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我科误用埋植式给药方式(IDDS)治疗肝脏肿瘤情况。方法 统计1993年1月-1998年12月我科收治肝脏肿瘤358例。217例行手术探查,72例获手术切除加IDDS;107例因肿瘤不能切除仅行IDDS。结果 179例IDDS治疗中,有32例未使用IDDS化疗,其中6例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4例术后呈现明显黄疸或/和腹水;2例肝脏炎性假瘤经病理证实后3个月取出皮下泵。结论 行IDDS前获取病理诊断和检测肝脏耐受介入栓塞及经IDDS化疗的能力,才有可能使病人获得有效治疗,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费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理植式给药装置(implantabledrugde-liverysystem,IDDS)由Blackshear在七十年代初首次研制成功并最早应用于转移性肝癌的肝动脉化疗[1-4]。由于IDDS在化疗通道的建立、保存、维护和使用中都极为方便,加之局部化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减轻全身化疗的毒性反应,特别是近年随着ID-DS研制生产的国产化和临床应用的逐步推广,经IDDS局部化疗正成为我国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3-9]。本文仅就IDDS在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扼要综述。1.IDDS在不能切除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肝癌起病隐匿、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后定期经肝血管化疗对术后复发的监测、预防和治疗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癌214例,行肝段或肝叶切除术后分为经周围静脉化疗组86例和经肝血管埋置全埋植式给药装置(IDDS)化疗组128例,两组术后定期化疗,观察其半年、1年、2年、3年的复发率.结果IDDS化疗组的1年、2年、3年复发率分别为24.22%、35.94%、59.38%,明显低于周围静脉组的37.20%、55.81%、82.56%(P<0.05),而且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肝动脉插管组和门静脉插管组(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中肝血管埋置IDDS,对术后复发的监测、预防和治疗有实用价值,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插管组或门静脉插管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术后定期经肝血管化疗对术后复发的监测、预防和治疗价值。方法 原发性肝癌 2 1 4例 ,行肝段或肝叶切除术后分为经周围静脉化疗组 86例和经肝血管埋置全埋植式给药装置 (IDDS)化疗组 1 2 8例 ,两组术后定期化疗 ,观察其半年、1年、2年、3年的复发率。结果 IDDS化疗组的 1年、2年、3年复发率分别为 2 4 . 2 2 %、35. 94 %、5 9 .38%,明显低于周围静脉组的 37 .2 0 %、5 5 . 81 %、82 . 5 6 %(P <0 . 0 5 ) ,而且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肝动脉插管组和门静脉插管组 (P <0 . 0 5 )。结论 肝癌切除术中肝血管埋置IDDS ,对术后复发的监测、预防和治疗有实用价值 ,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插管组或门静脉插管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肝癌伴门脉癌栓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 4 3例原发肝癌伴门脉主干或一级分支的患者分为3组 ,A组为对照组 ,仅给与保守治疗 ,B组行肝动脉结扎后肝动脉置IDDS微泵术后定期化疗 (栓塞 ) (n =15 ) ,C组行肝动脉结扎后肝动脉及门静脉均置IDDS微泵术后定期化疗 (栓塞 ) (n =11)。结果 :A组、B组和C组的原发肿瘤有效率分别为 0、6 6 .7%和 81.8% ,肿瘤缩小率为 0、6 5 .4 %和 76 .3% ,门脉癌栓的消失缩小率分别为 0、6 8.4 %和 79.8% ;1/2a生存率分别为 2 3.5 %、86 .7%和 10 0 % ,1a生存率分别为 5 .8%、5 3.3%和 72 .7% ,2a生存率分别为0、13.3%、和 18.1%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3mon、14mon、19mon。C组显著优于B组 (P <0 .0 5 )。结论 :HAL后通过IDDS于门静脉和 /或肝动脉定期反复化疗栓塞是一种定位准确、经济有效的治疗原发肝癌伴门脉癌栓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9月至1998年11月对24例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结扎联合IDDS(皮下植入式药物传递系统)微泵化疗。结果:总有效率为66.7%,肿瘤缩小率为74.8%,中位生存期为16mon,1/2a,1a,2a生存率分别为87.5%,70.8%,16.7%。结论:IDDS泵化疗(栓塞)是一种定位准确、经济方便、可长期反复化疗(栓塞)的治疗方法,联合肝动脉结扎是对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姑息性外科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5年 9月至 1998年 11月对 2 4例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结扎联合IDDS(皮下植入式药物传递系统 )微泵化疗。结果 :总有效率为 6 6 .7% ,肿瘤缩小率为 74 .8% ,中位生存期为 16mon ,1/ 2a ,1a ,2a生存率分别为 87.5 % ,70 .8% ,16 .7%。结论 :IDDS泵化疗(栓塞 )是一种定位准确、经济方便、可长期反复化疗 (栓塞 )的治疗方法 ,联合肝动脉结扎是对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姑息性外科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晚期肝癌患者的应用,寻找安全、有效、损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法。方法:电视腹腔镜监控下,游离肝圆韧带拖出腹壁外,复通闭锁的脐静脉,插入全埋植式给药装置(implantable drug delivery system,ID- DS),术后经此装置行门静脉化疗及护肝治疗。结果:本组26例有2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门静脉插管术,5例改为经胃网膜右动脉插管术。患者术后均短期内迅速恢复,无并发症,经IDDS顺利完成门静脉化疗,化疗取得预期效果。结论:腹腔镜门静脉插管术是一项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技术。经门静脉化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丽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944-1945
目的观察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的疗效。方法对20例患者通过肝动脉插管化疗并栓塞的治疗过程给予观察护理。结果20例患者插管化疗栓塞顺利,并有5例成功进行3次介入治疗,效果显著。肝肿瘤不同程度缩小15%~30%,活存期超过3a以上,只有2例合并消化道出血及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可使肿瘤缩小从而获得手术机会或延缓肿瘤生长,提高生活质量,而正确护理又能对治疗的成功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近年来在肝癌的介入治疗方面又有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1.肝段性化疗栓塞用5F导管或微导管选择插至供养肝肿瘤的肝段动脉支,先行灌注化疗,而后行肝段性化疗栓塞。先注入含有化疗药物的碘油乳剂,使整个肿瘤充满碘油乳剂并  相似文献   

11.
探讨肿瘤经血管介入治疗的术式和常见的肿瘤种类,总结归纳每种术式和肿瘤种类的相应编码.肿瘤经血管介入治疗术式包括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经导管血管栓塞术和经导管血管内栓塞化疗.经血管介入治疗的肿瘤类型包括肝肿瘤、肺肿瘤、子宫肿瘤和食管肿瘤等.肿瘤经血管介入治疗ICD-9-CM-3编码,有3个步骤,首先确定治疗的术式,其次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少剂量碘化油TACE联合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治疗多中心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中心型肝癌接受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治疗。手术中以少量碘化油乳剂栓塞标示肿瘤后,再以明胶海绵微粒(直径350-560μm)联合化疗药行肿瘤区域动脉完全栓塞,以碘化油沉积效果、并发症及长期生存率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4例患者,肿瘤均分布在不同肝段,共行13次TACE术治疗,平均治疗3次,无肝脓肿、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7-40个月,所有瘤体内碘化油沉积良好。其中1例肝内肿瘤进展并肺转移,首次介入术后35月死亡。其余3例仍随访中,按照mRECIST评价标准,肝内肿瘤稳定。结论少剂量碘化油TACE联合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治疗多中心肝癌可安全、准确地完成肝内肿瘤完全栓塞。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00-103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诊的90例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评价近期疗效,统计客观缓解率。根据患者近期疗效将其分为客观缓解组与对照组(未达到客观缓解),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疗效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后,90例大肝癌患者中有47例患者客观缓解,其余43例未达到客观缓解,客观缓解率为52.22%。在单因素分析中,客观缓解组与对照组的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肿瘤临床分期、术前甲胎蛋白水平、门静脉癌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直径≥7 cm、肿瘤数目≥2个、肿瘤临床分期Ⅲ~IV期、术前甲胎蛋白≥200μg/L、伴有门静脉癌栓是影响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局部热消融在大肝癌中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疗效受到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肿瘤临床分期、术前甲胎蛋白水平、门静脉癌栓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需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实施相应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在肝细胞癌胆管阻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合并胆管阻塞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及肝动脉造影和化疗栓塞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例肝动脉造影肿瘤血管或染色明显,进行肝动脉化疗加栓塞,其中6例胆管内癌栓有碘油沉积;2例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不明显,单独进行肝动脉化疗灌注。介入治疗后2~3周,所有患者肝内原发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9例胆管扩张消失或减轻;8例患者皮肤黄染及瘙痒消失或减轻,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胆管内生长引起的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什么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国际英文缩写:TACE)是中晚期肝癌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微创性是其显著特点.该技术是在影像学设备(DSA机)引导下完成,经体表皮肤穿刺,将导管(微导管)超选择送入肝肿瘤供血动脉内,将高浓度药物直接注入肿瘤组织内,同时阻断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组织缺血、缺氧达到坏死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介入性热灌注化疗及栓塞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疗效和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3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23例实验组行肝动脉介入性热灌注化疗及栓塞;将5-Fu、顺铂及丝裂霉素与生理盐水或超液态碘化油混合,经HGC-3000型肿瘤介入热疗机循环加热至55~60℃经导管注入肝癌滋养动脉.20例对照组行常温下肝动脉内化疗及栓塞.通过两组对比予以对介入性热灌注化疗及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23例中19例肝癌患者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2例缩小不明显;2例术后瘤体增大.对照组20例中肿瘤缩小6例;肿瘤缩小不明显4例;10例术后瘤体增大;其中1例4月后死亡.结论 经选择性肝动脉热灌注55~60℃的碘化油、化疗药物合并明胶海绵栓塞肝癌滋养动脉治疗肝癌是简单、安全、疗效好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单纯化疗和栓塞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注入抗肿瘤药物及超液态碘油、明胶海绵颗粒至肝肿瘤血管内进行化疗栓塞。结果 经治疗85%病人临床症状改善.疼痛减轻或消失,90.5%患者AFP转阴或降低,80.8%病人肿瘤缩小。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明显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应用全植入式输液器治疗中晚期肝癌23例,对剖腹探查后确认肝脏肿瘤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病人,进行了肝动脉插管栓塞和化疗,并连接全植入式输液器,为日后重复进行肝动脉栓塞及局郎灌注化疗药物提供了新途径。经治疗后大多数病人肝脏肿瘤有了缩小,AFP 值有了下降,使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争取二期肝切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王成名  张锋玫 《海南医学》2006,17(7):115-116
目的通过对比,总结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两组原发性肝癌病人共58例,均根据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均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seldinger法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29例,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29例.结论单纯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29例病人无论在肿瘤缩小率、累计生存率都明显低于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CT引导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组,甲胎球蛋白下降也不如后者.  相似文献   

20.
张军华  王华明  马威  肖华锋  李勇武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0):1156-1158,1192
目的研究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癌患者经侧枝循环行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1例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癌患者应用RH、Cobra配合微导管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2例经腹腔干插管至肝段水平行化疗栓塞。7例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至肝段水平,并行化疗及栓塞治疗,插管成功率为77.8%(7/9);4~6周复查,CT显示肿瘤缩小,碘油沉积致密。2例插管至肝固有动脉行灌注化疗。结论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脏可形成丰富的侧枝循环,其中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尤为常见,应用RH、Cobra导管配合微导管技术,多能顺利插管至肝段水平对肝癌行TACE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