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乳腺癌的发病原因最近认为与内分泌激素有关,因在许多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有大量雌二醇受体存在,故治疗不单限于手术治疗,须在手术治疗后做雌激素受体(ERS)测定。若测得受体为阳性的患者,手术后还可以继续进行化疗和激素治疗。内分泌疗法包括:①对绝经前妇女行双侧卵巢切除术;②对绝经后妇女行肾上腺切除  相似文献   

2.
杨红健 《中国肿瘤》2007,16(10):797-800
三苯氧胺(TAM)服用5年是绝经前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标准治疗。卵巢去势可用于对TAM有使用禁忌的患者。药物卵巢去势其有效性等同于手术去势,治疗结束后卵巢功能可能恢复。卵巢去势联合TAM可用于年轻的中高危复发患者、化疗不能诱导去势的高危复发患者。卵巢去势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作为临床常规辅助治疗有待于足够的临床研究证据,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可讨论用于部分不适合TAM治疗和/或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绝经前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还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更多的临床试验结果将为我们的临床实践提供充分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策略与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有关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策略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因此 ,正确把握乳腺癌的治疗策略 ,将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效果。一、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历史及特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历史 ,可以追朔到 1896年Beatson首先报道的 3例绝经前晚期乳腺癌 ,在切除双侧卵巢后 ,2例肿瘤明显缩小。此后 10 0年以来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经历了肾上腺切除、卵巢切除、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抗雌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等发展过程。目前 ,虽然卵巢切除术(手术去势 )仍作为绝经前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金岚  王宇 《现代肿瘤医学》1998,6(4):193-194,238
乳腺癌患者行卵巢切除即去势治疗。乳腺癌去势治疗为内分泌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可称为外科内分泌治疗。本世纪初和中叶外科手术去势是内分泌治疗的主要手段。自1896年Beatson首先描述了3例乳腺癌患者行卵巢切除可引起进展期乳腺癌消退后,很多医院将去势治疗作为绝经前期妇女  相似文献   

5.
绝经前和围绝经期妇女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绝经前和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中,无论其淋巴结状态如何,卵巢去势辅助治疗均有利于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改善。药物性卵巢去势与手术或放疗卵巢去势疗效相当,可有效地取代传统去势方法。对于激素敏感(ER/PR阳性)的患者,药物性卵巢去势与CMF化疗方案等效,且与三苯氧胺联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已有大规模前瞻性临床随机研究证据表明在常规的辅助治疗后加用药物性卵巢去势可以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卵巢放射去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妇女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综合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内分泌治疗方面亦取得明显的进展。口服三苯氧胺等药物对50岁以上或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提高了生存率6%~20%,但对绝经前或50岁以下乳腺癌妇女效果不明显。卵巢放射去势能否对其有所影响,同时雌激素受体状态和卵巢放射去势的关系.本文就此做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应用于绝经后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从而对他莫昔芬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地位提出了挑战。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特别是阿那曲唑有可能首先代替他莫昔芬成为绝经后妇女乳腺癌的新的标准辅助治疗药物。本文就近年来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8.
目前,治疗乳腺癌内分泌疗法的主要目的是减少雌激素对肿瘤细胞增值的刺激,可通过下列机制的一种来实现:①直接通过肿瘤细胞内雌激素受体的相互作用;②间接通过减少雌激素对细胞的供给。对绝经前妇女,可通过切除卵巢来减少雌激素的供给,但此法对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水平几乎无影响,因为绝经时卵巢已停止分泌雌激素,而绝经后雌激素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周围组织使循环的雄烯二酮转变为雌酮。这些循环的雄烯二酮约70%来自肾上腺,其余为卵巢所分泌。大约40年前就采用肾上腺切除术和垂体切除术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尽管当时对作用机理还不清楚,但后来的  相似文献   

9.
陆肖玮  丁云 《中国癌症杂志》2005,15(6):598-598,600
他莫昔芬(tamoxifen,TAM)作为一种非类固醇类抗雌激素药物,自7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治疗乳腺癌以来,已作为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主要用药[1]。但长期服用TAM的乳腺癌患者常潜在妇科并发症,我们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102例服TAM治疗的绝经前后乳腺癌妇女卵巢囊肿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观察组:乳腺癌患者102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9岁。绝经前31例,绝经后71例。对照组:乳腺癌患者46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7岁,绝经前26例,绝经后20例。1.2TAM治疗观察组:口服TAM10mg,一日2次。TAM治疗时…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本文综述了有关乳腺癌辅助治疗及新辅助治疗方面的现状和新进展;近来的临床试验显示对于绝经后乳腺癌妇女第三代香化酶抑制优于孕酮及三苯氧氨,并有取代三苯氧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绝经前和围绝经期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绝经前和围绝经期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综述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联合药物性卵巢去势在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卵巢去势(包括手术、放疗及药物)是治疗绝经前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法。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戈舍瑞林)由于其使用方便、耐受性好及治疗结束后卵巢功能可以恢复,已逐渐被广大乳腺癌患者所接受。在疗效上,戈舍瑞林、三苯氧胺序贯治疗对激素敏感的乳腺癌患者可以获得与辅助化疗的相似疗效。  相似文献   

13.
绝经前和围绝经期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绝经前和图绝经期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综述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联合药物性卵巢去势在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戈舍瑞林用于绝经前早期乳腺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巢去势(包括手术、放疗及药物)是治疗绝经前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法.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戈舍瑞林)由于其使用方便、耐受性好及治疗结束后卵巢功能可以恢复,已逐渐被广大乳腺癌患者所接受.在疗效上,戈舍瑞林、三苯氧胺序贯治疗对激素敏感的乳腺癌患者可以获得与辅助化疗的相似疗效.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因此,了解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发展历程,正确把握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将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效果。1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历史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当时,Beatson首先报道3例绝经前晚期乳腺癌,在切除双侧卵巢后2例肿瘤明显缩小。此后100年以来,随着对乳腺癌了解的逐步深入,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经历了肾上腺切除、卵巢切除、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抗雌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等发展过程(表1)。目前,虽然卵巢切除术(手术去势)仍作为绝经前乳…  相似文献   

16.
周政涛  王金万 《癌症进展》2005,3(2):151-155
卵巢去势是绝经前乳腺癌的一种主要内分泌治疗方法,特别是药物性卵巢去势--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具有疗效好、停药后卵巢功能可恢复的特点,已取代手术和放疗成为治疗绝经前乳腺癌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现主要介绍LH-RH类似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药理学特点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 BPBC)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并与单侧乳腺癌比较.方法对湘雅医院肿瘤科1994年3月至2001年6月住院手术的13例双侧原发乳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更明显,绝经前女性更易患双侧乳腺癌.BPBC中病理类型不同居多,ER、PR在BPBC中表达基本一致.结论45岁前未绝经女性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随诊极为重要.一经确诊对侧患乳腺癌,应象第一侧乳腺癌一样进行积极的规范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早期乳腺癌治疗试验合作组(EBCTCG)1995年对1980年以前开始的12项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首次报告卵巢切除能改善早期乳腺癌病人长期存活的决定性结果。 大多数病例至少随访15年。卵巢切除分为手术切除和放射线照射两种。2102例病人年龄50岁以下(绝大多数确诊时未绝经),50岁或以上(绝大多数为围绝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兰他隆(lentaron)治疗绝经后晚期和复发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1998年11月-1999年9月对17例绝经后晚期和复发性乳腺癌患者给予兰他隆250mg肌肉注射,每2周1次,至少2个月。结果:无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率29.41(5/17),稳定64.71%(11/17),进展5.88%(1/17)。治疗中出现轻度副作用7例,无严惩不良反应。结论:兰他隆对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疗效好、不良瓜在发生率低,是复发性乳腺癌以及不能耐受手术、化疗的原发性乳腺癌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与绝经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袁剑敏  高玉堂 《肿瘤》1991,11(5):199-203
有些作者认为乳腺癌的危险或保护因素在诊断年龄不同的乳腺癌患者之间有差异。已有的研究表明卵巢活动对乳腺癌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诊断于绝经前(卵巢有活动)与绝经后(卵巢无活动)的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是否不同呢?本文的目的旨在通过对绝经前、绝经后诊断的乳腺癌患者及相应对照的某些特征进行分析,探索上海地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与绝经状态的关系,为乳腺癌的发病机理和可行的预防措施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