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试论仲景用细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仲景<伤寒杂病论>,所用药物160余种,每味药物在其功效、配伍、剂型、用量及煎服方法等方面均有一定法度,无不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其中有关细辛的用法,于临床尤具指导意义.论中所用细辛的方剂<伤寒论>5首,<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15首,除去二书中相重复者2首,共计18首.兹就细辛的使用规律论述如次.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为张仲景所著,全书共三百九十八条,涉及针灸的条文达六十余条,其中针药并用之条文,立意深远,为后世治疗错综复杂的疾病,确立了针灸与药物并施的治法。本文仅结合部分条文分析如下,不妥之处,务望指正。  相似文献   

3.
4.
张仲景对浮脉的论述颇为深刻,在<伤寒论>398条中明确论述浮脉的就有114条之多,<金匮要略>中有关浮脉的论述也举不胜数.张仲景在其著作中列举了多种浮脉的辨析方法,既有灵活性,又有规律性.与今之浮脉不尽相同.现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浅谈仲景的脾胃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脾胃大家,如李东垣、叶天士等皆为世人所熟知,但追溯脾胃学说的源头,当首推张仲景之脾胃学术思想.仲景在其<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将<内经>确立的脾胃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后世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将从伤寒的发病、传变、治疗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仲景的脾胃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络病既不同于脏腑病,亦异于经脉病,而是以反映血分病变为主,有时亦指气血沉混、隐伏幽深的沉疴痼疾。有人认为治络法是叶天士独特的治则,其实,在《伤寒杂病论》早有阐述,虽论焉不译,却已示典范,试阐述如下: 一、辛润通络法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指出:“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  相似文献   

7.
浅谈仲景之浮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仇善海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14):1670-1670,1712
人之寐寤,是精神活动的正常生理现象。倘若夜不能寐,昼不能寤,失其常度,必有阴阳、气血、营卫、脏腑失和之故。现就学习仲景治疗不寐四法谈一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9.
历代脾胃大家,如李东垣、叶天士等为世人皆知,但追溯脾胃学说的源头当首推张仲景之脾胃观。如《古今医统》云:“汉仲景著《伤寒论》,专以外伤为法,其中顾盼脾胃元气之秘,世医鲜有知之者”。仲景在其《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将《内经》确立的脾胃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后世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李东垣正是继承发展了仲景脾胃学术思想,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能滋养元气”,创立了升发脾阳之说,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脾胃学说;而叶天士据此提出滋养胃阴学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脾胃学说。仲景在立法、组方、用药上匠心独具,处处顾护脾胃,其养胃扶正以祛邪及祛邪而不伤脾胃的治法,体现了以脾胃为本的指导思想。现从以下七方面讨论仲景治疗学中的脾胃观。  相似文献   

10.
杨洁  蒋厚文 《宁夏医学杂志》1993,15(2):120-121,86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使用粳米的方剂有24则,根据不同病证及治疗需要分别采用直接入药(7方)、药后啜粥(7方)、白饮(米汤)和服(5方)、研作白粉(3方)及作粘合剂(2方)数种,尽管方法不同,但立足固益胃气、扶正培本的思想则一。本文仅就仲景妙  相似文献   

11.
仇善海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70-1670,1712
人之寐寤,是精神活动的正常生理现象.倘若夜不能寐,昼不能寤,失其常度,必有阴阳、气血、营卫、脏腑失和之故.现就学习仲景治疗不寐四法谈一点粗浅体会. 1 养肝补血安魂宁神法 <内经>云:"肝藏血,血舍魂."人寐则魂寓于目,寐则魂藏于肝.魂与神均属于人之精神意识活动,有动静之时,有归藏之处,与人之肝血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将仲景运用附子的范围概述为7个方面:1.与祛寒药物配伍,适应于阴寒证;2.与清泄药物配伍,适应于热证;3.诸加附子法可具温中济燥、温肾强心、回阳救逆、化气行津等功效;4.与益气之品为伍,用于阳衰阴盛之患;5.与育阴之品为伍,功在潜化;6.与收敛药为伍,可固摄元真,潜阳宁冲;7.与发表宣卫之品为伍,可应用于多种外感及内伤诸疾;8.用附子常配伍甘草、生姜、蜜、盐等以制其毒性。  相似文献   

13.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为众所习用之正治法。但由于疾病错综复杂,有时会出现疾病本质与现象相反的情况,即有假象,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实假虚”、“真虚假实”等,其治则当从其假象,反而用之,亦即《内经》“甚者从之”,“从者反治”之谓。今就仲景对反治法的运用略陈如下。 1 阴式阳微,热因热用不论六经辨证或脏腑辨证,凡阴寒盛极,真阳虚衰,致虚阳浮越于外或浮越于上,属内真寒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中桂枝的应用特点,从调和营卫、发汗散邪、化气利水、振奋心阳、温经散寒、泻实导滞、升津舒经、通阳散结、散寒化瘀、温阳行痹等十个方面予以探讨,体现了仲景遣药组方之玄妙。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指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所以治疗上以温阳法为主。但仲景也认识到寒邪易从热化,损耗阴津,或阳伤过甚,累及阴津,故治疗又当顾护阴液,兹将仲景护阴之法归纳如下。1 发汗顾阴法 桂枝加葛根汤证与葛根汤证均有项背强几几之状,此乃津液不足所致。前者是表证有汗,后者是表证无汗,治疗时都须采用既能解表又能升津布液的葛根,体现出仲景既要发汗解表,又要顾护阴津的治疗观点。  相似文献   

16.
张仲景对肺脏病变的论治,积有丰富的经验,治疗方法很多。兹以宣肺为例,简析如下。 1.宣肺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肺气失宣之证。肺主皮毛,卫气通于肺,邪袭皮毛,卫气闭郁,肺气不能宣畅则见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脉浮。如麻黄汤治“恶风无汗而喘”(35)。李时珍认为本证“虽属乎太阳,而肺实受邪气……是则麻黄汤虽太阳发  相似文献   

17.
中医方剂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医治患者疾病的主要手段。中医方剂浩如烟海 ,如《普济方》就汇集方剂 61 73 9首。在临床实践中要掌握成千上万的方剂为患者医治疾病 ,实在难以办到 ,而应当加以分类 ,择优选用。如何区分选用 ,笔者认为应把张仲景的方剂 (简称经方 )置于临床实践的首选地位 ,其它历代名医的方剂 (简称名方 )和流传社会民间的方剂 (简称验方或偏方 )则应列入相当的重要位置。下面浅谈一些意见。1 经方在临床实践中应置于首选地位  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  相似文献   

18.
仲景《伤寒论》不仅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巨著,而且也是祖国医学运用汤、丸、散、食疗等治病的第一部经典方书。其遣方用药之理,阐发论述者已不乏  相似文献   

19.
中风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对于本病的认识,虽在《内经》中早有论述,但有论无方。及至东汉·张仲景才较为完整地阐述了本症的症因脉治,他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说:“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 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发病主要从“内虚邪中”立论,偏重于“外风”。论中提出了治疗中风的7首方剂。统观这些方剂,多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如何学习、研究仲景学说,从怎样看待仲景学说,如何研究其学术思想、学派间的相互交流,古籍文献研究、临床研究、现代多学科研究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对研究忡景学说辟一新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