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关键性治疗措施,然而,尽管设备更新换代,ARDS的死亡率仍高达50%~70%。近10年来,有关ARDS病理改变和呼吸力学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通气机所致肺损伤(VILI)的认识深入,促进了ARDS通气目标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松峰  孙蓓  吴九云  朱凤 《山东医药》2001,41(14):74-75
1995年~2000年,我院共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1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16~70岁,平均41岁。高空坠落7例,为严重颅脑、胸部、四肢复合伤;腹部挤压伤合并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3例;砸伤合并肺挫伤,脾破裂2例。全部病例入院时合并不同程度的创伤、失血性休克。均在全麻下进行各类不同的相应手术。1例进行了床旁牵引。9例安置了胸腔闭式引流。治愈9例,死亡3例(均死于 ARDS晚期)。 护理体会:①合理氧疗。ARDS患者早期可给面罩…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drome,ARDS)是一类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近十余年来,虽然ARDS的诊疗技术不断进步,但ARDS的病死率并没有明显下降,仍在40%~50%之间~[1]。本文就ARDS机械通气治疗进展作一综述。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原理ARDS急性期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主要是各种原  相似文献   

4.
冯吉焕 《山东医药》2003,43(8):22-23
1999~2002年,我院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方法,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40例,效果满意,现将监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液体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通气是一种新的通气模式,近年来发展很快。本文阐述液体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研艽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 ,尤其多见于严重创伤及大手术后 ,治疗以机械通气、防治感染及其他对症处理为主。近年来随着ARDS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 ,血液净化治疗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现将我院辅用血液滤过治疗 12例ARDS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 临床资料 :ARDS患者 12例 ,男 9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 5 6 8± 12 7)岁 ,均符合下述标准 :( 1)有发病的高危因素。 ( 2 )急性起病 ,呼吸急促和 (或 )呼吸窘迫。 ( 3)低氧血症 :急性肺损伤 (ALI)时动脉血氧分压 (PaO2 ) /吸氧浓度(FiO2 )≤ 30 …  相似文献   

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液体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通气是一种新的通气模式,近年来发展很快。本阐述液体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广泛性肺毛细血管膜损伤和呼吸困难.在上个世纪,Ashbough于1967年报道呼吸窘迫综合征时,他所指的ARDS的A字意指Adult,即成人之意,其时ARDS应是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相似文献   

10.
控制性肺膨胀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性肺膨胀是一种增加肺容积、促进塌陷肺泡复张的方法。在机械通气治疗ARDS时应有管一方法能提高患者肺顺应性,改善氧合,减少气压伤产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和不同液体限制两种治疗策略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ARDS患者115例,男77例,女38例,依据有无MV分成MV组和非MV两组。依据有无液体限制性策略分为液体控制组和非液体控制组。比较预后(包括28 d生存率、医疗费用、ICU的滞留时间、MV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 MV组ICU滞留时间(t=3.089,P0.01)、住院费用(t=4.146,P0.01)均显著高于非MV组,而生存率低于非MV组(χ2=4.391,P=0.036);液体控制组MV时间(t=3.761,P0.01)、住院费用(t=3.160,P0.01)均显著低于非液体控制组,而生存率则高于非液体控制组(χ2=5.803,P=0.016)。结论 MV与否、不同的液体治疗策略对老年ARDS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进展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是多种原因 (包括 SARS)诱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急性肺损伤综合征。经过多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已得到了统一的认识 ,在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并且设计和试验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案 [1~ 12 ]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可大大降低因各种因素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的病死率。但部分患者在长时间 (>72h)接受人工通气后 ,即使原发诱因已经消除 ,但撤离呼吸机仍较为困难 ,主要是因为患者通气功能不良和呼吸肌疲劳 ,但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支持患者的通气 ,就可避免呼吸肌过度疲劳 ,即可以进一步改善病情。因此 ,在ARDS患者病情改善过程中及时拔除气管内插管 ,改用经鼻面罩无创性机械通气 (BiPAP) ,可望有效地避免经人工气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一、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 :1998年 8月~ 2 0 0 0年 4…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肺心病(ACP)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不仅导致体循环淤血,而且可影响左心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进一步加重循环衰竭.目前ARDS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获得显著进展,但中重度ARDS患者的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本文就ARDS患者ACP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方法及机械通气策略等方面做一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致成人急性呼吸窘迫征的救治经验。方法分析2006年6月~2012年4月收治的交通事故致急性呼吸窘迫征病例14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伤员144例。其中死亡病人28例,死亡率19.44%,死于原发性损伤10例,主要死于失血性休克、广泛的心脏挫伤和肺挫伤。死于继发性损伤18例,主要死于多脏器功能不全和重症感染。结论对于严重多发伤致急性呼吸窘迫征患者,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经验丰富的创伤救治团队是提高救治率的前提。快速诊断,及早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正确使用呼吸机,积极改善胃肠功能,积极控制原发病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患女性,13岁,2004年4月5日第3次入院。6年前因先天性肝脏发育异常行肝脏移植,后因骨髓再生障碍(服用抗排异药)于4个月前行骨髓移植,3d前出现发热、呼吸困难,以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收入ICU。入院时,体温38℃,呼吸急促、半坐位、口唇发绀,双肺闻及捻发音。胸片示双肺弥散性片状阴影和磨玻璃样阴影。  相似文献   

18.
经鼻(面)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评价经鼻(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BDS)的疗效。方法16例ARDS患者分为感染组(7例)和非感染组(9例),前者呼吸频率(RR)(46±5)次/分,动脉血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分别为7.49±0.05、(32±4)mmHg、(144±23)mmHg;后者为(41±6)次/分、7.49±0.13、(32±5)mmHg、(156±51)mmHg,经鼻(面)罩选择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结果通气2-8h,与通气前比较感染组RR为(45±7)次/分,P>0.05,OI升至(195±30)mmHg,P<0.05;非感染组相应为(35±4)次/分和(228±90)mmHg(P<0.05)。10例治愈,治愈率分别有29%(2/7)和89%(8/9)。结论 经鼻罩机械通气可作为治疗非感染性因素诱发的ARDS 的首选通气方式,而在感染患者应及早建立人工气道。  相似文献   

19.
周红  孔冬 《山东医药》1999,39(3):19-20
1990~1998年,我们应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方法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18~55岁,平均36.4岁。致病原因为急性气体及药物中毒4例,胸部创伤及复合伤...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诊断;非药物治疗,包括体位、液体管理、营养支持、侵入式和非侵入式机械通气;药物治疗,包括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激素、前列腺素E_1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