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逆散作为调和肝脾的经典名方,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各种疾病,且疗效显著。近年来发现四逆散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上有效,如抑郁症。但是,目前四逆散抗抑郁症机制还不是很清楚,该文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研究四逆散方剂,探索其多成分-多靶点-抑郁症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四逆散的315个化学成分中有263个能够作用于抑郁症的19个靶点,通过调控第二信使G-蛋白偶联受体转导通路、cAMP环核苷酸系统、神经系统及其递质、免疫炎症反应、神经内分泌、钙离子及其他离子转运等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抗抑郁作用。这些结果为四逆散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及探讨抑郁症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阐释杜仲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为杜仲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该文利用"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从分子水平上分析杜仲化学成分与疾病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出杜仲抗高血压的生物网络,共包含602个节点,2 354条边。通过对网络分析得到杜仲治疗高血压的3条作用途径,即通过抑制血管重塑改善高血压恶化病情、降低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有关的多态性遗传基因的活性、抑制碳酸酐酶维持机体渗透压的途径实现抗高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金钗石斛降糖生物网络,阐释金钗石斛治疗2型糖尿病的分子作用机制。检索数据库和文献整理金钗石斛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疾病相关数据库收集整理2型糖尿病相关靶点,利用"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构建金钗石斛-2型糖尿病整体生物网络。通过对网络的分析,阐明金钗石斛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机制包括5个方面:①通过降低甘油三酯等调节脂质代谢;②减少胰岛素抵抗;③保护胰岛细胞;④促进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GIP)的分泌;⑤抑制钙离子通道。以网络药理学为指导,通过"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初步阐明了金钗石斛降糖的分子作用机制,为金钗石斛的二次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丹参作为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虽然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已有研究,但是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系统解析的报道却并不多见。该研究基于"中药作用机理辅助解析系统",综合数据挖掘技术,以生物反应数据库为背景构建丹参有效成分靶点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网络,以期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系统解析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丹参主要通过以下10条途径来治疗心血管疾病:促进脂质代谢;抗炎;调节血压稳定;负向调节凝血因子;抗血栓形成;调节细胞增殖;抗应激损伤;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细胞凋亡;调节血管收缩与扩张;促进伤口愈合。该研究结果较为系统地解析了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新药的研发,尤其是中药组分配伍的现代中药研发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5.
大黄是治疗高脂血症的一味常用中药,但其所含化学成分复杂,至今仍然难以明确其各种成分在血脂调节中的具体作用,因此要系统地对大黄治疗高血脂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该文通过多个数据库的整合,利用实体语法系统模型,构建大黄治疗高脂血症的分子作用网络,网络包括有231个节点和638条边。从此推断药物作用靶点与疾病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大黄可以通过促进胆固醇排泄,抑制凝血因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维持体内脂肪代谢平衡,抑制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合成途径达到调节血脂的目的。该研究为新药开发及有效成分的配伍提供了参考,为中药作用机制的系统解析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网络与中药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的研究,是当今生物医学领域里的一个重大科学难题,中医证的本质不明确是中药作用机理长期不能被阐明的重要原因。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保证。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虚证的基本发病机理是由于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的结果”。根据中医学“药证对应原理”和相关的现代医学理论知识,我们从理论上提出了“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是调节细胞因子网络功能态平衡”的假说。  相似文献   

7.
目的: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而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使其在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也更加难以明确,因此本文系统地对中药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构建的乳腺癌分子调控网络,利用实体语法系统分析常用治疗乳腺癌的中药对乳腺癌相关靶点的作用,从而对其治疗涉及的分子机制进行解析。结果:通过多个数据库收集及文献验证得到包含213个节点以及486条边的乳腺癌分子调控网络。利用筛选的4味中药通过实体语法系统进行作用机制解析,最终表明所选择的中药中有48个化学成分会对ESR1、AR、BCL2、PGR、ERBB2、SRC、PIK3CA、CA2、EGFR、HSP90AA1、PIK3CG、KDR、INSR、TFF1、PLAU 15个乳腺癌相关靶点进行调节,影响多种生物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结论:本研究从分子调控网络方向系统的解析了中药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为新药开发及有效成分配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星 《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1):44-44
糖皮质激素临床运用非常广泛,在许多危重症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根据糖皮质激素使用过程中疗程的长短及剂量的大小,分为如下几种使用方法:即短程疗法、中程疗法、长程疗法,以及冲击疗法.但使用过程中,临床医生常会因激素难以减量,或减量不久病情复发,或长期使用激素产生明显的副作用等问题困扰.我院内科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及药疹的同时,根据病情,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防止病情反复、减轻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冠心病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活血化瘀中药,探索其治疗冠心病有别于西药的独特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活血化瘀中药丹参、红花、川芎、灯盏花、桃仁、三七、赤芍为研究对象,依据TCMD2009数据库得到其对应的322个化学成分,进而在STITCH数据库中搜集得到与化学成分对应的218个靶标;选取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常用西药的作用靶标;通过文献查找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靶标;利用Reac-tome数据库找到靶标所在的通路;采用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出活血化瘀中药作用网络、西药作用网络及冠心病疾病网络模型。结果:网络拓扑结果分析表明,所建立3个网络模型是服从幂律分布的无标度网络,无标度特性值按冠心病、西药和中药分别为γ1=1.741,γ2=1.719,γ3=1.808,网络模型具有稳定性和鲁棒性。3个网络对比计算筛选得到中药与西药治疗冠心病相同的作用节点138个,中药独特作用节点397个。结论:中药治疗冠心病确存在有别于西药治疗的独特作用途径,有待深入分析和挖掘。  相似文献   

10.
肿瘤是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一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进行治疗。中医药是防治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产生抗肿瘤效应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逆转耐药,提高生活质量等。网络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阐述药物作用于疾病的靶点和通路,与中药防治恶性肿瘤的多成分、多靶点的效应不谋而合,已广泛用于抗肿瘤中药研究;研究显示抗肿瘤中药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以及调节肿瘤微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网络药理学在防治肿瘤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中药抗肿瘤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生物学方法的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瓶颈"之一。近年出现的网络生物学研究方法为中药复方药理作用机制系统研究提供重要而有效的新思路、新模式。本文介绍了网络生物学研究的数学基础、论述了网络生物学在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网络生物学在中药药理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思路。网络生物学可望为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指导中药复方药物的开发,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中医药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网络靶标:中药方剂网络药理学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李梢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5):2017-2020
目前中药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是理解中药方剂复杂化学体系与病证复杂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作者通过多年研究,从网络药理学、系统生物学角度对该问题提出“网络靶标”这一新的概念与方法.网络靶标概念指的是将病证生物分子网络当作靶标,由此设计和预测最佳的药物干预方式.网络靶标方法旨在将病证、方药映射于生物分子网络,然后在网络上对病证与方药的关系进行机制性的计算、分析与预测,以期发现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阐释方剂配伍规律与方证关联,并进行组方用药的理性设计.该文概述作者课题组在网络靶标方法及其在中药方剂中的应用进展,希望能为中药方剂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提出网络毒理学研究理念,并对开展中药网络毒理学研究提出了思路和技术途径,最后展望了中药网络毒理学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心肌肥厚是心脏由于压力或容量超负荷引起的心肌细胞异常增大,进而影响心脏的基因转录、蛋白合成、代谢、氧化应激、自噬等通路,最终导致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辨证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反映疾病的本质,文章综述心肌肥厚的4种中医证型,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及其发病机制,以及中药对心肌肥厚辨证施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上防治心肌肥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性与中药药性物组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培勋  龙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69-177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对中药药性理论加以现代诠释,让全人类共享中华文明的成果,是当务之急。作者首次提出中药药性物组学的新概念,认为中药药性物组学是研究中药药性物质组组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并对中药药性物组学的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相互关系等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中药药性的科学研究,最终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毛庆秋  黄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0):877-880
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药理研究文献并结合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证明,中药可以通过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海马神经元及神经营养因子等因素起到治疗抑郁症作用,提示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科学内涵的医学科学,文化是其根本来源和学科灵魂,只谈技术不讲文化的中医学将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医院校应加强中医文化教育,首先,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中医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储备专业知识、提升中医思维;其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也是加强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对于促进中医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医院校应当考虑并高度重视在中医学教育中纳入中医文化教育。而关于中医文化教育的结构体系,则可以围绕培养兴趣、积累知识、提升思维、增强医德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