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百日咳”从肝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日咳为小儿时期常见的多发病,临床上中医多采用宣肺止咳,泻肺涤痰及滋阴润肺等法治疗,多从肺服着手进行论治,实质上,因”肺为娇脏“,故他脏的功能失调可影响肺的宣肃功能,特别是肝的疏泄失常,肝失条达,肝气郁久化火,灼伤肺阴,肝的宣肃失常,而见咳逆上气,胸胁胀痛,头晕头痛,甚至咯血等,因此在百日咳的辩证治疗上,除从肺论治外,根据病情应从肝论治,泻肝火以救肺全,镇肝逆以降肺气,肝平肺降而咳嗽自止。  相似文献   

2.
呃逆是气机上逆引起的膈肌痉挛,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气急声短,不能自制为主症,传统医学认为是"胃气上逆",实际也与肺密切相关.临证医家大多从胃论治,治法以调节脾胃气机升降为主,而往往忽略从肺论治这一思路.笔者通过整理历代宣肺法治呃逆之理论,浅析和总结临床宣肺法治疗呃逆的理论具体方法——益气宣肺、宣肺通腑、宣通肺胃,...  相似文献   

3.
百日咳从肝论治管见李书生清水传统医学研究所(741400)关键词百日咳病因病机治法中图分类号R272.560百日咳,中医认为多因外感时行疠气,夹痰交结气道,导致肺失清肃,气冲上逆而成。临证一般以宣肺化痰,泻肺涤痰,清肺养阴之法治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  相似文献   

4.
《素问·咳论》提出"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论,高度概括了咳嗽的病因病机.系统梳理了历代医家关于"聚于胃,关于肺"的认识与实践经验,从解剖、经络、五行、气机、津液、气血等方面阐述该理论基础.解剖相邻:肺胃位于膈肌的上下位置,两者仅一膈相邻.经络相通:脾胃经相表里,肺与大肠经互为表里,肺与脾同属太阴经,胃与大肠同属阳明经,同名经络经气相通,相互为用.五行相生:肺属金,脾胃属土,母子相生.气机相协:肺主肃降,胃作为六腑之一,以通为降,以降为和,胃亦喜降,肺胃同降.津液相承:肺的宣降和脾胃的运化正常,才能保证津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气血相生:肺主气司呼吸,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概述了应用此理论指导肺系疾病和胃系疾病治疗的现状.无论是肺系病从胃论治,还是胃系病从肺论治,都离不开肺胃,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参考文献46篇.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韩旭教授从胃论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研究韩旭教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医案,从理论溯源、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总结韩旭教授从胃论治冠心病的临床诊疗思路及临证方药特点并予验案佐证。[结果]基于"心胃相关"理论,韩旭教授认为胃腑病变可导致心胸气血不畅而诱发或加重冠心病,病机总属心脉痹阻,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本虚包括胃、心气虚、阴虚及阳虚,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通过辨证分别以理气通降、活血通络法,降胃导滞、通浊利脉法,通腑泄热、宁心安神法,益气和胃、活血通脉法,滋阴通降、养心和络法,温中助阳、散寒降逆法论治冠心病,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举案例具体展示了上述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对冠心病的诊治不可忽视辨胃、养胃、通胃,韩旭教授辨证运用六法从胃论治冠心病疗效显著,对临床治疗冠心病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孙一奎《赤水玄珠》妇人五卷从脾胃论治妇人病的病案及方药,总结归纳其特色诊疗理论.认为孙氏脾胃分治和脾胃合治思路清晰,分别从情志和痰饮论治脾,从胃阴胃阳论治胃.养阴、升阳二法抓住了从胃论治妇人病的本质,调动自身气机代替药物促阴血的化生,以滋养全身.脾胃同治的运用以及从脾胃状态探究用药禁宜更是值得深研之处.  相似文献   

7.
中医肺系诸证常从肺肾论治,不可以拘泥于肺肾两脏,疏肝和胃、顾护胃气对临床上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患者,更应重视。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及中医教科书均以上、中、下三消分证,而从肺、胃(脾)、肾论治。少有从心、肝论治者。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糖尿病当从五脏论治的整体观念,本文仅论从心、肝论治糖尿病,浅述如下:1 从心论治 消渴病的产生有多方面因素,从心得之古已有论述。明·周慎斋《慎斋遗书·渴篇》有:“心思过度,……此心火乘脾,胃燥而肾无救”发为消渴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热郁、寒湿、痰饮等多种邪气阻滞胃中,影响气机升降调畅,胃失和降,循经犯肺,肺失宣肃,气逆作咳的结果。临床表现虽以咳嗽为主,但病程是以胃食管反流为核心病理基础。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以胃失和降,肺气上逆,气机失调为发病基础,采用通降和胃法论治,不仅符合“胃宜降则和”的生理特性,也顺应“从胃治咳”以达养胃治肺的效果。在审证求因,明晰人体生理病理的情况下,恢复胃腑通和之性,调畅肺脏肃降之能,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从肝论治刍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传统的观点主张从肺、胃、肾三消论治。从肝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与其他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并发症以及中医现代研究等方面论述了糖尿病应从肝论治的原因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寻常痤疮中医称为肺风粉刺,是由肺胃湿热所致,治法以清泻肺胃为主,自2000.1~2004.1月间,笔者从肺论治青春期痤疮,用自制清肺汤治疗寻常痤疮,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100例病例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素问·咳论》最早提出"聚于胃,关于肺"的观点,强调咳嗽不离肺胃,为后世医家的临证诊治起到了执简驭繁的作用。蔡宛如教授系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系疾病临床经验丰富,注重肺胃同治,笔者有幸侍诊左右,摘取一二,以飧读者。1从肺胃论治的理论依据1.1生理相关性蔡宛如教授认为,肺胃息息相关,首先,肺胃经络相通,一膜相隔。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上隔属肺,"中焦亦并于胃  相似文献   

13.
小儿久咳从肝论治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久咳是临床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目前认为该病形成大多与新咳失治、用药不当及与体质虚弱、调护失当等因素有关,且多出现在“易感儿”、“百日咳”或“类百日咳综合症”、“过敏性咳嗽”、“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性肺炎”、“哮喘”等疾病中。本人根据中医理论基础及多年临床诊治得失,认为小儿久咳不但与肺有关,而且与肝有密切关联,即在治肺基础上,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从肝论治,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徐景藩教授治疗残胃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徐景藩教授对残胃炎发病机制的认识和以补、消、和三法论治的学术思想,总结徐景藩教授分型论治残胃炎的经验,并分析其典型案例。[结果]徐景藩教授认为残胃炎的病机要点为脾胃虚弱、胆汁逆胃、食滞瘀阻,并根据残胃炎不同证候特点,应用补脾益胃、和降胆胃、消食化滞、活血祛瘀等方法进行分型论治,对其中病机错杂者,以补、消、和三法合用并创立残胃饮一方,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所选医案先后以残胃饮、归芍六君子汤为主方,具体展示了上述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徐景藩教授应用补、消、和三法治疗残胃炎的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开拓从痰论治慢性肾衰的思路,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痰与肾的生理病理、痰与慢性肾衰关系,进一步论证了从痰论治慢性肾衰的可行性.结果:总结出和胃化痰、理气降逆法,化痰泄浊、活血化瘀法,化痰熄风、解毒泄浊法,益肾化痰、行瘀通络4法.结论:运用4法从痰论治慢性肾衰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咽异感症的病位在咽,与肺、脾胃、肝密切相关;多由精神心理因素引发,病机责之胃气上逆、肝气郁结。治疗着重辨别不同的病机采用相应的治法,咽部黏着感从痰气论治,方用半夏厚朴汤;灼热感从肝热论治,方用化肝煎;干燥感、痉挛感从阴虚论治,方用养阴清肺汤;虫爬感、瘙痒感从虚风论治,方用四物汤;无吞咽困难的吞咽梗阻感从瘀血论治等,方用启膈散。各证型皆兼顾疏肝理气,并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辅以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7.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往往是医师认识不足的治疗难点,王雪峰教授在治疗方面善清肺热,并注重护阴调脾,调理肺胃之气,在具体用药治疗方面辨证施治,不仅从肺脾论治,在调护方面也尤为重视顾护脾胃,强调治疗调护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重养阴益气 消渴虽有热在肺、脾(胃)、肾之分,其病理则均为阴虚火盛。肾藏精,主水,为水之本,故其病本则在肾。前人对本病的治疗,一般取滋阴清热法,从肺、脾(胃)、肾三脏论治。祝师根据中医理论并结合他的老师施今墨先生的经验,认为消渴证虽有虚实之分,然三消之证多虚,病本在于肾虚。故治疗以增液汤合生脉散、玉锁丹,加苍术配玄参(降血糖)。  相似文献   

19.
黄瑾明医案选之戒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烟是一种成瘾性慢性疾病,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热点问题.国内对戒烟的研究报道极少,笔者在英国从肺、(脾)胃、心三脏论治本病,并有所侧重,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谭欣圆  周晓虹 《中医学报》2020,35(1):113-116
周晓虹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食道、胃,发病与肝、脾、肺、心等密切相关。胃为阳明腑,多气多血,气有余则易化火,扰动气血,气血壅而不通则气机逆乱,故治疗脾胃病多从清热和胃论治。周教授认为辨病抓主要病机病位,立治疗大法,个体则多表现为兼证的差异,分脏腑论治。本病治疗应清脾胃、肝热以和胃,根据兼证分别疏肝、润肺、清心、健脾,体现中医辨证的个体化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