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时机。方法:采用相同针法,对不同时期的面瘫患者86例进行疗效分析。治疗组各期均采用单纯常规毫针针刺,发展期刺激量小,静止期和恢复期加大刺激量;对照组发展期只给予改善微循环及皮质激素类药物,并辅以神经营养药治疗,静止期和恢复期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8.1%,对照组为68.2%,而且治疗组痊愈所用时间也比对照组短。结论:说明早期针刺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而且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2.
采用传统针灸的方法治疗黑种人缓解期周围性面瘫32例,有效率为93.8%,说明针灸对不同种族的人群均有效。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针刺结合面瘫康复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采用针刺结合面瘫康复操治疗49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45例进行对照比较.前者总有效率为91.8%,后者总有效率为62.2%,两照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4.
针刺患侧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下关透颊车、四白透颧髎、百会透太阳、印堂透山根、攒竹透晴明、合谷透劳宫,并根据症状增加穴位,治疗了4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痊愈39例,显效7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1.2%,有效率95.8%。  相似文献   

5.
Subcutaneous Needling and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A Report of 30 Cas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例面瘫患者按临床辨证分为风寒型与风热型,以手足阳明经和面部穴位为主,主穴为阳白、攒竹、睛明、承泣、地仓、颊车、巨、合谷。采用直针刺法针刺。治愈率为91.4%。  相似文献   

6.
DU Xiao-shan is a famous physici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initiator of "DU's Acupuncture". Based upon his decades' clinical experience, Doctor DU simplifies the mountain- burning fire method (a needling technique), and applies it to treat many disorders and obtains excellent results. We applied this method to 96 cases of facial paralysis and reported it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不同针灸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对照组(72例).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穴取翳风、完骨、下关、牵正、太阳为主;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穴取翳风、阳白、下关等,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76.0%、总有效率100.0%,优于对照组的48.6%、86.1%(均P<0.01).结论:急性期面瘫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疗法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晓虎  谢晓焜  谢昆 《中国针灸》2006,26(4):287-289
目的寻找和探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更为有效的透刺方法。方法按首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以阳白透头维,阳白(原穴略上)透上星、丝竹空透鱼腰、牵正透迎香、地仓透颊车、迎香与颊车互透,使透刺方向与局部瘫痪肌束约呈45°角。对照组45例,选穴基本同治疗组,常规透刺,以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地仓与颊车互透,牵正透地仓,四白透迎香。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6.0%,愈显率92.0%;对照组痊愈率55.6%,愈显率75.6%。两组痊愈率、愈显率及痊愈者所需疗次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透刺方向与瘫痪肌束呈45°角的刺法更利于面瘫的恢复,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通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分别用温通针刺和电针治疗3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相同的穴位(攒竹透鱼腰,迎香透下关,太阳透悬颅,地仓透颊车,承浆透大迎)。结果:经过33次治疗,温通针剌的疗效是83.3%,而电针的疗效是67.7%。结论:温通针剌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好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10.
针刺患侧翳风,阳白,迎香,承浆,颊车,地仓,攒竹和禾器等穴位,配合TDP照射和推拿患侧面部,治疗12例妊娠中期面神经麻痹患者。经20次治疗,痊愈11例,显效1例。  相似文献   

11.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晶 《中国针灸》2004,24(1):47-48
目的 :观察不同深浅刺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采用浅刺法 (治疗组 )和沿皮透穴刺法 (对照组 )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 95 8% ,对照组愈显率为 81 3%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沿皮透穴刺法。  相似文献   

12.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 in the acute stage and restoration stage by shallow needling technique and penetrating needling technique respectively, totally 106 cases, the effective rate is respectively 98.6% and 83.9%, indicating that the curative rate is high if early treatment is given. Author: ZHOU Yuan (1965-), female, junior consultant doctor Translator: HUANG Guo-qi {49-1}  相似文献   

13.
早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伏晓虎 《中国针灸》2007,27(7):494-496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急性期(1~10天)即予针刺治疗,穴取地仓、颊车、阳白等,面部取穴不超过4个,浅刺,10天后常规取穴加电针;对照组除急性期不予针刺治疗外,余处理方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面瘫是获取最佳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急性期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时机进行针刺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病程分为二组,发病7天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发病7天以上的静止期及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8.2%,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2.1%,有效率95.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故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晦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6例面神经麻痹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中药熏蒸组42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针刺中药内服组44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针刺中药熏蒸组总有效率为97.6%,针刺中药内服组总有效率为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明显优于针刺中药内服治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瘫针刺时机临床循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冲  万军 《中国针灸》2011,31(1):93-96
【摘要】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分析周围性面瘫最佳针刺时机的选择,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检索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以周围性面瘫、治疗时机/针刺时机为检索词,时间在1994-01/2009-08期间的相关文章,文章语言种类不限。按照Cochrane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循证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急性期与非急性期/静止期进行针刺/电针治疗的有11篇,分期与常规针刺治疗的有5篇,经Mann-Whitney U检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性期针刺与分期针刺均可以显著提高痊愈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多项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证据支持并使用电针、头体针刺、传统针刺等疗法,早期介入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认为面瘫多由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而发病.笔者认为面瘫的主要病因病机应当是阴血亏虚,阳明、少阳络脉空虚,肝血不足,失于荣养,而又复感风寒之邪,致经气阻滞,经筋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在治疗上要调节任督阴阳,取穴上要始终针四关,并注意慎用灸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作用。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针灸组采用针刺和艾灸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结果:针灸组治愈率为85.3%,对照组治愈率为47.1%。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以显著改善周围性面瘫,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武连仲教授面瘫治验拾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武连仲教授在诊治面瘫方面的临床经验.武老治疗面瘫强调辨证论治,通过症状细节的观察把握、病程病势的区别判断等,分别采取不同的理、法、方、穴,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同时介绍了武老面瘫预后判断的具体方法及临床验案三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针灸佐治的应用效果及取穴和治疗时机。方法:选择40例于我院门诊接受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2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周围性面瘫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行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指标、面神经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无差异(P>0.05),与参照组相比,治疗后实验组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较高,实验组丙二醛水平低于参照组,可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面神经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较高,但治疗后实验组面神经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与参照组相比较高,具备校准差异(P<0.05)。两组患者头晕及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实验组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上唇方肌M波波幅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在常规方式基础之上联合应用针灸治疗,且不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取穴其临床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