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具有促进骨愈合的作用,然而其发挥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骨缺损区域骨组织重建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诱导膜组、诱导膜+中药组,每组12只,均于右侧股骨中段截取4 mm骨组织后采用钢板固定,诱导膜组、诱导膜+中药组置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旷置;4周后取出之前旷置的骨水泥,诱导膜组及诱导膜+中药组植入自体尾骨,术后诱导膜+中药组灌胃给予骨碎补总黄酮0.22 g/(kg·d),其余两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直至取材。自体骨植入6周后,通过X射线片、组织形态学观察缺损区域新生骨组织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X射线片:诱导膜+中药组骨缺损区已形成连续骨质,髓腔结构形成,骨皮质重建良好;诱导膜组未形成完整的骨皮质,髓腔未完全形成,骨重建不连续;空白组仍可见清晰骨缺损区域;(2)组织形态学观察:空白组缺损区域无连续的骨质形成,其他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形成,其中诱导膜+中药组处于骨质塑形阶段,诱导膜组虽有骨质生成,但成骨不均匀,...  相似文献   

2.
背景:多项研究发现,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诱导膜中血管新生、改善诱导膜生物性能、加速诱导膜技术骨重建,但相关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通过调控H型血管对大鼠股骨Masquelet诱导膜模型骨重建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分层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2只,3组均建立4 mm右后肢股骨骨缺损模型,模型组与中药组骨缺损处充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造模后6周,空白组骨缺损处填充大鼠自体尾骨,模型组与中药组取出诱导膜内的骨水泥后植入大鼠自体尾骨。植骨第3天开始,中药组灌胃给予骨碎补总黄酮157.5 mg/(kg·d),其余两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至植骨后8周。植骨后8周取材进行相关检测。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片显示,空白组缺损区骨折线清晰,仅有少量骨痂形成;模型组缺损区可见不连续皮质骨,骨缺损区仍存在;中药组缺损区充满新生骨组织,骨髓腔与部分皮质骨形成,骨折线消失。②Micro-CT扫描显示,空白组缺损区新生骨量较少,模型组缺损区骨小梁数量明显增多,中药组大量新生骨组织填充于骨缺损区。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空白组缺损区仅见少量新骨形成,成骨质量较差;模型组缺损区有较多的新骨形成,但骨组织内夹杂有部分纤维结缔组织;中药组缺损区可见大量新骨形成,成骨质量最佳。④CD31/Emcn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空白组骨缺损区新生骨组织内H型血管数量稀少、分布稀疏;相比空白组,模型组骨缺损区骨组织内含更多H型血管,血管呈相对规则的条状分布;中药组骨缺损区H型血管数量最多,并且血管分布密集。⑤结果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可通过上调H型血管表达增强成血管-成骨作用,提高大鼠股骨Masquelet诱导膜模型成骨效能、促进骨重建。  相似文献   

3.
背景:自体髂骨移植一直被认为是骨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其来源有限。 目的:验证应用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结合骨碎补总黄酮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建立双侧颅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骨修复材料+骨碎补总黄酮组采用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结合骨碎补总黄酮灌胃修复大鼠颅骨缺损;骨修复材料+去离子水组采用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结合去离子水灌胃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羟基磷灰石+去离子水组采用羟基磷灰石结合去离子水灌胃修复大鼠颅骨缺损,1次/d,持续8周。于建模后2,4,8周取颅骨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羟基磷灰石组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速度较慢;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组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较羟基磷灰石组快,利于血管及纤维组织长入;骨碎补总黄酮灌胃可以促进血管及纤维组织长入材料,促进成骨。与羟基磷灰石相比,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结合骨碎补总黄酮修复大鼠颅骨缺损,可促进新骨形成,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 诱导膜技术:又称膜诱导技术、Masquelet技术,1986年由Masquelet等最先提出并使用,是一种重建超临界尺寸骨缺损的有效方法。该技术在清创后所形成的骨缺损处植入骨水泥占位器,以形成一层生物膜,并在所形成的膜内进行植骨对骨缺损进行二次重建。该技术修复大段骨缺损具有重建时间短、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势,其疗效已经被广泛证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生长因子,在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并可增加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使纤维蛋白原渗出,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血管形成提供基质。在促进骨愈合方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促进血管增生,协调软骨细胞的消长、细胞外基质的改建,加快软骨内成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还可以趋化并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使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局部钙盐沉积增加,促进骨愈合。 背景:研究发现在皮下、肌肉等部位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也可形成诱导膜,膜内同样具有微血管的形成并分泌多种成骨因子。 目的:比较皮下、肌肉、股骨骨缺损处诱导膜内血管化程度和成骨因子表达的差异。 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购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后肢皮下、肌肉内、股骨骨缺损处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每组12只。植入6周后,取出骨水泥周围的诱导膜,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诱导膜组织形态结构变化,Western Blot印迹方法、RT-q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诱导膜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实验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81101006。 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3组均可形成诱导膜,但骨缺损组诱导膜组织切片外层血管数量较肌肉组、皮下组多,靠近骨水泥侧的内层成纤维细胞和肌纤维细胞数量较肌肉组、皮下组多;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骨缺损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最多,皮下组最少;③Western Blot与RT-qPCR检测显示,骨缺损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均多于肌肉组、皮下组(P < 0.001);④结果表明,不同的周围组织条件对诱导膜的组织结构和成骨因子表达有重要影响,在骨缺损处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可提高诱导膜的形成质量,膜内新生血管更丰富,骨生长因子的表达量更多。ORCID: 0000-0003-1405-0765(李树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为临床上常用的骨科植入材料,具有很大的抗压能力,抗压缩能力为97 MPa,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1987年Galibert等首次报道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来治疗椎体血管瘤,并将此技术称之为经皮椎体成形。1970年Buchholz首次应用载抗生素骨水泥控制关节感染,目前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作为抗生素的缓释载体被广泛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骨髓炎的治疗。 转化生长因子β1: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多肽,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之一,大量存在于骨组织与血小板中,可以刺激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并抑制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也促进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诱导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试图通过改变植入材料的种类和形貌、改良诱导膜厚度、光滑程度等机械化学性能来促进植骨生长。 目的:比较大鼠股骨骨缺损处不同表面粗糙程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形成的诱导膜在膜内血管化程度和部分成骨因子表达的差异。 方法:取48只雄性SD大鼠(购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建立大鼠临界尺寸股骨缺损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组,分别在股骨骨缺损处植入表面粗糙度<1.5 µm、1.5-2.0 µm、5.0-7.0 µm、14.0-20.0 µ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占位器。植入6周大鼠体内诱导膜形成后取出骨水泥周围的诱导膜,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诱导膜病理组织形态结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印迹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诱导膜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实验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81101006。 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4种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骨水泥均可以形成较为规则的诱导膜,4组诱导膜之间血管化程度和细胞的数量大体相似;②Western Blot印迹检测显示,各组诱导膜内骨形态发生蛋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平均含量基本相似(P > 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各组诱导膜内骨形态发生蛋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阳性表达基本相似(P > 0.05);④结果表明,骨水泥表面粗糙程度改变对诱导膜的组织形态结构和骨形态发生蛋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在6周时无明显影响。 ORCID: 0000-0003-1405-0765(李树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单独将骨形态发生蛋白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植入体内易被血液冲刷掉而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诱导成骨和血管生成作用,同时缺少载体的支撑作用。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磷酸钙骨水泥联合应用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制作新西兰兔双侧股骨内侧髁骨缺损模型,左侧分别植入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6及磷酸钙骨水泥,右侧不植入任何物质作为空白对照。植入8,16周通过硬组织切片组织学观察、电镜扫描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各组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良好,未见明显炎症组织反应。植入8周时,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骨水泥-骨组织交界处基本上被新生骨小梁包绕,材料进一步降解,新生骨小梁表面可见大量活跃的成骨细胞;16周时,新生骨小梁继续长入,进一步增长、增粗、增多,有大量新生编织骨成网格状长入材料中,骨水泥材料降解明显,与周围组织结合紧密,降解与骨长入同步,此组不同时间点成骨速度及成骨效果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材料(P < 0.05)。表明3种材料联合应用可协同促进骨缺损修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碎补的有效成分柚皮苷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传统功效,能增加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目的:探究载中药骨碎补有效成分柚皮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的骨传导和骨诱导性能。方法:将一定钙磷比的羟基磷灰石前体液与含柚皮苷的壳聚糖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原位结晶、冷冻干燥,获得柚皮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将15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n=5)、对照组(n=5)和实验组(n=5),建立直径5 mm颅骨骨缺损模型,空白组未填充生物材料,对照组填充壳聚糖/羟基磷灰石支架,实验组填充柚皮苷-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术后4周取材,CT扫描观察颅骨修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颅骨修复的形态学,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缺损区域局部成骨活性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CT扫描显示,空白组大鼠颅骨未见明显骨生成,仅在缺损边缘可见少量新生骨;对照组于缺损孔隙可见新生骨形成,新生骨较少;实验组骨缺损修复良好,新生骨组织与缺损孔隙周围颅骨密度相似,大面积新生骨广泛填充了缺损孔隙。(2)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空白组缺损区填充以稀薄的疏松网状纤维组织,可见大量炎性反应病灶,...  相似文献   

8.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了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活化纳米骨浆在动物体内成骨的基因表达和骨形成效果。方法:取昆明小鼠24只,在其中12只右侧大腿后群肌袋内注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骨浆,左侧大腿后群肌袋内注入空白质粒+纳米骨浆或纳米骨浆;在剩余12只小鼠右侧大腿后群肌袋内注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骨浆,左侧大腿后群肌袋内注入空白质粒+纳米骨浆或纳米骨浆。术后2,4周取材作影像学检查、组织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与结论:术后各时间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骨浆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骨浆组均有骨样组织形成;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骨浆组局部有明显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并且碱性磷酸酶水平、成骨速度及新生骨量明显优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骨浆组(P0.05);空白质粒+纳米骨浆组、纳米骨浆组无明显成骨表现。表明纳米骨浆经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质粒或骨形态发生蛋白2质粒活化后,在体内具有了一定的成骨能力,且前者在成骨速度和质量方面较后者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体外激活骨髓基质细胞(BMSC)缺刻基因(Notch)信号对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使用Cre重组腺病毒(Ad-Cre)以及对照腺病毒(Ad-GFP),分别感染Notch1-NICDflox/flox小鼠BMSC,分为Ad-Cre组和Ad-GFP组。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NICD蛋白表达水平;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生化定量检测早期成骨分化水平,茜素红S染色及矿化定量检测晚期钙盐沉积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otch靶基因发状分裂增强子1(Hes1)、含YRPW基序的bHLH转录因子Hes相关家族1(Hey1)、 Hey2、 HeyL、成骨标志基因ALP、 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转化因子(Osx)、骨钙素(Ocn)以及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结果 Ad-Cre成功激活Notch1-NICDflox/flox小鼠BMSC中的Notch信号;Ad-Cre组的ALP活性相较Ad-GFP组明显升高,晚期钙盐沉积水平明显升高;ALP、 RU...  相似文献   

10.
背景:心肌缺血是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Notch通路参与血管新生过程,但其下游分子Notch受体胞内部分(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Hes1在心肌梗死后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中发挥何种作用,研究尚少。目的:借助Notch γ分泌酶抑制剂RO4929097,探讨NICD/Hes1对心肌梗死后小鼠心功能及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O4929097组,每组10只,后2组C57BL/6小鼠通过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RO4929097组小鼠术后第2天按10 mg/(kg·d)每天灌胃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20 d。第21天超声检测小鼠左室射血分数,马松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缺血心肌CD31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免疫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心肌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心肌营养素1及NICD、Hes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结论:(1)模型组小鼠左室射血分数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APT阻断Notch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AS)基础上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n=6)组和模型(n=18)组,后者建立AS模型,然后再随机分为AS假手术(AS-sham)组、AS缺血性脑卒中(AS-ischemia)组以及AS缺血性脑卒中DAPT处理(AS-ischemiaDAPT)组,每组各6只;HE染色观察大鼠颈动脉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液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颈动脉组织中Notch1和Hes1以及脑组织中核因子κB (NF-κB)和Toll样受体4 (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能显著缓解AS大鼠动脉内膜层增厚以及血管狭窄,减少AS斑块形成。与AS-ischemia组大鼠相比,AS-ischemia-DAPT组大鼠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 0. 05),且颈动脉组织中Notch1和Hes1以及脑组织中NF-κB和TLR4的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 0. 05)。结论:DAPT阻断Notch通路不仅可以改善AS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血脂水平,还可以抑制血清炎症因子释放以及NF-κB/TLR4通路的激活,从而改善AS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抑制Notch信号通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方法构建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体外培养NSCs,移植入纹状体缺血区。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移植组(移植神经干细胞)、氮-[氮-(3,5-二氟苯乙酰)-L-丙氨酰]-S-苯基甘氨酸丁酯](DAPT)+移植组。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元损伤程度,利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otch1、Hes1及Hes5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元损伤严重,出现核固缩和核溶解,Notch1、Hes1及Hes5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Notch1、Hes1及Hes5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移植组和DAPT+移植组神经元损伤均不同程度缓解,Notch1、Hes1及Hes5阳性细胞均有部分表达,各项蛋白表达均有所降低(P<0.05);DAPT+移植组神经元损伤明显恢复,较移植组各项蛋白阳性细胞和蛋白表达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的神经再生,其机制主要与下调Notch1、Hes1及Hes5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otch3/Hes-1/p27Kip1信号通路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关系及三七总皂苷(PNS)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编号分为3组:正常组(C组),低氧组(H组)和PNS组(P组),检测肺动脉压,称量右心室重量,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血管重构情况,RT-q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otch3、Hes-1和p27Kip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otch3、Hes-1、p27Kip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H组大鼠的肺动脉压和右心室肥厚指数明显增加;肺血管重构现象明显;Notch3、Hes-1和PCNA的蛋白水平增加,p27Kip1和caspase-3的蛋白水平降低;Notch3和Hes-1的mRNA表达增加,p27Kip1的mRNA表达降低(P<0.05)。经PNS干预后,与H组相比,P组大鼠的肺动脉压和右心室肥厚指数降低;肺血...  相似文献   

14.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障碍参与其中,而Notch1信号通路在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通路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中的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成骨诱导分化前后Notch1和成骨基因Runx2的表达,以及Von Kossa染色鉴定钙质沉积程度。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加入Notch1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和安慰剂,48 h后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鉴定Notch1信号通路下游分子Hes1和成骨指标Runx2表达,2周后Von Kossa染色鉴定钙质沉积程度。 结果与结论:成骨诱导48 h后,间充质干细胞的Notch1表达减低,但是骨髓瘤患者间充质干细胞的降低幅度小于正常对照间充质干细胞;48 h后Runx2的表达在骨髓瘤患者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明显弱于正常对照间充质干细胞;2周后,Von Kossa染色鉴定钙质沉积程度,骨髓瘤患者间充质干细胞明显弱于正常对照间充质干细胞;48 h后Hes1表达在DAPT组明显低于安慰剂组;而Runx2的表达在DAPT组明显高于安慰剂组。2周后 DAPT组钙质沉积明显强于安慰剂组。实验说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间充质干细胞中,Notch1信号通路失活缺陷可能抑制其向成骨细胞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APT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140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和DAPT组,每组再分为3d、7d、14d 3个亚组。取材前1 d Y型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然后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海马CA3区形态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Hes1阳性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Hes5蛋白表达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和DAPT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均下降,脑梗死面积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与I/R组相比,DAPT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脑梗死面积减小,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光学显微镜下,sham组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结构未见异常;I/R组细胞水肿,染色较深,排列疏松,大量神经元缺失,出现核固缩现象;DAPT组细胞数量增加,染色变浅。与sham组相比,I/R组与DAPT组Hes1阳性细胞明显增多,Hes5蛋白表达增加;而DAPT各亚组较I/R各亚组Hes1阳性细胞减少,Hes5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DAPT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Notc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时肺血管壁Jagged2/Notch3信号分子表达的变化,探讨Jagged2/Notch3信号在肺动脉高压发生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溶剂对照组(S组)和野百合碱模型组(M组),每组15只,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50 mg/kg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溶剂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溶媒。4周时通过HE染色观察肺血管重构,通过右心导管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 PAP)和右心室收缩压(RVSP)。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肺血管壁Jagged2/Notch3/Hes5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和溶剂对照组相比,4周时野百合碱模型组的血管壁显著增厚,中膜厚度百分比增加(P0.01);此外野百合碱模型组的m PAP和RVS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溶剂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提示Jagged2主要表达于肺小动脉内膜,Notch3、Hes5主要表达于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与溶剂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相比,野百合碱模型组肺小动脉的Jagged2、Notch3和Hes5表达显著增高。结论:Jagged2/Notch3信号分子的激活可能在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Notch1基因与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 应用?-分泌酶抑制剂DAPT或表达Notch1-shRNA慢病毒载体阻断SH-SY5Y细胞Notch1信号的活化,RT-PCR和Western blot法行Notch1及Hes1表达水平的检测,MTT法和裸鼠体内种植检测瘤细胞体内外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 DAPT处理和表达Notch1-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均能减少细胞内NICD和Hes1表达,其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1),Notch1RNAi细胞体内种植瘤重为0.20±0.13g,明显轻于对照组的0.89±0.58g(P<0.01)。结论 Notch1信号的活化与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增殖能力密切相关,有望成为神经母细胞瘤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8.
Liver injury after experimental acetaminophen treatment is mediated both by direct hepatocyte injury through a P450-generated toxic metabolite and indirectly by activated liver Kupffer cells and neutrophil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Notch signaling in the regulation of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in acetaminophen (APAP)-induced liver injury. Using a mouse model of APAP-induced liver injury, wild-type (WT) and toll-like receptor 4 knockout (TLR4 KO) mice wer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with APAP or PBS. Some animals were injected with γ-secretase inhibitor DAPT or DMSO vehicle. For the in vitro study, 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 (BMMs) were transfected with Notch1 siRNA, TLR4 siRNA, and non-specific (NS) siRNA and stimulated with LPS. Indeed, paracetamol/acetaminophen-induced liver damage was worse after Notch blockade with DAPT in wild-type mice, which was accompanied b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LT levels, diminished 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1 (Hes1), and phosphorylated Stat3 and Akt but enhanced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 TLR4, NF-κB, and NLRP3 activation after APAP challenge. Mice receiving DAPT increased macrophage and neutrophil accumulation and hepatocellular apoptosis. However, TLR4 KO mice that received DAPT reduced APAP-induced liver damage and NF-κB, NLRP3, and cleaved caspase-1 activation. BMMs transfected with Notch1 siRNA reduced Hes1 and phosphorylated Stat3 and Akt but augmented HMGB1, TLR4, NF-κB, and NLRP3. Furthermore, TLR4 siRNA knockdown resulted in decreased NF-κB and NLRP3 and cleaved caspase-1 and IL-1β levels following LPS stimulat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Notch signaling regulates innate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through regulation of HMGB1/TLR4/NF-κB activation in APAP-induced liver injury. Our novel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critical role of the Notch1-Hes1 signaling cascade in the regulation of innate immunity in APAP-triggered liver inflammation. This might imply a novel therapeutic potential for the drug-induced damage-associated lethal hepatit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otch1/Hes1信号通路能否通过调控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表达从而影响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的增殖与分化功能。方法:体外培养人AECⅡ,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激活剂组(加入Notch通路激活剂Jagged1蛋白500μg/L)和抑制剂组(加入Notch通路抑制剂DAPT 10μmol/L),于干预后24 h收获各组细胞。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otch1、Hes1及C/EBPα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分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激活剂组Notch1、Hes1和C/EBP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促进AECⅡ从S期进入G_2/M期,增殖增加而分化减少(P0.05);抑制剂组Notch1、Hes1和C/EBP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AECⅡ被阻滞于G_0/G_1期,增殖减少而分化增加(P0.05)。结论:Notch1/Hes1信号可调控C/EBPα表达并能影响AECⅡ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γ-分泌酶抑制剂N-[N-(3,5-difluorophenacetyl)-L-alanyl]-S-phenylglycine t-butyl ester(DAPT)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模型中的细胞保护作用及其对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用oxLDL处理HUVECs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ox-LDL处理组、DAPT处理组和DAPT+ox-LDL处理组。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不同处理方法下细胞的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Notch1、Notch4和Jagged1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培养HUVE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发现ox-LDL处理组细胞死亡和碎片增多,经DAPT预处理后,ox-LDL作用造成的细胞损伤死亡较少,细胞碎片较少。通过CCK-8法检测发现ox-LDL处理组细胞存活率降低,DAPT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升高,DAPT预处理后ox-LDL造成存活率降低的幅度变小。在ox-LDL作用下,Notch1和Jagged1蛋白表达量降低,Notch4表达量升高;而DAPT作用下Notch1和Jagged1表达量升高,Notch4表达量降低;ox-LDL与DAPT共同作用时蛋白接近正常水平。结论:ox-LDL对HUVECs具有损伤作用;DAPT减轻ox-LDL对HUVECs造成的损伤;DAPT保护HUVECs免受ox-LDL损伤的作用与Notc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