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方论》,笔者近年将其改为汤剂加减治疗妇科疾病,常获奇效。 相似文献
3.
桂枝茯苓丸在妇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改汤剂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屡收良效。现介绍如下。1 盆腔炎 白某 ,女 ,44岁。 2 0 0 3年 1 0月2 2日初诊。小腹痛 2年 ,加重 3d。LMP :2 0 0 3年1 0月 1 0日 ,量正常 ,色暗 ,有血块 ,白带黄 ,无臭味。 5年前做子宫肌瘤剔除术。现症 :小腹两侧疼痛 ,有坠胀感 ,腰骶部酸痛 ,呈进行性加剧 ,附件区压痛 ,舌质暗、苔黄稍腻 ,脉滑数。妇查 :宫颈轻度糜烂 ,B超 :慢性盆腔炎。中医诊断 :湿阻血瘀型腹痛 ;西医诊断 :盆腔炎。治以活血化瘀 ,解毒利湿 ,消症散结。处方 :桂枝、桃仁各 1 0g ,茯苓、丹皮、赤芍、金银花各 1 5g … 相似文献
4.
5.
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茯苓丸是仲景<金匮要略>之方,在原书中主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后世历代医家对其组方理论及其临床应用都有许多研究和阐述.近年来大量资料表明,该方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原则,因此倍受中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7.
8.
桂枝茯苓丸在女科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茯苓丸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方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当归共六味药组成。主治妇人小腹痛宿有症块,月经困难,或经行腹胀痛,或难产,或胞衣不下,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笔者于临床中体会到,若能审证求因,把握病机,凡淤浊停滞、积聚症块、经脉涩阻,或气血塑塞诸端,均可加减应用。多年来,笔者常用本方改为汤剂酌情应用于女科疾病,常获满意疗效,赘述于后,供同道参考。1痛经陆某,女,23岁,未婚,农 相似文献
9.
10.
1盆腔瘀血综合征李某,32岁,农民,1996年4月1日初诊。1988年结婚,首孕自然流产,1990年生育一男婴,1992年连续2次人工流产,1993年行女扎术。自人流后自觉少腹经常坠痛,腰部酸痛,白带量多,质稀色白。结扎后诸症渐重,性情烦躁,肢体倦怠沉重,乳房常胀痛不舒,经前尤甚。近1年来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曾在某医院诊为盆腔炎、附件炎,经中西医多法治疗效果不明显。妇科检查:外阴着色,阴唇肿胀,宫颈肥大呈紫蓝色,子宫体后位稍大,双侧附件区压痛明显,触之柔软。舌质暗少苔,脉沉弦。拟诊为盆腔瘀血综合征。中医辨证属气机阻滞… 相似文献
11.
令红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3):270-273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止疼痛的作用机制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芬必得组(0.054 g·kg-1),丹那唑组(0.036 g·kg-1),桂枝茯苓丸低、高剂量组(含生药0.256,1.024 g·kg-1),连续ig给药4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中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β-内啡肽(β-EP),血栓素B2(TXB2),剥取大鼠异位内膜组织,测定体积,并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异位内膜的表达。结果:桂枝茯苓丸各组异位内膜体积明显减小(P<0.01);桂枝茯苓丸各剂量组均能升高大鼠血浆6-keto-PGF1 a,β-EP水平,降低TXB2水平(P<0.01);桂枝茯苓丸各剂量组MMP-2及MMP-9表达阳性强度均降低(P<0.05,P<0.01)。结论:桂枝茯苓丸能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膜组织中MMP-2及MMP-9表达有关;桂枝茯苓丸止痛机制可能是通过平衡前列腺素水平,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升高内啡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桂枝茯苓丸对子宫肌瘤模型大鼠的疗效,同时观察其对子宫组织病理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选取90只雌性SD大鼠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中药组,每组30只。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进行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腹腔注射模拟子宫肌瘤模型,空白组大鼠接受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造模成功后中药组大鼠进行桂枝茯苓丸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大鼠接受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灌胃18 d。比较各组大鼠子宫湿重、子宫系数、子宫平滑肌层厚度变化,用Masson染色比对各组大鼠子宫组织病理的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子宫组织PI3K、AKT、p-AKT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中药组的子宫湿重、子宫系数及子宫平滑肌层厚度明显增加,中药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Masson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子宫组织切片着色为红色,极少量染色纤维组织;模型组大鼠子宫环行肌和纵行肌可见大量的深蓝色纤维组织,甚至部分肌层组出现明显的团块状纤维结构;中药组大鼠子宫组织的纤维化程度明显受到抑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子宫组织的PI3K、p-AKT水平上调,T-AKT各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中药组PI3K、p-AKT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中药组子宫平滑肌ER及PR阳性表达率升高,其中中药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桂枝茯苓丸可明显抑制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孕激素/雌激素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究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检索子宫肌瘤相关芯片,利用R语言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借助疾病数据库对子宫肌瘤已知靶基因进行检索。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桂枝茯苓丸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基因,3组靶基因映射出关键靶点,通过基因功能注释数据库(DAVID)对关键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到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11个,对应靶点121个;GEO数据库获得差异表达基因187个,检索到子宫肌瘤相关靶标271个;3组靶标最终获得映射靶基因20个,关键靶基因9个。桂枝茯苓丸主要通过ESR1、EGFR、SRC等核心靶基因调控类固醇结合、锌离子结合等生物过程及雌激素通路、催乳素通路、GnRH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干预子宫肌瘤发生发展过程。结论:应用生物信息学具有较高的置信度和参考价值,提供了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向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究桂枝茯苓丸治疗足厥阴肝经疾病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及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桂枝茯苓丸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并获取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查询疾病相关靶点,获得二者交集靶点基因。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R语言对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桂枝茯苓丸活性成分116个,对应有效靶点1109个,与3种疾病的交集靶点79个。对交集靶点富集分析发现,桂枝茯苓丸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及子宫肌瘤的共同关键通路为AGE-RAGE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根据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确定7个核心靶点(TP53、CCND1、EGFR、SRC、ESR1、VEGFA、GAPDH)。结论桂枝茯苓丸可能通过调控AGE-RAGE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作用于TP53、CCND1、EGFR、SRC、ESR1、VEGFA、GAPDH等靶点,发挥活血、化瘀、消癥功效,可为桂枝茯苓丸“异病同治”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为空白(Control)组、模型(Hys)组、桂枝茯苓丸低剂量(G-L)组、桂枝茯苓丸高剂量(G-H)组,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均进行子宫肌瘤造模。G-L组、G-H组分别接受浓度为1.32 g/mL、2.64 g/mL的桂枝茯苓丸混悬液1 mL灌胃,其中Control组及Hys组大鼠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8周。记录各组大鼠子宫及卵巢系数,HE染色观察子宫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子宫超微结构变化,ELISA法检测子宫组织E2、P、ER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Hys组的子宫和卵巢系数、E2、P、ER的含量及抗凋亡蛋白PI3K、p-Akt表达增高(P<0.05),促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减少(P<0.05),G-L组、G-H组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但G-H组明显优于G-L组(P<0.05)。HE染色及透射电镜形态学观察提示Hys组大鼠子宫平滑肌增厚,细胞边界不清晰,细胞核固缩呈椭圆形或畸形,胞质内线粒体肿胀,部分嵴断裂消失,可见粗面内质网扩张,肌纤维排列紊乱无序,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G-L组子宫平滑肌细胞排列较Hys组有序,平滑肌层仍有所增厚,炎性细胞浸润亦较Hys组组减少,细胞核较Hys组稍增大,线粒体肿胀和粗面内质网扩张减少;G-H组子宫平滑肌细胞排列较Hys组明显有序、紧密,仅见轻微炎性细胞浸润,平滑肌层无明显增生,且平滑肌细胞核较正常,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形态接近正常。结论:桂枝茯苓丸有效改善子宫肌瘤模型大鼠的形态学指标,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通路,下调E2、P、ER的表达,上调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桂枝茯苓胶囊的活血化瘀、温通经脉作用治疗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结合病案分析介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黄褐斑、结节性红斑、过敏性紫癜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8.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脑梗塞2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1997年~1998年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脑梗塞24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42~71岁。治疗方法桂枝茯苓丸方药组成:桂枝6g,云苓、丹皮、桃仁、赤芍各12g,地龙10g,瓜蒌30g,黄芩9g,生大黄3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头痛头胀者加天麻9g,生白芍12g;全身乏力、气短者,加生黄芪30g,当归6g。治疗效果疗效标准根据《中医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本组经治疗基本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典型病例张某,男,58岁。1998年8…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对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方法:MTT比色法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检测Fas、Fas –L、Bcl-2基因的表达;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Caspase-3蛋白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影响;DNA-Ladder检测凋亡条带。结果:桂枝茯苓胶囊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桂枝茯苓胶囊能促进Fas、Fas –L表达,抑制Bcl-2的表达;能增加Hela细胞Capase-3的蛋白表达;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呈现典型的“阶梯状”图谱。结论:桂枝茯苓胶囊有体外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Fas、Fas –L表达、抑制bcl-2的表达;增加Capase-3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拮抗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8只(A组)和造模组52只,正常组sc予生理盐水3 mL.kg-1,造模组采用等量40%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CCl4)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共6周。再随机将造模组大鼠分为模型组(B组)、桂枝茯苓丸低、中、高剂量组(C,D,E组)每组7只大鼠。A组与B组大鼠均予生理盐水9.0 mL.kg-1ig,C,D,E组分别给予桂枝茯苓丸0.45,0.9,1.8 g.kg-1.d-1 ig治疗,共4周,并在治疗期间继续使用CCl4维持。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法及实时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 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ing factor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er factor,CTGF)、Ⅰ型胶原(CollagenⅠ,C-Ⅰ)及Ⅲ型胶原(CollagenⅢ,C-Ⅲ)的蛋白及基因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α-SMA,TGF-β1,CTGF,C-Ⅰ,C-Ⅲ蛋白和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治疗组均能下调大鼠肝组织α-SMA,TGF-β1,CTGF,C-Ⅰ以及C-Ⅲ蛋白和mRNA的表达,其中以D组,E组减少α-SMA,C-Ⅰ,C-Ⅲ蛋白的表达明显(P<0.05或P<0.01),以E组降低TGF-β1,CTGF蛋白表达最为显著(P<0.05),以D组,E组降低α-SMA,TGF-β1,CTGF mRNA的表达显著(P<0.01),以E组减少C-Ⅰ,C-ⅢmRNA的表达最明显(P<0.01)。结论:桂枝茯苓丸混悬液可有效减少肝组织α-SMA,TGF-β1,CTGF,C-Ⅰ,C-Ⅲ蛋白和mRNA表达量,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