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窗溪 《贵州医药》2016,(4):339-340
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始于20世纪初,1910年Lespinasse[1]应用小儿膀胱镜行脉络丛烧灼术治疗儿童脑积水.1918年Dandy用鼻窦镜对脑室进行观察并尝试切除脉络丛,并取名为“脑室镜”.1986年Auer较为系统地提出内镜神经外科学的概念.1992年Bauer和Helllwig首先提出“微创神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概念,这一新兴学科包括:内镜神经外科、血管内神经升科、放射神经外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发展至今,神经内镜已有百年历史,其进程较为曲折,其理念虽深入临床,但仍有待于有志之士更好更快地拓展,使其发挥更理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脑膜瘤,以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 本组31例经显微外科治疗颅底脑膜瘤,采用经翼点-颧弓-颞下联合入路,并分析手术方法、结果和并发症.结果 肿瘤Simpson's Ⅰ、Ⅱ级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恢复良好27例,遗留颅神经麻痹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颅底脑膜瘤采用颅底外科技术,明显缩短了肿瘤显露距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脑牵拉,同时配合显微外科技术和电磁刀,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颅底肿瘤来源于硬脑膜、颅底骨、颅神经、内听道、眼眶、副鼻窦、鼻咽部,少数由远隔组织器官通过血源性传播而来。由于颅底深结构复杂,神经血管丰富,手术显露困难,又缺乏防治出血感染和脑脊液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直被认为是神经外科、颌面外科,五官科以及肿瘤外科的难题,特别是颅底内外沟通的肿瘤以及颅后窝跨越中线的肿瘤,过去被认为不能手术切除。我科自1987年7月至1997年7月共治疗颅底肿瘤4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颅底肿瘤共48例,男性27例,女性ZI例;平均年龄34.5岁;病程2~4年。X线片中,颅底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M RI确诊椎管内硬脊膜下、髓外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患者16例.肿瘤位于颈段2例、胸段3例、腰段11例.采用2-4 cm皮肤切口 ,鼻窥器显露椎管 ;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切除肿瘤.结果 16例患者的椎管内肿瘤均全部切除.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 ,脊柱的稳定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使用鼻窥器和神经内镜可减小脊柱的破坏 ,并可完全显露和切除椎管内肿瘤 ,手术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神经外科手术中的神经内窥镜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64例内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4例单纯内镜手术,164例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以及22例鼻蝶切除垂体腺瘤。结果在体征以及临床症状上,164例患者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颅内占位性病变经头颅CT、MRI复查大部分或者全部切除。结论作为重要的微创神经外科的组成部分,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促进术后并发症以及脑组织损伤的减少,从而将手术疗效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的发展,曾经颅脑的"禁区"在不断地深入,一些先进的技术在神经外科得到不断的引进和应用,如:神经影像技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神经电生理技术等。但对于功能区的神经外科手术,上述技术仍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如何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同时尽可能地保护正常脑功能,以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是神经外科发展的一个难题。唤醒麻醉技术,通过手术中在患者清醒下电刺激技术进行脑功能区定位,是目前尽可能切除功能区病灶  相似文献   

7.
神经导航下切除颅内肿瘤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导航系统又称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它是经典立体定向技术、现代神经影像诊断技术、微侵袭手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是20世纪80年代后神经外科领域开展的一门新技术[1].神经导航技术为术中精确定位及脑内微创手术创造了条件.我院自2005年9月以来应用美国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完成28例颅内脑深部占位病变的手术切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神经导航系统又称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它是经典立体定向技术、现代神经影像诊断技术、微侵袭手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是20世纪80年代后神经外科领域开展的一门新技术[1].神经导航技术为术中精确定位及脑内微创手术创造了条件.我院自2005年9月以来应用美国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完成28例颅内脑深部占位病变的手术切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例病变累及颅底和眼眶的晚期筛窦癌接受颅面联合切除术,并对此手术的适应症、进颅方式、颅底缺损修补及并发症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颅面联合切除术能在直视下彻底切除侵及颅底(包括硬脑膜)的肿瘤,只要耳鼻咽喉科和神经外科密切配合,手术安全可靠,可作为晚期筛窦癌的外科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疗技术及医疗器械的发展,耳鼻咽喉科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专业范畴,向颅底及颈、上纵隔扩展。国内外多数单位已把耳鼻咽喉科更名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颅底结构复杂,位置深在,许多重要的神经、血管在其间穿行。颅底外科的发展只有十余年的历史,具有较高的手术难度和复杂性,以颅底病变的切除、修复、矫治的主要内容。由于颅底疾病与耳部、鼻部、甚至咽部有密切的解剖学及病理生理学联系,耳鼻咽喉科医生必然要参与颅底疾病的处理,并且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毕艳华  武江 《河北医药》2007,29(1):68-69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影像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医师开始对位置深在,周围结构复杂的病变进行探索和研究,试图将原来不能切除或只能部分切除的病变完全切除,并尝试寻找距离最近,损伤最小而且安全简洁的手术入路.岩斜区位置特殊,毗邻关系复杂,在过去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手术的"禁区".即使是现在,能够熟练进行岩斜区病变手术的神经外科医师也被认为达到手术水平的颠峰.  相似文献   

12.
面神经瘫痪是听神经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采用微创的手术方法切除听神经瘤并保留面神经的功能,是现代神经外科学不断发展的要求[1]。锁孔手术是微创神经外科学的重要内容,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也符合微创神经外科的概念,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听神经瘤的锁孔手术治疗以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的保护及面神经  相似文献   

13.
神经介入放射学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王树荚神经介入放射学也叫血管内神经外科学,是近20年来异军突起的一门新兴诊断治疗技术。它的出现是神经外科放射诊断和治疗不仅有了新的突破,而且使过去认为无法诊断、无法治疗的疾病,特别是一些脑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分析国内外、军内外及我区神经外科专业近年来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为我区神经外科学事业发展寻求突破方向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Pubmed和CNKI对近5年来国内外、军内外神经外科相关专业进行英文及中文文献检索,结合文献对国内外神经外科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结果近年来,国内外神经外科技术发展迅猛,已经由显微神经外科、微创神经外科发展到精准神经外科。以"血管内治疗技术、脑功能定位技术、术中磁共振联合神经导航技术"为代表的一批神经外科治疗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不但拓展了本学科的治疗领域,也使治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结论高新技术影像设备的研制和应用为神经外科诊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和技术平台,提高了对神经系统疾病认识的水平;随着对疾病认识的进一步深入,也加速高新技术设备的开发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由于神经影像学、显微外科技术和术中监测手段的进步,以及神经外科与有关专科如耳鼻喉科、颌面外科、眼科、整形外科等密切合作,使颅底外科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许多先前认为根本无法切除的颅底肿瘤和颅底疾患,现已有可能经手术而根治,手术死亡率和病残率亦明显降低,但是由此而造成的脑神经损伤及其功能障碍,依然相当常见,例如巨大听神经瘤切除后,面神经保留率增加,但不能保留率仍较高。国外Yasargil(1997)报道171例,面神经保留串为79%,不能保留率仍占21%。国内同齐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大型颅鼻沟通瘤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大型颅鼻沟通瘤患者在扩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肿瘤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神经内镜经前颅窝颅骨缺损或经鼻切除肿瘤的颅外部分,其中7例经鼻行肿瘤切除,并重建颅底。结果所有肿瘤均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和新增神经功能缺损、脑膜脑膨出、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内镜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大型颅鼻沟通瘤创伤小,对深部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及视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袁涛  鲁艾林 《江苏医药》2015,41(3):317-319
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有近30年的历史,为保证手术安全,避免神经损伤提供了必要保证.目前,积极进行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保障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已成为神经外科十分关注的问题.在脑功能区病灶的切除手术中,病变推挤和个体差异可造成脑功能区移位及变异,单凭解剖定位仍不够准确,而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的发展为最大限度切除病灶,保护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且近年来脑功能成像、神经导航、术中MRI等新技术的发展与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的联合应用,为皮质功能区的手术带来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翼点入路在显微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宝龙 《河北医药》2003,25(8):579-580
目的 介绍和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与颅底病变临床应用与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组经翼点入路进行显微外科治疗的病例。结果 多数病例获得良好恢复,显微镜下肿瘤全切率为82%,18例脑动脉瘤夹闲成功。术后3例出现动眼神经损害,偏瘫2例,死亡0例。结论 翼点入路可对前、中颅底,鞍区病变进行良好暴露,适用蝶骨嵴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Willis环的动脉瘤等颅底外科手术。掌握该入路的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神经内窥镜手术及其辅助下的“锁眼”显微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兰青  黄强  董军 《江苏医药》2002,28(5):365-366,T004
目的:以微创的神经内窥镜手术替代传统的梗阻性脑积水,蛛网膜囊肿等分流管内引流手术,并在内窥镜辅助下进一步减少显微手术的创伤,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在神经内窥镜下,以镜内微型器械,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治疗阻塞性脑积水,蛛网膜囊肿,脑室畸形等;并在神经内窥镜的配合下,以“锁眼”技术显微手术治疗脑肿瘤,动脉瘤,颅内血肿及脊髓空洞症,结果:7例梗阻性脑积水,脑室畸形,蛛网膜囊肿及脊髓空洞症术后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明显好转,7例颅内血肿均完全或90%以上一次手术清除,3例4个动脉瘤成功夹闭,1个微小动脉瘤予包裹术;5例肿瘤完全切除。结论:神经内窥镜手术及其辅助下的“锁眼”显微手术,是神经外科微创技术的一大内容,随着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及神经导航用于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2007-03~2013-11,应用神经内窥镜结合神经导航技术经鼻蝶手术切除鞍上型巨大垂体肿瘤3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4倒,近全切除6倒,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术后5例出现尿崩症,其中1例需长期口服弥凝.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技术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肿瘤,具有对鼻腔正常结构损伤小、暴露清楚等特点,特别是对于传统显微镜手术不能暴露的鞍上结构显露满意.结合导航技术能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及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