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6例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癌各种影像学诊断的优势互补。方法 对 86例疑为胰腺癌的病例分别进行胃十二指肠钡剂造影检查、ERCP、US、CT及腹腔动脉造影 ,并进行对比。结果 US最敏感 ,但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占 5 4% ;CT诊断准确率高 ,占 87% ;腹腔动脉造影和ERCP检查方法有一定的难度。结论 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应首选US ,其次是CT ,不能确诊时再选用腹腔动脉造影或ERCP ,以提高胰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37例(22例手术证实)经皮穿肝胆道造影,选择性并用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就提高阻塞性黄疽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进行探讨。几种方法并用,主要为经皮穿肝胆道造影与低张胃肠造影并用(14例),经皮穿肝胆道造影与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用(4例)。对各种病因的阻塞性黄疸病例,将造影结果的X线表现与手术所见作了对照,讨论了造影方法及各种方法单独应用与并用对作出诊断的价值。探讨结果:  相似文献   

3.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陈绍礼  李礼 《中国医刊》2001,36(7):28-29
腹部闭合性损伤 (BAT)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腹部创伤 ,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腹症。由于BAT发生突然 ,多数在就近基层医院诊治 ,要求尽快弄清伤情 ,及时作出诊断和妥善处理。本文对BA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进行简要综述。1 诊断方法的选择1 .1 侵入性诊断技术1 .1 .1 诊断性腹腔穿刺术与灌洗术 诊断性腹腔穿刺术方法简便易行 ,安全可靠 ,对BAT应列为常规检查 ,首次穿刺阴性者宜反复多点进行 ,则可提高阳性率。诊断性腹腔灌洗术适用于诊断性腹腔穿刺阴性 ,而又高度怀疑内脏损伤者。1 .1 .2 血管造影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应用于B…  相似文献   

4.
<正>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于腹腔脏器疾病的诊断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对肝脏、胰腺疾病之诊断有很大价值。我院自1984年12月—1985年6月,应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诊断肝疾病31例,现讨论如下: 一般资料分析本组31例,男性24例;女性7例。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15岁;平均年龄45岁。造影结果:全部病例在1250毫安X光机电视监测下,采用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31例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病人插管造影31次,失败1次,成功30次,成功率96.8%。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气腹造影CT扫描在腹腔粘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腹部手术术后慢性腹痛、腹胀或机械性肠梗阻反复发作的患者(怀疑为腹腔粘连).采用气腹造影CT扫描诊断,并行腹腔镜探查证实.结果 7例CT诊断为腹腔粘连患者行腹腔镜探查联合粘连松解术,1例因气腹造影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行保守治疗.CT诊断结果与腹腔镜探查结果完全吻合.术后随访1~32个月,5例症状完全缓解,2例明显缓解,无1例再发生机械性肠梗阻.结论 气腹造影CT扫描检查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对腹腔脏器与腹壁之间的粘连可提供清晰的影像图像,并且有可重复性,可对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诊断和介入栓塞治疗方法。方法搜集我院2000年4月以来采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来诊断和治疗的消化道大出血20例(其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例,下消化道出血16例)。分别采用海藻酸钠微球、明胶海绵、钢丝圈3种材料进行栓塞。结果20例患者经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22次,19例患者发现出血动脉,阳性率95%;其中18例行介入栓塞(1例为胃癌胃大部切出术后1周吻合口弥漫性出血,用直径200~700μm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另3例栓塞前先行药物灌注),均成功止血;1例因消化道广泛出血,失败;止血成功率为94.7%。全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正确选择栓塞的靶血管、合适的栓塞剂及其用量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学对一般肝癌的诊断已日趋完善,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使其进一步确诊。但对小肝癌或某些肿瘤血供近似正常的肝癌,普通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则较难发现。笔者提出灌注法肝动脉造影使小肝癌的诊断正确率进一步提高,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资料:从我院近六年所行介入诊治的肝癌病例中选择200例,男性176例,女性24例,年龄16~78岁。诊治前AFP大于31者110例,正常者90例。CT、B超诊断肝癌者132例,仅提示肝占位者68例。其中46例为小肝癌,直径小于或等于3cm。方法:采用改良Seldnger法,经股动脉入径。腹腔动脉造影者将导管插入腹…  相似文献   

8.
42例小肠出血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 :通过对 4 2例小肠出血的回顾性分析以及诊断方法的评估 ,寻求最佳的诊断方法。结果 :小肠钡剂X线检查阳性率 19 3% ,腹腔选择性血管造影阳性率 68% ,核素扫描阳性率 83 3% ,手术探查阳性率 10 0 %。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核素扫描是诊断小肠出血比较敏感的方法 ,小肠出血难以确诊时应及时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钝性腹部创伤患者早期临床特点及超声造影诊断实质性脏器损伤的效果。方法:钝性腹部创伤患者90例,来诊后在2h内分别进行腹部CT和超声造影检查。依据腹部CT结果将其分为3组:A组为腹腔存在实质脏器损伤且伴腹腔(盆腔)积液,B组为存在腹腔实质脏器损伤但无腹腔(盆腔)积液,C组无腹腔实质脏器损伤且无腹腔(盆腔)积液。分析3组患者早期临床特点,并将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腹部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符合A组有26例,B组28例,C组36例。早期生命体征比较,除了A组心率要高于C组外( P<0.05),其他指标包括体温、血压均无显著性差异。血常规比较,A组血红蛋白要低于C组( 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血气分析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超声造影诊断实质脏器创伤,A组符合率92.3%(24/26), B组100%(28/28),C组100%(36/36),三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钝性腹部创伤多合并不同程度实质性脏器创伤,存在腹腔(盆腔)积液者早期心率和血红蛋白可发生改变,超声造影对其早期诊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自1953年 Seldillger 首创经皮穿刺插管入腹腔动脉造影以来,最近10年肝血管造影(包括肝动脉造影、门静脉造影及肝静脉造影)巳有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超选择性(super Selective)或次选择性(Sub Selective)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造影、脐静脉扩张插管造影巳成为肝脏疾病:肝肿瘤、创伤、代谢性疾病及原因不明肝肿大等病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并兼有追踪观察、输注化疗、抗菌、保肝、  相似文献   

11.
Dieulafoy病合并消化道出血1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Dieulafoy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过。结果:7例通过胃镜明确诊断,2例通过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动脉,后经胃镜证实,1例通过内镜+手术探查后病理证实,1例通过肠镜明确诊断。6例经内镜止血治疗,3例经介入栓塞止血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1例死亡。结论:内镜、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手术探查及病理是该病的主要诊断方法,而介入栓塞、内镜治疗以及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从Seldinger于1953年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动脉造影之后,Odmen于1958年,Serom于1962年,Rosc于1969年先后开展了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造影。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并且由于血管插管经验的不断丰富,动脉造影已由单纯的诊断技术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953年Seldinger创用经皮股动脉穿剌、并用钢丝导引插管术,在同外动脉造影技术很快得到推广。1956年odman改进导管头的弯度,1958年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获得成功。目前已能做插入腹腔内脏所属一级或二级的超选择性动脉造影(Superselective cathererization)。国内于70年代开始应用此技术,林贵等于1979年首先报道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诊断原发性肝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3年8月至84年12月进行腹主动脉造影,选择性腹腔动脉、肝动脉、肾动脉造影共14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4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1例,肾癌2例,单纯性肾囊肿3例,其他4例。本文重点介绍我院进行腹部选择性血管造影的方法并附7例典型病例报告。通过具体病例阐述了选择性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与肝肾肿瘤的造影表现。作者认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肝肾肿瘤的诊断颇有价值,特别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优于同位素扫描及超声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在肠旋转不良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18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合手术结果,对比分析各种影像方法的优缺点和价值。10例行上消化道造影和超声检查,5例行钡剂灌肠检查,3例行上消化道造影和CT检查。结果13例上消化道造影均发现十二指肠走行异常,空回肠走行于右侧腹腔,回盲部位于盆腔或左侧腹腔,5例钡剂灌肠发现结肠分布于脊柱左侧,盲肠位于左下腹,3例CT表现为肠系膜根部螺旋状改变,3例超声表现为肠系膜根部团块状肿块影,呈螺旋状改变。结论上消化道造影对肠旋转不良诊断价值最大,钡剂灌肠可以发现回盲部位置,伴有中肠扭转时,CT和超声影像均具有特异性螺旋状征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气腹造影在诊断腹部术后腹壁粘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腹部术后疑有腹壁粘连患者,采用腹腔注气,CT扫描并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5例CT气腹造影,4例清晰显示出肠管、网膜与腹壁局部的粘连,1例未见明显腹壁粘连,3例手术治疗与造影所见完全吻合。结论:气腹造影能清晰地显示出术后腹壁粘连的粘连带,分布范围等形态特征,操作简便、易行,是诊断腹部术后腹壁粘连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腹腔脓肿穿刺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213例腹腔脓肿患者,其中114例在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引流为造影组,99例在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脓腔有无、数量以及大小的诊断准确率,统计两组中脓肿的穿刺治疗方式并分析两组脓肿穿刺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213例腹腔脓肿中,膈下脓肿、盆腔脓肿和肠间脓肿分别为31例、84例和98例。超声造影对脓腔的有无以及脓腔数量、大小的诊断准确率均高达100%,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造影组穿刺治疗成功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85.8%),且并发症发生率(6.1%)也低于对照组(1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准确判断腹腔脓肿中脓腔的形成以及数量、大小,并能提高脓肿穿刺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盆腹腔包虫病普通X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盆腹腔包虫病患者在胃肠机下行多轴透视,摄片观察,对血清学、其它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例中5例肝包虫,X线片可见密度增高的软组织阴影,隐约可见弧形边缘,胃体中上部小弯侧及胃底部受压移位.胆系造影显示胆囊受压呈弧形.1例破裂显示巨大液平,形成"水上浮莲"征象.3例腹膜后及肠系膜包虫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肾盂、肾盏受压移位,积水伴弧形钙化灶.全消化道钡透示肠管移位,有弧形压迹及钙化,随体位有移位.2例盆腔包虫尿路造影示输尿管迂曲移位,膀胱可见压迹.结论:普通X线诊断方法方便、经济、快捷,是盆腹腔包虫病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血管造影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管造影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6例胰腺癌肝脏转移患者,男41例,女15例。血管造影前经CT诊断为胰腺癌肝脏转移38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18例。其中16例同时接受了MRI检查,1例行PET检查。全部病例都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腹腔动脉造影,发现胰腺动脉异常改变者再行胰腺动脉造影。结果18例造影前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造影后均诊断为胰腺癌肝脏转移,经临床随访后全部得到证实。其余病例均可见病变区胰腺动脉的狭窄、闭塞等异常改变,以及周围大血管和回流静脉的侵蚀改变。结论血管造影可对胰腺癌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尤其是CT和(或)MRI检查未能明确者,DSA可提高其检出率。对胰腺癌分期亦可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用于诊断或鉴别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国外已有20余年的历史。近几年来,用这方法作为指导手术切除或直接用于肝癌治疗的报导亦不少见。但用于无症状、体征的小肝癌的定位诊断尚罕见报导。本文报导19例造影和治疗的结果,其中6例为小肝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