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急诊就诊的心房纤颤患者的房颤类型,基础病因以及抗凝和抗血小板及原发病治疗情况,加强急诊心房颤动患者的规范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7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7例急诊就诊的房颤患者主要病因依次为;高血压病73例(41.24%),冠心病57例(32.20%),糖尿病28例(15.83%),风湿性心脏病9例(5.08%),心功能不全6例(3.39%),孤立性房颤4例(2.26%)。结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心力衰竭为心房颤动的常见病因和诱因,治疗中除控制心室率、转复房颤并维持窦律外,还应注重预防新发房颤或复发房颤的上游治疗,注重血栓事件的风险评估,合理选择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或控制心室率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包括心房颤动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的控制、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48例,胺碘酮150mg加50g.L-1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患者30min后房颤未转复即再应用1次,继以0.5~1mg.min-1维持静滴48h,观察用药后1,2,6,12,24和48h转复率、心室率、心力衰竭症状的缓解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可快速有效使快速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纠正心力衰竭,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纤颤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胡旭桦  张新惠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52+56-52,56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9年11月50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房颤转复前后心室率、房颤转复的时间。结果:两组治疗房颤的转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转复时间和用药后心室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治疗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成功率均可显著缩短转复时间及有效控制心室率。  相似文献   

4.
心房纤颤简称为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分阵发性和持续性。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正常人,持续性房颤见于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心肌病等。多年来对房颤治疗主要包括3个方面:转复房颤,维持窦性心律;控制房颤时心室率;抗凝治疗,预防栓塞并发症。经上述治疗后,大多数房颤患者可以得到控制,而少数病难以取得满意效果,本文旨在讨论顽固性房颤的药物治疗,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对顽固性持续性房颤,其主要治疗目的在于控制心室率,保护心功能,预防栓塞。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消失,心排  相似文献   

5.
霍丽丽  邓微 《药品评价》2013,(15):32-34,41
心房纤颤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最常合并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甲亢房颤的治疗必须建立在控制甲亢的基础上,虽然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有效性和使用率明显增加,药物治疗仍然是房颤节律控制的一线治疗。本文从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疗三个方面着重介绍甲亢房颤的药物治疗策略,同时介绍了一些房颤治疗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6.
对37例初发心房纤颤预防栓塞进行观察与护理,了解患者病因、诱因,又要重视患者症状、体征,使初发房颤得到及时治疗,预防栓塞的发生。护理工作重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测情况,密切观察抗凝、抗心律失常等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做好电转复前后的药物应用护理、电转复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降低房颤后栓塞的发生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48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分析,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①药物控制心室率;②恢复窦性心律。结果148例房颤中,高血压并房颤47例(占34%),冠心病44例(占30%),风心病伴房颤30例(占20%),肺心病伴房颤15例(占10%),心肌病伴房颤12例(占6%)。结论心房颤动有多病因、发病率高、年青化特点。控制室率及预防血栓栓塞是治疗重点。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尤其是老年人。房颤的治疗有三个主要目标:控制心室率、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以及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房颤的治疗仍然是当前心律失常治疗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一大难题。1房颤的临床特点心房颤动发生以后,至少使心排血量下降15%,如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则可使原来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房颤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心室率、心功能、伴随的疾病以及患者感知症状的敏感性。大多数患者有心悸症状,但头昏、疲乏、气短和晕厥前症状(黑曚)也并不少见,少数患者无任何症状,而在偶然的机会被发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6例快速房颤患者首先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1mg/min静脉维持6h、改为0.5mg/min静脉泵入24-48h,同时日服普罗帕酮150mg 3次/日,并在用药当天口服胺碘酮600mg/日,三天后改为200mg/日维持。结果24h内房颤转复15例,转复率32.6%,48h房颤转复35例,转复率76.8%,72h转复38例,转复率82.6%,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随时间延长呈减慢趋势,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房颤明显减慢心室率转复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近5年本市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广汉市人民医院和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治疗的资料完整的农村房颤患者355例,与1997年1月~2002年12月的农村房颤患者213例进行对照。结果:近年来农村老年房颤患者增多。阵发心房纤颤复律治疗占44.14%,药物主要为胺碘酮(68.7%)、盐酸普罗帕酮(29%)、β受体阻滞剂(7%)。慢性房颤以控制心室率为主(72%),所用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64%)、Ca2+拮抗剂(22%)、洋地黄类(14%)。试行复律者少于10%。抗血栓治疗主要是抗血小板为主(67.3%),药物主要用阿司匹林(92.3%),抗凝治疗用华法林(约5.7%)。结论:近5年农村心房纤颤的治疗以控制心室率为主,对有血栓高危因素者应该抗凝治疗,现阶段农村房颤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凝的力度和剂量不足,心室率控制治疗不规范。  相似文献   

11.
田利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572-573
心房颤动治疗的目标是将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在100次/min以下,预防心房颤动复发,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发症。房颤的复律和预防复发是当前首要的房颤治疗策略。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是短期内的治疗目标,长期的目标是维持窦律。由于药物口服方便,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条件,药物防治房颤复发仍是目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治疗心房颤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洋地黄治疗,观察复律及心室率情况。结果胺碘酮在转复窦性心律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心室率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在转复房颤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可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明显增高。目前房颤的药物治疗包括复律并维持窦律、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但临床上所用的复律并维持窦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成功后,能长期维持窦律者不到一半,且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期房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5例的临床资料,合并新发房颤患者43例,根据房颤发生时间分为早发房颤组(24h内发生)和晚发房颤组(24h后发生),两组均予胺碘酮静脉滴注后静脉泵入转律治疗,观察两组转复窦性心律成功率、心室率控制率、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晚发房颤组,胺碘酮转复窦性心律成功率低,心室率控制率低,CK峰值明显增高,LVEF值明显降低。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晚发房颤患者胺碘酮转复效果差,心室率难控制,梗死面积大,心力衰竭发生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 ,房颤 ) ,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发生率近 5 % [1] 。约 70 %的房颤发生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30 %无可发现的病因。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升高。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其他一些快速性心律失常用介入手段得以根治 ,房颤已成为心律失常领域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2 1世纪心血管系统两大流行病之一。除原发病的治疗外 ,房颤的治疗有 3个主要策略 :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和预防栓塞并发症。随着对房颤病因及电生理机制认识的深入 ,流行病学、循证医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的基础疾病、并发症及抗凝治疗情况。方法选取1993年1月到200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房颤患者18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与房颤相关的病因谱发生明显变化:风湿性瓣膜疾病已由第1位下降,而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成为房颤的主要相关疾病;栓塞性疾病是房颤的严重并发症;华法林使用比率很低。结论房颤的防治应引起临床关注,尤其应加强对房颤诱因的监测和治疗,以及房颤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病因治疗能否使重症监护病房中阵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转复窦律;比较静脉注射毛花苷丙-胺碘酮序贯治疗与单独注射胺碘酮转复无心脏病基础的房颤效果。方法:42例发作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危重症患者进行病因治疗,对未纠律者随机分配至毛花苷丙-胺碘酮序贯治疗与单独胺碘酮治疗组。结果:病因治疗后23例患者转复窦律。余19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2组胺碘酮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6),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4),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结论:病因治疗可转复危重症患者房颤心律。对病因治疗不能纠律者,直接静脉注射胺碘酮效果与毛花苷丙-胺碘酮序贯治疗相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与单用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快心室率心房颤动(快房颤)的疗效。方法对收入院的快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组(A组)50例,单用胺碘酮组(B组)46例,两组均在常规控制血压、纠正心衰、抗凝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或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胺碘酮起始用量0.2g,3次/d,美托洛尔起始用量12.5~100mg/d,1周后减量。对比观察房颤的转复时间、转复例数、心室率控制情况、3min运动试验的心室率变化。结果A组房颤的转复率94%(47/50),B组90%(41/46);A组转复平均时间4.5d,B组6d;A组心室率控制(安静时<80次/min)平均时间明显短于B组;3min运动试验B组的变异率>A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房颤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尤其对于控制活动时的心室率更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但应注意窦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胺碘酮静脉(急性)和口服(慢性)两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非瓣膜病快心室率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56例非瓣膜病快心室率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82例,先用胺碘酮5μg/kg静脉注射15min(负荷量),接着以1~1.5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24~48h,同时口服胺碘酮200mg/d;B组74例,口服胺碘酮600mg/d。给药后持续心电及血压监测,每日记录心电图变化,观察2组间转复时间及24h、48h、1周、1月的转复率。结果两组的房颤转复率没有差别(P>0.05),但A组的房颤转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给药后1周、1月两组均未转律仍保持房颤的患者心室率明显降低(P<0.05)。A组有2例浅静脉炎。两组患者在用药后血压一直保持稳定。结论胺碘酮可有效地治疗非瓣膜病快心室率房颤,静脉用药可显著缩短房颤的转复时间,有效降低心室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胺碘酮与毛花甙C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方法: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发作1h~72h,随机分为胺碘酮组(16例)和毛花甙C组(16例),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或225mg后改为静脉滴注150mg~450mg;毛花甙C组静脉注射毛花甙C0.4mg~0.8mg,观察患者复律情况、心室率的变化及治疗前后心室射血分数改变。结果:胺碘酮组复律成功11例,毛花甙C组复律成功7例;两组未复律者心室率均明显控制;两组治疗前后心室射血分数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的复律疗效胺碘酮高于毛花甙C,两者心室率的控制及对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