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Pre-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关系,进一步探明S1对乙肝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69例乙肝患者标志物的HBV-DNA、Pre-S1抗原,比较分析Pre-S1抗原与HBV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结果:369例各型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总检出率为48.0%,HBV-DNA阳性总检出率为44.7%。在165例HBV-DNA阳性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75.4%和55.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re-S1抗原能够比HBeAg更灵敏地反映HBV复制,但其敏感性不如HBV-DNA强,临床上可作为乙肝患者体内HBV复制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基因组分别编码前S1、前S2和S3种主要蛋白,前S1抗原(PreS1-Ag)由108或1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1],位于乙肝病毒外壳的最外面,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细胞所引起。乙型肝炎病毒(HBV)本身一般认为并不致病,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由免疫反应引起的免疫损伤所引起,是机体抗病毒的免疫应答反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造成的肝细胞损害。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存在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脏及血液、精液、月经、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泪液、汗液、尿液等体液中,患者血清学指标多表现为“大三阳”。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病。按照1989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专题座谈会上,一致公认下列三条标准进行诊断:(1)血清HBV抗原阳性;(2)患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狼疮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肾切片中找到HBV抗原。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乙型肝炎病毒直接或间接侵入人体,产生大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免疫复合物沉积并吸附在肾小球内丽诱发的肾小球肾炎,目前尚无确切疗法。笔者在西药抗病毒、保肝的基础上采用自拟方肾复康汤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在判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有无复制中的作用,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用ELISA法测定,并根据不同的模式分成4组;这4组用乙型肝炎病毒前S1诊断试剂测定,方法为ELISA;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上述4组血清标本的HBV-DNA。结果:81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阳性554例,阳性率68%;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574例,阳性率71%。结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是HBV在体内复制的又一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前S1(Pre-S1)抗原检测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常规的HBsAg(+)和HBsAg(-)标本的乙肝Pre-S1抗原,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肝功能(ALT、AST)。结果HBsAg(+)、HBeAg(+)、HBcAb(+)模式的Pre-S1抗原检出率为84%,HBsAg(+)、HBeAb(+)、HBcAb(+)模式的Pre-S1抗原检出率为40%。在HBV感染者中,Pre-S1阳性者肝功能异常百分率明显的比Pre-S1阴性者高。结论Pre-S1抗原与HbsAg阳性及HbeAg阳性有密切相关性,是反映HBV感染、复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是严重威胁人类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因耐药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而中医药在降低乙肝病毒变异及耐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就近几年中医药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未予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其体内乙肝病毒(HBV)P基因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对于病毒自身复制及感染者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未经NA抗病毒治疗的333例HBV感染者血清,检测HBV YMDD变异,及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结果:体内病毒发生MDD变异的患者,血清HBV—DNA载量,AST、ALT4值均低于感染病毒未变异的患者(P〈0.05)。结论:变异后的HBV病毒DNA复制能力下降,血清转氨酶低于未变异者,HBeAg阳性者发生HBV YMDD变异率高于阴性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 (Pre-S1)、乙肝病毒基因组 (HBV -DNA)、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学标记物检测的结果分析。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多聚酶链反应检测 10 0份血清标本中的Pre -S1、乙肝五项和HBV -DNA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五项检测得到 8种模式的结果 ,Pre-S1阳性率为 67% ,HBV -DNA阳性率为 72 %。结论 Pre -S1较HBV血清免疫学标记物更为敏感 ,是临床对乙型肝炎更为完善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S1抗原与HBV—M和HBv—DNA的相关性,借以判断联合检测中确定乙肝病毒有无复制及传染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乙肝六项(乙肝两对半加抗HBcIgM)和前S1抗原,PCR.荧光定量方法检测HBV—DNA。结果:在HBeAg(+)模式中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前S1抗原与E系统关系密切。145+伴抗HBcAb—IgM(+)者中在HBeAg(-)模式中前S1抗原和HBV—DNA检测均最高,分别为462%和57.7%,显示抗HBcAb—IgM也是反应病毒复制的指标。前S1抗原较HBeAg与HBV-DNA的相关性更好。结论:前S1抗原在联合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在HBeAg(-)模式中可作为乙肝病毒活动与复制的独立指标,避免因HBeAg变异而差生的隐性误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HBV Pre-S1)抗原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468例乙肝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V-M),HBV Pre-S1抗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HBV DNA含量。结果乙肝患者血清检测标本中,HBV 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为54.1%,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53.0%,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BeAg(+)的标本中,HBV 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为88.3%,HBV DNA的阳性检出率为92.6%,两者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V Pre-S1抗原与HBV DNA阳性具有高度相关性,在反映HBV复制方面的敏感性较高,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1Ag)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247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PreS1Ag和乙型肝炎标志物;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采用Roch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结果在2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PreS1Ag和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63.2%和70.8%。在HBeAg(+)组中PreS1Ag和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81.2%和91.1%;HBV PreS1Ag的阳性率随着HBV DNA载量的增高也在升高,当HBV DNA载量≥105copies/mL时,HBV PreS1Ag的阳性率≥95%;HBV PreS1Ag(+)组与HBV PreS1Ag(-)组ALT和AST升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reS1Ag虽然与HBVDNA检测存在差异,但PreS1Ag对HBV感染及病毒复制以及肝功能损伤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适合在没有条件开展HBV DNA定量检测的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每天在来院就诊的患者和体检人群中,均有较高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阳性率,乙肝两对半[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5)、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IHBV—GN)是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导致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HBV感染后激发人体一系列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是导致肾小球损伤的主要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1、前S23种蛋白。前S1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和管型颗粒上,其在病毒复制、装配、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以及侵入肝细胞过程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家临床实验室的检测证实,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以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感染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性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78例乙肝病毒携带者随机分成乙肝疫苗治疗组(A组)40例和对照组(B组)38例。A组用乙肝疫苗加猪苓多糖注射液,乙肝疫苗5ug/次,每周两次皮下注射,连续6周,猪苓多糖注射液40rag/日,一次肌注,连续20天后停一周再肌注,20天为一个疗程。B组单独应用猪苓多糖注射液,方法同上。结果:疗程结束后15天进行血清病原学测定,A组治疗其HBeAg和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乙肝疫苗治疗有病毒持续复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表达模式、乙型肝炎病毒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相关性。方法对460例乙肝患者血清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乙肝表达模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460例标本中乙肝病毒DNA阳性290例,前S1抗原阳性273例,乙肝病毒DNA与前S1抗原同时阳性255例,HBeAg与乙肝病毒DNA同时阳性169例中前S1抗原阳性156例,HBeAg阴性、乙肝病毒DNA阳性121例中前S1抗原阳性99例。263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0 IU/L患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89.4%,197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0 IU/L患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仅为19.3%。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乙型肝炎病毒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符合率较高,特别在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而HBeAg阴性时,前S1抗原可以较准确反映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在没有条件使用PCR方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情况下,常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应包括前S1抗原,这样对临床诊治会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乙肝患者中医辨证与前S1蛋白表达和HBV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前S1蛋白的表达与中医辨证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PCR法检测慢性乙肝感染者和乙肝病毒抗体阳性者及健康人血清中HBV前S1蛋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并进行比较.结果:乙肝患者中医辨证为实证者HBV-DNA复制活跃,前S1蛋白阳性率较高,与乙肝虚证组相比差异也呈显著性(P<0.05),乙肝实证与虚证患者前S1表达及HBV-DNA阳性率均高正常人(P<0.01).结论:前S1蛋白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HBV-DNA有显著的相关性,与乙肝病毒(HBV)的复制和活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表达模式、乙型肝炎病毒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相关性。方法对460例乙肝患者血清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乙肝表达模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460例标本中乙肝病毒DNA阳性290例,前S1抗原阳性273例,乙肝病毒DNA与前S1抗原同时阳性255例,HBeAg与乙肝病毒DNA同时阳性169例中前S1抗原阳性156例,HBeAg阴性、乙肝病毒DNA阳性121例中前S1抗原阳性99例。263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0IU/L患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89.4%,197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0IU/L患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仅为19.3%。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乙型肝炎病毒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符合率较高,特别在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而HBeAg阴性时,前S1抗原可以较准确反映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在没有条件使用PCR方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情况下,常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应包括前S1抗原,这样对临床诊治会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