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交试验法优选乌梅炭的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乌梅炭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乌梅制炭后的成品性状、得率及小鼠出血、凝血时间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乌梅炮制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以小鼠的出血、凝血时间作为主要考察指标,综合考虑制炭得率进行分析,优选出乌梅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230℃,烘制10min。结论:该工艺炮制的乌梅炭可缩短出血、凝血时间,得率在85%以上,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2.
乌梅醋乌梅等有机酸及水浸物含量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树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具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等作用,临床常有生乌梅、乌梅肉、醋乌梅、乌梅炭等炮制品。对乌梅各炮制品的应用及其醋制的目的,目前尚有不少争议。如乌梅生用好还是熟用好,是否应去核,醋制后能否增加有效成分的煎出率,等等。为此,笔者以其主要有效成分有机酸及水浸物作为含量指标,对乌梅各炮制品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探讨炮制原理,统一其炮制品规格。1 实验材料1.1 样品来源 乌梅取之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药房,经鉴定为蔷薇科植物梅树Prunusmume(Sieb.)Sieb.etZucc.的干燥近成熟果实。1.2 样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制得的乌梅肉化学成分的含量,为乌梅肉炮制工艺的优选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有关鞣质含量测定的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拘橼酸的含量,对乌梅肉原品、水润品、蒸制品中有机酸、枸橼酸和鞣质的含量变化进行考察。结果:乌梅肉原品中有机酸、枸橼酸和鞣质的含量最高。结论:乌梅肉剥制前炮制方法对化学成分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乌梅制炭前后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制得的乌梅炭中有机酸和鞣质含量的变化,为乌梅炭炮制工艺的优选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有关有机酸及鞣质含量测定的方法,对乌梅生品、炒炭品及不同温度的烘制品中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变化进行考察。结果乌梅生品中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最高;随着制炭温度的升高,其含量逐渐降低。结论乌梅制炭后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乌梅为药食两用药材,乌梅肉为其项下的炮制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涩肠止泻,生津安蛔之良药。笔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现代法典等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乌梅肉药用沿革,考证乌梅肉古代功效及主治病症,汇总国家和省级标准中乌梅肉饮片收录情况。历代本草中记载乌梅肉可通过焙干、炒或微炒、炒炭、单蒸、拌酒蒸、酒或醋浸后蒸等多种方法处理后制成丸、散、膏剂应用于虚劳、消渴、疟疾、痢疾、蛔虫病等疾病的治疗,9版《中国药典》及19个省份的相关炮制规范中收载了乌梅肉这一炮制品,确定将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的乌梅肉炮制方法。通过从炮制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影响及其现代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以下问题,乌梅肉古代应用方法多样但现代沿用较少;炮制工艺缺乏规范化研究;对乌梅炮制前后生熟差异引起的变化研究相对薄弱等。故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药效活性的相关性,规范炮制工艺,为乌梅分部位用药及其质量控制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乌梅为一传统的收敛固涩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由蔷薇科植物梅Prunusmume(Sieb .)Sieb .etZucc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经熏制或烘制等方法加工而成。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等功效 ,常用于肺虚久咳、虚热消渴、久痢滑肠、尿血、便血、崩漏、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胆囊炎 ,外治疮疡久不收口、鸡眼、牛皮癣等[1 ] 。其炮制方法历代文献记载纷繁 ,多散见于医方本草中 ,而演变至今只沿用乌梅、乌梅肉、醋乌梅、乌梅炭等炮制品。对乌梅进行炮制文献整理研究 ,以探讨乌梅传统炮制的历史沿革、发展轨迹、特点和炮制的原始意图、适用范…  相似文献   

7.
对乌梅炮制方法和目的的历史沿革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乌梅在炮制上应多指标、多学科予以研究,以便科学地继承其精华和改进其工艺,使乌梅的炮制质量标准统一。  相似文献   

8.
乌梅历代炮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乌梅炮制方法和目的历史沿革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乌梅在炮制上应多指标,多学科予以研究,以便科学地继承其精华和改进其工艺,使乌梅和炮制质量标准统一。  相似文献   

9.
赵丽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83-184
目的 定性地分析乌梅及乌梅炭的区别.方法 通过性状、显微、理化、薄层色谱及紫外吸收光谱4个方面对乌梅及其炮制品进行研究并加以比较.结果 乌梅通过炮制后在理化、紫外吸收光谱及pH值上产生一定的差异,为乌梅及乌梅炭的鉴别提供了依据.结论 乌梅经炮制后,酸性下降,紫外吸收光谱发生明显变化,其他方面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0.
小议乌梅的炮制与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议乌梅的炮制与用量胡彩霞江秋世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266200乌梅性味酸、涩、平,入肝、脾、肺、大肠经,是常用的收敛药物,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消渴、蛔厥呕吐、腹痛、便血、崩漏等病。其炮制处方用名有净乌梅、乌...  相似文献   

11.
李威  杨瑾  杜文彬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767-2769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炮制程度的乌梅炭品的柠檬酸、苹果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等4种有机酸含量,确定比较具有专属性的标准炭有机酸含量与生品有机酸含量的比值。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炮制程度的乌梅炭品的柠檬酸、苹果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等4种有机酸含量,比较具有专属性的标准炭有机酸含量与生品有机酸含量的比值。结果乌梅标准炭的有机酸含量大约占该生品含量的34%~37%。结论随着乌梅炒制时间的增加,炭品的有机酸含量呈明显的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净制对乌梅质量的影响,完善乌梅肉质量标准。方法:首先采用蒸与润2种方法分别净制3批乌梅肉样品,比较其产率、浸出物以及枸橼酸含量差异,确定净制方法;根据确定的净制方法,对12批乌梅药材进行净制,比较乌梅肉和核中浸出物及枸橼酸含量差异,探讨净制对乌梅质量的影响。对21批乌梅肉饮片的外观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水分、水溶性浸出物和枸橼酸含量分别按照药典要求进行测定,拟定乌梅肉质量标准限度。结果:蒸法与润法净制乌梅质量(产率、水分、枸橼酸及浸出物)无显著性差异,但蒸法所用时间为30 min,远短于润法润制过夜。乌梅肉的浸出物及枸橼酸的含量72.5%、33.1%远高于乌梅核17.9%、8.0%,二者存在极显著差异。乌梅肉的平均水分为(11.0±1.4)%;浸出物为(72.0±3.4)%;枸橼酸含量为(33.8±4.5)%。结论:乌梅净制可以去除非药用部位,提高枸橼酸及浸出物含量,具有科学道理,蒸法和润法2种净制方法均可行,蒸法更易操作。  相似文献   

13.
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研究乌梅炭炮制工艺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刘先琼  许腊英 《中草药》2009,40(12):1898-1900
目的 优选乌梅炭炮制工艺.方法 选择温度、翻炒频率、时间3个因素,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实验小鼠凝血时间、止血时间、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为指标,结合成品性状、收得率及直径大小,综合分析优选乌梅炭的炮制工艺.结果 乌梅炭优选炮制工艺:235℃,翻炒频率80次/min.炒制7.5 min.结论 优选的炮制工艺可操作性强,工艺稳定,凝血作用增强,外观符合"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的炒炭存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医学典籍和相关文献,对补骨脂的历史炮制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并对历版《中国药典》和全国各地炮制规范中记载的补骨脂炮制方法进行梳理,全面总结了补骨脂的炮制历史,理清了补骨脂炮制发展脉络。考证发现,从古至今补骨脂的炮制方法较多,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炒制、焙制、酒制、盐制、蜜制、醋制、酒麸制、药汁制、童便制、乳制等多种方法。自1963年版药典开始,共有9版收载了补骨脂的炮制品,全国有23个省市记载了补骨脂的炮制方法。研究理清了补骨脂的炮制历史沿革,可为现代补骨脂的炮制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乌梅丸考证     
通过对<伤寒论>成书年代、版本沿革的考证,分析后人对其反复整理多次临刻产生的影响,并与相邻年代医学著作进行比对,提出<伤寒论>原稿未记载乌梅丸的可能.指出乌梅九与<伤寒论>中其他方剂在方意、大小、药味组成、用药计量单位、炮制方法、制作辅料等诸多方面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在肯定了乌梅丸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及可靠的临床疗效的同时,提出乌梅丸可能不是张仲景亲自制定的论点.  相似文献   

16.
现代药理研究中药乌梅具有抗菌,驱虫,抗肿瘤,抗过敏,抗氧化,抗疲劳等^[1]作用,长于生津止渴,敛肺止咳,安蛔。乌梅经炮制成乌梅炭后,则具有收敛止血、涩肠止泻等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久泻、久痢、便血、崩漏下血等。丁樱教授在30余年的临床研究中,辨证运用二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用醋作为辅料炮制中药,是历史悠久的中药传统炮制方法之一.相传在夏商时代已将酒、醋等用于中药炮制了.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也有苦酒与中药同煎治病的方剂,以及醋渍泡乌梅等记述.唐宋以后用醋作辅料来炮制中药逐渐多见,在《千金翼方》、  相似文献   

18.
马钱子为临床常用中药,其炮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古时有净制、切制、炒制、油制、甘草制、麻黄制、童便制、去油制、黄酒制、豆腐制等多种炮制方法,随历史演变,一些特色炮制法逐渐消失,现今以净制、油制、砂烫等为主要炮制方法。地方炮制规范记载马钱子制法颇多,存在“一地多法、各地各法”现象,缺乏统一质量标准,导致马钱子饮片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临床上服用马钱子及其制剂的患者常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马钱子所含有的主要生物碱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不同炮制方法对马钱子药性及毒副作用降低程度不同。笔者从马钱子的炮制历史沿革及减毒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梳理,对目前马钱子炮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马钱子的炮制机制、药效和毒性物质基础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乌梅炒炭炮制前后DNA指纹图谱特征。方法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扩增植物基因组DNA样品。从10个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增的引物S362(5'-GTCTCCGCAA-3')对不同产地乌梅进行扩增。结果此种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可以获得清晰可靠的DNA指纹图谱,不同产地的乌梅生品DNA指纹图谱一致,均有900bp、750 bp、650 bp、550 bp、300 bp、200 bp条带;经炮制后的乌梅炭DNA指纹图谱与生品有较大差异,缺少较长碱基对的扩增条带,均多出了400 bp的条带。结论 RAPD技术可作为乌梅生品道地品种的鉴定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心、肾经,具有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等功效,制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等功效[1]。目前临床多采用制何首乌入药。笔者现从何首乌炮制历史沿革、炮制工艺、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其综述如下。1炮制历史沿革何首乌历代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不加辅料制、加辅料制、药汁制几大类20多种炮制方法[2],其炮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