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莹 《浙江医学》1996,18(3):184-184
DDD起搏器(P波和R波触发和抑制房室顺序起搏器,即全自动起搏器)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起搏器,对其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近期进展迅速,现综述如下。 一、DDD起搏的优势 具有心房心室双腔顺序起搏,P波和R波双重感知、触发和抑制双重反应,从而模拟人类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保持正常房室收缩顺序的同步性,保存心房辅助泵的作用,加速心室充盈,提高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使Frank-Starling曲线右移,同时促进心房血的转输,降低心房内压,利于腔静脉血回流。与VVI起搏(心室按需起搏)相比,DDD起搏使心输出量(CO)  相似文献   

2.
当患者自身心房率低于设定的最高1:1跟随频率时,起搏器可感知心房激动,按1:1的比例触发心室起搏。当心房节律1:1下传心室超过起搏器所设定的上限频率时,双腔心脏起搏器便通过起搏器文氏阻滞、固定比例房室传导阻滞或模式自动转换使心室率降至上限频率以下,避免过快的心室起搏影响血流动力学,此现象称起搏器的上限频率现象或起搏器的类房室结功能。  相似文献   

3.
谭嘉琦  胡剑莉 《广东医学》2016,(Z1):292-292
患者,女,69岁,因头痛、头晕5 d于2015年9月3日入院。2009年5月因窦性停搏在南方医院植入Biotronik双腔心脏起搏器。入院体格检查:呼吸18次/min,血压152/80 mmHg,心率96次/min;神志清,呼吸平顺,对答切题。心前区无隆起,未及震颤,无抬举性心尖搏动,心界叩诊向左稍扩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入院时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为窦性心律。入院后,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1)心房感知、心室感知( VA间期内感知到P波, SAV内感知到QRS波),见图1;(2)心房起搏、心室感知(VA间期内未感知到P波, PAV内感知到QRS波),见图2;(3)自身P波后心房脉冲依旧发放,并且在心房脉冲发放后约100 ms处触发心室脉冲,自身P波下传的QRS 波落在了非生理性 AV 间期( NPAVD)内,提示因心房感知不良引发的心室安全起搏( VSP ),见图3。(4)自身P波后心房脉冲并未抑制发放,部分自身的QRS波落在心房起搏后的心室空白期( VBP),心室脉冲在起搏房室间期( PAV )结束时发放,心室起搏脉冲一部分因落在了心室肌的不应期而发生功能性的失夺获,而脱离了心室肌不应期的心室脉冲则引起了心室起搏,提示心室起搏功能良好,见图4。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几乎所有的双腔心脏起搏器均设有心室安全起搏(VSP)功能.双腔心脏起搏器的心房起搏信号发出后,先后进入心房后心室空白期、交叉感知窗(CDW)、正常感知窗.心室线路在CDW内感知到心室自身激动(QRS波)或心外干扰信号,起搏器于心房脉冲(AP)后100~120 ms处发放心室脉冲(VP),保证心室起搏安全的程序称VSP(图1),心电图表现可见房室间期(AVI)较正常PR间期短,称为非生理性AVI(NPAVI)。  相似文献   

5.
田文庆 《新疆医学》1998,28(3):165-167
对于窦房结功能正常而房室传导及束支传导异常的病人,既往均选用VVI或DDD起搏方式。VVI为单极心室起搏,刺激心室,感知心室,它失去了心房辅助泵的作用,故心排血量较同频率的房室顺序收缩下降25%~35%,若有房室逆传,则还可能会出现“起搏综合征”,而且VVI起搏的长期预后心房纤颤的发生率以及因房颤而导致的心房血栓及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均较高。DDD或DDDR房室顺序起搏是生理性起搏方式,但DDD起搏需要心房、心室两根电极,使手术复杂化,心房电极的置入比心室电极也较难,脱位率及膈神经刺激的发生率又较高。每一个  相似文献   

6.
心脏起搏器是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为主要目的,但在起搏器的设计及工作逻辑中,尚包含以下诊断功能。一、起搏器的按需功能基于它能判断是否有心电信号(一般等同于心脏搏动).心室(或心房)起搏器:由心室(或心房)电极感知QRS波(或P波),判断为有心室(心房)搏动,作出抑制(VVI或AAI型)或触发(VVT或  相似文献   

7.
1 起搏器的功能埋植式心脏起搏器基本功能的测试,主要是指测试起搏器的起搏功能和感知功能,这是起搏器的最主要功能。正常的起搏功能是指起搏器发放的脉冲信号能有效地起搏心脏,并且有稳定的起搏频率;正常的感知功能是指起搏器能准确地感知快于起搏脉冲频率的自身心律,并抑制或触发脉冲信号的发放。起搏器基本功能测试的方法,就是用起搏器监测仪准确地测定起搏脉冲频率和脉冲宽度,并结合对记录的心电图的分析来评价起搏功能和感知功能。2 按需心室起搏器基本功能测试步骤和方法按需心室起搏器(VVI)是一种功能最简单,在国内…  相似文献   

8.
最近,心血管病科成功的为一例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阻滞患者,植入美国 medtronic 公司产 DDDR 心脏永久起搏器一即双腔频率应答型起搏器(Dual Chamber rate response)。频率应答型起搏器是生理性心脏起搏器,它可根据人体代谢变化随时自动调节心脏起搏频率,增加心排出量,提高心功能。目前频率应答型起搏器感知方式主要有;①肌肉活动;②呼吸次数;③每分钟  相似文献   

9.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植入的主要适应证。起搏器植入后改变了正常心脏激动顺序,使双房、双室、房室间收缩不同步,心房颤动(房颤)容易发生,影响起搏器功能,导致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研究显示,不同的心房、心室起搏部位产生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心房、心室间收缩同步性,与房颤发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房间隔与室间隔起搏时较传统右心耳及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产生更佳的心房,心室间收缩同步性,减少房颤发生。  相似文献   

10.
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心电图上可见到起搏刺激脉冲“钉样标记”、以及由其引起的心房和(或)心室激动波,称为起搏心电图。认识和了解起搏心电图对于分析起搏器是否正常工作,辨别所出现的问题及判断起搏心律与患者主诉之间的关系等十分重要。临床医生应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原理和多项基本概念,如起搏器5位字母代码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彭晖  马文英 《中国医刊》2012,47(8):40-43
目的 对植入具有最小化心室起搏功能的两种设计运行(MVP和Search AV+)方法的Adapta起搏器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种起搏模式在减少心室起搏、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影响心脏重塑方面的差异.方法 入选4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前后交叉对照原则,观察同一患者在不同起搏模式下,通过起搏器程控计算心房起搏百分比,心室起搏百分比,及心房高频事件,同时观察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不同起搏模式分别观察3个月后,双腔起搏器+MVP较Search AV+更多降低心室起搏百分比(0.54%±0.10%比2.80% ±0.16%),心房高频事件发生减少(2.00±0.84比3.06±0.88).与术前比较,MVP及Search AV+模式均可使左房内径缩小(3.61±0.49比3.50±0.44;3.61±0.49比3.51±0.45),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显示,左房内径与心室起搏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 与Search AV+模式相比,MVP起搏模式能更有效减少心室起搏百分比,减少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心室起搏百分比短期内(3个月)可影响心脏结构重塑,但未引起心室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2.
人工心脏永久起搏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或程序刺激器发放人造电流脉冲刺激心脏,使心脏兴奋继而向心肌四周传导扩散,以带动心搏完成心房或心室收缩的治疗方法。随着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症也逐一显现出来。2006年3月~2010年5月,我院180例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发生起搏相关并发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心房起搏与心室起搏对病窦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从1990年5月~2004年12月应用心房起搏治疗和预防房颤89例。其中(AAI)起搏器组44例,(DDD)起搏器组45例,合并房颤41例,术前房颤发生率46.1%,男性50例、女性41例,年龄63.9±8.64(18~84)岁。置入后即刻实施连续超速抑制频率心房起搏,使用高于基础心率15~20次/min频率起搏,多数设置在70~75次/min之间,随访中根据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并建立对照组为植入心室起搏组(VVl)46例,合并房颤18例,房颤发生率39.1%,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64.6±9.12(36~81)岁。两组年龄、病程及合并基础心脏病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心房起搏组房颤及慢性房颤发生率较低。术后心房起搏组房颤发生率10.1%(9例),心室起搏组术后阵发性房颤45.7%(21例),单心房起搏预防房颤效果肯定,房颤的发生率较术前下降36%,与心室起搏相比房颤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并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心房起搏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0,心力衰竭2.2%(2例)及死亡率2.2%(2例),均低于心室起搏组分别为10.8%(5例)、26.1%(12例)和13.0%(6例)。心房起搏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心室起搏组,表现为心律失常减少,尤其房颤发生明显下降,使用药物减少或停用所有药物;运动量与同年龄组相比保持正常,参加部分体育活动,生活能完全自理;部分患者每年均外出观光旅游,能胜任乘机、乘车等旅途颠簸和疲劳。结论:本研究经长期临床随访观察得出:永久性心房起搏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房颤的发生,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避免心力衰竭的加重,减少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应用心室按需(R波抑制)型(VⅥ型)起搏器时,心腔及体表心电图对电极在右心室内定位、起搏效果的随访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为了总结经验,我们对50例80次(包括脱位、穿孔及起搏器电源耗竭重新安置的病例)埋藏VⅥ型右心室电极起搏治疗的患者,进行起搏效果与心电图相关性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
王晓光  朱纯石 《广东医学》1992,13(3):128-129
骨骼肌肌电位对单极按需心室起搏器(VVI)的感知功能的干扰(简称肌电干扰)已为人所知。但影响肌电位干扰起搏器功能的因素很少论著。本文初步探讨了安装起搏器时心腔内(最大)R波振幅、起搏阈值(电压、电流)和患者年龄、性别等对肌电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植入起搏器患者术后心房心室单双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搏器心房心室双极电极以其对远隔的R波不感知;减少交叉感知;不易受肌电位干扰;不易感知T波;不易受电磁干扰等优点,在临床植入起搏器电极极性上选用双极电极,倍受临床医生信赖并得到广泛应用。本对植入双腔起搏器患,心房心室安植双极电极,术后对它们分别测试单双极起搏器参数,并对这些参数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起搏器的常见植入部位是右心室心尖部及右心耳,但长期植入会引起心脏机械活动和电活动等多方面的问题,且心房起搏比例的增加会增加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概率。高比例的心房起搏会增加心脏负荷,对心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临床常用希氏束起搏来降低不必要的心房起搏比例,而具有休息功能的起搏器同样也可有效减少心房起搏,这些最小化心房起搏措施不仅能减慢患者心功能恶化的速度,还可以延长起搏器的寿命。现有研究对于最小化心室起搏研究甚广,但对于最小化心房起搏的研究及实验尚不完全,故未来需进行更多的大型研究以填补最小化心房起搏领域的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方法探讨房室序贯同步和心室同步起搏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应用体外程控仪将每例患者的起搏器随机程控为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VVI)、非同步房室起搏(DOO)、抑制型按需心房起搏(AAI)3种起搏方式,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结果]在20例病人中,VVI起搏仅7例可见到A峰;与AAI和DOO起搏相比,VVI起搏时E峰(0.68±0.19 vs 0.62±0.15 vs0.82±0.16),E/A比值,mAV,mDV和E-VTI均有显著增高(P<0.05),而A峰(0.70±0.26 vs 0.65±0.20 vs0.41±0.09),AFF和IVRT显著降低(P<0.05);与DOO起搏相比,AAI起搏时E峰(0.62±0.15 vs 0.68±0.19)显著升高(P<0.05)。[结论]房室序贯同步和心室同步对左室舒张功能有重要影响;在人工心脏起搏治疗中,对合适的病人选择房室全自动型起搏(DDD)、AAI等符合生理性的起搏器,对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检查(Electrophysiologic Studies简称EPS)是在记录心腔内心电图的基础上,于病人自身窦性心律或心房起搏心律时,对心房或心室进行递增起搏Incremental Pacing)或程序电刺激(Programmed Stimulation)以观察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此项检查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病变的准确定位,某些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作用机制以及对病人进行药物、起搏或手术治疗的合理选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理程控起搏参数在生理性起搏治疗病窦的远期随访中的意义.方法植入起搏器AAI 12例.DDD28例,起搏方式为AAI、DDD、DDI、DVI或DDD伴自动模式转换,慢-快综合征(BTS)患者同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定期检查心电图、Ho1ter、胸片,平均随访22.3±21.4月.结果术后原有与心动过缓相关的症状均消失.随访中1 2例AAI起搏患者未发生房室传导功能及起搏感知功能障碍.19例BTS中AAI 7例,DDD 12例,术后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降低.心房误感知触发心室3例,远期起搏阈值增高3例.经程控改变起搏模式、房室延迟、感知灵敏度、输出电压等予以矫正.结论 AAI/DDD是病窦理想的起搏方式,起搏器植入后应加强随访,根据患者基础心脏病、心功能、症状、慢性起搏阈值等合理程控起搏参数,对于优化治疗方案、确保起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