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粘度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度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将血浆、血清看作牛顿流体、采用立式玻璃毛细管粘度计,分别测血浆、血清比粘度,以二者之差经查标准曲线或代人公式计算即可求得纤维蛋白原含量。本法与亚硫酸钠盐析沉淀双缩脲比色法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变异系数CV—3.4%,回收率98~102%,方法简便,易于应用。纤维蛋白原(Fib)是一种凝血因子,其含量对血栓前状态及DIC的监测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粘度法测定血浆Fib含量,是一项应用流变学原理的新方法,现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1.立式玻璃毛细管粘度计上海医科大学医用仪器厂制。内径0.5mm,管…  相似文献   

2.
用国产凝血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国产凝血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产生纤维蛋白单体(FM)〉FM在FXⅢ及Ca离子作用下产生稳定的纤维蛋白,在所生成纤维蛋白 时间与Fib的含量呈反比。线性范围1.13-7.70g/L;准确性测定平均绝对误差0.16g/L;批内与批间平均变异分别为3.75%,4.57%;平均回收率为85.5%;与进口试剂比较r=0.974,Y=0.02+1.005X。采用国产凝血酶测定  相似文献   

3.
三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溶栓药物降纤酶治疗的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结果在不同测定方法间的差异:方法 亚硫酸钠盐分析法、免疫比浊法与克劳斯法分别对40例健康人和20例降纤酶治疗后病人的血浆进行测定:结果 三种方法对40例正常血浆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而对降纤酶治疗后病人的血浆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亚硫酸钠盐析法、免疫比浊法对纤维蛋白测定结果偏高,克劳斯法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4.
纤维蛋白原的测定,对于凝血机制障碍,炎症和重症肝病等有重要意义,现已证明在心脑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上与胆固醇一样同为重要的危险因子,是中风预报的重要参数。过去国内报道多为手工方法操作.如亚硫酸钠沉淀法、免疫单扩散法、热浊度法,这些检测方法速度漫、且重复性不够理想,易受溶血的干扰,尤其不适应大批量的  相似文献   

5.
蛇毒类凝血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白眉蝮蛇毒 (agkistrodonhalysbrevicaudusstejnegerivenom)中分离出的类凝血酶 (thrombinlikeenzyme,TLE) [1] 具有对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水解的高度专一性、不被肝素抑制及活性稳定的特点 ,以TLE作试剂建立了测定Fg的方法 ,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探讨。1 材料1 1 体外诊断试剂用TLE( 110U/支 ) ,海军蛇毒研究中心产品。1 2 Fg( 4 0 g/L) ,上海生物制品所产品。1 3 凝血酶 ,大连白云制药厂产品。1 4 Tris HCl缓冲液 ( 0…  相似文献   

6.
5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对我国裳睡的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亚硫酸钠盐析法、热浊度法、免疫浊度法地和PT-dcr法与NCCLS推荐的克劳斯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盐析法、热浊度法等物理化学方法与克劳斯法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免疫浊度法差异也较大,PT-der法与克劳斯法差异较小,建议我国临床实验室应尽快采用准确、快速和简便的克劳斯法。  相似文献   

7.
测定39例健康人血浆比粘度(X±S=1.695±0.095)和血清比粘度(X±S=1.594=0.080)、双缩脲比色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X±DS=3.44±061)。血浆、血清比粘度之差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呈高度正相关(r=0.8687,P<0.001),以X代表血浆、血清比粘差之差、Y代表血浆纤维蛋白原(g/L,回归方程为:Y=2.234+12.285X。28例双盲对比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g/L)实测值(X±DS=3.543±0.602)与根据粘度差计算值(X±DS=3.470±0.464)相差无显著意义(P>0.05)。 本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具有简单、快速、条件易控制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冯*克劳斯法(von Clauss)测定仪器、试剂、标准曲线的配套问题,为上海市地区性血液凝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仪器-试剂-标准曲线配套和非配套的方法对新鲜血浆和不同品牌质控血浆的FI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使用仪器-试剂-标准曲线配套组合测定新鲜血浆和配套质控血浆的FIB含量结果良好.在仪器-试剂-标准曲线非配套组合时,测定新鲜血浆和质控血浆的FIB含量结果有差异.结论仪器间的FIB标准曲线不能混用,仪器-试剂应配套使用.应重视基质效应问题,FIB应根据仪器、试剂、方法进行分组统计.  相似文献   

9.
纤维蛋白原测定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 (FIB)冯·克劳斯法 (vonClauss)测定仪器、试剂、标准曲线的配套问题 ,为上海市地区性血液凝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仪器 试剂 标准曲线配套和非配套的方法对新鲜血浆和不同品牌质控血浆的FI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使用仪器 试剂 标准曲线配套组合测定新鲜血浆和配套质控血浆的FIB含量结果良好。在仪器 试剂 标准曲线非配套组合时 ,测定新鲜血浆和质控血浆的FIB含量结果有差异。结论 仪器间的FIB标准曲线不能混用 ,仪器 试剂应配套使用。应重视基质效应问题 ,FIB应根据仪器、试剂、方法进行分组统计  相似文献   

10.
纤维蛋白原(Fib)是血栓与止血中的一重要因子,其检测方法众多.其中克劳斯法是当前公认的一种测定Fib的方法,该法快速、简便、准确,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此法.该法一般有手工法和仪器法两种,试剂为凝血酶和缓冲液.在临床中,影响其检测结果的因素很多,现将使结果出现误差的常见原因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艳  杨怡  金心 《临床检验杂志》2021,39(7):485-488
目的?建立沃芬TOP 系列仪器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衍生法(PT-der法)与冯·克劳斯法(Von Clauss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区间和PT-der法的适用范围,提升PT-der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0 份低、正常和高Fib 浓度的新鲜血浆按比例制备混合血浆,用Von Clauss法对其Fib浓度进行赋值,再用此血浆校准PT-der 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15-A和EP6-A文件,评价精密度、线性范围,使用WS/T 402—2012 推荐方法重新制定其参考区间;分别使用上述2种方法检测5 142例标本Fib,建立PT-der法与Von Clauss法99%的检测结果符合WS/T 406—2012中Fib准确度要求范围内的数值区间和适用范围。结果?重新校准后PT-der法精密度和线性范围经验证符合说明书要求,测定Fib浓度在1.51~7.00 g/L时与Von Clauss法的准确度符合率为99.72 %,其适用范围不包括:使用大剂量抗凝药物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30 mg/L;凝血酶时间(TT)≥2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80 s。结论?通过量值传递的方式校准PT-der法后,建立了PT-der法和Von Clauss法检测Fib结果的一致性区间,并确定PT-der法适用范围和参考区间。在保证PT-der法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同时提升了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新的纤维蛋白原比浊法,标本与巴西洞蝮蛇毒作用形成纤维蛋白,在波长340nm处测其浊度。探讨了该法最适反应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的评价。批内变异系数2.97%;批间变异系数5.17%。线性范围0.25-10g/L与双缩脲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良好r=0.98,本法特异性强,准确性高,精密度好,在应用上有着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ACL TOP血凝仪上PT衍算法(PT-der法)和Clauss法相结合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用PT-der法和Clauss法检测质控血浆的Fib,评价其精密度和准确度,检测90份临床标本并作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PT-der法和Clauss法的精密度(CV<10%)和准确度都很好,PT-der法所测结果明显高于Clauss法(P<0.01),但两者密切相关(r=0.92~0.98),经回归转换后两者结果分布接近.结论 ACL TOP血凝仪上PT-der法和Clauss法相结合检测纤维蛋白原能满足临床需求,既经济又不易漏检异常结果.  相似文献   

14.
孙黎  俞琼琰  陈英  李大帅  俞菁  龚波 《检验医学》2014,(11):1112-1114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在先兆子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5例正常孕妇、47例轻度先兆子痫、27例重度子痫患者和55名健康未孕女性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先兆子痫的预测价值、以Pearson法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先兆子痫发生时间的关系。结果先兆子痫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正常孕妇和未孕健康女性增高(P0.01)。血浆纤维蛋白原预测轻度先兆子痫和重度先兆子痫的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0(0.62~0.78)和0.70(0.58~0.82)。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发生先兆子痫的孕周呈负相关(R=-0.33,P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预测先兆子痫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正常孕妇Fg参考值范围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使用原Fg参考值(一般人群)以及现用的孕期相关的孕妇Fg参考值,对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的12 423名正常孕妇早、中、晚孕或产后的Fg结果 进行分析和比较.校准并且每日质控合格后检测临床标本.原Fg参考值范围参照<临床检验基础>(第4版)标准,现用Fg参考值为本实验室利用纵向序贯研究所建正常孕妇各孕期Fg参考值.对两参考值范围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Kappa值.结果 原Fg参考值范围为2.00~4.00 g/L,现用正常孕妇早、中、晚孕及产后各孕期Fg参考值范围分别为2.73~4.93、2.94~5.00、3.01~5.98、1.76~3.60 g/L.相比于原Fg参考值范围,使用现用Fg参考值范围异常率降低到1/4,经一致性检验,Kappa=0.128,Kappa<0.4,U=26.825,P<0.05,两参考值范围判断标准一致性较差;对表现不一致的对象进一步分析,高/低于原Fg参考范围而现用Fg参考范围正常的共6270名,占50.47%,说明现用参考值大幅度降低了因Fg生理性增高而导致的异常判断,降低"误诊率";原Fg参考范围正常而高/低于现用Fg参考范围的共323名,占2.60%,其中低于现用Fg参考范围303名,说明现用参考值增加了低Fg水平异常判断的敏感性,降低"漏诊率".结论 从经济角度考虑,现用Fg参考值范围更适用、经济;从应用角度考虑,现用Fg参考值范围评价个体危险性的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nnogen,Fib)及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3例(研究组)与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对照组),同时检测其血浆及胸腔积液中的D—D、Fib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及年龄的肺煽患者胸腔积液及血浆中D—D、Fi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吸烟量患者胸腔积液及血浆中D—D、Fi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胸腔积液中的D—D和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血浆中Fib水平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而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血浆及胸腔积液中D—D、Fib水平差异均兄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浆和胸腔积液中D—D和Fib的检测对提高肺癌和恶性胸腔积液的检出率有罩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描述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准备度现状,并探讨临床教学因素对自主学习准备度的影响. 方法对上海5所医学院校631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文翻译版<护理自主学习准备度量表>和<临床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分别测量护理实习生的自主学习准备度和临床教学状况. 结果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准备度总分(144.19±22.27)分,影响因素按照作用强度依次为是否喜欢护理专业、有无自我感知学习困难、有无小组学习、问题解决培训教学培训经历、对临床教师的满意度.复相关系数R=0.378,R~2=0.143. 结论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准备度相对较低,应重视护理学生的自主学习准备度的培养,进一步探讨适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液相杂交技术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检测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采用液相杂交技术,简化核酸杂交过程,建立乙肝病毒(HBV)的液相杂交的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检测(PCR-ELISA)方法。方法将5′端标记生物素的PCR扩增产物与5′端标记地高辛的探针呈液相混合,90℃2min,55℃1min杂交。杂交后产物被链霉亲和素酶标板固定,经酶标记抗地高辛标记抗体结合、显色。结果液相杂交酶联免疫检测条件优化探针浓度3pmol/次,酶标记抗体稀释度1∶1000。液相杂交时间3min,固相杂交时间120min,但其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别。检测灵敏度1×10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Congenital fibrinogen disorders (CFDs) are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 FGA, FGB and FGG genes and are classified a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fibrinogen defects. This study sought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CFDs in Iran and to examine the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MethodsFourteen patients with a CFD diagnosis were included. Fibrinogen antigen and activity were measured by the immunoturbidimetric and Clauss methods respectively. Gene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 following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 of fibrinogen’s genes. The ISTH Bleeding Assessment Tool was also evaluated for all cases.Results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dysfibrinogenemia (n = 10), hypodysfibrinogenemia (n = 2) and afibrinogenemia (n = 2). Seven different mutations located on FGA exon 2 (57 %), exon 4 (7%), exon 5 (7%) and FGG exon 8 (29 %) were identified. In patients with qualitative deficiencies, mutations were including p.Arg38Thr, p.Arg35His, p.Arg35Cys, p.Val145Asp, and p.Arg301Cys and were including p.Gly316GlufsX105 and p.Trp52stop in afibrinogenemic patients. In dysfibrinogenemia, two hotspot mutations, FGA Arg35 and FGG Arg301 were identified in 60 % of patients and the remaining (40 %) had p.Arg38Thr mutation. The p.Val145Asp and two hotspot mutations, p.Arg35His, p.Arg35Cys,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Iran. The overall median (range) bleeding score (BS) was 4 (0-6) in all patients and it was 3.5 (0–5) in dysfibrinogenemia. Cutaneous bleeding and menorrhagia were the most common bleeding manifestations.ConclusionThere was a weak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 in CFDs and patients with dysfibrinogenemia were more symptomatic than in previous studies. Despite ethnic’s differences, the prevalence of hotspot mutations in dysfibrinogenemia was similar to the o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