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的历史发展、干预对象、干预技术和对危机类型,以及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评估模型研究与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对国内外突发公共卫和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进展进行对比性分析,从而为中国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专科医院护士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认知及救护能力,以期有针对性地对其培训和指导.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05名护士的一般资料、突发公共事件认知、救护技术和自我防护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认知和救护技术掌握较好,自我防护技术掌握不足.结论 专科医院护士的突发公共事件自我防护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需...  相似文献   

3.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急救中护理人员素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具备的综合技术素质,及短期内进行全员培训和民众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的基线调查,用问卷对培训后的524位护理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应用SPSS11.5软件对培训前后进行计数资料的χ^2检验。结果:培训前后结果经χ^2检验表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救护护理人员拟掌握的救护技术中,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紧急救护评估技术和突发公共事件地区人群的健康教育技术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掌握不足。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以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对社会"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医学救援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程序为主线,在医学院校开设突发公共事件医学救援课程,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医学救援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适应岗位的需求.同时,初步探索了突发公共事件医学救援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内容设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为开设该门课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危机管理理论在传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危机管理理论分析传染科护理危机.结论 一是重视传染科护理人力资源建设,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二是增强传染科护理管理危机预防意识,培养和树立危机意识,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是强化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预警,拟定危机管理计划,建立护理危机管理小组,做好物资储备,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大学校园发生甲型H1N1流感后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的具体步骤、常见形式以及我校发生甲型H1N1流感后所采取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为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如何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广西二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能力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二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能力现状.方法:应用量表法对广西136家二级医院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二级医院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卫生人力资源调配、病床及相关设施、应急资源储备、应急设备获得、医疗救治预案.结果:126家二级医院按要求填写量表,占92.6%.调查反映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广西二级医院在人力资源调配方面有一定能力,在病床及相关设施扩充方面的能力有限,对应急资源具有一定储备,多数医院不能从其他部门获得应急资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预案不够完善.结论:广西二级医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能力十分有限,需要加强建设,系统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对涉及到的群体或个体造成身体的影响,对群体或个体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些个体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危机干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性也渐渐地凸显出来。甲型H1N1流感在杭州师范大学爆发后,校心理健康辅导基地积极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现做一总结,望在今后类似事件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规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由于一些原因,目前国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尚存在很多问题,但对承担灾害救治任务的医疗机构而言,如何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化管理来加强自身医疗救治与应急收容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科意外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急性重病房精神病患者发生意外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对比总结实施早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实施早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降低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心理危机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的探讨分析,评估和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大大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覆盖海南省各市、县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机构,制定灾后相关心理救援预案,协助政府完善灾后应急系统,并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危机干预的效果。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培训心理咨询师,并以心理咨询师为核心,成立危机快速反应专家服务组,使用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方法,为受灾者提供一般社会救援不能解决的紧急心理救护和进一步的心理援助。结合心理评估的工具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较成功地建立了一个覆盖海南省各市、县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机构,并在2010海南特大水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灾区1296名受灾群众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0.9%和29.6%下降到干预后的45.9%和22.8%。结论: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如机构的软硬件建设比较薄弱、危机干预的经验还非常欠缺、危机干预的组织工作尚需完善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灾后医护人员对伤员实施心理干预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辽宁省锦州市三甲医院、成都市三甲医院在岗医护人员392名,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心理干预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不同地区医院、是否主动为伤员提供过心理帮助、是否参加过心理干预培训的医护人员问卷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过心理干预培训的医护人员与没有参加过心理干预培训的医护人员问卷各纬度(急性应激障碍、慢性创伤性应激障碍、自杀)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心理干预意识较差,灾害救援经验不足,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灾后伤员心理干预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当传媒对诊疗过程中发生的、损害医生形象的纠纷或事件的负面报道达到一定频度和密度时,会造成公众对医生形象的认知危机,给诊疗工作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应对医生形象危机,既要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强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与医院的管理责任,也要创新诊疗理念,完善诊疗规范,增进医患之间以及医生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树立医者仁心的形象,同时要建立医生形象危机预警与处置机制,最大限度减少传媒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不同类型整形医疗机构顾客特征、寻医行为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提出顾客管理建议。方法:对公立三甲医院整形顾客74例、民营整形门诊顾客108例进行寻医行为现状调查,并于1个月后对其满意度进行追踪随访;利用检验和卡方分析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比较。结果:与民营整形机构相比,公立医院整形顾客年龄明显偏大,而经济水平等其他人口学特征差异不大;两组对象整形信息的获得渠道都以网络、电视、刊物等外围媒介为主,但在具体渠道构成上有差异。两组顾客事先都有咨询公立医疗机构的经历,但本次整形决策动因和选择机构的原因有差异。顾客术后满意度分别为81%和85%,1个月后随访满意度略有提高,两组间2次满意度差异不大,但公立医院顾客更满意医院技术水平,而民营整形机构顾客更满意的是民营机构的服务态度。结论:合理引导整形顾客的整形寻医行为,公立医疗机构须加大咨询的力度,两类医疗机构都须加强顾客管理,提高顾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影响社区卫生人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稳定社区卫生人力的建议。方法:通过个人访谈和文献查阅收集资料,运用鱼骨图分析法,对于我国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3部分。结论:影响我国社区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因素方面,政府投入不足,保障制度不健全;机构层面,管理制度如激励机制、晋升制度不健全;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专业、学历、职称等。建议:为稳定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队伍,政府应高度重视社区工作,合理加大政府投入;下放人事权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员工的收入水平;制定合理的人员培训制度;建立合理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制度;对员工实行柔性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基于患者健康素养的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研究生医患沟通技巧培训效果。方法:制定基于患者健康素养的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巧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和培训方案,评估干预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医学研究生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对自身健康素养水平认知明显增强,医患沟通不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基于患者健康素养的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巧培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公立医院院长对院长职业化的态度与认知,为医院院长职业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依据和合理化建议。方法:在山东省内按照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分层抽样,共计对30家医院的院长、副院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个人、医院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的态度认知。结果:院长职业化的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院长们所认可。74.26%的调查对象认为经管理培训后的临床专家更加适合担任医院院长,提出职业化院长急需提升的能力和阻碍院长职业化实现的因素。结论:职业化院长的最佳成长模式为"医学专业毕业-临床工作-医院管理工作-医院管理专业培训-职业院长"。此外,应加强院长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与制度,推动医院院长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预防医学本科教育培养模式改革,首先要为学生树立公共卫生服务意识,突出专业素质和特色培养,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第二,结合实习基地开展综合性实验实践,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第三,加强人文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本科生就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王欣 《中国病案》2012,13(6):52-54
在现代社会中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所难免,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危害性极大,妥善应对是医院必须面对的问题。医政部门应从制订应急预案,优化工作流程,进行模拟演练三方面提高医技科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针对医技人员应急意识不足、应急预案需要细化、各相关科室应急预案衔接有待进一步完善、应急演练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加强医技人员的业务培训、培养医技人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完善急救绿色通道、消除院内急救盲区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