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痤疮(acne)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累及面额部及胸背部等富有皮脂腺的部位[1],好发于青春期。痤疮主要表现为毛囊口处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痤疮的发病率极高,据研究表明,只有5%的人从未发生过痤疮[2],部分患者会留有瘢痕,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CG)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不伴胃黏膜萎缩改变、胃黏膜层主要表现为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为非萎缩性胃炎。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1]。Hp感染具有明显的人群或家族聚集性,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生食蔬菜、饮用生水、过冷或过热及粗糙刺激性食物等)和不良的生活环境是其高危因素[2]。根除Hp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可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3]。  相似文献   

3.
灼口综合征是以舌痒、舌麻、舌涩、舌痛、舌灼等异常感觉为主的综合症状群,其中以舌部灼烧样疼痛最为常见[1]。许多患者常同时伴有焦虑、抑郁及人格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巨大[2]。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病因及生理病理学复杂。在治疗方面,西医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主要以止痛、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但总体疗效不佳[3]。  相似文献   

4.
<正>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以面中部为主的一过性或持久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结节、脓疱、丘疹,且易复发,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也比较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现有治疗手段主要为药物治疗及光电、手术等非药物治疗[2]。有研究显示,目前玫瑰痤疮患者对现有治疗所取得的疗效满意度不足50%[3],超微针刀通过松解人体病变的浅筋膜,  相似文献   

5.
<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由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关节突关节或椎间孔等骨性结构,及黄韧带、椎间盘等软组织退行性变引起椎管和侧隐窝狭窄,导致马尾神经及神经根受压的一种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1-2]。临床以下腰部、臀部及下肢疼痛无力,腰部后伸受限,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等表现为主的腰椎退行性、进行性疾病[3]。本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明显增加,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4]。临床中33%~50%为轻中度DLSS患者[5],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其中传统中医治疗DLSS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手法、功法锻炼等在临床上良好疗效[6]。湖北省  相似文献   

6.
<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是缺血性脑卒中血流供应恢复后出现的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损伤的病理过程[1]。目前阻断脑卒中向CIRI进展的治疗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2],寻找阻断或治疗CIRI的有效药物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3]。中医学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名,按照CIRI临床症候表现,认为其属于缺血性中风的范畴,证属本虚标实[4]。急性期以风火、痰热、血瘀等实证为主,多治以平肝潜阳、化痰息风、清热通腑和活血化瘀;恢复期、后遗症期则以气阴两伤、脾肾亏虚等虚证为主,常治以益气滋阴、补益脾肾之法[5]。  相似文献   

7.
<正>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ROU)是常见的一种口腔黏膜疾病,10~30岁女性为高发人群,总发病率可达15%~25%[1]。ROU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的局限性浅表溃疡,且呈反复发作的特点,以溃疡和灼热疼痛为主要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不能正常进食或言语表达。由于溃疡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学习及工作[2]。其发病与免疫、遗传、病毒感染、微循环障碍、微量元素缺乏、口腔微生态紊乱等诸多因素有关[3]。目前西医治疗以缓解局部症状为主,但对引发ROU的整体调节方面效果欠佳,尚无特效药物,且控制复发的效果也不理想[4]。既往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可更好地改善症状,减少复发,且安全性高[5-6];但单纯应用中药治疗起效较慢,故中西医结合治疗ROU越来越被认可[7]。基于此,本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泻黄散火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3例,观察疗效及复发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神经受病毒感染或炎症影响而引起面神经水肿、脱髓鞘病变及轴突变性所致[1],常以单侧面部口角歪斜、闭眼不全、额纹消失为主要症状,可伴有耳后疼痛,听力异常,味觉减退或消失[2]。其发病原因常与季节变化、受凉、劳累及情绪因素有关[3]。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牙周炎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点防治的口腔疾病之一[1],其主要临床症状是牙痛、牙龈红肿或溢脓、牙龈出血、口臭等,是临床口腔科的常见病[2]。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发生牙齿松动或脱落等,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3],如果牙周炎致病菌进入血液可引发全身性疾病,菌斑细菌是牙周炎发生的始动因素,宿主的防御反应严重影响着牙周炎的发生发展[4]。  相似文献   

10.
<正>痛风是一种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其急性发作期以突然发作的关节部红肿热痛及功能受限为主要表现。严重者还可以累及肾脏或造成骨质破坏而致残[1-2]。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关键在于湿热痰瘀,久而痰瘀互结酝酿成毒,初则毒侵肢体关节筋脉,继则侵蚀筋骨,伤及脏腑[3-4]。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主要以抗炎止痛治疗为主,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2],其疗效明显,但也有各自的应用限制和风险。  相似文献   

11.
<正>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人体脊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而发病,其发病部位多见于人体腰部、胸部以及头面部,疱疹沿单侧周围神经呈条束样分布,以局部皮肤红斑、水疱以及剧烈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带状疱疹的发病率较高,存在全球性流行特征,在我国尚无全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各地区发病情况有所不同,整体呈增长态势,且患病人群以老年人(60~80岁)或机体免疫力低下者为主,春秋季易发,女性多于男性[1]。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西医对于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以口服抗病毒药、营养神经药、镇痛剂、预防感染药为主[2],虽然可使患者症状得到较好的改善,但其疾病康复用时较长,患者遗留神经痛的几率较高。中药治疗带状疱疹,采用辨证施治方式,能够显著缩短止疱、结痂、脱痂、止痛时间,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提高西药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3]。证候研究显示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肝经郁热为常见证型[4]。大柴胡汤是治疗少阳、阳明同病的经典方剂,临床应用广泛[5],笔者临床以大柴胡汤为基...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高危疾病,该疾病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免疫、胆汁反流、遗传、放射等因素有关[1],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胃脘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状是其常见临床表现[2]。CAG的诊断常辅助胃镜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病理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变薄、黏膜基层增厚,胃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腺或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3]。该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不被患者所重视,随着病情的发展,胃黏膜和腺体进一步萎缩可发生癌变,癌变率高达10%[4],故该疾病的早期治疗受到了临床医生的关注。西医治疗主要以去除病因为主,常用药物为抑酸、胃黏膜保护剂、胃动力促进剂、抗Hp治疗等,效果不够理想[5]。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可以改善临床观症状,而且能够阻断、逆转肠上皮化生和胃黏膜萎缩[6],目前常与西药联...  相似文献   

13.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关节,致其晨僵、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长期发展还可引起关节畸形及积液、脱位等,导致残疾[1]。RA的治疗需坚持长期规范用药,慢性期以非甾体类抗炎药、抗风湿药为主,旨在消除关节及软组织炎症,从而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关节畸形;急性期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以快速镇痛、控制全身性症状[2];但患者血中存在高滴度自身抗体、大量循环免疫复合物等,常规治疗易反复发作,引起关节外组织器官的损害[3];而预后较好、副作用小的生物制剂价格昂贵,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正>失眠是以常常不能得到正常睡眠为特点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1]。据统计我国人群失眠率高达10%~20%[2],而全球存在睡眠障碍的人群高达30%~48%,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失眠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  相似文献   

15.
<正>全球痛经发病率大约有70%[1],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前列腺素、子宫位置、血管加压素、精神及基因因素等有关,治疗以缓解疼痛症状为主[2],使用NSAIDs(如芬必得)、口服避孕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或手术子宫神经阻滞及切除等,副作用较多[3],随月经周期反复用药,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使用受限。中医治疗痛经有其独特优势,强调审症求因,审因论治[4],治疗因人而异,标本同治,有效调治痛经患者症状且副作用小[5],远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正>产后焦虑是以持续性紧张、担心、恐惧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的一种情绪障碍,常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行为特征,其患病率为13%~40%[1-2]。产后焦虑可能会使得产妇难以较好地适应其母亲角色,并且可能引发产后抑郁症、产妇反应能力降低及婴儿行为问题等诸多不良后果[3]。有研究证实,产后焦虑与母亲依恋的降低[4]、婴儿喂养障碍[5]、婴儿情绪以及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和发展[6]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17.
<正>偏头痛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搏动性一侧或双侧头痛,常伴恶心、呕吐及畏光、畏声等,每次持续4~72 h[1]。其中无先兆性偏头痛最为常见,约占偏头痛的80%[2]。目前西医对于偏头痛急性期止痛以非甾体抗炎药和曲坦类药物为主,但是长久应用具有耐药性和一定的不良反应[3]。针灸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长期针灸治疗可减少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和减轻疼痛程度[4]。而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迫切需要即时止痛,笔者采用序贯三联巨刺法治疗急性发作期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55例,观察其即时止痛效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rUTI)是指尿路感染6个月内发作≥2次,或1年内发作≥3次[1],属中医学“劳淋”范畴,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绝经女性尤为严重[2]。目前,抗菌药物在急性发作期治疗作用显著,而在发作间期的预防功效存在长期使用耐药菌增加且复发率高等问题[3]。中医药对rUTI病因及发病机制多有论述[4,5],部分医家提出分期论治,主张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予以益气养阴、补肾扶正等[6,7]。本文立足rUTI临证以女性为主且以老年为主体的现状[8],结合老年女性生理特点,总结长期临床实践《医学衷中参西录》和《张氏医通·淋》的心得体会,探讨从脾肾论治老年女性rUTI,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该病开拓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老年人急、慢性疼痛的主要病因,其临床症状以胸/腰背部疼痛为主,严重时可能导致残疾[1-2]。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疼痛症状,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目前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方法[3-4]。而术后伤椎再塌陷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导致术后再发疼痛、后凸畸形、再次手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远期疗效[5];如何避免伤椎再塌陷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属于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凝结,发病主要与长时间制动引起深静脉回流障碍或静脉壁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有关[1]。早期血栓脱落可引发肺动脉栓塞,危及生命[2],并易出现肢体反复浮肿,皮肤变色,甚至形成溃疡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目前西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抗凝、溶栓为主,配合抬高患肢等减轻症状,但效果有限[4-5]。中医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纳入“脉痹”“瘀血流注”“股胀”等范畴,认为病因病机为瘀血、湿热、体虚导致脉络不通,因此治疗需注重活血通络、祛湿化瘀,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6]。本文对自拟中药方利湿逐瘀通脉汤辅助治疗DVT,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