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对藏药白花龙胆药材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该研究建立了白花龙胆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白花龙胆药材的水分、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硅胶G为薄层板,乙酸乙酯-甲醇-水-甲酸(7:1.5:1:0.2)为展开剂,以大花龙胆及乌奴龙胆苷A为对照物质,建立其薄层鉴别方法;采用HPLC建立主要成分乌奴龙胆苷A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以甲醇-0.02%磷酸水(52:4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240 nm。结果以三氯化铝试液为显色剂,白花龙胆中各成分在紫外光灯(366 nm)下检视,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的相应位置上均显示相同的颜色荧光斑点;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乌奴龙胆苷A在10.01~ 400.32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 539.5X-33.339 (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68%(RSD 1.92%)。19批白花龙胆药材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乌奴龙胆苷A的质量分数为14.48~31.51 mg·g-1;醇溶性浸出物的结果为24.21%~31.60%,水分为11.25%~12.74%;10批代表性样品总灰分为4.64%~6.12%。以上结果表明建立的标准具有较好的专属性和准确性,可用于白花龙胆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别测定乌奴龙胆不同批次、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并比较所含总黄酮含量.方法:将3批乌奴龙胆及第3批乌奴龙胆的茎、叶、花分别粉碎,用超声提取,得提取液,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3批乌奴龙胆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3.33 mg·g-1、32.48 mg·g-1、40.23 mg·g...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龙胆泻肝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龙胆、黄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龙胆、栀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龙胆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显微鉴别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龙胆苦苷在0.104 8~0.628 8μg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加样回收率为100.4%(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行性及重复性好,可用于龙胆泻肝片的质量标准控制。  相似文献   

4.
付林  古锐  张彩虹  李甫  钟世红  马逾英  邓薇 《中草药》2018,49(5):1002-1006
目的研究藏药大花龙胆Gentiana szechenyii花枝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利用各种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花龙胆花枝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花龙胆酯苷A(1)、大花龙胆苷A(2)、异金雀花素-2″-O-吡喃葡萄糖苷(3)、异金雀花素(4)、乌奴龙胆苷D(5)和平龙胆酯苷(6)。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大花龙胆酯苷A。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订菊芩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用TLC鉴别制剂中连翘酯苷、梓醇、丹皮酚和芍药苷;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TLC色谱中均能明显地检出连翘、地黄、丹皮、赤芍;HPLC法测得黄芩苷含量20.93~21.74mg/g,平均回收率为99.16%,RSD为0.92%(n=6),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结论:建立的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菊芩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红花龙胆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红花龙胆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花龙胆中芒果苷含量,并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结果:样品以对照药材和芒果苷为对照物质进行薄层色谱鉴别能很好比对和检出;红花龙胆药材含芒果苷质量分数为0.7%~4.4%(平均2.8%),水分为6.1%~8.6%(平均7.2%),总灰分为3.7%~10.8%(平均6.6%),酸不溶性灰分为0.2%~2.7%(平均1.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制订的标准限度合理,可用于红花龙胆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藏药打箭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薄层色谱法建立其鉴别方法;参考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相关方法测定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藏药打箭菊药材的显微、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打箭菊药材中木犀草素含量为0.036%~0.104%(均值0.078%),水分为9.32%~15.82%(均值13.11%),总灰分为6.65%~8.29%(均值7.45%),酸不溶性灰分为0.23%~0.59%(均值0.42%),浸出物为21.42%~30.15%(均值24.86%)。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控制打箭菊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龙胆泻肝胶囊及龙胆泻肝软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龙胆、柴胡、黄芩、栀子、泽泻、当归、地黄、甘草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胆中龙胆苦苷、栀子中栀子苷、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龙胆苦苷在0.0661~0.5951 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胶囊剂平均回收率为99.34%(RSD=1.50%),软胶囊剂平均回收率为96.62%(RSD=1.50%);栀子苷在0.0761~1.3698 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胶囊剂平均回收率为101.32%(RSD=1.70%),软胶囊剂平均回收率为100.59%(RSD=0.79%);黄芩苷在0.2144~1.608 mg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胶囊剂平均回收率为101.12%(RSD=1.30%),软胶囊剂平均回收率为98.07%(RSD=2.40%)。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用于龙胆泻肝胶囊、龙胆泻肝软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藏药杜鹃花的质量标准。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附录相关方法测定不同批次藏药杜鹃花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采用显微、薄层色谱法建立其鉴别方法;采用HPLC 法测定金丝桃苷、槲皮苷的含量。结果:确定了该药材显微鉴别特征,建立了薄层鉴别方法和金丝桃苷、槲皮苷含量测定方法。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控制杜鹃花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龙胆清热颗粒的制备与质量标准.方法:龙胆清热颗粒采用水提及挥发油提取工艺,提取药材有效部位;薄层色谱法进行龙胆草、威灵仙的定性鉴别,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龙胆清热颗粒中龙胆苦苷含量.将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经过加工煎煮、过滤、提取浓缩、制粒、干燥等工艺制成颗粒.结果:龙胆清热颗粒质量稳定,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可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胆苦苷含量准确、重现性强.结论:龙胆清热颗粒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标准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藏药材苞叶雪莲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该研究建立了藏药苞叶雪莲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相关方法,对苞叶雪莲药材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显微鉴别,对苞叶雪莲全草及其叶子的粉末建立显微鉴别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硅胶G为薄层板,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10∶6∶1∶2)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以绿原酸和芦丁为对照,建立其薄层鉴别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为350 nm。结果不同产地的藏药材苞叶雪莲全草及其叶子的显微特征一致;薄层色谱在日光下检视,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在0.119 2~0.715 4μg(r=0.999 9),芦丁量在0.160 7~0.964 4μg(r=1.000),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4%(RSD 1.4%)和99.50%(RSD 0.91%);醇溶性浸出物的结果为26.01%~31.59%;水分为7.16%~8.04%,总灰分为8.46%~11.14%,酸不溶性灰分为0.50%~1.87%。上述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和准确性,可用于藏药苞叶雪莲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中药秦艽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预测中药秦艽在我国的生态适宜区分布,寻找影响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及网络共享平台数据获取313份秦艽、186份麻花艽、343份小秦艽和131份粗茎秦艽的分布信息,利用Max Ent模型和Arc GIS技术,综合55项环境因子,分析影响中药秦艽生态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分别分析影响4个种的主要环境因子后认为,降水量和海拔对4个种生态适宜性分布均产生主要影响。秦艽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甘肃南部、山西全省、陕西中部和青海东部;麻花艽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甘肃西南部、青海东部、四川北部及西北部和西藏东部;小秦艽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甘肃西南及南部、青海东部、山西全省和陕西北部;粗茎秦艽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四川和云南北部,西藏东部、甘肃南部和青海东部也有分布。秦艽药材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与每种来源的秦艽实际分布相一致。该研究可以为中药秦艽野生资源的收集、保护和栽培区域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对半边莲进行系统研究,建立药材质量标准.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以地奥司明、蒙花苷对照品及对照药材为对照,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按四部通则方法对半边莲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检查,测定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半边莲药材的特征图谱,同时以地奥司明、党...  相似文献   

14.
绿豆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绿豆药材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该研究建立了绿豆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绿豆药材的水分、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硅胶GF254为薄层板,乙酸乙酯-甲醇-水 (10:1.7:1.3)为展开剂,以牡荆苷和异牡荆苷为对照,建立其薄层鉴别方法;采用HPLC建立主要有效成分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Prevail C18 (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23:7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37 nm。结果绿豆中各成分在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牡荆苷在6.12~98 mg·L-1,异牡荆苷在6.85~109.6 mg·L-1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Y=46.213X-7.100 (r=1.000)和Y=54.515X+6.829(r =1.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RSD 1.9%)和97.2%(RSD 0.79%)。25批绿豆药材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牡荆苷的质量分数为1.076~2.062 mg·g-1,异牡荆苷的质量分数为1.127~2.303 mg·g-1,不同产地样品中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含量差异不大;醇溶性浸出物的结果为13.27%~18.46%,水分为9.59%~12.43%,总灰分为2.63%~3.53%。上述结果表明建立的标准具有很好的专属性和准确性,可用于绿豆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异槲皮苷、槲皮苷为指标,研究并完善地耳草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为定性鉴别方法;HPLC测定其中异槲皮苷、槲皮苷含量.结果:不同产地10批地耳草药材异槲皮苷、槲皮苷薄层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好,结果一致;含量测定异槲皮苷平均含量为0.4%,槲皮苷平均含量为0.5%,异槲皮苷、槲皮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9%,98.98%,RSD分别为1.85%,2.76%.结论:定性定量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地耳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穿心莲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穿心莲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鉴别,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重金属含量进行定量测定,进一步完善穿心莲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穿心莲中的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测定,常规检查项目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Ⅸ A杂质检查法、Ⅸ H水分测定法中的烘干法、附录Ⅸ K灰分测定法、附录Ⅹ A浸出物测定法及Ⅸ E重金属检查法测定。结果10批穿心莲样品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符合我国药典规定的标准。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能作为质量标准以控制穿心莲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细叶亚菊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TLC)对细叶亚菊进行定性分析;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方法对细叶亚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进行含量检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细叶亚菊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结果 确定了细叶亚菊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TLC鉴别显示,供试品(细叶亚菊药材)与对照品(绿原酸、异绿原酸A)在相应位置上均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13批细叶亚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含量分别为8.55%-13.07%、6.81%-12.68%、1.11%-3.53%、8.41%-11.64%;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72%-0.440%、0.283%-1.324%(n=3)。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稳定,可为细叶亚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暂规定细叶亚菊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8.0%,绿原酸不得少于0.2%,异绿原酸A不得少于0.6%。  相似文献   

18.
独一味是藏族常用药之一,具有的良好的活血止血、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风湿痹痛,黄水病。该文通过查阅历代藏族药典籍、本草,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对独一味名称、性味、基原、入药部位、采收加工、功效主治的演变进行系统梳理及本草考证。经考证独一味始载于八世纪中叶《月王药诊》,音译为大巴。独一味性味的记载以性平、温,味甘、苦、涩为主,除《青藏高原甘南藏药植物志》,其他典籍中均记载为无毒。历代主流的基原为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的地上部分入药,此外古代尚有圆叶筋骨草Ajuga ovalifolia,美花圆叶筋骨草A. ovalifolia var. calantha,藏玄参Oreosolen wattii的全草入药的情况。古代采收时间多为农历8—9月霜降前采挖,现代采收时间为秋季花果期采收。由于独一味药材的蕴藏量大幅减少,其入药部位由全草或鲜叶,演变为地上部分为主。功效古今记载以养骨补髓,引黄水,止血止痛为主,但古代尚有治疗虫病,月经淋漓,遗精症,腹泻及滋补身体的功效,该文通过对独一味的本草考证,以期为藏族药资源独一味扩大开发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