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自从西医传入中国后,给中医药学的发展以很大的影响,许多中医自发地学习西医,他们不但在治疗上吸取西医的某些有效方法,有的在理论上探讨中西医之特点,加以分析比较,甚至试图汇通中西医,这就形成了中医学术上的所谓"中西医汇通派"。其代表人物当数清代王宏翰、朱沛文、唐容川、张锡纯等为最。随着西医在我国的发展,特别是解放后,在党的"团结中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指导下,许多现代著名老中医热心中西医结合工作,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途径,成为我们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良师,现介绍几位著名老中医之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探讨近代中西医汇通及其对当代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从明代万历年的西医传入到1949年的中西医结合,300余年的中西医汇通史经历了启蒙、创立到鼎盛发展的3个历史时期。近代中西医的碰撞、沟通,使得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传统中医开始了第一次对自身生存命运的思考,汇通派的"实验中医观"、"以西补中观"和"新中医观"等思想主导了近代中医的变革与发展。认为现代医学的发展面临着危机,迫切需要中西医合力;现代中医只有与西医和其他学科加强深入汇通,加快发展步伐,才能适应世界医学重新调整医学目的和改变医学模式的需要。同时,在现代的中西医汇通中,坚持中医的思维方式,推进中医特色的科学研究,提高汇通人才的传统文化素养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喜读《中西医结合杂志》创刊五周年特刊——"中西医结合之路"。这是一本难能可贵的文集。说它难能可贵,首先是它的作者。他们中绝大多数是我国医学史上首次成批出现的西医学习中医的先驱;还有些是中医造诣很高,后学西医,同样献身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中医老前辈,他们对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认识及掌握程度是远非近代中医史上"中西医汇通派"所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共存,三种医学模式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人类健康服务。虽然三种医学模式共存,但是中西医之争已经百年。这百年来,在人类医疗活动中,中医的所占份额逐渐缩小,西医所占比例逐渐加大,中西医结合在中西医相争的环境中出现。那么,这三种医学模式到底哪种更适合为人类健康服务?中西医能否结合?怎样结合?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中医、西医的哲学观、方法论、药物理论等进行思考,对目前中西医结合的现状重新审视。1中医理论1·1中医的哲学观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黄帝内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医理论基本形成。《黄帝内经》的哲学观代表了中医的哲学观。其中《素问·生气通天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天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独具临床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医结合是在我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6世纪西医传人中国,17世纪中叶中西医汇通派产生。20世纪50年代,在以党中央“坚持中西医结合方针”、“促进中西医结合”正确思想的指导下,中西医结合蓬勃发展,目前中西医结合领域已形成了在临床、科研、教学、管理诸方面逐步完善的体系,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临床医学存在着中医和西医两个不同的体系.中医学和西医学的交流和互相促进早已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内容.早在三国时代乃至更早,我国即有名医外访,诊疗疾病,最迟至唐代贞观九年(公元635年),西医开始传入我国,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西医学得了广泛地传播与发展,随着中西医学的交融,形成了中国医学史上独特的新的一个学术流派--中西医汇通学派.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医却受到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摧残.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医得到飞速发展,中医获得了新生和缓慢地发展.与此同时,在我国医学领域开展了"西学中""西研中",使中西医汇通学派的探索思维及结果得到了延伸和进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研究学科,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随之逐步形成和发展成我国独特的内科临床学科.……  相似文献   

7.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自《西医传入中国以后,两者的关系便引起人们的关注。晚清时期的医学家唐容川提出中西汇通的主张;民国时期的名医张锡纯主张衷中参西。其间也有政界人士主张取缔中医、以西医取代中医者。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很重视中医和西医的关系,提出西医学习中医,中西医结合创造新医学的主张。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搞中西医结合,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谈几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8.
自从西医传入中国以后,就出现了中西医的汇通,晚清时期医学家唐容川提出中西医汇通的主张。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把中医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自此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中西医结合热潮,中西医结合的新疗法、新成果不断涌现。“文革”期间中西医结合被提到了“唯一方针”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之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医东渡可上溯至明代万历年间,17世纪中叶,我国中医界一些有识之士如汪昂、赵学敏、王学权、王清任等已对其进行初步探索。继而,随着西学东渐,中西医汇通派逐渐形成于中医学诸多流派之中,其中王宏翰(《医学原始》),朱沛文(《华洋脉象约篡》),唐宗海(《中西汇通医语精义》),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  相似文献   

10.
<正>近代中西医学论争起始于中西医两个医学体系对疾病诊断的认识冲突。1931年3月17日中央国医馆成立大会在南京举行,陈立夫为理事长,彭养光、陆渊雷、谢利恒等十人为常务理事,焦易堂为馆长,陈郁、施今墨为副馆长。1933年中央国医馆学术整理委员会颁布《中央国医馆整理国医药学术标准大纲》与《统一病名凡例》及《审定病名录》,将中医病名统一在西医病名下,招致多数中医人士的反对。上海中西汇通开山鼻祖恽铁樵认为:统  相似文献   

11.
在17世纪,中国就产生了中西医汇通思想,但这仅仅是个别中医学家、思想家对中、西医两种医学的出现以及中、西医互相碰撞、影响和借鉴的一种思考和认识。到了195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并要求各省具有三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生到研究院学习和研究中医,才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真正意义上的碰撞与磨合。目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为主要负责人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结合医学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课题,在经历了两年的设计、调查、分析研究后,完成了对11989人次和210个科研、医疗、教育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内有相当规模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达56个,其中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14家,成为我国重要的中西医结合医疗临床基地。中西医结合医学在西医和中医等大型综合性医院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70%~80%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疾病,91%的中西医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最喜欢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诊断方法,65%的患者最喜欢中西医结合医生,71%的患者最喜欢接受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说明中西医结合已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自从西医学传人中国,中国出现了两种医学并存的局面,原先华夏大地上中医学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16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由于欧洲文艺复兴后西方实验医学快速发展,西学东渐而在中国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的萌芽。19世纪中叶以后的百年,以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形成为标志,是东西方医学汇通互参阶段。唐宗海的汇通是“保存中说,西说为证”,用西医解剖生理引证中医理论。张锡纯“衷中参西”重在中西药物相济为用。恽铁僬的汇通是阐发古意融汇新知。井冈山时期,中西医结合是用中、西医两法治病。解放后党和政府指定了包括“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整理提高”的西学中战略方针,组织和扩大中西医结合队伍,并依靠这支队伍开展中西医结合的广泛实践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对中西医结合始终是抱乐观的。相信我国有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个队伍,三支力量都要向前发展。关键在于中西医结合这个队伍,担任先遣部队,在最前线架桥、筑路,带头探索"中医现代化、西医中国化"这将更快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和新药学。现在阅读了贵刊《中西医结合杂志》使我更加高兴,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成立不到两年,你们已经做了如此大量的工作。对此我表示热烈的祝贺。文章内容都是理论结合实际,从实践验证中探讨基础理论,这样就有了说服力。使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单味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汇通派,《中医大辞典》定义为:"19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出现的一个医学流派.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医学大量传到我国,一部分中医试图用改良的方法沟通中西医学.他们或以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等印证中医古典医理;或以中医的相关论述印证西医的相关内容[1]".事实上,中西医汇通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末的"西学东渐"时期.  相似文献   

15.
祝谌予教授早年拜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为师学习中医,后又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金泽医科大学学习西医。深受施今墨先生中西医结合思想的影响,把老师提出的“中医改进之方法,舍借用西学之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证,实无他途”的学术思想,作为终身实践并为之奋力的目标。他主编的《祝选施今墨医案》、《施今墨先生的中西医结合思想和我对中西医结合的看法》等书著和文章中,都留下了祝谌予教授禀承施今墨先生的思想,为中西医结合事业不断求索与不断奋斗的印记。  相似文献   

16.
张锡纯为明末民初中西医汇通学派大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乃其一生临床经验和医学思想之结晶。张氏主张"取西医之所长,以补中医之所短""合中西医融贯为一"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并且认为"中医之理多包括西医之理,沟通中西原非难事",在中西医汇通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创造性的贡献。本文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临床探索几个角度对其中西医汇通思想进行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7.
40年前我加入了“西医学习中医”的队伍 ,成为中西医结合队伍的一员。经历了学习中医、应用中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的过程。迄今仍工作在中西医结合医教研的第一线 ,深深体会到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 ,各具所长、各有所短。中医重宏观、西医重微观 ;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 ;中医重辨证、西医重辨病。通过中国中西医结合 4 0年 ,取长补短 ,进行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研究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成就引进到教学及国际交流中 ,在西医院校及培养学生走向世…  相似文献   

18.
我自从19岁跟随施今墨先生学习中医。1939年又东渡日本学习西医,因此,我始终认为中西医结合是发扬祖国医学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50年代就开始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和中医学习西医,以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时至今日,全国的中西医结合形势有了很大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20.
现在有的医生认为,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两者之间的哲学思想、研究方法完全不同,很难真正有汇通之处,现时所谓的中西医结合,要么就是用现代的西医理论一点点地筛选中医体系或改造中医,要么就是形而上学地进行1+1式结合,所有这些做法,最终只会降低中医的地位与价值,甚至灭亡中医,因此中医必须是纯中医,不能沾有任何西医的东西,西医亦应该走纯西医的道路。这其实是一种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