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50名20~76岁健康人行冷热试验和正弦谐波加速度试验(SHAT)检查,从冷热试验中选择最大慢相角速度、最大振幅、最大频率,从SHAT中选择相位和增益等五项参数来观察各年龄组正常人前庭器官对不同刺激的眼震反应,显示:(1)在冷热试验和SHAT中,眼震反应在4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弱。(2)50℃热气刺激时最大慢相角速度、最大频率及SHAT中相位和增益几项参数在30岁一组眼震反应最强。(3)由冷热试验和SHAT所诱发的眼震反应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健康成人应用SRM-Ⅳ前庭诊疗系统进行速度阶跃试验及其特征性参数的正常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400例健康成人作为受试者,应用SRM-Ⅳ前庭诊疗系统进行速度阶跃试验,记录分析其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急停后30s内眼震慢相速度及其慢相速度不对称比和眼震衰减时间的不对称比。结果顺时针和逆时针阶跃旋转急停后30s内眼震平均慢相速度无明显差别,合计其总的眼震平均慢相速度为(19.25±5.47)°/s,95%参考值范围为8.53°/s-29.97°/s;双侧水平半规管旋转急停眼震慢相速度不对称比为(9.15±5.29)%,上限值为17.83%,眼震衰减时间不对称比为(10.92±5.20)%,上限值为19.45%。结论通过SRM-Ⅳ前庭诊疗系统进行速度阶跃试验并建立了旋转急停后30s内眼震慢相速度、两侧眼震慢相速度不对称比和眼震衰减不对称比的正常值。可通过与其他的前庭功能试验的互补而更加全面地评价前庭功能,为眩晕疾病的诊断与康复效果的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庭单温试验在眼震图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门诊主诉眩晕的患者100例行眼震图检查.选取眼震高潮期10s的波形计算最大慢相速度(SPV),将CP单温及CP双温分别计算,采用stata软件,行x2检验.结果单温试验异常65例中,双温试验异常44例,正常21例,单温试验正常35例中,双温试验异常4例,正常31例.结论当前庭单温正常时前庭双温亦正常,两者差别不显著;而当单温异常时,需要进行双温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垂直平面摆动试验检测垂直半规管功能并探讨中青年垂直半规管功能正常值.方法 运用自主研制的SRM-Ⅳ全自动前庭功能诊治系统,采用垂直平面180°正弦非阻尼摆动方法对100名18 ~59岁的健康受试者诱发垂直眼震,记录眼震视频和眼震曲线,采集眼震个数、持续时间、慢相速度等参数.将100名健康受试者以45岁为界分为青年组(68例)和中年组(32例)进行比较.试验中以右前半规管和左后半规管为一对(right an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and left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RALP),以左前半规管和右后半规管为一对(left an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and right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LARP),计算出两对垂直半规管垂直眼震平均慢相速度两侧不对称比( canal paresis,CP),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青年组和中年组平均慢相速度C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CP值,RALP为10.2%±7.1%,LARP为10.4%±6.2%.健康中青年人群垂直半规管垂直眼震平均慢相速度CP值95%参考值范围,RALP为低于23.7%,LARP为低于22.9%;CP正常范围:≤20%为理想值,20%~ 25%为正常偏高.结论 垂直平面180°摆动试验可有效检测垂直半规管功能,此方法有望在临床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双温试验中不同的冷、热刺激顺序下冷、热气刺激引起的眼震强度的不同。方法对40例正常对照者和自2004~2006年来我院就诊的229例有眩晕主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先冷后热刺激组包括20例正常对照者和101例患者,刺激顺序是①右冷,②左冷,③右热,④左热。先热后冷刺激组包括20例正常对照者和128例患者,刺激顺序是①右热,②左热,③右冷,④左冷。取眼震最强的10秒钟计算眼震最大慢相速度;眩晕患者按照半规管轻瘫指数(canal paresis,CP)≥20%为标准,分为半规管功能正常组和半规管轻瘫组,比较各组不同刺激顺序下冷、热气刺激引起的眼震强度。结果正常对照者先热后冷刺激组,右耳的冷、热气刺激引起的眼震强度无差异,其余各组比较耳冷、热气刺激引起的眼震强度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而且优先刺激者眼震强。对第1次刺激耳的眼震强度进行比较,正常对照者和半规管轻瘫的眩晕患者眼震强度无差异,而半规管功能正常的眩晕患者热气刺激引起的眼震强。结论双温试验中冷、热气刺激引起的眼震强度相似;不同的刺激顺序对于冷、热气刺激引起的强度有影响,优先刺激者引起的眼震强;正常人中,冷气优先刺激引起的眼震强度明显强,前庭适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1981年春在西班牙广泛发生了变质菜油食物中毒,称之为“中毒综合征”,有20134人受累,其中346人死亡,46人连续住院治疗达三年之久。就神经系统而论,病变主要影响外周神经系统,主要症状是剧烈的肌痛,肌电图证实病变为感觉运动多神经病变和或肌病。作者在本文介绍有关前庭系统的情况。中毒后一年作者随机挑选51例患者,男14、女37例,年龄为8~78岁。按中毒程度分为4组。又随机挑选30名正常人,性别、年龄相当,与患者比较前庭眼反应。用30℃和44℃水进行变温试验,借助电子计算机分析。研究的眼震参数有5个:眼震总数、慢相累积眼移位、平均慢相速度、平均快相速度和平均慢相振幅。5个眼震参数的均值,正常人均大于中毒患者,但仅眼震总数和慢相累积眼移位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毒程度不同的4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视频头脉冲试验中不同头动速度对前庭眼反射增益的影响。方法对50名健康受试者应用视频头脉冲试验仪进行测试,以不同头动速度(50°/s-100°/s、101°/s-150°/s、151°/s-200°/s、201°/s-250°/s、251°/s-300°/s)将前庭眼反射增益值分组,分析头动速度对增益的影响。结果水平半规管平均增益按不同头动速度组(50°/s-100°/s、101°/s-150°/s、151°/s-200°/s、201°/s-250°/s、251°/s-300°/s)分别为0.992±0.130、0.983±0.154、0.999±0.151、0.945±0.142、0.835±0.106,其中201°/s-250°/s组与101°/s-150°/s组(P<0.05,P=0.035)、151°/s-200°/s组(P<0.01,P=0.000)差异显著,251°/s-300°/s组和其他组别间差异均显著(P1<0.01,P1=0.000;P2<0.01,P2=0.000;P3<0.01,P3=0.000;P4<0.05,P4=0.010);前半规管平均增益按不同头动速度组分别为0.984±0.136、0.916±0.181、0.926±0.179、0.895±0.169、0.863±0.174,其中50°/s-100°/s组和101°/s-150°/s组(P<0.05,P=0.018)、201°/s-250°组(P<0.01,P=0.005)间VOR增益差异显著;后半规管平均增益按不同头动速度组(50°/s-100°/s、101°/s-150°/s、151°/s-200°/s、201°/s-250°/s、251°/s-300°/s)分别为0.997±0.158、0.846±0.156、0.793±0.130、0.815±0.112、0.830±0.046,50°/s-100°/s组和101°/s-150°/s组(P<0.01,P=0.000)、151°/s-200°/s组(P<0.01,P=0.000)、201°/s-250°/s组(P<0.01,P=0.000)间差异显著,101°/s-150°/s组和151°/s-200°/s组间差异显著(P<0.01,P=0.001)。结论前庭眼反射增益随头动速度的提高呈现递减的趋势,其中部分组别存在显著差异,实际操作中应避免头动速度过低导致的结果误判。  相似文献   

8.
为单独研究不同年龄的人前庭反应的特点,作者应用嵴顶试验法观察了14~90岁的健康人176名(男92,女84),以10岁为一组,共分8组。以电旋转椅行旋转性刺激,确定每人眼震反应的阈值,则该阈值均随年龄增长而持续上升,70岁后尤著。对旋转(15、30、60度/秒)后眼震的时间、频率、慢相速度进行分析,则见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各年龄组全部数据的平均指数上升。眼震时间在70岁以下各组差别不显,70岁以上明  相似文献   

9.
内耳疾患的视动性眼震多表现正常,但在眩晕发作有自发眼震时,视动性眼震出现左右差。作者对①正常人、②破坏一侧内耳患者、③切断前庭神经患者及④破坏两侧内耳患者用视动图和微型电子计算机作视动性眼震反应定量分析,计算慢相速度和快相速度,结论如下:①正常人在转速达80~90度/秒以前,随着转鼓的加速,慢相速度亦上升,但不论转鼓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冷热试验诱发头晕和/或眩晕时的眼震强度,探讨头晕眩晕与眼震强度的关系。 方法 对399例前庭周围性疾病患者进行常规冷热试验检查,以双耳冷热气刺激诱发出头晕和/或眩晕感时的眼震强度为指标,比较分析头晕及眩晕感与眼震强度的关系。 结果 冷热刺激诱发头晕眩晕及关联眼震总体分析,出现眩晕时的眼震强度总是大于头晕。左右耳冷热气刺激诱发头晕、眩晕的眼震阈值分别为:左耳冷4.2°/s、5.9°/s,左耳热4.2°/s、8°/s,右耳冷4.6°/s、6.2°/s,右耳热5.3°/s、 6.5°/s。399例患者进行双耳冷热交替刺激,共计1 596次试验,诱发出头晕513次(32.14%),其中312次仅有头晕、201次在头晕后10 s左右还出现眩晕;诱发出眩晕906次(56.77%),其中705次直接出现眩晕,无从头晕向眩晕进行过渡,另201次眩晕出现在头晕10 s左右之后;未引出头晕眩晕378次(23.68%)。 结论 眩晕对应的眼震强度阈高于头晕,眼震较弱时患者表现为头晕,较强时则呈现眩晕。冷热气刺激诱发眼震强度由弱到强及同时存在的由头晕到眩晕现象,提示头晕眩晕症状与两侧前庭张力差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