。2h后拔除双腔通气管。住院两月,痊愈出院。2讨论心肺复苏中,肺复苏的关键是立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的通气,加压给氧。在医院内心肺复苏中一般是清麻醉科医师行气管插管。这个过程常需耽搁一定时间,技响了心肺复苏成功率。而应用食管气管双胜通气管(esophagealtrachealdoublelumenalrway)这一装置…  相似文献   

10.
喉罩通气对老年人全身麻醉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晓芳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7):1113-1115
[目的]观察老年人全身麻醉时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老年(〉60岁)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喉罩组:麻醉诱导后置入第三代喉罩;插管组:麻醉诱导后以气管插管维持通气。记录两组诱导前(T0)、置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1)、喉罩置入或气插管即刻(T2)、之后5 min(T3)、拔气导管或喉罩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在麻醉前、插管后5 min、术毕、拔管后5 min 4个时点抽取颈内静脉血标本,测定皮质醇水平。[结果]同插管组比较,喉罩组在插管后即刻、拔管后HR、MAP均低于插管组(P〈0.05);两组术后皮质醇浓度较麻醉前均升高(P〈0.05);拔管后皮质醇浓度插管组高于喉罩组(P〈0.05)。[结论]同气管插管比较,喉罩通气用于老年人全麻可减轻应激反应、且使用简单、安全有效,是很好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1.
早期气管插管与心脏电击除颤对心肺脑复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与心脏电击除颤时机选择对心肺脑复苏(CPCR)的影响。方法选122例心脏骤停病人,分成早期气管插管与心脏电击除颤选择顺序复苏组(A组,60例),与常规复苏组(B组,62例),对两组复苏成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选择顺序复苏A组成功率为51.6%,常规复苏B组成功率为17.7%,(P<0.05)。结论早期气管插管与心脏电击除颤随不同的病因而作出顺序选择复苏,能比常规复苏组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血必净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干预作用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参芪扶正注射液组、血必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四组患者进行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对照组仅给0.9%氯化钠注射液和白蛋白液体复苏,必要时使用多巴酚丁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升压;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d)联合血必净(50 mL血必净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00 mL/d),参芪扶正注射组和血必净注射液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只加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d)或血必净(50 mL血必净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00 mL/d)进行液体复苏.观察四组患者达到EGDT目标所需要的液体量、复苏完成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种类及剂量,以及氧代谢指标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四组患者EGDT时,联合治疗组复苏液体量、所需的多巴酚丁胺剂量及去甲肾上腺素均明显少于其他三组(均P<0.05),而四组复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试验过程中1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3例死亡;参芪扶正注射组和血必净注射液组试验过程中发生ARDS均为2例,3例死亡;对照组试验过程中4例发生ARDS,3例死亡,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参芪扶正注射液组和血必净注射液组自复苏后24 h起氧输送(D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明显上升,而VO2、O2ER明显下降,均较复苏前明显改善(均P<0.05),而对照组多数指标在复苏后48 h才有明显变化,且联合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血必净能更早帮助脓毒性休克患者脱离休克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体内氧代谢,是脓毒性休克患者较理想的复苏液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导致意识障碍患者高压氧(HBO)治疗时机的把握。方法:116例接受HBO治疗的意识障碍患者,根据原发疾病的不同分为急性中毒组(A组)、重型颅脑损伤组(B组)、心肺复苏后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组(C组)及脑血管病组(D组),比较各组开始HBO治疗的时间和有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A组开始HBO治疗的时间最早,与其他组比较,有效率最高97.4%(P〈0.01)。C组与D组有效率较低,分别为52.6%、41.2%。B组与D组开始HBO治疗的时间较晚,平均〉1个月。结论:各组患者早期HBO治疗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治疗时机不仅与原发疾病有关,还与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有关。意识障碍患者行HBO治疗,应合理把握时机,尽量早期开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使用单向活瓣通气给氧的方法对脱机训练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机械通气72 h以上患者48例,符合撤机标准,在准备撤机前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使用单向活瓣通气给氧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脱机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氧气管给氧通气的方法,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变化,并了解患者的耐受性及舒适度改变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脱机后1 h3、h2、4 h动脉血气分析的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次数、心率、血压变化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耐受性及舒适度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使用单向活瓣通气给氧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方法,可以使患者能吸入较精确的足够的氧混合气体,降低导管死腔,减少患者的呼吸做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从而能使患者达到快速、顺利脱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拔出气管切开套管进程的影响及与常规治疗的差异性。方法:80例早期脑卒中后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通过对呼吸肌肌力评定、指脉氧饱和度、肺部感染率、留置气管切开套管时间、呼气量和吸气量等方面对比2组康复疗效。结果:观察组留置气管切开套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氧饱和度、最大吸气量及呼气量、呼吸肌肌力4级(包括4级)以上者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肺部感染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应用于早期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对拔出气管切开套管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血浆代用品血定安应用于烧伤休克复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验证血浆代用品 (血定安 )在烧伤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 0例烧伤总体表面积( TBSA)大于 40 %且因延迟复苏导致休克的烧伤患者 ,随机分为血定安复苏组 (血定安组 ,n=11)和血浆复苏组 (血浆组 ,n=9)进行复苏 ,观察休克期心排血量 ( CO)、氧供给 ( DO2 )、血细胞比容、血液黏度、血浆黏度、乳酸( L A)含量及碱缺失 ( BD)等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氧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 :快速补液 2 h后 ,CO和 DO2显著升高 ( P<0 .0 5或 P<0 .0 1) ,血细胞比容、血液黏度、血浆黏度、L A和动脉血 BD显著下降 ( P<0 .0 5或P<0 .0 1)。两组间比较 ,伤后 2 4h内血定安组补液后血浆黏度显著低于血浆组 ( P均 <0 .0 5 ) ,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 P均 >0 .0 5 )。结论 :在烧伤后休克复苏中 ,血浆代用品血定安与血浆的疗效相近 ,可以在烧伤休克早期救治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容量复苏并血液滤过对肺泡-动脉间氧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容量复苏并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难治性脓毒性休克患者肺泡-动脉间氧分压交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重症监护室89例难治性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容量复苏组(A组,41例)和容量复苏并HVHF组(B组,48例),均完成72 h HVHF,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心静脉氧含量(CcvO2)、桡动脉氧含量(CaO2)、肺泡氧分压与动脉氧分压的差值[P(A-a)D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PaO2/PAO2)、呼吸指数[RI=P(A-a)DO2/PaO2]、氧合指数[OI=PaO2/FiO2]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评分(APACHE Ⅱ)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后7 d时,B组较A组CcvO2,CaO2改善,分别为(0.60±0.24)vs.(0.72±0.28),P<0.05,和(0.84±0.43)vs.(0.94±0.46),P<0.05;氧摄取率(O2ER)下降,(28.7±2.4)vs.(21.7±3.4),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24 h,72 h,7 d 时,P(A-a)DO2,PaO2/PAO2比值,RI,O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治疗7 d时,B组的APACHE Ⅱ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2±6.8)vs.(8.2±3.8),P<0.01].结论 容量复苏并HVHF能改善难治性脓毒性休克患者肺泡-动脉间间氧交换,降低患者APACHE Ⅱ评分,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Rabi Y  Rabi D  Yee W 《Resuscitation》2007,72(3):353-363
Understanding of the potential dangers of hyperoxia in the newborn is growing. Several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use of room air for the resuscitation of newborns.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room air resuscitation versus 100% oxygen resuscitation on mortality at 1 week and 1 month in asphyxiated newborn infants. STUDY DESIG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seven randomized and quasi-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comparing room air and 100% oxygen resuscitation of newborn infants.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100% oxygen resuscitation group, neonates in the room air resuscitation group had a lower mortality both in the first week of life (odds ratio 0.70, 95% CI 0.50, 0.98) and at 1 month and beyond (odds ratio 0.63, 95% CI 0.42, 0.94).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Stage II and Stage III)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is meta-analysis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room air is superior to 100% oxygen as the initial choice for resuscitating clinically depressed newborns as it may result in a lower mortality rate. However, adequately powered studies of long-term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s are not yet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的自主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方法 100例患者根据术前准备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A组:2%利多卡因吸入麻醉的同时于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1 mg;B组:2%利多卡因吸入麻醉.分别记录术前(T1)、通过咽部(T2)、通过声门(T3)、气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后(T4)、操作过程中(T5)、结束时(T6)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T1和T6的血压(BP)等数据.结果 组内与术前对比:两组HR均从T3开始增快,差异具有显著性;SPO2:A组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B组从T3开始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BP:A组收缩压(SBP)差异无显著性;B组SBP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组间比较:HR在T1、T2、T3和T6时A>B,差异具有显著性,但在T4和T5时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阿托品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能使患者保持更稳定的HR、SPO2及SBP.对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的协调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两种液体复苏方案对脓毒性休克(SS)患者呼吸力学与氧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SS患者98例,其中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患者(观察组)45例,接受开放性液体复苏治疗的患者(对照组)53例,对比两组复苏治疗前、治疗后72 h呼吸力学、氧代谢、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静态肺顺应性(Cst)、氧输送(DO2)、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血乳酸(Lac)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24 h复苏液体量小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大于对照组,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24 h复苏液体量与Cst及DO2、PaO2/FiO2均存在负相关(均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0)。结论 治疗S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能够改善患者肺顺应性与氧代谢功能,且对血流动力学无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