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二次以上手术原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3.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手术)效果及失败原因。 方法:回顾性地分析61例(61眼)VR手术,全部眼有脉络膜脱离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r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采用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前膜剥除,气液交换、眼内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 结果:近期(出院时)有效40眼(65.57%),用惰性气体的35眼中有效26眼(74.3%).14例患者追踪3个月以上,平均追踪9.5个月, 有效10眼。影响手术的主要因素为脉络膜脱离范围、手术次数、气体填充及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严重的PVR、前部PVR及巨大裂孔有关。 结论:采用VR手术可提高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16-19)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30岁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113例,男89例,女24例,男:女=3.7:1。有明显外伤史者39例,其中34例为男性,外伤以球类碰撞伤为主,这是青少年网脱的一个特点是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的原因之。屈光状态以正视眼较多(62眼,48.5%)而-6D以上高度近视较少(41眼32%)。网脱裂孔以单个和圆形者居多。锯齿缘高断仅19例(14.8%),且13例有明显外伤史,作者认为锯齿缘离断与外伤关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脱离手术102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丽荣 《眼底病》1992,8(2):80-82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手术的RRD患者27例2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17例;年龄(36.0±11.8)岁。包括复发性视网膜脱离4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  相似文献   

8.
林广杰  赵毅 《眼科新进展》1998,18(3):168-169
从1928年Gonin首先用白金刺烙视网膜裂孔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以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无论从手术方法和所用材料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70年代Machetner开创了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后更使许多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有了治愈的可能。现将125例网脱手术分析如下。回临床资料1.回一般资料本文分析了我院1993年~1997年间125例网脱手术,男76例,女49例,年龄7~74a,平均30.6a,圆孔52例,马蹄孔56例,黄斑孔11例,锯齿缘孔4例,巨大孔2例,一个裂孔60例,2个裂孔42例,3个及以上裂孔18例,脱离时间id~Zmo不等,平均11.Zd,1…  相似文献   

9.
颜华  徐世文 《眼科新进展》1996,16(3):137-140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免疫机制初步探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颜华,张福昆天津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徐世文,潘菊芬可溶性视网膜抗原(S-Ag)近年来关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免疫学发病机理研究进展较快,但主要侧重于证明视网膜下液是否存在免疫球蛋白和抗原抗体复合物,而...  相似文献   

10.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一世纪80年代前,在我国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几乎都是巩膜扣带手术;80年代后由于玻璃体手术的开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多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YAG激光虹膜切开术后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黑龙江省医院王莉,曲安生,杨强我科自1986年开始应用瑞士LA-SAG公司生产的TOPAZ型激光机对314例430只眼进行了周边虹膜切开术,其中有2例3只眼发生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现报告如下。例1男60岁右眼...  相似文献   

13.
近半个世纪来,网脱手术发展迅速。我院自1981年6月—1991年6月,采用导光电凝器封闭网膜裂孔,共治疗61例(61眼)视网膜脱离,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1例6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均系本院门诊病例,男33例,女2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1岁,平均45.6岁。右眼31眼,左眼30眼。病程最短1天,最长2年,以2周—3月为多。61眼中每眼均伴裂孔,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外路手术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73只眼随访资料完整的通过外路手术治疗的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单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只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6只眼,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11只眼,伴有屈光间质混浊孔源视网膜脱离7只眼,多象限多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4只眼,裂孔不明性视网膜脱离6只眼,伴有P-PVR C3级的视网膜脱离8只眼,伴有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6只眼,伴有黄斑裂孔的多发裂孔视网膜脱离12只眼.结果 70只眼一次手术成功,视功能接近预期效果.3只眼未成功眼分别为黄斑裂孔眼和伴有脉络膜脱离眼.结论 个性化的手术设计,精确的裂孔定位,合理的眼内填充是手术成攻的关键,会明显提高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的外路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是常见的急性致盲性眼部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与上方裂孔引起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相比,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对患者至关重要.本文中笔者对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细胞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例孔源性檀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SRF)样本,经细胞收集制片及巴氏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有6种形态的细胞;对4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SRF细胞进行透射电镜制片,在透射电镜下发现有7种类型细胞,井对各种细脑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描述,讨论了这些细胞在增殖性玻璃体现网膜病变(PVR)形成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86-88)  相似文献   

17.
手术显微镜下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冷凝在外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131例(133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外路手术,术中均采用巩膜扣带、外放液、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冷凝。结果129只眼硅胶填压准确,视网膜复位良好,无异常炎症反应。结论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准确,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云环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2):2449-2451
目的:探讨巩膜外加压联合不放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01/2013-01我院收治的88例8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行巩膜手术,随机分为巩膜外加压联合不放液手术组(A组)44例44眼;巩膜外加压联合放液手术组(B组)44例44眼,比较两组患者的视网膜复位率、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44眼解剖复位率为93%,B组44眼解剖复位率为8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手术后视力改善37眼(84%),B组手术后视力改善34眼(77%),A组较B组在视力恢复方面明显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低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巩膜外加压联合不放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疗效显著,安全性较稳定,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140例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37例(1199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中140例(145眼)手术失败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手术失败率为11.1%.在手术失败眼中,PVR占85%,新裂孔19.3%,原有裂孔未闭10%.继尾巴生炎症17.1%,继发性脉络膜脱离2.9%.根据临床资料分析,作者认为手术失败原因是多因素的,术前患眼病程长,玻璃体呈中度以上混浊且有条带牵引,巨大裂孔合并视网膜翻转,眼圧低(<0.52 kPa);术中大于2个象限的冷凝sy后PVR及新裂孔形成,继发性炎症均与手术失败有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3,9:84-86)  相似文献   

20.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本文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定义、发病机理、形成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特点进行了综述,目前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常用两种方法:①巩膜外顶压术。可使网膜得以复位,但有导致网膜下出血及术后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有时还导致眼球循环障碍、角膜散光等与术后视力恢复有关的并发症。②玻璃体手术。优点在于手术中易检出网膜裂孔及切除与裂孔相关的玻璃体牵拉条索,同时可以在眼内确切地排除网膜下液使脱离迅速复位,而且利用光凝封闭裂孔,对裂孔损伤小,对那些术后必然发生晶状体进行性混浊的高龄患者同时进行玻璃体白内障手术。因此玻璃体手术不仅复位效果良好,而且迅速恢复良好的视机能,手术适应症不断扩大,对某些特殊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效果优于巩膜外顶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