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居易老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近50年,应用经络诊察方法治疗疾病疗效独特。王师对经络的认识源自内经理论与自身临床实践,将“审、切、循、扪、按”经络诊察方法应用于临床实际,通过经络诊察加深了对经络的认识.王师认为经络存在于肌肉筋骨的缝隙之中,经络不仅仅是气血物质的运行通道,也是人体中多途径、多层次的物质供应代谢系统;主张针灸医师除了对经络有很好的理解外还要学会经络诊察方法,学会经络辨证,正确辨经取穴,应用适宜的补泻手法,临床方可取得效如桴鼓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王居易经络诊察法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居易老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近50年,应用经络诊察方法治疗疾病疗效独特。王师对经络的认识源自内经理论与自身临床实践,将“审、切、循、扪、按”经络诊察方法应用于临床实际,通过经络诊察加深了对经络的认识.王师认为经络存在于肌肉筋骨的缝隙之中,经络不仅仅是气血物质的运行通道,也是人体中多途径、多层次的物质供应代谢系统;主张针灸医师除了对经络有很好的理解外还要学会经络诊察方法,学会经络辨证,正确辨经取穴,应用适宜的补泻手法,临床方可取得效如桴鼓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阿是取穴法源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树剑 《中国针灸》2013,33(2):165-167
梳理阿是穴理论源流,认为阿是穴本质上是一种取穴方法,适用于所有腧穴的定位.此法导源于《内经》,是早期的主要取穴方法,与《内经》的腧穴形态相应,通过切诊揣度以取穴.这一取穴法可以广泛适用于腧穴的临床定位,而且阿是之法亦不局限于局部压痛.《千金要方》提出阿是穴的概念,在腧穴归经的背景下,渐渐演变为与经穴、奇穴平行的类穴.这一过程造成了临床取穴方法的变异:经穴、奇穴以骨度分寸法为主取穴,阿是穴则以寻按揣穴法定位,分类之后的取穴方法渐渐背离了经典与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近50年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十四经腧穴运用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研究处方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检索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献,以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为研究对象,运用本课题自行研制的针灸数据挖掘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共纳入522篇中外文献,522篇文献中共使用腧穴136个,使用的腧穴以少阳经为主,尤以足少阳经腧穴使用最多,这种归经趋势在不同刺灸法中均得以体现,同时不受主、配穴分类、不同刺灸法、腧穴分布的影响.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取穴仍是基于“循经取穴”的经络辨证基础之上,运用具有特殊作用的特定穴,注重上下配穴和远近配穴,对疾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王海龙 《北京中医药》2011,30(6):434-436
王友仁老师临证取穴思路开阔,独具特色.王老认为,按摩取穴须以经络为纲,按经络循行辨明证型,选取本经腧穴施治,根据"经脉同名,其气相应"理论,主张选用同名经相关腧穴;运用中医阴阳互根互用理论,重视经脉表里阴阳间的络属与关联;灵活选用特定穴,且配伍广泛,从整体平衡入手,注重健侧的对称取穴.王老按摩取穴的经验,对于临床有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析和总结针刺治疗干眼症的腧穴应用规律,为临床针刺组方配穴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搜集近10年来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相关文献,对其常用腧穴进行频次、归经、分部的归纳整理。结果睛明出现频次最高;主要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和眼周腧穴。结论针刺治疗干眼症的腧穴以睛明、攒竹、太阳、丝竹空等眼周腧穴应用为主,取穴应遵循循经和辨证取穴规律。  相似文献   

7.
<正>王居易教授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在经络理论的应用方面颇有建树,其同名经对穴理论对正确理解针灸医师诊疗模式[1]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王师认为,手足同名经有密切协同作用,或合力,或平衡力,或直接连接作用。应用手足同名经各选一个穴位组成对穴是王师临床常用的取穴方法,疗效突出,并有可重复性。现将王师常用的同名经对穴总结如下。1同名经对穴1.1尺泽-阴陵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临床对照实验中的十四经腧穴用穴规律。方法:搜集近七年来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的临床报道近三十篇,对其取穴规律从中医角度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为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的临床取穴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在合格文献中,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的主穴有10个。10个腧穴分布于6条经和经外奇穴上,其中督脉用得最多,有4个,其他经上的各有1个。结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中使用的腧穴、归经主要以督脉为主,并且多以百会、大椎与神门相配出现,而配穴则以辩证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9.
讨论标本根结理论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腧穴重要作用的相关性,故以特定穴中的五输穴和原穴、《黄帝内针》的四肢三焦理论、治病求本的思想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腧穴存在的联系以及与标本根结理论存在的联系探析《黄帝内针》取穴部位的理论依据,并附《黄帝内针》验案1则,以期对《黄帝内针》有进一步认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早期腧穴形态观念阐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考察《内经》对腧穴的认识观念,认为腧穴所在之处具有明显的体表形态特征,表现在气穴、骨空、溪谷、络脉、脉动、筋结、压痛等.腧穴的形态特征符合腧穴的本来意义.结合腧穴的形态取穴,可以令临床取穴有形迹可循,有助于临床.后世由于腧穴的定位渐趋于固化,以骨度分寸作为主要取穴依据的方法成为腧穴应用的常态,渐渐疏离了经典与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1.
附子的临床配伍及中毒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部取穴的理论渊源及其临床应用郭尧杰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医部(厦门361005)关键词近部取穴刺灸法穴位的选取可概括为近部取穴,远道取穴和随症配穴三种,三者在临床上均不可偏废。近部取穴是指在临床中选取病灶局部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进行施术,从而达到预防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十四经腧穴取穴规律。方法:检索近30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临床对照/临床对照研究,对其取穴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0篇,使用腧穴分布于所有十四条经脉,其中足厥阴肝经的使用频数最大(52次),其次是足阳明胃经(50次)。80篇文献中十四经腧穴使用频数前12腧穴依次为:太冲(46次)、曲池(33次)、风池(30次)、足三里(28次)、太溪(24次)、三阴交(18次)、丰隆(18次)、肾俞(17次)、肝俞(1 4次)、内关(13次)、涌泉(13次)、百会(11次)。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经脉多选用足厥阴肝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位多选用太冲、曲池、风池等,取穴遵循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原则。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004~2008年期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所收录的核心期刊文献中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涉及的腧穴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并总结文献中针灸处方、腧穴频次、腧穴分布及组方关系。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以循经取穴为主,并配合局部取穴,主要选取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腧穴,腧穴选择主要为五输穴及下合穴,委中、阳陵泉、环跳、华佗夹脊穴是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腧穴。数据挖掘结果反映出的取穴规律和特点与针灸临床理论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基本相符,表明数据挖掘技术用于针灸处方用穴和配伍规律的研究是较合理可行的,分析结果可为针灸临床选穴提供相当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内经》中腧穴的概念、数量、腧穴与经脉的联系、部分腧穴定位、取穴方法、临床辨证取穴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认为:《内经》时期,经络腧穴理论并不十分完善,更多的是起到奠基和指导作用,但仍值得中医工作者认真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建斌 《中国针灸》2008,28(9):697-701
探索现代针灸高等教育和学术体系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的针灸学家是不可或缺的。其中梅健寒老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有:总结了十四经腧穴主治纲要,提出了经穴处方规律和腧穴主治规律,阐明了经脉循行与病候的关系,总结了经别和经筋理论特点,绘制了十四经腧穴分部主治图、经脉循行与病候关系示意图、经别循行示意图和经筋循行与病候关系图,发明了指测等分取穴法,阐明了下合输概念,简化子午流注推算方法并发明子午流注计算盘、简易取穴表。晚年,梅老师还系统研究了奇经八脉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并提出了经络定理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原则、选穴规律及评价方法.方法 收集各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2年4月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现代文献.对病名、病位、病因病机、治疗原则、配穴规律、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对取穴、归经、使用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符合研究设计的文献共276篇,共使用151个穴位,总频次为1683次.出现频次30次以上的腧穴14个.这14个腧穴中十四经穴9个,近部取穴11个.前4个穴位既是十四经穴又有近部取穴的特点.结论 病名以“类噎膈”较为合适.病因病机主要为内伤、七情导致肝、脾、肾三藏亏虚,痰瘀阻塞舌本、咽喉、脑络,关窍闭阻,神气失导而发为本病.治疗以标本兼治为原则.选穴以十四经穴、近部取穴为主.在具有治疗本病作用的十四经中近部取穴是临床选穴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友仁老师临证取穴思路开阔,独具特色。王老认为,按摩取穴须以经络为纲,按经络循行辨明证型,选取本经腧穴施治,根据"经脉同名,其气相应"理论,主张选用同名经相关腧穴;运用中医阴阳互根互用理论,重视经脉表里阴阳间的络属与关联;灵活选用特定穴,且配伍广泛,从整体平衡入手,注重健侧的对称取穴。王老按摩取穴的经验,对于临床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近50年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十四经腧穴运用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研究处方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检索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献,以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为研究对象,运用本课题自行研制的针灸数据挖掘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共纳入481篇中外文献,481篇文献中共使用腧穴136个,使用的腧穴以少阳经为主(54.79%),尤以足少阳经腧穴使用最多,这种归经趋势在不同刺灸法中均得以体现,同时不受主、配穴分类、不同刺灸法、腧穴分布的影响。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取穴仍是基于"循经取穴"的经络辨证基础之上,运用具有特殊作用的特定穴,注重上下配穴和远近配穴,对疾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舍岩针法选用五腧穴,以五行生克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发展了<内经>、<难经>的针灸补泻原则,治疗疑难杂症常获奇效.简要介绍了舍岩针法的取穴原则、补泻手法以及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针灸教材中介绍的4种腧穴定位方法,结合临床医师取穴现状,发现各种取穴方法均存在偏差,腧穴定位的准确性不容乐观;并介绍了一种利用松紧带进行腧穴定位的方法;认为只有遵循取穴原则,规范取穴方法,才可提高取穴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