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山苦茶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山苦茶的水蒸馏液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等六种试验菌无抗菌作用。但山苦茶的水提取液对大部分试验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山苦茶干品的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1:1水提液抑菌环直径为11 mm,最小抑菌浓度1:32;对福氏志贺氏菌的效果次之,抑菌环直径为11.5 mm,最小抑菌浓度为1:8;对铜绿色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最差,纸片法未见抑菌环,稀释法测得最小抑菌浓度为1:2。抗病毒作用研究用CPE法观察,对慢病毒Maedi病毒1011株无作用,而观察到在1:25的浓度时,对SYN羊二倍体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为研制开发治疗牙周病的新型纯中药抗菌药物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本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亚胺培南对照组和不同浓度及剂型的银杏叶提取物组。采用溶剂提取法制取银杏叶提取物,采用打孔法和试管法在厌氧环境下检测银杏叶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并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比。通过观察抑菌环直径和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衡量银杏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在抑菌环实验中,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片和银杏叶软胶囊的原液和1∶4的稀释液作用于牙龈卟啉单胞菌,抑菌环直径随着浓度的降低而减小,银杏叶提取物的最大抑菌直径为16.5 mm,银杏叶片和软胶囊最大抑菌直径分别为15.3和14.5 mm,银杏叶提取物抑菌直径明显大于银杏叶片和银杏叶软胶囊(P <0.05),银杏叶片与银杏叶软胶囊抑菌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组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得到同样的结果。MIC测定,银杏叶提取物组内比较,银杏叶提取物浓度高于1.95 mg/L时,试管内均无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可以生长,浓度高于6.25和12.5 mg/L时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生长,银杏叶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作用优于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江西蜂胶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体外抑制作用,从而为进行体内试验乃至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及实验基础.方法 以95%乙醇及水为溶剂提取蜂胶,将蜂胶溶液倍比稀释至1:128,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检测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活力.结果 95%乙醇蜂胶提取物抑菌环直径为(27.17±4.22)mm,蜂胶水提取物抑菌环直径为(9.17±2.56)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乙醇蜂胶提取物的抑菌环直径随蜂胶浓度的降低而变小,当倍比稀释至1:128时抑菌环直径为0 mm.结论 体外实验表明,江西蜂胶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95%乙醇为溶剂的蜂胶提取物抑菌作用明显,且其抑菌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无花果叶乙醇、水提取物抑菌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纸片法抑菌实验观察比较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作用.结果 生药含量为100 mg/mL的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3种抑菌环的直径均大于8 mm,生药含量为144 mg/mL的无花果叶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3种抑菌环的直径均小于8 mm.结论 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无花果叶水提取物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玉米须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玉米须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玉米须对常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玉米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皆有明显的抗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mm和16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5g/ml。(2)玉米须对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无抗菌活性。结论:玉米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7种甲沟炎常见外用药物的抑菌效果,筛选出对主要致病菌抑菌效果较好的药物,探究药物剂量与抑菌效果的关系。方法将同等质量的各种外用药均匀涂于圆形滤纸上制成药片,在细菌平板中央上贴药片,培养后,量取抑菌圈的平均直径及抑菌范围进行比较,判断试验药物的抑菌作用。结果同等质量的7种药物抑菌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莫匹罗星软膏[抑菌环直径(25.5±1.38)mm]、盐酸左氧氟沙星软膏[抑菌环直径(21.0±1.79)mm]、夫西地酸乳膏[抑菌环直径(20.2±1.72)mm]、金创膏[抑菌环直径(13.1±0.38)mm]、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抑菌环直径(3.2±1.51)mm]、鱼石脂(基本不形成抑菌环)和甲沟霜(基本不形成抑菌环)。随着用药剂量增加,抑菌直径不增加。结论同等质量下,抑菌效果最好的外用药是莫匹罗星软膏,用药剂量与抑菌效果无相关。  相似文献   

7.
15种生药提取物抑制痤疮致病菌的活性筛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对 15种生药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抑制痤疮致病菌活性进行敏感性测试。方法 :采用最大浓度抑菌试验和最低抑菌浓度 (MIC)比较其抑菌效果。结果 :丁香生药挥发油对痤疮致病菌痤疮短棒菌苗 (P .acne)、金黄色葡萄球菌 (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 (S .epidermidis)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厚朴、艾叶油、金银花、蒲公英等有中等程度的抑菌作用。结论 :丁香酚的抑菌效果在所试药物中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金银花叶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抑菌作用之间的差别.方法 通过抑菌环直径的测定及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来进行比较.结果 金银花叶醇提取物生药浓度为1000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的抑菌环直径均大于8mm,而水提取物的生药浓度为842mg/ml对上述三种菌的抑菌环直径均小于8mm.金银花叶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将药物稀释到1:8的稀释度,对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为将药物稀释到1:16的稀释度.结论 金银花叶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有抑菌作用,水提物没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凤仙花水提物的体外、体内抑菌活性,为寻找新的抗菌药物提供药理学参考依据。方法:体外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青霉素对照组(B组)、链霉素对照组(C组)和凤仙花水提物的不同浓度(0.01、0.10、1.00和10.00 g/mL)组(D~G组),浸渍法制备凤仙花水提物,沟槽法和纸片法检测凤仙花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体内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和凤仙花不同浓度(0.5、5.0及50.0 g/kg)组(B~D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种,小鼠灌胃给予凤仙花水提物7 d后,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通过观察小鼠死亡率衡量凤仙花水提物的体内抑菌活性。结果:体外抑菌实验,当凤仙花浓度高于1.00 g?mL-1时,凤仙花水提物对上述7种致病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抑菌环直径均明显大于阴性对照组(P<0.05)。体内抑菌实验,小鼠灌胃给予5.0 g?kg-1的凤仙花水提物后,具有抑制体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作用,与阴性对照组小鼠死亡率(88.9%)比较,5.0 g?kg-1凤仙花水提物组小鼠死亡率(55.6%)明显下降。结论:凤仙花水提物中含有抑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芪酵母菌发酵液的体外、体内抑菌活性。方法:体外实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考察黄芪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2倍稀释法检测黄芪发酵液对各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体内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种,观察黄芪酵母菌发酵液不同浓度(0.1 g/mL,1.0 g/mL,2.5 g/mL)灌胃给药7 d对感染小鼠的死亡率。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黄芪发酵液对5种致病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黄芪发酵液高浓度组对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313 g/mL,0.078 g/mL,0.625 g/mL,0.313 g/mL,0.156 g/mL;体内实验研究表明:黄芪发酵液低、中、高3个浓度组均能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小鼠死亡率,死亡率分别是65%,45%,30%,与细菌对照组死亡率9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黄芪酵母菌发酵液体外、体内对受试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