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孙晓伟  陈玉堂 《中外医疗》2011,30(20):95-95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1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中,保守治疗治愈28例,手术治愈3例,恢复时间为12~25d,平均18d,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确诊后首选保守治疗,疗效不佳时可选择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的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36例因腹部各种手术治疗后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处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早期肠梗阻患者治愈35例,治疗时间4-16d,平均治愈时间10.5d;1例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中转手术治疗.结论 腹部手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大都经保守治疗可痊愈,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有手术指征,应及时果断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01~2013-06收治的3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均治愈出院,肠梗阻解除时间3~7d,平均4.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见于腹部手术后1个月内,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生长抑素能明显缩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时间,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腹部手术后早期表现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结果2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激素等综合治疗后,有24例治愈,2例手术。平均治愈时间为11.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保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誉 《海南医学》2004,15(4):46-46
目的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近期 2 6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例。结果  8例手术治疗 ;18例保守治疗 ,平均治愈 13 .3d ,最短时间 7d ,无 1例肠坏死。结论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先行保守治疗 ,无缓解再行手术 ,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探计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7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2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激素等综合治疗后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2.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W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保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11月我院收治的4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5.6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与腹部手术创伤,腹腔炎症、渗出、粘连有关。其特点:①多在腹部手术后早期1~2周内起病;②肠功能一度恢复,进食后马上出现梗阻;③腹胀为主,腹痛较轻,很少发生绞窄;④保守治疗有效,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首先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近期出现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禁饮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性治疗,以肛门每日排气、排便,进食后无梗阻症状为治愈标准,29例均保守治疗治愈.随访3个月~6年,2例胃癌术后15、24个月,1例结肠癌术后6年均死于肿瘤转移,余26例健在未再出现肠梗阻.结论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非手术综合性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以来我院收治腹部手术后30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的治疗经验. 结果 保守治疗组全部治愈,肠道功能恢复最短5d,最长24d平均13d,无一例肠坏死;手术治疗组1例死亡. 结论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以腹胀为主,腹痛较轻,大多数病例经保守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5年以来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均经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常规使用抗生素,应用生长抑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给予血浆、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等保守治疗治愈; 其中肠梗阻症状1周内缓解11例,2周内缓解21例,超过2周以上缓解3例.临床治疗时间为7-30 d,平均14 d.无一例出现肠坏死,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典型的临床特点,但需排除麻痹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等,该病保守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1.
周录平 《当代医学》2014,(26):80-8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年10月~2013年3月接收的2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在腹部手术后3~19d出现,以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为主要特征,B超和CT检查结合可以确诊。2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饮食,均达到治愈标准。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复发。肠梗阻症状于3~7 d开始逐渐缓解;治疗9~20 d症状消退;平均(12.7±1.4) d;第3天开始排气、排便的2例,4~7d的6例,7~10d的13例,10d以后排气排便的2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且B超、CT检查等可以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一旦明确诊断,行保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症状,避免不必要的二次手术损伤,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马震 《吉林医学》2006,27(11):1349-135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4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及全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4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术后早期肠梗阻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概念、发生率、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9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研究中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发生率为1.1%,出现术后肠梗阻症状的时间为术后4~40 d;主要临床表现均为腹胀、腹痛、呕吐;影像学腹部X线平片有液气平面等相应梗阻征象;8例考虑与术后粘连和炎症因素有关,另外1例术中证实为空回肠交界处与第一次手术切口粘连成角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8例经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外周补液等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手术治疗缓解。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是指术后50 d之内出现梗阻症状和体征,并有影像学的参考证据,或经手术证实。粘连和炎症为发病主要因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需要影像学的参考依据及外科医师的临床经验。治疗取决于引起梗阻的原因及临床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腹茧症合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茧症合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总结1例腹茧症合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治经验并复习文献.结果:本患者为69岁男性,因阵发性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伴呕吐1 d入院.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茧症, 7 d后出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3月正常.结论:腹茧症手术时广泛的粘连分离易导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该并发症的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传统的腹茧症手术原则应视情况灵活掌握,不必强求过分的粘连分离,以预防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黄尚进  李华 《四川医学》2011,32(6):907-909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以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结果 7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0d。13例中转手术治疗后治愈,其中8例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中转手术,5例保守治疗5周无效而中转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仍以保守治疗为主。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联合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我院69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患者的临床资料。EPII多发生在术后3~11d,平均5d;62例患者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肠外营养等综合治疗治愈,平均治疗时间(22±13)d,7例患者手术治愈。提示EPII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早期肠梗阻,常于术后2周内发生,症状以腹胀为主,保守治疗多数有效,一般禁忌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老年患者均通过保守治疗获得痊愈,平均肠梗阻缓解时间为11.2 d(7 d~21 d)。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保守治疗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4年6月-2001年7月收治的21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儿均经胃肠减压、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理序及中药等治疗,20例保守治疗成功,平均治疗时间约10天,中转手术1例,无肠坏死,也治愈出院。结论 小儿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的特点有:(1)多数于术后7天左右出现肠梗阻症状,多由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肠粘连引起;(2)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较少发生肠绞窄;(3)治疗应首选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EPII)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过,总结治疗经验及预防措施。方法对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近10年来1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首次住院患者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3周左右。其中1例患者16个月后因机械性肠梗阻再次手术,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死亡。其余患者未再进行手术治疗,无复发者。结论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不同于其他类型肠梗阻,为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左右)、因腹部手术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的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②合理的治疗源于正确的诊断,最棘手的问题是要与粘连性肠梗阻的区别。③EPII的非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手术治疗,风险大、效果差、有严重的并发症。④EPII的预防在于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