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总结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CoxⅢ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4月-2008年7月收治的58例瓣膜置换同期行coxⅢ迷宫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的护理措施. 结果 本组病例中围手术期因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低心排死亡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1例,死亡率5.2%,其余均康复出院.在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短期随访中存活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在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的43例患者中,有3例(7.0%)出现房颤心律,其余均保持窦性心律. 结论 对于瓣膜置换同期行迷宫手术的患者,护理上要注意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呼吸道准备,术后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监护,注意抗凝治疗的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护理要点.[方法]对32例置换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术后病人在ICU监护期间进行严密监测和病情处理并提供专科的护理措施,并对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抗凝不当、呼吸功能障碍、感染等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2例病人中,心脏复跳后都转为窦性心律,3例在术后第1天转为结性心律,无一例发生心包填塞、低心排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呼吸障碍等并发症带来严重后果.2例死亡,30例治愈出院.[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术病例提供术后ICU监护及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2008年12月~2010年1月,我们对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时采用心内直视改良迷宫冲洗式射频消融术治疗AF,给予密切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术后护理要点。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3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给予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术,术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8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4例发生房性早搏,5例发生心房颤动,30例使用临时起搏器;29例发生低钾血症;1例发生呼吸功能不全;11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15例术后出现焦虑情绪,经处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术后预见性防止患者心律失常及出血等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直视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围术期监测护理要点。 方法:对42例瓣膜置换同期行直视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在ICU监护期间进行严密监测和病情处理并提供专科的护理措施,并对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抗凝不当、呼吸功能障碍、感染等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42例患者心脏复跳后都转为窦性心律,其中1例在术后第6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1例治愈出院。 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直视射频消融术病例提供术后ICU监测及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CoxⅢ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颇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4月-2008年7月收治的58例瓣膜置换同期行CoxⅢ迷宫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中围手术期因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低心排死亡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1例,死亡率5.2%,其余均康复出院。在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短期随访中存活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在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的43例患者中,有3例(7.0%)出现房颤心律,其余均保持窦性心律。结论对于瓣膜置换同期行迷宫手术的患者,护理上要注意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呼吸道准备,术后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监护,注意抗凝治疗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护理要点。[方法]对32例置换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术后病人在ICU监护期间进行严密监测和病情处理并提供专科的护理措施,并对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抗凝不当、呼吸功能障碍、感染等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2例病人中,心脏复跳后都转为窦性心律,3例在术后第1天转为结性心律,无一例发生心包填塞、低心排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呼吸障碍等并发症带来严重后果。2例死亡,30例治愈出院。[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同期直视射频消融术病例提供术后ICU监护及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例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CABG,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6例患者共换瓣6个,搭桥11支.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绞痛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明确诊断,术中完善手术技巧,加强围术期心肌保护及提高术后监护水平,同期实施瓣膜置换+CABG仍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约60%伴有持续性房颤,内科干预难以转复或转复后易复发[1,2]。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心内直视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逐渐成为干预心房颤动的首要方式之一,具有良好的窦性转复率和维持率[3,4]。我院自2006年1月-2011年6月,对7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瓣膜手术,手术同期应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行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干预心房颤动,现将手术结果及中远期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例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CABG,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6例患者共换瓣6个,搭桥11支。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绞痛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明确诊断,术中完善手术技巧,加强围术期心肌保护及提高术后监护水平,同期实施瓣膜置换+CABG仍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璐  高秀玲  陶建双 《全科护理》2013,(28):2595-2596
总结1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病人的围术期护理,强调应在术前改善病人的心功能,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及时发现和处理严重的心律失常,监测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并做好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心律失常的处理及抗凝治疗的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同期行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心房颤动55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心瓣膜置换术+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临床资料。55例患者均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术中采用Medtronic Cardioblate 68000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操作,术后除做好瓣膜置换术后常规护理外,重视心律和心率的监测,心功能的维护,引流的观察,电解质平衡的维持,起搏器的观察,应用胺碘酮的观察及护理,以及健康指导与心理护理。结果5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当天有48例恢复为窦性心律。全组2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乡起搏器治疗,全组无心脏穿孔及术后大出血,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12.5±2.1)d,术后平均随访(8.6±3.0)个月,87.3%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9.1%的患者为房颤心律,3.6%的患者为起搏心律。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62例高龄患者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及结果。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心脏大血管外科施行的〉60岁高龄患者心脏瓣膜手术的病例,其中行二尖瓣置换31例,主动脉瓣置换23例,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置换8例。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24例,左房血栓清除15例,三尖瓣成形术29例,左房折叠31例。共置换瓣膜70枚,生物瓣59枚、机械瓣11枚。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3.22%(2/62)。术后并发症: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呼吸功能不全8例,心律失常19例,急性肾功能不全8例,精神症状3例,无并发脑血管意外、切口愈合不良、精神症状,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对其中52例患者随访3至8个月。结论只要掌握好手术指证,细致的手术操作,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高龄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手术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5月—2010年3月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患者65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13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68.1±3.2岁。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31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34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瓣膜成形术17例,合并心瓣膜置换术48例,其中合并带瓣人工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3例。平均每例作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口1.96±0.85个。结果:术后早期病死8例(12.3%),共出现并发症17例(26.2%);住院病死患者中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2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2例死于重症感染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再次开胸止血3例。57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心脏功能明显改善。手术后随访48例,失访9例,随访时间1-67个月,平均随访32.2个月,随访期间病死2例,均为非心源性病死。其余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老年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片移植扩大主动脉口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采用自体心包片外加人造血管或涤纶片移植的18例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口狭窄患者行主动脉口扩大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无主动脉口狭窄,无漏血、血栓形成或动脉瘤样膨出。结论自体心包片移植具有取材方便、组织相容性好、抗感染力强、良好的柔顺性和机械强度大、表面光滑、不易发生血栓等优点,且易实施,愈合快,更符合生理状态,有推广应用价值。但术中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6.
总结3例二尖瓣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经心尖行二尖瓣瓣中瓣手术的护理。护理内容如下。组建多学科照护团队,制订术前评估策略。术后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善心功能;优化气道管理,降低肺部并发症;监测凝血功能、肾功能,做好血糖管理,临时起搏器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实施多层面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3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顺利出院,1个月后随访,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随意自我运动锻炼;康复组除上述护理外,同时还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而制订康复计划,实施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监护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康复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监护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心脏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心脏功能的康复,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对行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做好各项护理,包括监测心率、心律变化及合理应用胺碘酮,临时起搏器的规范使用,维护内环境稳定及心功能,胸腔引流液量的重要性和及时处理,以及应用口服抗凝药的护理指导。结果本组53例患者手术成功,均为窦性心律,1例因肝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射频消融术后护理尤其重要,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患者负性心理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应用心理、社会支持等护理对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白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定疗效。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社会支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评分与社会支持评分呈负相关(P〈0.05)。经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评分较干预前改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负性心理,社会支持水平较低。负性心理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给予护理疏导,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术后预防心率失常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1例行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预防心律失常的护理经过。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50例顺利出院。术后当天43例患者(84.31%)转为窦性心律。50例患者出院后随访1个月以上,47例(92.15%)为窦性心律。结论术后严密监护和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赢得治疗时机.有效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