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药配伍理论的应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虹 《中草药》2003,34(4):394-395
中药配伍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药配伍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中药学中的配伍 ,即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 ,将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 ;二是指在方剂学中的配伍 ,即药物按君臣佐使的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比例。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 ,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 ,因此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药物通过配伍 ,能增效、减毒、扩大治疗范围 ,适应复杂病情及预防药物中毒。中药的配伍决不是药物之间的简单相加 ,配伍用药的恰当与否 ,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配伍规律中体现了中医基本理论和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从药对的角度考察复方配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年连续资助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从复方中特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药对出发,阐述药对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意义。作者认为:药对配伍的研究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方法的中药方剂药理作用配伍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构建基于网络理论的中药方剂药理作用配伍网络,提出一种新的研究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的方法。方法:依据网络理论,以中药为节点(node),中药配伍关系为边(edge),通过药理实验研究,运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法判定中药方剂中中药-中药之间的配伍关系,建立中药方剂药理作用配伍网络;采用网络效能、网络效能相关性等参数分析预测中药方剂的配伍规律。结果:运用网络法研究了加味生脉散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配伍规律,结果显示,延胡索是加味生脉散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其他依次为麦冬、丹参、人参和五味子;人参-丹参作用相似,最先聚为一类,依次为麦冬-五味子聚为一类,人参-丹参、麦冬-五味子再聚为一类;人参+丹参+延胡索是加味生脉散所有组方中作用最佳的方剂;上述分析结果与验证实验基本一致。结论:运用网络理论研究中药方剂药理作用配伍规律是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药对的角度考察复方配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年连续资助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从复方中特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药对出发,阐述药对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意义。作者认为:药对配伍的研究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药又叫药对,为两味中药的配伍运用,临床上常有较好疗效,本文从“君臣佐使”理论出发,探讨常用中药对药的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是几味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组成,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复方药效是各味药各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用整体的观点研究中药复方,阐明中医理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制定质量标准,优化制剂工艺。研究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以及配伍规律,才能更科学的阐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本文总结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配伍规律,为中药复方走向国际市场垫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方剂配伍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色和优势所在,配伍规律是揭示方剂合理性的必要反映。通过拆方研究、药效物质基础-化学成分的研究、药理学研究、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复方代谢组学研究等,不但可探讨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更能揭示方剂配伍的内在规律,进一步发扬方剂的整体优势,为现代方剂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和思想,在药效物质层面上配伍组合研发合乎时代要求的高效方剂。揭示方剂配伍规律,对于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总结了以往方剂的拆方研究、药效物质基础-化学成分的研究、药理学研究等工作,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方剂配伍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药对是指两味药的配伍应用,是历代医家经过临床验证,把配伍后疗效更佳的药物固定下来而形成的,是中药配伍中最小的固定单位.其药简、其理奥、其力专,配合存神,用之中的,应手而愈,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9.
探讨"四性五味"理论于五苓散方配伍中的应用分析,显示出"四性"与"五味"为体现中药药性的关键因素,为临床中药配伍不可小觑的关键环节。对于五苓散的配伍规律,诸多专家由"君"、"臣"、"佐"、"使"等入手研究,相关争议很多。尝试采取数学手段对五苓散方内药品四气五味展开研究,得出"性"主要为"热性","味"主要为"甘、辛"两味,为中药配伍研究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近年来,药对配伍研究已成为继拆方试验和正交试验之后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又一重点取向。从复方中特定两味药的配伍形式——药对出发,阐述药对理论的历史渊源、药对的组成方式(包括四气配对、五味配对、归经配对、引经配对、毒性配对、升降浮沉配对、七情相合配对等),以及药对在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作用。通过以上研究表明,从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临床配伍应用等方面对药对的配伍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药对配伍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降脂中药研究勾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阶  张金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1):1005-1008
在梳理近年国内外降脂中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降脂中药体外筛选模型、有效单体、复方和单味降脂中药以及降脂中成药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降脂中药的研究现状,提出降脂中药有效单体的开发利用和中药有效单体组分配伍的思路,强调通过借用中药筛选细胞模型发现新的降脂中药单体和降脂机制,突破以临床经验积累作为研制新药的单一模式,针对单味药固定组分的改变、不同药物有效组分配伍的加减、不同病理环节的组分配伍和有效单体性味归经等展开研究,加快中药有效单体配伍理论的创新,使中药配伍研究从饮片层次上升到组分层次,使中药药理的作用靶点、作用环节及作用机制更加清楚,促进中药新药研究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和中医药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方剂配伍理论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配伍是方剂学的精髓,而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或者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是方剂学的核心科学问题.理清方剂配伍理论的内含与外延对于我们发掘整理提高中医药理论及创新规范标准可控的中药配伍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性味配伍、七情合和、君臣佐使、去性取用等配伍理论或思想分别论述,虽不能囊括所有,亦可览其大概,或可对同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组方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代病证结合诊疗方式是当今中医临床实践的主要形式,建立在现代病证结合基础上的中医临床组方思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多种形式.病机结合病理的组方模式不仅弥补了辨证论治的不足,也使病证结合论治有了新的发展;药性结合现代药理组方模式是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向中药药性理论回归的体现;针对基本病机形成专方的组方模式是辨证论治的升华;古方加减化裁仍是临证组方的主要模式;中药复方配伍西药组方模式使中西药各自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增效减毒,优势互补在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独特效果;有效组分配伍组方模式的形成是中药现代研究与传统理论相结合的结晶,是配伍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药物配伍禁忌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本质的具体体现,关乎到临床用药安全,是社会民众与医药卫生领域高度关注的焦点和重大科学问题。配伍用药是中医遣药组方、辨证施治的主要形式和应用特点。中华民族在长期的临床用药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以"十八反"、"十九畏"等为代表的中药配伍禁忌经验轮廓,它体现了中药配伍禁忌的基本特征。提出科学假说:中药配伍禁忌是药性相反或相制的代表性组合;反药组合的构成-剂量-物质变化具有特定的毒效表征;妨害治疗与宜忌转化是反药配伍规律的辩证体现。构建技术体系:构建中药配伍禁忌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构建中药配伍毒性发现与评价方法技术;构建中药配伍致毒增毒减效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方法技术;构建基于反药组合的毒效物质代谢过程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技术;构建基于同方配伍的反药组合妨害治疗作用机制研究技术;构建基于特定病理环境的反药配伍组合宜忌转化研究技术。为中药配伍禁忌研究和丰富中医药配伍理论提供技术支撑。研究任务与目标:以古今文献信息数据挖掘为支撑,以药物安全性评价、毒理毒代、毒效物质、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方法为手段,揭示中药配伍禁忌代表性反药组合的毒效表征及其变化规律;基于药物配伍环境及特定病理条件,从妨害治疗和宜忌转化的角度探讨反药配伍临床应用宜忌条件。最终目标是通过对中药配伍禁忌代表性反药组合禁、忌、宜的科学界定和系统性示范研究,形成特色鲜明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思路与技术体系框架,创建客观适宜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模式,丰富和发展中药配伍禁忌理论,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指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配伍禁忌内容的修订提供依据,为构建我国中药及其临床配伍用药安全预警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总结药对的配伍及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2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开展配伍研究对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有重要的意义,并指出要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以期为临床合理及高效地使用药物提供理论及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围绕着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中药创新药物研制的切入点应重点放在中医临床;组分组合和成分组合创新药物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但组分组合和成分组合不能替代饮片配伍;组分配伍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其目标是能够按照中医理论辨证用药,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适应证明确且针对性好,成分及作用机制相对清楚,质量稳定可控,能够产业化推广。组分配伍模式有从有效方剂的饮片配伍深入到组分配伍,直接组分配伍及单味药的标准组分配伍几类,组分配伍的作用方式仍然是多组分、多靶点、整体综合调节。中药应该制定中药特色的质量标准,不应该一味追求和迎合国际标准;中药创新药物的服务对象应重点放在中国的老百姓。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炮制与药性相关性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炮制原理研究是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基础和核心。本文从炮制改变中药药性科学内涵的角度,探讨了炮制与药性相关性的研究方法问题。认为功能药性与药理作用的结合,是现代科学了解、认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重要渠道,也可能是最便捷的渠道。正因如此,通过对中药功能药性的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可以了解功能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从而用现代科学的理念来认识功能药性理论。同时,从认识炮制改变中药药性的科学内涵变化规律来诠释炮制与药性改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新理念的内涵及其作用意义,本文从最基本概念理念入手,厘清其起源及源流演变,揭示理念、科学理念、中医学理念、现代中医基础新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尝试给出应有的定义;概括出科学理念的三大作用。以此为据,阐明新理念是科学理念的核心精神贯穿“理性质疑,科学检验,研究与结论取得公认”的三点一线环环相扣的科学理念;具有“改变中医理论,引导中医创新研究,提升中医学人思想”的三大作用。以本研究所提出的阴阳指代机体生理与病理及防治效应假说,实证分析“医哲分开”阴阳转向到医学的可行途径;展示新理念引导,方显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