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脓毒症患者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与疾病早期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血症组(n=64)与脓毒性休克组(n=14),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检测,并记录患者SOFA评分,分析各指标与SOFA评分的关系。结果 脓毒血症组与脓毒性休克组的CD3、CD4、CD8低于对照组,CD4/CD8、WBC、CRP、PCT、IL-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组的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组的CD4/CD8高于脓毒性休克组,CRP、PCT、IL-6低于脓毒性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组的SOFA评分低于脓毒性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内毒素(LPS)休克兔多脏器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兔内毒素休克的模型。将大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内毒素休克组(8只)和丹参防治组(8只)。分别于输注LPS前及后30、60、120、180、240和300分钟观察炎症介质、脏器功能及主要器官的病理学改变。结果:防治组动物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显著低于休克组,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白介10(IL-10)显著高于休克组。肝、肺、心炎性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丹参注射液能改善内毒素休克兔的心、肝、肺功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却分脏器的病理损害,对临床用药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是一个高病死率的疾病,炎症因子风暴及微循环障碍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氢溴酸山莨菪碱可以保护内毒素所致的脏器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本文拟从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新理念、氢溴酸山莨菪碱在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早期阻断与预防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内毒素及其受体CD14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建立二次打击猪MODS模型。19只猪完全随机分为MODS组(9只)及HVHF组(10只),MODS组实施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内毒素复合因素,HVHF组实施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内毒素复合因素+高容量血液滤过,观察7d后处死动物。监测2组动物各主要脏器功能,用鲎试剂与鲎三肽的偶氮显色法定量测定2组动物血浆及HVHF组动物超滤液中内毒素的浓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MODS组MODS发生率为88.9%(8/9),死亡率达77.8%(7/9),HVHF组MODS发生率为20%(2/10),死亡率为20%(2/10),显著低于MODS组(P〈0.01)。MODS组内毒素浓度在内毒素注射完毕后持续升高;HVHF组随着滤过的进行,内毒素浓度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与MODS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ODS组CD14的表达在内毒素开始注射后持续升高,注射至12h时表达水平达高峰,以后逐渐缓慢降低直至死亡前;HVHF组在滤过前CD14的表达变化同MODS组相似,但滤过24h后逐渐降低,各时间点与MOD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毒素及其受体CD14的变化可能在MOD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早期HVHF可有效清除循环中高浓度的内毒素并下调CD14受体的表达水平,从而在早期和始动环节遏制失控性炎症反应的发生,限制MODS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血浆降钙素原对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及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浆降钙素原(PCT)定期检测,结合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评价PCT对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以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透射比浊法分别对2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及20例非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PCT检测和普通血细菌培养。部分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1周后进行PCT复检。结果 ①脓毒性休克组PCT检测值明显高于非脓毒性休克组,有显著性差异,其灵敏度优于普通血培养。②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前后PCT值随病情缓解而下降。PCT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PCT检测对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肖泽让  何书典  邢柏 《天津医药》2022,50(12):1310-1315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进展为慢重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与验证预测慢重症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252例年龄≥65岁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训练集,并根据是否进展为慢重症将其分为慢重症组(86例)和非慢重症组(166例)。统计2组患者入EICU 24 h内一般资料、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腹内压(IAP)、机械通气(MV)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以及血清乳酸(Lac)、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进展为慢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预测慢重症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分别通过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度,并采用决策曲线分析法(DCA)确定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另外选取74例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验证集对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训练集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慢重症发生率为34.13%。与非慢重症组相比,慢重症组年龄≥75岁,CCI评分≥3分,CRRT比例、MV比例、SOFA评分、IAP水平较高(P<0.05)。多因素Logi...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实验室衰弱指数(FI-LAB)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发生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住院的老年CAP患者502例。选取40个入院后24 h内首次采集的常规实验室指标和生命体征指标构建FI-LAB,FI-LAB<0.35为非衰弱组,FI-LAB≥0.35为衰弱组。判定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生情况。采用修正Poisson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衰弱是老年CAP并发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P<0.001)。将FI-LAB乘以100后纳入多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发现FI-LAB每增加0.01,发生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风险分别增高5.9%和6.2%(均P<0.001)。FI-LAB预测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和0.85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28和0.42。结论 衰弱增加CAP并发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风险。FI-LAB可预测CAP患者发生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风险,早期发现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孙凯  屠苏  王勇  张劲松  徐鑫荣 《江苏医药》2005,31(11):837-839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在内毒素休克中的抗休克作用。方法 36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用注射大肠杆菌类毒素(LPS,0111b)的方法制作内毒素休克兔模型。对照组(A组)不采取复苏措施;垂体后叶素组(B组)以垂体后叶素复苏;去甲肾上腺组(C组)以去甲肾上腺素复苏。监测血压、血气,测定血NO、CK-MB、ALT、AST、BUN、Cr。结果 垂体后叶素除了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外,能抑制一氧化氮的生成,起到抗休克的作用,对心肌及肾功能的影响较去甲肾上腺素要小。结论垂体后叶素在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抗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又有一条理由使人们对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感兴趣,因为它可能是脓毒性休克的有效治疗剂。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细胞因子TGF-β1可能阻断导致脓毒性休克的一系列过程。本病始于严重感染,后者能触发自身免疫攻击,并导致致死性的血压锐降。每年美国有20万人(大多为免疫系统损害的住院患者)发生此病,约有半数死亡。 由于许多细菌毒素能触发脓毒性休克,因此Perrella等对此病的病程作进一步观察。此病的关键阶段是体内产生过量的血管扩张剂一氧化氮(NO)。TGF-β1能阻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产生,已知此酶能产生NO。Perrella等用伤寒杆菌脂多糖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对内毒素休克兔回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3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休克组、长托宁低剂量组(0.05mg/kg)、长托宁中剂量组(0.15mg/kg)和长托宁高剂量组(0.45mg/kg)。采用静脉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制作内毒素休克模型。长托宁各组分别于静注脂多糖后立即静注不同剂量长托宁。各组于静注后LPS6h留取回肠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回肠上皮损伤指数测定。结果长托宁低、中、高剂量组动物回肠黏膜损伤不同程度较休克组减轻(P〈0.01),中剂量组损伤减轻更明显(P〈0.01)。结论长托宁能减轻内毒素休克兔的回肠黏膜损伤程度;相对于低、高剂量长托宁,中剂量在减轻组织损伤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脓毒症时期大鼠肝脏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及肝脏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1)建立动物模型及分组:7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脓毒症组腹腔注射10 mg/kg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脓毒性休克组腹腔注射12 mg/kg内毒素建立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12 mg/kg生理盐水.(2)各组大鼠在注射后1h、6h、24 h处死,每时点每组各8只,采集肝脏组织标本;标本制作石蜡切片,并设计原位杂交探针序列,进行mRNA原位杂交检测;TUNEL(原位末端1转移酶标记技术)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并做数据统计.结果 (1) mRNA原位杂交检测TLR4在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组大鼠肝脏表达在LPS攻击后1h、6h、24 h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且每个时段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TLR4表达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2)TNF-α在LPS攻击大鼠后1h、6h、24 h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且每个时段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3)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且每个时段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细胞凋亡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结论 (1)TLR4及TNF-α在肝脏的高表达,尤其在脓毒性休克大鼠肝脏的高表达,进一步证实由于LPS导致机体通过TLR4介导产生TNF-α等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产生炎症因子的瀑布反应,引起重要脏器组织细胞凋亡,对机体造成严重影响.(2)通过阻断TLR4的表达,可能抑制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对减轻机体各重要脏器的损害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CCO监测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117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PiCCO监测技术,在患者确诊后的2h内,放置导管,并进行PiCCO监测,包括每搏量(sI)、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胸腔内血容量(ITBV)和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总容量(GEDV)和指数(GEDVI)、心率(HR)。结果复苏后72h全心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每搏量分别与复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技术可用来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情况,对其液体复苏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俞凤  秦克秀  张泓  徐俊 《安徽医药》2009,13(9):1074-1076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入住我院急诊科及ICU的脓毒症患者,对其中56例脓毒性休克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患者死亡率是64.3%,合并DIC占57.2%,脓毒性休克存活与非存活病人相比,器官损害个数和DIC的发生非存活组与存活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休克与DIC发生的时间较非存活组早,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DIC组器官损害个数较非DIC组多,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IC组预后显著较差(P〈0.01);早发DIC与迟发DIC临床特征比较,虽人院SOFA评分在早发DIC较迟发DIC更严重(P〈0.05),但迟发DIC较早发DIC预后差(P〈0.05),早发DIC组较迟发DIC组更易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P〈0.05)。入院时凝血参数比较仅血小板计数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无差异。结论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生的脓毒性休克及早发DIC较迟发者预后较好,早发DIC者更易合并肾功能不全;入院时血小板计数的下降是预示DIC发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王勇  屠苏  孙凯  徐鑫荣 《江苏医药》2005,31(7):524-526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类药物对内毒素休克兔心肌的影响。方法 用连续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复制内毒素休克兔模型。分别采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多巴酚丁胺(DB)复合NE以最小剂量纠正血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内毒素休克对照组(B组)、多巴胺治疗组(C组)、去甲肾上腺治疗组(D组)、多巴酚丁胺复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组(E组),每组7只。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浓度(cTnI)、心肌丙二醛(MDA)浓度。在实验结束时,活检取心肌组织,用光镜检查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儿茶酚胺治疗各组cTnI和MD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内毒素休克组,cTnI浓度与儿茶酚胺使用剂量呈正相关。组织学检测显示儿茶酚胺治疗各组与内毒素休克组并无显著区别。结论 儿茶酚胺类药物能够改善内毒素休克兔的血液动力学状态,但能加重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5.
吴建浓  雷澍  方强 《江西医药》2006,41(8):535-538
目的观察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对脓毒性休克病人胃粘膜灌注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脓毒性休克病人.按照2004年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中的复苏目标,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进行液体复苏。观察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乳酸浓度(ABL)和局部二氧化碳压力差(Pg-aCO2),即胃粘膜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压力差。结果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复苏后,Pg-aCO2从15.49mmHg降至11.72mmHg(P〈0.01),PAWP、CI、SVRI、DO2及ABL等指标升高(P〈0.01);Pg-aCO2与ABL呈显著正相关性(r=0.546,P〈0.05),而与CI、DO2、VO2无显著相关性;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复苏前后。血清肌酐、PT、APTT和血小板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能改善脓毒性休克病人胃粘膜的灌注,对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喻桂琴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159+161-159,161
目的总结脓毒性休克的护理措施。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呼吸和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休克、皮肤、细菌学监测等护理。结果观察组30例中抢救成功28例(93.33%),死亡2例(6.67%);对照组30例中抢救成功26例(86.67%),死亡4例(13.33%)。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给予呼吸和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休克、皮肤、细菌学监测等护理措施有助于脓毒性休克的早期复苏。  相似文献   

17.
美国Knoll制药公司已开始在首批1500例脓毒症患者中进行MAK195单克隆抗体(McAb)的Ⅲ期研究。这种抗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药物能明显降低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但仅限于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升高的患者有效。这些患者约占所有脓毒症患者的1/3~1/2,在美国每年约有20万例。然而,这一限制可能并非不利,因为高水平IL-6似乎还是死亡危险性增高的主要指示物。该公司认为,IL-6是部分由TNF诱导的标志。TNF-α是脓毒性休克的主要介导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方法4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经过充分的容量复苏后,随机选用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OPA)作为血管活性药物,比较NE组和DOPA组6h、12h、24h、48h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脏指数(CI)、心率(HR)以及7d、28d病死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DOPA组相比,NE组各时间点的MPAP、CI及7d、28d病死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其SVRI显著高于DOPA组。同时,NE组心律失常事件少见,心率也低于DOPA组(P〈0.05)。结论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均可增加全身脏器灌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两药治疗脓毒性休克疗效大体相同,但多巴胺应用后心率加快,心律失常事件较去甲肾上腺素组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联合血液净化在脓毒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09年5月~2014年5月对6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羟乙基淀粉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血液净化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羟乙基淀粉联合血液净化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依托咪酯(Etomidate,Eto)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孵育前后的离体兔肺动脉和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为临床脓毒性休克麻醉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兔离体肺动脉环和主动脉环,随机分为4组:正常肺动脉环组、LPS孵育后肺动脉环组、正常主动脉环组、LPS孵育后主动脉环组,观察Eto在去氧肾上腺素预收缩动脉环的作用下,Eto剂量分别为1.0、2.0、10.0μmol/L时,对4组肺动脉和主动脉环的张力作用。结果 Eto的给药量为1.0μmol/L时,LPS孵育前后肺、主动脉环张力无明显变化(P〉0.05);2.0μmol/L时,正常肺、主动脉环和LPS孵育后主动脉环张力明显上升(P〈0.05);10.0μmol/L时,LPS孵育的肺、主动脉环的张力较正常肺、主动脉环明显下降(P〈0.05)。结论低浓度Eto收缩机制占主导,但随着浓度增加,Eto引起内毒素孵育后肺动脉舒张的程度比体动脉更明显,可能与高浓度Eto抑制血管收缩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