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德国SCHWABE公司是银杏叶制剂的全球首家、也是最大的生产厂商。该公司不仅在该领域技术力量领先,更是通过高质量的专利撰写、严密的专利布局,有效地保护了自身产品的市场。该文通过对SCHWABE公司银杏叶制剂专利网的申请时机、法律状态、技术发展路线、全球布局、中国布局等多角度的分析,既为我国企业的银杏叶制剂研发提供了技术参考,也为中药专利网布局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2.
全球银杏叶制剂专利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程心旻  雷海民  刘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7):2889-2893
以银杏叶制剂的全球专利数据为分析样本,从专利的申请量、技术分布、申请人等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了国内外相关专利的整体进展状况。研究表明,欧洲和中国是银杏叶制剂研发和专利申请的最重要地区;欧洲申请人起步最早,发展平稳,专利的质量最高;我国申请人起步虽晚,却发展迅速,在该领域已经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但在专利的质量上仍有待提高。该研究结果为银杏叶制剂的开发提供了参考,建议中国申请人在研究中充分吸收借鉴他人的专利技术和布局经验,提升新药研发及专利保护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银杏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本文对1993年4月以前文献报道有关银杏叶的化学、药理与临床、开发应用、专利情况及活性成分提取工艺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制剂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的树叶,含有黄酮类、萜类、酚类、生物类、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80年代以来,银杏叶制剂除作为药物用于临床外,还用于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本文概述银杏叶制剂的药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银杏叶制剂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汉林 《中草药》1996,27(2):128-128
银杏GinkgobilobaL.为古代孑遍植物,其功效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润肺、平喘、止咳等功效。70年代,国际上利用银杏叶制成药品治疗心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功能不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以银杏叶为原料制成的各种制剂,在欧、美、亚洲等许多国家一直畅销不衰,年销售额逐年上升,已达数十亿美元。我国是银杏的故乡,产量占全世界的70%,而近年来国内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已引起医药界的极大关注。银杏叶的化学成分较多,其中最主要的两大类是:银杏黄酮及殖类。前者以槲皮素、山柰酚及异鼠李素的糖甙为主;后…  相似文献   

6.
银杏叶制剂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陈光亮  段炎炎 《中药材》1996,19(11):583-587
本文综述了银杏叶制剂对脑循环、脑循环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以及抗自由基、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小板功能、稳定生理膜、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及其体内过程与毒性。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制剂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高危因素。笔者自 1998年至今采用银杏叶片治疗高脂血症 10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0 6例均为住院患者 ,经测清晨空腹血脂均符合下列一项或一项以上标准。总胆固醇≥5.95mmol/L、甘油三脂≥ 1.81mmol/L、β -脂蛋白≥ 6 0 0ml/dL。且无肝肾功能损害。其中男性 6 4例 ,女性 4 2例 ;年龄在 4 5~ 76岁 ,平均年龄在 56岁 ;病程均在 3年以上。2 治疗方法  银杏叶片由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每片含银杏叶提取物 4 0mg ,每次 2片 ,每日 3次 ,30天为1疗程 ,治疗期间停用一切…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制剂的药理及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叶制剂是以银杏叶提取物为原料。银杏叶提取物是采用现代先进的提取技术,从银杏叶中提取其活性物质。1有效成分银杏叶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甙类和萜类[1]。其中黄酮类以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为主。萜类成分包括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银杏内酯为二萜内...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纳米制剂的降血脂与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银杏叶纳米制剂的降血脂作用和安全性。方法:用食物性高脂血症大鼠研究银杏叶纳米制剂的降血脂作用,用异丙肾上腺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研究药物的保护作用,并进行常规毒性及致突、生殖毒性试验。结果:银杏叶纳米制剂具有显著降血脂作用,对TC、TG的降低明显优于普通银杏叶制剂;亦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趋势。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银杏叶纳米制剂对小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和大鼠30天喂养试验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银杏叶纳米制剂具有治疗作用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叶制剂的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董理想  倪君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8):3497-3503
银杏叶片提取物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效果,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黄酮类化合物是银杏叶片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所以研究银杏黄酮的合成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综述首先回顾了植物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总体研究概况,并介绍了目前已经发现的银杏黄酮合成相关基因;其次,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银杏研究中的几个实际应用。另外,作为银杏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该综述讨论了外界条件对银杏细胞、整株及采摘后叶片的黄酮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着重介绍了笔者实验室的最新实验结果。最后,该综述对银杏黄酮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银杏萜内酯提取与纯化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金玉  颜迎春  常贺英  王华  于良涛 《中草药》2002,33(11):附2-附5
银杏萜内酯的独特药理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提取纯化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对银杏萜内酯的提取与纯化技术包括溶剂萃取法、柱提取法、溶剂萃取-柱提取法、超临界提取法及色谱或柱层析纯化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从银杏叶提取物中提取分离得到6种黄酮醇苷单体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标化,在4种分析条件下,用标定后的单体化合物,对2批银杏叶对照提取物中该6个化合物及芦丁进行标定。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葡萄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含量测定结果的RSD为1.1%~4.6%,槲皮素-3-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的测定结果RSD大于5%。结果表明,用银杏叶对照提取物替代相应的对照品,可用于同时测定银杏叶制品中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葡萄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5个黄酮醇苷成分的含量。因此使用对照提取物代替单体对照品测定银杏叶制品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银杏叶培养基经过冠突散囊菌发酵不同时间后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方法: 将冠突散囊菌接种于银杏叶培养基中分别发酵4,7,11,14 d后,真空抽滤得到滤液,利用溶剂分级萃取得到提取液,以未发酵银杏叶乙 酸乙酯提取液作为对照。结合酶标仪,通过清除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ABTS 自由基,以及铁还原能力,比较不同发酵天数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 结果: 测定了不同天数银杏叶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11 d发酵液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DPPH半数抑制浓度(IC50)105.60 mg·L-1,ABTS IC50 102.09 mg·L-1更接近维生素C(VC)的IC50值,同时,11 d组铁还原实验的吸光度在不同浓度梯度下均为最大值。 结论: 初步确定银杏叶培养基发酵11 d后,发酵液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积累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银杏叶中总银杏酸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测定银杏叶中总银杏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依利特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水溶液(90∶ 10),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310 nm,柱温35℃,进样量20 μL,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各产地银杏叶中总银杏酸含量差异较大,山东郯城总银杏酸含量最高(2.38%),江苏邳州最低(1.28%).结论:不同产地银杏叶中总银杏酸含量差异明显,应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同时测定银杏叶中5个双黄酮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UPLC BEH C_(18)色谱柱(2. 1 mm×100 mm,1. 7μm),流动相0. 10%甲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3 min,60%A; 3~4 min,60%~50%A; 4~6 min,50%A; 6~8 min,50%~0A),流速0. 3 m L·min~(-1),柱温35℃,进样量1μL。结果:穗花杉双黄酮、白果黄素、银杏素、异银杏素、金松双黄酮分别在0. 02~13. 20 mg·L~(-1)(r=0. 996 3),0. 05~23. 60 mg·L~(-1)(r=0. 995 5),0. 09~18. 60 mg·L~(-1)(r=0. 992 7),0. 10~21. 00 mg·L~(-1)(r=0. 998 8)和0. 06~16. 00 mg·L~(-1)(r=0. 996 7)线性关系良好。5个双黄酮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 50%,98. 78%,97. 59%,97. 24%,101. 09%,RSD分别为2. 7%,2. 7%,3. 1%,2. 8%,1. 3%。银杏叶中双黄酮含量差异性较大,穗花杉双黄酮、白果黄素、银杏素、异银杏素、金松双黄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1. 30~434. 74,268. 39~847. 14,251. 80~1 297. 10,195. 87~691. 10,477. 48~3 003. 90μg·g~(-1),总双黄酮质量分数1 474. 45~5 635. 40μg·g~(-1),但显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低树龄银杏叶含总双黄酮较高,随着树龄的增长,总双黄酮含量逐渐降低。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为银杏叶双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冰  胡高升  胡玲玲  李赫宇  贾景明 《中草药》2014,45(17):2552-2555
目的分离纯化银杏Ginkgo biloba叶中的双黄酮类成分,考察银杏叶变黄前后黄酮类成分质量分数的变化。方法从自然脱落的银杏叶中提取分离双黄酮类成分,对其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位进行了分离,通过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方法对目标成分进行制备,采用HPLC法对银杏叶中的双黄酮进行了测定。结果分离的4个化合物分别为去甲银杏双黄酮、银杏双黄酮、异银杏双黄酮和金松双黄酮。对变黄前后银杏叶中4种双黄酮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自然黄叶前3周内,银杏叶中双黄酮量逐渐降低,质量分数差别达30%左右。结论 HPLC法可用作银杏叶中双黄酮的测定,方法简便、可靠,能用于银杏叶的质量控制。同时,制备条件可对快速制备双黄酮对照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银杏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银杏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类黄酮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方法以银杏幼年树和成年树不同时期叶片作为供试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 2000进行转录组测序,对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分析银杏类黄酮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3 073条Unigene,其中35 179条被注释,基因差异表达(DEG)筛选得到5 117个基因。通过对类黄酮合成相关KEGG途径进行分析,筛选出50条候选基因。分析50条候选基因的表达规律,发现类黄酮合成关键基因均在银杏幼叶中高表达,但在成年树与幼年树同时期叶片之间表达差异不显著。分析与类黄酮合成关系密切的13个基因发现,其中肉桂酸4-羟化酶(C4H)、查耳酮合成酶(CHS)、花青素合成酶(ANS)、花青素还原酶(ANR)和类黄酮O-甲基转移酶(FOMT)基因的表达量较高,类黄酮3′-羟化酶(F3′H)、类黄酮3′,5′-羟化酶(F3′5′H)和黄酮醇合成酶(FLS)基因的表达量则相对较低。结论通过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筛选分析了银杏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及其表达特征,为提高银杏类黄酮产量提供了分子生药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银杏提取物抗大鼠阿霉素性心衰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对大鼠阿霉素性心衰的保护作用及ghrelin多肽机制的研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心衰模型组和银杏组.模型组和银杏组尾静脉注射阿霉素(ADR)复制心衰模型,银杏组给予银杏提取物水溶液灌胃(100 mg·kg~(-1)·d~(-1)),3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心功能;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中的ghrelin水平,高压液相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三磷酸腺苷(ATP)与磷酸肌酸(CrP)含量,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的ghrelin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功能明显降低,银杏组心功能指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模型组血浆中的ghrel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但心肌组织中ghreli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心肌组织中的ATP含量及ghrelin 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与正常组和模型组比较,银杏组血浆中的ghrelin水平显著增高;心肌组织中的ATP含量及ghrelin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接近正常组.结论: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是阿霉素性心衰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EGB干预治疗可改善阿霉素性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及心肌能量代谢,这可能与EGB增强了促能量代谢正平衡的ghrelin多肽的表达与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