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平衡超滤对体外循环婴幼儿血清乳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平衡超滤对体外循环(ECC)婴幼儿血清乳酸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平衡超滤)和对照组(仅给常规剂量的速尿),每组18例。分别抽取患儿术前、ECC前、ECC30min、ECC60min、ECC停止1h、术后24h及术后48h的动脉血测血清乳酸水平。结果对照组从麻醉开始到ECC结束,婴幼儿动脉血乳酸水平逐渐升高,ECC结束后达最高,之后逐渐下降;观察组患儿ECC中乳酸水平亦上升,但上升不明显。结论平衡超滤技术可显著降低体外循环手术婴幼儿围术期血清乳酸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术后肺损害机理及平衡超滤联合改良超滤对其肺功能保护效果。方法: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C)、改良超滤组(M)和平衡超滤联合改良超滤组(U)。M组在转流结束后应用改良超滤,U组在转流开始后进行平衡超滤,转流结束后进行改良超滤。分别在转流前(T1),转流结束后20 min(T2),术后2 h(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和术后24h(T6)测定记录气道峰压(Ppeak)、呼吸停顿压(Ppause)、潮气量(TV)、呼吸频率(F)、吸入氧浓度(FiO2)和吸气比例(insp)并测量动脉血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黏附因子(sICAM-1)的浓度。结果:各组CPB术后较术前的肺静态顺应性(Cstat)、氧合指数(OI)明显降低,肺泡一动脉氧分压(AaD02)明显增加,在T4、T5时间U组的Cstat、OI明显高于M组和C组,M组高于C组;AaDO2明显低于M组和C组,M组低于C组。IL-6、TNF-α,及sICAM-1术后浓度均明显升高,sICAM-1浓度高峰较迟。在T2、T3、T4及T5时间,U组的IL-6、TNF-α及sICAM-1浓度明显低于M组和C组。结论:术后肺功能损害可能与CPB术后大量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及黏附因子合成与分泌导致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有关。联合应用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可降低血浆中的炎性因子的浓度,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患儿肺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具有良好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液稀释技术的出现,克服了体外循环中全血液预充的弊端,但同时也导致转流后细胞外液量的增加,细胞间质的水肿等不良后果,因此在体外循环的发展中引进了超滤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最早采用常规超滤技术在转流后期进行,20世纪90年代初在此基础上又创立了改良超滤技术。  相似文献   

4.
高蕾 《山东医药》2006,46(29):55-56
将52例行先天性心脏病(CHD)矫治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术中于体外循环(CPB)中采用改良超滤技术(MUF),对照组不接受超滤,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早期红细胞压积(HCT)迅速升高,库血用量、24h引流量、24h尿量、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呼吸机辅助时间和监护室滞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证实CPB中应用MUF可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利用微小化体外循环(CPB)管路行简单心脏手术时是否使用改良超滤(MUF)对体重≤5 kg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婴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CPB下简单心脏手术,体重≤5 kg先心病婴儿(手术年龄:18天~11个月)208例.其中,CPB中使用MUF的婴儿纳入MUF组(n=12...  相似文献   

6.
张爱华  杨达宽 《山东医药》2009,49(14):64-66
目的 比较婴幼儿体外循环后静脉-动脉方向改良超滤(V—AMUF)与动脉-静脉方向改良超滤(A.VMUF)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体外循环后应用A.VMUF;实验组体外循环后应用V—AMUF,观察患儿的鼻咽温(T)、动脉收缩压、红细胞压积(HCT)、血浆白蛋白、炎症介质浓度、超滤时间、肺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超滤期间T、动脉收缩压稳定,超滤结束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下降,肺功能损害减轻,患儿术后恢复时间缩短(P均〈0.05);超滤结束时两组血浆IL-5水平均下降,两组比较,P〉0.05;两组超滤结束后较转流结束时HCT和白蛋白浓度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P〉0.05;实验组超滤速度快于对照组,超滤时间和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结论相对A.VMUF而言,体外循环后采用V—AMUF,可快速地浓缩血液,排除部分炎症介质,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儿T、动脉收缩压的稳定,减轻重要脏器组织水肿和损伤,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平衡超滤加改良超滤对低体重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体外循环术中施行平衡超滤加改良超滤技术,对照组未应用超滤技术。测定两组患儿术前、体外循环术后即刻及3、6、24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8水平。结果体外循环后各时点观察组患儿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平衡超滤加改良超滤技术可显著降低体外循环术后患儿血清TNF—α、IL-6、IL-8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106例10kg以内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管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军区医院住院的106例10kg以内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和ECC资料。分析全组患儿ECC预充液的组成,不同温度时对灌注流量的要求;重视血液和各脏器的保护,行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以维持液体出入量的平衡。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5~35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8~228min,转流中尿量10~300mL。术后死亡4例,与ECC无直接关系。结论合理的预充,充分的引流与有效的灌注流量,联合应用常规超滤、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重视血液和各脏器的保护是管理低体质量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EC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70岁以上老年患者体外循环中联合应用零平衡超滤(ZBUF)与改良超滤(MUF)的经验。方法:70岁以上老年患者98例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手术,转中依血红蛋白(HGB)水平适当ZBUF,停机后行MUF。结果:98例患者均顺利停机。超滤时间40~100(75.3±11.7)分钟,滤出液800~3000(1650±56.6)m L,停机时HGB压积(HCT):24~35(29.2±1.5)%,HGB水平为7.9~9.0(8.6±0.2)g/L,MUF后HGB水平为9.8~12.5(11.2±1.02)g/L。ICU监护时间平均4~6天,平均:4.8天。结论:ZBUF与MUF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术后多余水分的排出及炎性介质的滤出,对于老年患者和长时间体外循环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婴幼儿体外循环预充液的改良调整,对比其对婴幼儿术中术后内环境、血流动力学及术后ICU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及改良组各20例.两组均于体外循环(CPB)下行VSD修补术.术中常规组采用库存血预充;改良组对库存血预充液进行零平衡超滤(ZBUF),然后根据测得血气结果调整预充液pH值使其更接近机体内环境.观察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及电解质、炎症因子TNF-α及IL-8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留观时间及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 改良组预充液pH、PCO2、BE、K+均低于常规组(P<0.01)并达到正常生理范围;T1b时TNF-α水平低于T1a时及常规组T1时(P<0.05),T3、T4时TNF-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T1b时IL-8水平低于T1a时及常规组T1时(P<0.05);T2、T3、T4时IL-8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ICU期间呼吸机辅助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库存血预充液行零平衡超滤改良调整后更适合婴幼儿体内环境,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缩短呼吸机辅助时间、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各器官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滤在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13例瓣膜置换术患者在术中应用常规超滤,超滤在心内操作基本结束且机体开始复温时进行。结果超滤后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血浆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浓度比超滤前显著提高(P<0.01),超滤后尿素氮和肌酐浓度比超滤前稍有降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中应用超滤,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组织水肿,有利于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动脉改良超滤(venoarterial modified ultrafiltration,VA-MUF)应用于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81例,其中在体外循环(CPB)中应用改良超滤(MUF组)32例,采用常规超滤(CUF组)49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在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结束(T2)、返ICU即刻(T3)、术后6h(T4)、术后12h(T5)、术后24h(T6)等不同时点的红细胞比积(HCT)、血清乳酸值(Lac)等血气指标,对比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中的尿量、出入量、红细胞用量及术后早期各项恢复指标。 结果 与CUF组相比,MUF组在CPB中超滤量更多[(8268.8±2132)ml vs.(7185.7±2105.4)ml,P=0.027],转中负平衡更明显[(-3509.3±1872)ml vs.(-2598.4±1708.8)ml,P=0.027],术后24h引流量更少[(547.4±124.3)ml vs.(715.1±96)ml,P<0.01],监护室停留时间更短[(5.7±1)d vs.(6.4±1.1)d,P=0.003],在时点T3、T4、T5的HCT更高(均P<0.01)。其余各临床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VA-MUF技术相对安全、可行,不增加体外循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术后出血并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体外循环中使用改良超滤的临床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中加用改良超滤,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十三尖瓣成形2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5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复温开始超滤,在血液动力学基本稳定时,开始改良超滤,超滤时间和超滤量以红细胞压积来决定,根据患者的血容量、胶体渗透压、红细胞压积,选择超滤速度和滤出量。结果死亡6例,其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5例,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7.69%。随访53例,平均随访2.5年,死亡5例。结论改良超滤能高效超滤多余水分减少机体水肿和滤出炎症介质减少炎性反应,提高了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舒张顺应性,明显提高术后心指数、左室每搏功指数和每搏指数,减少术后早期尿量,缩短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重症瓣膜病手术患者应用改良超滤会有效提高术后早期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后经颈内静脉输血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体外循环停机后血液回输寻求更安全、实用的方法。方法 40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按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体外循环停机后采用传统的经主动脉插管输血的方法,试验组停机后拔出动静脉插管,由氧合器旁路经颈内静脉输血。记录术前(T1)、停机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应用急诊体外循环 (ECPB)抢救危重患者的效果 ,并探讨其开展的条件和临床应用指征。方法 :1988-0 2~ 2 0 0 2 -0 2年紧急应用 ECPB抢救危重患者 11例。结果 :11例中 10例成活 (成活率 91% ) ,1例心肺复苏成功 ,但由于 ECPB前缺氧时间长达 3 5m in,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急诊体外循环是抢救胸心外科危重患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心脏病患者围术期血清FT_3,FT_4及TSH的含量,结果发现FT_3含量于术中,术后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而FT_4无明显变化,TSH则稍有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O.05).本文对FT_3降低的原因及FT-3变化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旨在为进一步研究T_3的心血管作用及T_3替代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双心房输注对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复杂先心病)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复杂先心病矫治术的患儿46例,年龄6月一5岁,体质量5~19kg,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n=23):双心房输注组(经左房泵入具有血管收缩作用的正性肌力药,从右房或肺动脉泵入血管扩张药物)和右心房输注组(直接经右房泵入具有血管收缩作用的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药物)。腔静脉开放后常规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双心房输注组经中心静脉输注米力农0.5~0.75μg/(kg·min),经左心房输注多巴胺5~lOμg/(kg·min)、肾上腺素0.03~0.1μg/(kg·min)。右心房输注组经中心静脉输注米力农0.5-0.75μg/(kg·rain)、多巴胺5-10μg/(kg·min)、肾上腺素0.03~0.1μg/(kg·min)。分别于给药前5min(TO)、给药后5min(T1)、10min(T2)、30rain(耶)和60min(T4)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HR、平均肺动脉压(MPAP)、左心房压(L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排出量(CO),计算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心指数(cI)。结果:与11D时比较,双心房输注组T1一T4时MAP、CI和SVRI升高,HR、MPAP、T|AP、CVP和PVRI降低(均P〈0.05);右心房输注组T1~T4时MAP、MPAP、LAP和PVRI降低,cI升高(均P〈0.05),HR、CVP和S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右心房输注组比较,双心房输注组MAP、CI和SVRI升高,HR、MPAP、LAP、PVRI和CVP降低(均P〈0.05)。结论:双心房输注可改善复杂先心病患者矫治术后左心排血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和肺循环血管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