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主诉胸闷症状与冠状动脉病变(CAD)的关系及心理干预治疗作用。方法:58例主诉胸闷入院的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等系列检查后,临床基础治疗基本相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治疗,两组均分别于入院时及6月后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评定主观症状的改善,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研究。结果:①两组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偶发房性或室性早搏等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非特异性改变,SCAG阳性率均为3%左右,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心理干预治疗后,干预组的SAS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0.01);③6月后自评定疗效的总有效率,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诉胸闷的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系统客观表现主要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的非特异性改变或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紊乱,心理干预治疗可通过减轻或消除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改善其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的效果.方法 在临床上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分别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主要临床症状、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量表.结果 干预后潮热出汗、情绪不稳、腰背/头痛、失眠、心悸等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生理功能、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总分等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实施综合干预后,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理状态及提高围绝经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所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围绝经期妇女取宫内节育器6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患者给予取宫内节育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包括就诊初期心理护理、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焦虑和抑郁程度的评定。观察2组患者对术中疼痛强度反应。结果:观察姐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无痛、轻微不适及不适发生率为1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囤绝经期妇女取宫内节育器的负性情绪。有助于减轻术中疼痛。 相似文献
4.
绝经是每1个妇女生命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在此阶段内要经过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和相关疾病严重的影响着妇女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生活质量(QOL)也越来越受到围绝经期妇女的关注。WTO将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列为21世纪促进健康的三大主题。针对这一目的,我院妇产科用心理护理及激素替代法治疗围绝经期症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者年龄在41~55岁的围绝经期妇女108人,具有完整子宫及附件,之前未用任何激素治疗,将她们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及激素替代)和对…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心理干预结合一般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一般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观察,对患者的症状变化采用自评量表(SCL-90)评价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SCL-90测定结果显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心理干预疗效确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高,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深圳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口头宣教的对照组和进行围绝经健康教育、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干预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绝经症状评分、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踝肱指数(ABI)、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压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干预治疗1年后绝经症状评分、ICVD评分、血压、总胆固醇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没有明显改变。结论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减轻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同时使ICVD评分、血压、总胆固醇均下降,从而降低围绝经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分别抽取苏南镇江市和苏北徐州市为研究地区;采用自编调查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使用SPSS 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除抑郁因子、偏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劣于常模;单因素分析显示,苏北、农村、非在婚、文化程度低、躯体健康差的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状况差;多因素分析说明地区、健康状况、夫妻感情、与子女关系、家庭经济情况、对现职工作的态度是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与多种因素相关,因此应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实施辨证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影响。方法将2008年6月-2009年11月,在我科就诊的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组,两组治疗相同,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除一般护理外根据辨证分型辅以辨证心理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实施辨证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的社区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改善和提高围绝经期妇女身心健康的社区干预综合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社区45~65岁的妇女进行社区干预,对干预前313名及干预后291名进行围绝经保健知、信、行及Greene症状评分法问卷调查,以评价社区干预的效果。结果接受调查的妇女平均年龄为(50.74±5.46)岁,67.2%为无业,68.1%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干预前后对围绝经期健康知识得分由(5.16±1.74)分提高至(6.09±1.77)分(t=6.15,P=0.000):“认为老有所为”及“反对忽视围绝经期危害”的选择率分别由67.9%和55.3%提升至83.0%和73.5%(P〈0.05):激素治疗由28.9%下降到14.5%(t=17.39,P=0.000);Greene症状评分由(14.83±8.00)分下降至(12.19±6.25)分(t=4.49±0.000),且绝经相关的心理、躯体及性功能障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社区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保健知识和保健行为之间尚存在着差距.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干预措施有利于促进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集体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2011年4-10月在我院围绝经期门诊就诊的283名患者,随机分为集体护理干预组143名(实验组)和对照组140名.实验组在接受一般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集体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一般的健康教育.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更年期指数、抑郁自评量表(SAS)分值、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均分及社会支持量表的测量.结果 集体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更年期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SCL-90量表总评分,实验组(114.76+32.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1.14±36.43)分,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U=4.0078,P<0.01).两组40~54岁研究对象SAS量表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5岁以上研究对象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显示,干预后实验组(37.11±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4.5+6.1)分,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U=3.3038,P<0.01).结论 集体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功能恢复、疏泄负性情绪具有积极意义.社会支持可以增强围绝经期妇女对生活的期望和提高自尊感受,从而使生活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1.
孙淑华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1):119-121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需要,总结出女性绝经期前后的生理特征。方法对6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根据不同临床症状,采取心理疏导、中药、针灸、体育锻炼等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结果62例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及心理疏导,临床痊愈12例,显著进步18例,好转21例,无效11例。结论针对患者个性化心理需要,采取耐心细致全面的护理措施,明显增强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够较平稳地度过围绝经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维爱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从2010年3月—2012年5月进行利维爱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的67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中显效的患者34例,所占的比例是50.7%,有效的患者29例,所占的比例是43.3%,无效的患者4例,所占的比例是6.0%,总有效率是94%。结论利维爱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显著,没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围绝经期节育器取出患者心理状况评估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节育器取出术患者术前的心理状况及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让患者在术前半小时自评,根据指导语无记名独立完成评定。结果:该组87例围绝经期节育器取出术患者术前的SAS、SDS总分均值分别与常模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围绝经期节育器取出术患者术前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医护人员应予重视,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使患者顺利度过应激期,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殖道感染(RTIs)状况,评估综合干预效果,为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基层资料。方法随机选取45—65岁925名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取临床筛查和问卷的形式,对生殖道感染的知识、态度和行为;RTIs症状;医疗费用、妇科检查、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保健服务及时性和便利性等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其生殖道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应用方差和多因素Logistic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社区综合干预。结果RTIs患病率为31.89%,依次为萎缩性阴道炎(9.30%)、宫颈炎(5.51%)、附件炎(4.97%)、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4.54%)、慢性盆腔炎(3.78%)、滴虫阴道炎(292%);经Logistic分析表明:年龄、不良卫生习惯和丈夫RTIs自觉症状是RTIs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和公费医疗则是其保护因素。干预1年后,有关RTIs知识、态度、行为正确率及总患病率情况均有所改善(x2值分别为27.948、16.750、82.137、8.256,均P〈0.01)。结论重视围绝经期RTIs,加强社区综合干预,有助于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教育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效果。方法:从增城地区选取400名符合要求的围绝经期妇女,平均分为A、B两组,A组为非干预组,B组为干预组,对A组只进行一般指导,对B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干预。记录两组妇女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两组妇女3个月、6个月时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9个月和1年时骨密度检测结果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干预,能明显的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身体状况,为今后探索更加积极的防治措施,制定更加有效的干预模式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于MPS妇女生活质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科2013.5~2015.4收治的127例MPS妇女进行研究, MPS妇女入院后均给予孕激素、雌激素、黛力新等药物,并根据MPS妇女的病情、职业等给予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MPS妇女的KMI评分为(25.97±4.24)分,护理后KMI评分为(9.29±0.26)分;护理后MPS妇女的SDS评分及S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升MPS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加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Kupperman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Kupperman评分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的临床症状,减轻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保健和激素补充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入选的64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心理保健和激素补充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症状、更年期评分以及治疗前后骨密度、高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Ku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剖宫产妇女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剖宫产妇女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保健护理.比较两组女性的护理满意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疼痛评分(VAS)情况.结果:观察组49例产妇对护理满意,10例产妇对护理较满意,2例产妇对护理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6.7%.对照组42例产妇对护理满意,12例产妇对护理较满意,7例产妇对护理不满意,总满意度为88.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与S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手术期剖宫产妇女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妇女的焦虑感,缓解其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