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对象1999.5~2000.7住院的Ⅱ型糖尿病患者80(男44,女36)例,平均年龄56±10岁,糖尿病病程8.5±6.1年,神经病变病程3.0±1.8年,随机分为赛莱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病例无统计学差异,血糖保持平稳2个月以上(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  相似文献   

2.
2013年9月-2014年12月我们采用益气养阴中药联用捷诺达片(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32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本组62,按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60.83岁,治疗前空腹血糖7.83~15.49mmol/L,平均10.84 mmol/L,  相似文献   

3.
资料与方法搜集2型糖尿病患者32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8.6(43~75)岁,病程2~16年,均经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在磺酰脲类或/和二甲双胍,或诺和灵N睡前注射,或诺和灵30R或50R注射等治疗基础上,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加用拜唐苹50mg,2~3次/日,或单用拜唐苹50mg,3次/日,持续治疗2周,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及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谷氨酸脱羧酶(GDA-Ab)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对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机制进行探讨. 对象对照组30例,使用饮食和/或磺脲类药物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55.6±10.3岁.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组(SF组)共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47~79岁,平均56.1±9.8岁.所有患者均应用磺脲类药物有效时间1年以上,在良好饮食控制下,口服磺脲类药物至足量≥3个月,空腹血糖≥10mmol/L,HbA1c≥9.0%.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胃轻瘫为糖尿病消化道常见并发症 ,发病率达50 %~ 70 % ,对血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用综合治疗方案 (高纤维素饮食 +盐酸依托必利 )治疗报道较少 ,我们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2 0 0 2年~ 2 0 0 3年 6月间收治 60例糖尿病住院病人 ,符合 2 0 0 0年诊断标准[1],男 3 5例 ,女 2 5例。Ⅰ型糖尿病 10例 ,Ⅱ型糖尿病 50例。年龄 13~ 65岁 ,平均 55± 3 4岁。平均病程 6 5± 3 2年。空腹血糖 10 2~ 18 5mmol/L ,平均 14 3±3 2mmol/L。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早饱、餐后腹胀、纳差、呕吐、腹…  相似文献   

6.
6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血糖控制目标:6.0mmol/L≤空腹血糖≤7.5mmol/L,7.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观察时间: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达标(P0.05),但治疗组体重增加及低血糖的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是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梅春 《山东医药》2008,48(20):79-79
2004年3月~2007年6月,笔者采用中药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7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同期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72例,其中男30例,女42例;年龄60~66岁,平均62岁;病程3个月~5 a,平均3a;其中阴虚热甚型36例,阴阳两虚型36例;空腹血糖平均9 mmol/L,餐后血糖平均22 mmol/L.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2型糖尿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成都地区 2型糖尿病患者及血脂正常者的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旨在探讨 Apo E基因多态性是否与 2型糖尿病发病有关 ,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人 2型糖尿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提供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2型糖尿病组 :按美国 ADA推荐诊断标准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74例。其中男 4 1例 ,女 33例 ,年龄 30~ 70岁 ,平均 5 2 .3± 18.8岁。对照组 :191例血脂正常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 ,空腹血清 TG≤ 1.82 mmol/ L ,TC<6 .2 1mmol/ L。其中男98例 ,女 93例 ,年龄 30~ 70岁 ,平均 5 1.3± 1…  相似文献   

9.
血糖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我院 198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168例非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例 ,进行血糖浓度与 AMI临床特点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68例 AMI患者均于入院后 2 4小时内测空腹血糖值 ,≥ 6.2 mmol/ L为升高。高血糖组 99例(5 8.92 % ) ,其中男 64例 ,女 35例 ,年龄 5 0~ 88(平均 62 .3)岁 ;平均血糖浓度 11.2 6mmol/ L。正常血糖组 69例 (4 1.0 8% ) ,其中男 5 4例 ,女 19例 ,年龄 5 3~ 80 (平均 60 .1)岁 ,平均血糖浓度 5 .82 mmol/L。关于一般情况组间差异不显著。1.…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中老年 2型糖尿病 40例患者诱发电位 VEP、SEP、MEP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重点观察神经传导通路和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发生的影响 ,并进行初步探讨。对象及方法1.对象 :受试者选自 1993~ 1995年间门诊就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 40例 ,男 2 5例 ,女 15例。平均年龄 5 8.3± 8.5岁 (37~ 79岁 ) ,平均病程 5 .6± 4.1年 (1~ 17年 ) ,平均空腹血糖10 .6± 4.2 mmol/ L(4.2~ 2 0 .3mmol/ L)。 2 2 .5 %的患者主诉肢体不适 ,包括疼痛、蚁走感、麻木、发凉 ,体检时发现有 2 0 %患者腱反射不对称、减弱或消失。并发脑血管病 1例、急性心肌梗塞1…  相似文献   

11.
健脾生津清热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 ( NIDDM)是常见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为探索中药治疗该病的方法 ,笔者自 1 990年 1月~ 1 999年 1 2月 ,运用健脾生津清热活血法选药组方 ,治疗 2型糖尿病 5 0例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 5 0例均系本院门诊患者 ,有口渴多饮 ,善饥多食 ,尿频量多 ,体重减轻 ,皮肤瘙痒 ,四肢麻木 ,性功能减退 ,阳痿 ,月经不调 ,便秘或顽固性腹泻 ,视力障碍等证候 ;空腹血糖均≥ 7.8mmol/L,尿糖测定阳性。男 31例 ,女 1 9例 ;年龄 41~ 67岁 ;病程 2个月~ 2 7年 ;并发周围神经炎 5例 ,皮肤瘙痒症3例 ,脉管炎 1例 ,尿路感染 9…  相似文献   

12.
张圣银  刘薇  赵丽燕 《山东医药》2006,46(29):34-34
1983年5月~1999年8月,我们对8例糖尿病患者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糖尿病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36~72岁。1型糖尿病2例,2型6例。血糖〈7mmol/L 1例,7~10mmol/L 2例,〉10mmol/L 5例。行骨科急诊手术5例,腹部手术3例。术后无酮症酸中毒发生,均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3.
我院从1998年至今共收治糖尿病合并感染病人38例,其中肺内感染23例、泌尿系感染10例、创口感染2例、肝脓肿2例、肠道感染1例.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45~80岁,平均63岁,Ⅱ型35人,Ⅰ型3人,合并酮症酸中毒8人,高渗昏迷2人,血糖7.5~32mmol/L,平均14.47mmol/L,白细胞7.5~19.2×109/L,平均16.7×109/L.  相似文献   

14.
鲁梅芳 《山东医药》2003,43(13):29-30
为观察安博维治疗糖尿病肾病 (DN )的疗效 ,2 0 0 0~ 2 0 0 2年 ,我们对 5 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5 0例 2型糖尿病 (DM )患者 ,均符合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制定的诊断标准 ,患者平均年龄 (45 8± 13 5 )岁 ,病程 3~ 15年。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DM伴高血压 (A组 ) 2 0例 ,收缩压 (SBP)≥ 140mmHg或 (和 )舒张压 (DBP)≥90mmHg ;单纯DM (B组 ) 30例 ;两组空腹血糖(FBG) <7 0mmol/L ,餐后 2小时血糖 (P2hBG )≤10 0mmol/L ,2 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 (2 4hU…  相似文献   

15.
我们采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治疗糖尿病33例效果明显,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本组病例为来我院疗养人员随机选择33例,男28例,女5例。年龄51~60岁11例。61~70岁19例,>70岁3例,病程3~20年,平均9.6年。均为Ⅱ型糖尿病,空腹血糖6.66~7.21mmol/L5例,7.21~11.1mmol/L17例>11.1mmol/L11例,需长期服降糖药控制血糖30例。服药时间最短3年,最长15年,平均9.5年。发病前有不良的社会心理刺激21例(63.6%)、丧偶4例,丧子2例,长期思想受压抑者12  相似文献   

16.
刘莉  李萍  白勤  武新颖 《山东医药》2001,41(11):40-4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神经传导速度 (NCV)早期即有明显改变。为了进一步探讨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方法 ,我们对 70例临床确诊为 2型糖尿病 (NIDDM)的患者进行了神经电生理检查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70例患者均按 WHO制定的糖尿病标准确诊 ,其中男 38例 ,女 32例 ;年龄 2 9~ 76岁 ,平均 5 2 .5岁 ;病史 3个月至 30年。患者空腹血糖 6 .2~ 2 1.4mmol/ L (正常值4.5~ 6 .1m mol/ L)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采用美国 Nicolet Viking IVD型肌电图仪进行检测 ,室温 18~ 2 5℃。患者均行 NC…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ACEI)主要用于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及冠心病的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是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 ,1 999~ 2 0 0 0年 ,我们观察了 ACEI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心功能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3例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 ,均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48例、女 5例 ,年龄61~ 80岁、平均 67.85± 6.2 5岁。糖尿病病史 5~ 2 5年 ,冠心病病史 3~ 30年 ;心功能 ~ 级 ,空腹血糖 1 0 .3~ 1 4.8mmol/L。2 方法口服培哚普利 4mg或苯那…  相似文献   

18.
瑞格列奈和拜糖平对2型糖尿病降糖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瑞格列奈和拜糖平治疗 2型糖尿病时的降糖作用。方法 将 5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瑞格列奈组 3 2例和拜糖平组 2 4例 ,观察治疗 8周。定期检测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HbA1c、C肽和体重。结果 瑞格列奈组的空腹血糖从 (11.0 1± 1.63 )mmol/L降至 (6.73±1.47)mmol/L(P <0 .0 1) ,平均下降了 3 .47mmol/L ;拜糖平组空腹血糖从 (10 .43± 0 .5 3 )mmol/L降到 (7.0 5± 1.2 1)mmol/L (P <0 .0 1) ,平均下降了 2 .84mmol/L。瑞格列奈组的餐后血糖从(13 .98± 2 .5 6)mmol/L降至 (8.67± 2 .5 9)mmol/L(P <0 .0 1) ,拜糖平组的餐后血糖从 (14 .17±3 .71)mmol/L降至 (8.80± 2 .14 )mmol/L(P <0 .0 1)。瑞格列奈和拜糖平都能明显降低HbA1c(P <0 .0 1) ,分别降低 1.16%和 0 .91%。两药对C肽和体重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瑞格列奈和拜糖平均有明显的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以及HbA1c的作用。瑞格列奈降空腹血糖的作用优于拜糖平 ,两种药物对餐后血糖和HbA1c的降低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低血糖指数(GI)高膳食纤维(DF)膳食和高GI低DF膳食+阿卡波糖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谱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设计,19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组,先后接受低GI高DF膳食或高GI低DF膳食+阿卡波糖治疗,治疗期5d,洗脱期3d.结果 低GI高DF膳食后和高GI低DF膳食+阿卡波糖治疗后FPG分别自(7.64±1.58)mmol/L和(7.64±1.58)mmol/L降至(6.56±1.64)mmol/L和(6.39±1.23)mmol/L(P<0.05或P<0.01),PPG峰值分别自(15.82±2.06)mmol/L和(15.82±2.06)mmol/L降至(11.86±2.87)mmol/L和(10.34±2.36)mmol/L(P<0.05或P<0.01),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分别自(27.69±3.98)mmol/L·h和(27.69±3.98)mmol/L·h降至(19.82±3.44)mmol/L·h和(17.72±3.35)mmol/L·h(P均<0.01),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GI高DF治疗后,LDL-C自(3.75±0.59)mmol/L 降至(3.33±0.70)mmol/L(P<0.05),其他血脂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GI高DF治疗显著改善LDL-C,并与高GI低DF膳食+阿卡波糖治疗一样,能显著改善初诊T2DM患者的FPG、PPG峰值和AUCg.  相似文献   

20.
薛江  李桂梅  梁向荣 《山东医药》2003,43(25):23-24
为探讨儿童 1型糖尿病 ( T1 DM)早期血、尿 β2微球蛋白 ( β2 - MG)、尿白蛋白 ( ALB)变化的临床意义 ,1 998年 1 0月至 2 0 0 3年 5月 ,我们对 30例T1 DM患儿进行了相关检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观察组为 30例 T1 DM患儿 ,男 1 6例、女 1 4例 ,年龄 2~ 1 5 ( 8.6± 3.4)岁 ,病程 2~ 36( 2 5 .4± 1 2 .1 )个月。均根据临床表现、空腹血糖( FPG)≥ 7.0 mmol/L,餐后 2小时血糖或随机血糖≥ 1 1 .1 mmol/L、空腹 C-肽 ( C- P)和胰岛素降低、胰岛细胞抗体 ( ICA )和 (或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