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种流脑菌苗后接种卡介苗应间隔4周以上,而不宜同时接种。1989年6月,七营乡各学校应急接种流脑菌苗,该乡中学同一日又接种了卡介苗。7月中旬,该校来人反映:自6月17日接种“两苗”以来,不断有学生因手指关节肿胀、极度骚痒等症状求诊。我们为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正> 1974年我国研制成流脑提纯菌苗后,经北京、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观察考核,证明本菌苗较菌体菌苗反应小,保护率高,免疫效果好。1977年至1980年我们在预测有流脑大流行的凤阳、芜湖、宁国、绩溪、宣城等地设点,做了176,794人的流脑提纯菌苗流行病学效果观察,以及接种反应、血清学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多年来用吸附流脑菌苗预防流脑,发病率虽有下降,但效果仍不理想。1983年起我们改用“冻干A 群流脑多糖菌苗”,为考核其效果选择了491例13岁以下儿童进行接种反应观察,其中386例还做了血清抗体调查。流脑多糖菌苗系兰州生物制品所供给,每人一次皮下注射0.2毫升于接种后6、24、48、72小时观察体温和局部红晕,免疫前免疫后一个月各耳垂采血一次,用微量间接血凝法测定抗体滴度。491例观察对象中,70.88%出现全身反应,  相似文献   

4.
流脑菌苗自七十年代问世以来,已证明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对人群有较高的保护率。但与其它疫苗联合免疫,其接种反应如何,抗原之间有无干扰现象,国内尚未见文献报导.我国近期内要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的目标,国家规定在1990年内要使儿童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DPT)等四种制品的接种率分别达到85%。流脑菌苗在一些预测有流脑流行的地区是必须使用的免疫预防制剂,在实施接种过程中有较多机会与麻疹疫苗和DPT相遇,它们之间可否同时接种,是我国计划免疫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1986年我们在本县桑庄乡进行了流脑多糖菌苗、麻疹疫苗、DPT联合免疫研究。材料、方法与结果选择八月龄以上确未接种过流脑菌苗、麻疹疫苗和DPT的儿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我国的流脑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自1974年流脑提纯菌苗研制成功,经过两年来多次的人体接种反应、血清学观察以及近30万人的流行病学效果考核,证明这种提纯菌苗人体反应轻微,有一定保护效果。总结多年来菌体菌苗现场考核资料,菌苗有一定效果,但在大流行地区使用不能控制流行。根据国内流脑疫情预测,近几年有大流行的趋势,为贯彻伟大领袖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  相似文献   

6.
自1985年开始我市实施了A群流脑多糖体菌苗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我市从未开展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调查,为了解掌握潍坊市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情况,为流脑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2005年对潍坊市426名正常人群血清进行流脑A群杀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中流脑多糖的接种,对控制流脑流行提供了条件。为进一步观察流脑多糖菌苗接种反应及免疫效果,于1982年11月进行了本协作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于杀菌抗体更能反映人群对流脑的免疫水平,所以目前国内多采用杀菌力试验测定流脑抗体。1984年11月,隆德县进行流脑多糖体菌苗普种,为了解人群抗体水平和考核菌苗免疫效果,我们于接种前后对132名5岁以下儿童进行了抗体测定,结果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菌苗:冻干A群流脑多糖体菌苗系兰州生物制品所生产,批号84016,失效期85年8月。  相似文献   

9.
我省自1980年以来在重点地区进行流脑多糖体菌苗流行病学与血清流行病学效果观察。一次接种30μg 后保护效果可达4年之久,在预测的流行地区进行菌苗接种可降低发病率。1985年以来我省2800万儿童大面积现场观察流脑多糖体菌苗效果仍维持4年以上。验证了在菌群没有变迁的情况下,A 群流脑多糖体菌苗控制流脑是比较理想的,所制订的免疫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A群流脑多糖体菌苗免疫前后无棣县流脑发病情况比较常宝祥,赵昌文(无棣县卫生防疫站,251900)关键词流脑菌苗;免疫;流行性脑炎我县自1982年开始对0~15岁儿童进行A群流脑多糖体菌苗全面接种。为探讨菌苗接种前后流脑的流行强度及规律,巩固流脑控制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观察外膜菌苗接种于人体后的全身反应与局部反应以及抗体消长动态,我们选择桐乡县崇福镇农民61名作为观察对象。每人接种外膜菌苗1ml,免疫后24小时检查全身反应及局部反应,并在免疫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分别采取耳血作显微镜凝集试验测定抗体。同时选取另60名农民接种钩端螺旋休普通菌苗(接种2次,共3ml)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以“膜菌”免疫的人群与按种“普苗”相同,均未出现强反应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流脑多糖体菌苗对九江市流脑季节性的改变。方法:应用圆形分布法对我市1975~2004年流脑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行高峰期在未接种菌苗前为3月20日,在菌苗推广期为3月2日,在菌苗普种期为6月28日。随着菌苗接种率的提高,其平均角的集中度逐渐减小,离散度逐渐增大。结论:流脑多糖体菌苗在降低我市发病数的同时,也改变了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13.
疑似病例的诊断 ①有流脑流行病学史:冬春季节发病(2~4月为流行高峰),1周内有流脑病人密切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既往未接种过流脑菌苗。②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  相似文献   

14.
<正> 1984年12月对我区1~12岁儿童采用A群流脑多醣体菌苗进行了接种。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效果评价及经济效益分析,现将分析方法和结果报告于下。方法一、设组:我区所辖五个县为接种组;与我区毗邻的某县历年流脑流行与我区各县相一致,1984年因无疫苗供应未进行接种,作为对照组。二、资料搜集:复核1985年1~5月两组流脑符合诊断依据,并记明接种史的病例。诊断标准以全国专业会议1975年拟定的《流脑诊治常规》为标准。三、菌苗和接种成本费:菌苗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批号8422—3)。确定一个县专册登记各项费用(包括运输、劳务补贴、  相似文献   

15.
保定市流脑呈每9年1次的规律性周期性大流行,1950年以来,分别于1957、1966、1975年出现三次流脑大流行,按此规律预测,1984年亦将出现。为了阻止大流行的出现,从1980年开始,对全市1~15岁儿童进行分区轮种流脑 A 群多糖菌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至1984年度止,进行了两遍轮种,接种两次的儿童100,097名,按种率为80.01%.以已接种者作免疫组,来接种者为对照组,结果,免疫组389,866人,发病3人,发病率为0.77/10万,对照组216,276人,发病17  相似文献   

16.
1993年我们对湟中某贫困地区385名1-7岁儿童结核菌素试验(-)者,接种卡介苗并于8周后进行了结素试验随机抽样调查,了解卡介苗接种质量和免疫效果。卡介苗接种有:口服法,皮内注射法,皮上划痕法。我们采用划痕法,在上臂三角肌外缘下端,行常规消毒后,将茵茵(每毫升含菌苗75mg)滴1-2滴,用无菌大缝针将菌苗铺平,透过菌液,均匀用力,划1一1.scm长的“井”字,划破皮肤,有少量渗血为宜,两手指同时向两侧轻拉皮肤,使菌苗充分渗入皮内,避光待自然干燥。8周后观察接种效果,385名中有卡痕的362名,占94%,同时对250名儿童作1:2…  相似文献   

17.
1978年春冬两季,我们在本县接种了13万人份吸附流脑菌苗,有力地控制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在我县的流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材料与方法吸附流脑菌苗:批号7803,失效期1979年8月。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对象与方法:主要对6个月至8岁的健康儿童接种,于消毒之上臂外侧三角肌处皮下注射,每次0.5毫升,间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以下简称为流脑 )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周期性流行特点。为探索本病在阆中市的流行规律 ,分析升、降原因 ,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 195 7年~ 2 0 0 0年流脑发病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疫情资料来源于阆中市卫生防疫站传染病年报 ,人口资料来源于阆中市公安局人口资料年报。1.2 带菌调查按常规方法取咽拭子接种于巧克力加双抗培养基CO2 腊罐培养。1.3 脑膜炎双球菌诊断血清及流脑多醣菌苗均系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2 结果2 .1 疫情总趋势 :按年发病率 <2 0 / 10万为散发…  相似文献   

19.
一起误种卡介苗引起接种事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 11月 ,涟源市某乡村医生在为学生接种流脑疫苗时误种了卡介苗 ,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事故发生半年后才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导致治疗处理时间长达 2年多 ,费用高达 2 0余万元 ,并在当地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现报告如下。1 事故经过1996年 11月 2 4日 ,某乡村医生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接种流脑疫苗 ,共接种 96人。从 12月下旬开始 ,有 32名学生相继出现低烧、接种部位硬结、脓肿、溃烂和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破溃流脓 ,经热敷、切开排脓、消炎等治疗 ,未见好转 ,1997年 4月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 ,事件才被报告至当地卫生防疫站 ,初步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市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发病和带菌、抗体水平情况。方法病例个案调查采用统一调查表统计分析。人群采用横断面研究、整群抽样方法。结果2004年12月至2005年4月,广州市共发生流脑55例(其中民工及其子女占87.27%(48/55)、死亡2例(为民工),发病率为7.48/10万,病死率为3.6%。大学城工地民工带菌率(11.32%)明显高于广州市一般人群(1.92%)及大学城在校大学生(0.68%,!2=37.5412,P<0.001)。在大学城在校学生、大学城工地民工中注射流脑疫苗,免疫两周后抗体阳性率为93.82%(167/178),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免疫前(!2=85.6148,P<0.001)。结论广州市流动人口对A群流脑免疫力低,人群流脑菌苗接种率低,提示今后应在流动人群聚集地开展流脑菌苗接种,以提高其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