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9年至 2 0 0 3年 6月间 5 4例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患者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4例患者中 13例获得明确诊断 ,通过重复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 1例右额叶脑动静脉畸形 ,1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 ,头颅MRI检查发现 2例隐惹性血管畸形 ,均经手术证实。手术探查发现 2例前交通动脉瘤 ,7例为脑动脉静畸形。结论 不明原因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未见异常患者多为动脉瘤血栓形成 ,微小动脉瘤 ,瘤颈狭窄 ,血管痉挛及病变被血肿压迫不显影等。首次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应重复造影检查 ,并进一步行MRI、CT检查 ,对于反复同一部位出血或头颅CT、MRI扫描高度怀疑有病灶存在者均应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3岁.因车祸伤及头部,头痛、双下肢活动障碍半小时入院.检查:BP 140/80mmHg,神志清,强迫卧位,颅神经未见异常;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正常,痛、温觉存在,腱反射( ),病理反射(-).头颅CT示双额叶可见低密度影,脑室系统未见异常,脑沟、裂、池结构清.入院诊断:双额叶脑挫裂伤,脊髓损伤?于入院后行胸腰椎MRI检查未见异常,排除脊髓损伤.应用脱水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额叶脑挫裂伤灶渐吸收,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于6周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病因。方法 分析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2 5例。绝大多数均经CT、DSA、MRI检查。结果  2 5例中 ,脊髓动静脉畸形 1例 ,血液病 1例 ,另 2例可能为破裂出血的隐匿型血管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结论 初次血管造影阴性的SAH的处理及预后与CT上出血的特征有密切关系 ,对于环中脑池蛛网膜下腔出血 (PNSH)应避免重复造影 ,脑脊髓MRI检查对明确病因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的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临床表现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男性患者,均以突然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方式起病,脑膜刺激征阳性。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均由腰穿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MRI可见脊髓表面血管流空信号,脊髓血管造影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结论脊髓血管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罕见病因,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脊髓MRI作为无创筛选检查有诊断意义,脊髓血管造影是脊髓血管畸形诊断的金标准,对其分类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自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 (SIH)的临床 ,脑脊液 (CSF)和影像学的改变及治疗。方法 :对 10年间收治的 12例SIH患者 ,详细观察其临床特点 ,分析其脑脊液的特点及头颅CT、MRI检查。结果 :当患者起立时即出现头痛、呕吐及颈强直 ,卧位时症状消失。其脑脊液压力 <0 7kPa( 1kPa =10 2cmH2 O) ,其中 7例呈血性CSF ,似蛛网膜下腔出血(SAH)。CT示脑室缩小 ,MRI检查示硬脑膜弥漫性增强、脑室缩小、桥脑扁平、桥池变窄等改变。结论 :了解SIH的临床、CSF和影像检查至关重要 ,因其极易与SAH相混淆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29岁 ,职员。主因头胀痛伴认知障碍70d入院。患者缘于70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持续性头胀痛 ,可忍耐 ,无恶心及呕吐 ,无肢体感觉及活动障碍 ,无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由家人陪同步行去某医院就诊 ,医生考虑脑血管病 ,给予查头颅CT示 :右侧侧脑室出血破入第三脑室 ,即刻给予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而诊为脑室出血。患者出现昏迷不醒 ,持续3d后再行头颅CT检查示 :右侧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出血部分吸收 ,左侧额、顶、颞叶密度稍低 ,脑沟消失 ,中线结构无移位 ,诊为脑梗死。于昏迷6d后再行头颅CT检查示 ,脑室系统出血基本吸收 ,左侧顶枕…  相似文献   

7.
患男,78岁,因双下肢进行性乏力,麻木4年入院。查体:胸8椎体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2级,膝腿反射减弱。外院胸椎CT检查示椎管内占位,临床拟诊:胸段椎管内原发性肿瘤或转移瘤。本院MRI检查示:胸4-8水平段脊髓轻度增粗,可见散在斑片状及絮状T1长T2异常信号,同部蛛网膜腔变窄,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因早晨起床后突然自觉胸背部剧痛,并向前胸放射,随后出现双下肢麻木,15 min后双下肢逐渐无力,30 min后双下肢完全性瘫痪,大小便潴留而入院.入院检查:血压105/75 mmHg.神清,语言流利,呼吸平稳,颅神经检查正常,项强阳性.双上肢活动自如,双下肢肌力0级.胸4节段以下痛温觉减退,双侧深感觉减退.腹壁反射消失,肛门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反射阴性.腰穿检查脑脊液呈均匀血性,脑脊液奎肯试验示椎管不完全通畅;镜下见大量红细胞,蛋白0.34 g·L-1.胸椎脊髓MRI示胸1~9椎管内脊髓前方可见长索条状影;T1加权像高信号影,T2加权像脊髓前方物影为低信号,T3~9脊髓前方呈长条状轮廓不清的高信号,横轴为上界显示脊髓受压.脊髓造影示T12椎管内部分充盈缺损.诊断:脊髓前动脉血栓破裂出血.给予脱水、止血剂等药物治疗,并绝对安静卧床30 d,患者感觉障碍下降至T6水平面以下.复查MRI,T4~5椎体与入院时比较病变明显吸收,范围缩小.双下肢肌力恢复2级,尿便障碍逐渐消除.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36岁。因反复头痛2年余,加重1天入院;查体:神志清楚,颈部明显抵抗,克氏征阳性,余无明显明显异常;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右侧外侧裂池为主;腰穿示:血性脑脊液,压力稍高,220mmH2O;予经保守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后为查找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在局麻下行右侧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先行右侧颈内动脉造影见:右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右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闭塞,伴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左侧颈内造影时见: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后部可见一直径为1mm左右的异常血管分支,向后颅窝走行,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国辉  李贵福 《广西医学》2004,26(10):1468-1470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死因。方法 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16 0例的临床资料、脑脊液、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病例为 112例 (占 70 % ) ,而不典型病例为 4 8例 (占 30 % ) ;出血病因在中老年患者主要是脑动脉硬化 ,而青年人主要为脑动静脉畸形 ;死因主要是脑水肿脑疝 ,再出血、继发性脑梗死、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心衰等也是常见死因。结论 对表现不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及早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确诊 ;病因检查以脑血管造影为优 ;治疗以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为关健 ,但应全面兼顾治疗 ,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的临床资料、脑脊液、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病例为31例(占86.1%),而不典型病例为5例(占13.9%);出血病因在中老年患者主要是脑动脉硬化,而青年人主要为脑动静脉畸形;死因主要是脑水肿、脑疝、再出血、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结论]对表现不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及早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确诊;病因检查以脑血管造影为优;治疗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为主,并全面兼顾治疗,以促进恢复,降低死率。  相似文献   

12.
支架置入治愈颅内动脉瘤 1 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 临床病例 女性,39岁。头痛、呕吐2月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回答切题。双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应灵敏。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感觉正常,反射均正常。颈无抵抗,Kernig征及Brudzinski征阴性。头颅CT示“脑室出血”,全脑DSA血管造影诊断:①右侧颞叶动静脉畸形;②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治疗经过:先用微导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患女,32岁,教师,已婚。因背部疼痛,继之剑突以下躯体及双下肢麻木、感觉减退、行走困难半月于1998年5月入院。查体:慢性病容,神清,被动卧位。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剑突以下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Ⅰ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双侧一致,双侧病理征可疑。常规肝功、胸片及腹部B超正常,胸部CT及MRI示胸2~5椎管内占位,腹部CT未见异常,考虑为椎管内神经纤维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常并发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早期形成急性脑积水给以脑室外引流,早期介入栓塞动脉瘤,防止再出血,可以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方法对3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入院后头颅CT显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急诊行脑室外引流术引流血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缓解脑血管痉挛,病情缓解后尽早行全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可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急诊行脑室外引流可迅速降低颅内压缓解脑血管痉挛,但减压后待患者病情平稳,应早期行介入栓塞动脉瘤,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可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1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全脑血管造影阴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复查情况。结果 (1)临床表现:8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头痛,73例出现脑膜刺激征,62例出现恶心和(或)呕吐,37例伴有高血压史。(2)实验室检查:86例患者CT扫描未发现单纯脑室内出血或单纯脑实质内出血,伴有脑室内出血4例,硬膜下血肿3例,纵裂血肿2例。有74例再次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颅内动脉瘤22例,其中14例伴高血压,术前脑血管造影显示颅底大动脉或主干动脉血管壁不光滑。(3)治疗方法及复查结果:22例动脉瘤患者中8例保守治疗,7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4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3例行载瘤动脉支架置入;复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全脑血管造影阴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颅内动脉瘤或其他病变的可能,必要时应复查造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自发性SAH全脑血管检查结果呈阴性的患者寻找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就诊的自发性SAH全脑血管造影呈阴性的患者7例,结合其临床资料、头部CT及全脑血管造影术等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住院的7例SAH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结合头颅CT与头颅MRI进行复查,有颅内动脉瘤患者3例,头痛患者7例,高血压患者6例,脑膜刺激征出现患者5例,出血症状患者7例,诊治方案为保守对症处理及手术治疗。结论对首次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呈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应当多加重视,结合多种检查方式、临床表现等用以诊断,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保障预后。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推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SEL)在临床上少见,国内仅报道7例.我院收治1例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病儿,女,12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独立行走入院.查体:神志清,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走路时向两侧倾倒,第10胸椎以下深浅感觉减弱,腹壁反射减弱,右下肢肌力Ⅱ级,右膝反射减弱,双侧巴宾斯基征(-),共济运动正常.腰穿奎根试验示椎管不完全梗阻,脑脊液检查正常.脑电图及颅脑、脊髓CT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按脊髓炎治疗7d后病情无好转.MRI检查示第2腰椎椎体后缘及骶椎上缘向下见类脂肪样短Tt及长T2异常信号.经手术切除异常增多的脂肪.病理检查证实为脂肪组织,术后4d感觉障碍消失,14d双下肢活动正常,随访5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胼胝体出血的病因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胼胝体出血的影像学资料。结果:胼胝体出血占同期脑出血住院病人的0.41%,病因多为动脉瘤或血管畸形,但高血压仍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结论:胼胝体出血易破入蛛网膜下腔和脑室,临床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出血并且精神症状明显的患者,应尽可能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9.
脊髓动静脉畸形常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而发病,因返复发作后逐渐加重,匀可致残。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对本病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我们对本病一例行畸形血管结紫、供血动脉电凝阻断,获一定疗效,报导如下: 患者钟××女 23岁因头痛呕吐抽风五年,双下肢麻木无力尿便功能障碍二月而住院。五年前曾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住我院,经做脑血管造影未发现异常。近二月来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伴排尿排便障碍。以“脊髓压迫症”收住院。当时检查;双下肢痉挛性瘫,肌力:左1°,右2°,双侧锥体束征(+),浅感觉T4以下消失,双下肢深感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探讨首次脑血管造影(DSA)呈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首次DSA呈阴性的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发病时均无意识障碍,Hunt~Hess分级为Ⅰ~Ⅱ级,首次DSA均呈阴性,其中CT及脑血管造影符合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室内出血2例、伴膜下血肿2例。复查脑血管造影2例显示前交通动脉瘤。结论 PNSH患者临床症状较轻,影像学特点独特,并发症少,预后良好者。对于SAH后首次造影阴性的病人,应重复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