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4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临床情况,方法 收集进行再程放疗的复发性鼻咽癌48例,就其首程及再程放疗时鼻咽和颈部病例情况,照射剂量进行分析,结果 鼻咽病灶复发35例,颈部淋巴结复发31例,其中二者同时复发18例,颅底骨质破坏及颅神经受累者占45.7%,鼻咽和颈部病灶残留者复发率高。结论 颅底骨质及颅神经是鼻咽癌复发最常侵犯的部位,争取鼻咽及颈部病灶完全消失退对减少复发有重要意义。但不能单靠增加剂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I)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以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的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患者16例为治疗组,以同期同样方法放射治疗并发脑损害12例鼻咽癌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化疗预防和治疗鼻咽癌远处转移的疗效.方法对37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20例3期、4期和病理为未分化癌病人,采用放疗后辅助化疗.结果放疗后加化疗组的4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放疗后辅助化疗可作为提高鼻咽癌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鼻咽癌(NPC)放疗后改变及复发的MRI表现的认识。方法详细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48例NPC放疗后复查的MRI资料。结果NPC放疗后无复发组28例,其中鼻咽腔正常2例,鼻咽腔变形15例,鼻咽壁增厚19例,茎内增厚7例,咽旁间隙变窄3例,颅底残留破坏缺损5例。复发组21例,鼻咽壁和茎内增厚各12例,颅底骨质破坏18例,颞下窝肿块4例,口咽肿块2例,眼眶、上颌骨/上颌窦骨质破坏2例,颞领关节骨质破坏1例,乳突骨质破坏、双侧腮腺肿块及环绕颈部浸润肿块1例,咽旁间隙变窄/消失9例。经统计学处理,在茎内增厚、咽旁间隙变窄/消失方面,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复发组中,7例茎内增厚在T1WI和T2WI上均表现为茎内软组织等信号或低信号肿块影,5例无强化,2例轻度强化;复发组中,12例茎内增厚在T1WI和T2WI上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等信号或略高号肿块影,11例行增强扫描,明显强化9例,轻度强化2例。结论MRI可以很好地显示NPC放疗后变化,尤其是对放疗后纤维化斑块与肿瘤复发的鉴别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6):95-95
鼻咽癌是生长在鼻咽部的恶性肿瘤,治疗多采用放射疗法,部分辅以化疗药物,放疗常常引起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或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笔者近十年间运用中药辨证治疗放疗后副反应54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鼻咽癌放疗术后的MRI征象,并初步探讨咽隐窝变浅或消失与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搜集44例鼻咽癌放疗术后患者,分别行冠状位、轴位T1与T2快速自旋回波和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其中15例患者行增强MRI检查.随机选择20例正常人,分别测量其两侧咽隐窝深度,行t检验分析.42例患者分别测量双侧咽隐窝深度,并与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进行x2检验,分析两者间有无相关性.结果 44例鼻咽癌放疗后MRI征象:①局部黏膜明显增厚复发3例,黏膜萎缩2例;②鼻窦炎39例,乳突炎23例;③邻近结构侵犯5例.主要侵犯斜坡、翼内外肌、中颅窝底、咽旁间隙及颈前软组织;④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6例.结论 鼻咽癌放疗术后MRI复查,不仅可清楚显示放疗后改变,同时如一侧咽隐窝仍变浅或消失,高度提示肿瘤存在复发可能,有利于早期诊断,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经根治性放疗后仍有较多复发 ,本科自1 975年— 1 998年共收治放疗后复发病人 37例 ,占鼻咽癌放疗人数的 34 % ,现对 37例复发病例作如下分析探讨。材料与方法 自 1 975年— 1 998年共收治 37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复发病人 ,其中男性 31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6岁~ 65岁。复发时间为 6个月至 2 3年 ,中位复发时间为 1 .2年 ,其中小于等于 2年者 30例 ,大于 2年者 7例 ,最长时间为 2 3年。复发部位 :鼻咽腔内复发 5例 ,鼻咽区域性复发 2 3例 ,腔内与腔外共同复发 4例 ,颈淋巴结复发5例。复发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重新出现 ,如回缩性血… 相似文献
8.
对于鼻咽癌(NPC)患者来说,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随着放疗技术的日益增多和完善,患者临床疗效不断提高,且长期存活率随之上升,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放疗后严重鼻出血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鼻出血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鼻出血临床资料,止血方法分别采用鼻内窥镜下射频、前鼻孔填塞、前后鼻孔填塞、前后鼻孔止血水囊填塞、数字减影颈动脉造影选择性栓塞等,5例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并对出血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1例因血块堵塞气管,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亡。3例因多次大量出血,经积极抢救,但病人家属最后放弃治疗,其中2例疑为颈内动脉出血。1例并发脑梗塞,经治疗后脑功能部分恢复。其余11例经积极治疗,能有效控制鼻出血,治愈出院。结论:鼻咽癌放疗后的病人容易出现严重鼻出血,与普通鼻出血相比有其特点,往往出血迅速、反复,出血量大,不易控制,危及生命,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比较高,合理及时的使用各种止血方法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鼻咽癌(NPC)放疗后改变的认识。方法对经临床影像追踪或病理活检证实的NPC放疗后复发53例及无复发65例的CT表现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放疗后复发组55例中,鼻咽壁增厚/肿块28例,茎内增厚致密40例,颅底侵犯24例;无复发组65例中,鼻咽壁增厚35例,鼻咽壁肿块5例,茎内增厚致密18例,颅底残留骨质破坏6例。经统计学处理,对于茎内增厚致密,复发组与无复发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鼻咽壁增厚/肿块方面,两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可较好地显示NPC放疗后变化,茎内改变是判断复发与否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1.
18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实施,观察近期疗效,并分析其急慢性不良反应.方法 鼻咽癌IMRT初治患者180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13例,Ⅱ期52例,Ⅲ期86例,Ⅳ期29例;鼻咽和上颈淋巴引流区作IMRT,原发灶GTV照射中位剂量72.6Gy(70.4~83.6Gy),2.2 Gy/f,下颈淋巴引流区予颈前切线野照射,50~70Gy/2Gy/f.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24个月(12~48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4.4%,1、2年无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6.4%、93.3%,无区域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3%、97.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0.1%、82.4%.N分期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最重要预后因素(P=0.04).最严重的急性不良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Ⅰ~Ⅳ级分别为26.6%、43.8%、23.3%、1.1%.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Ⅰ级37.2%,Ⅱ级7.3%.结论 鼻咽癌IMRT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治疗鼻咽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6、TNF-α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2月-2017年2月因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于我院就诊的86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采用高压氧及激素治疗,观察组43例则联合依达拉奉,14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因子改善情况,比较两组运动功能(ADL评分)及MRI病灶体积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IL-6、TNF-α等炎症指标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ADL评分升高,MRI病灶体积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IL-6、TNF-α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17例的临床资料,发生放射性脑病病变部位:颞叶14例,双侧4例,单侧10例,脑桥3例,采用CT和/或MRI诊断。诊断后予糖皮质激素、甘露醇、多种维生素B族、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及高压氧等治疗。结果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有不同程度改善,17例随访率100%,12例仍存活,2例死于放射性脑病,3例死于远处转移。结论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与剂量及照射野设计有关;CT、MRI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尽早给予激素、脱水、扩血管和脑细胞营养药及高压氧等治疗可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耿保国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
分析165例鼻咽癌放疗(其中43例加化疗)结果说明,其生存率与病理类型、临床病情(晚期、颅神经损害、颅底骨质破坏)、照射剂量等有显著关系,66.01%死于转移与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声带麻痹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声带麻痹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误吸、呛咳及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电子喉镜检查声带麻痹、声门裂较窄.给予扩张血管及营养神经治疗,7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中,2例就诊较早者症状稍微改善,5例症状无明显变化;5例存在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的双侧声带麻痹患者中,2例行气管切开术后呼吸困难缓解,1例轻度呼吸困难患者不同意气管切开术,因误吸窒息死亡;2例患者失访.10例患者随访0.5~2年,病情稳定,声带麻痹无明显恢复.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迷走神经损伤导致的声带麻痹与外照射技术、上颈部接受的照射剂量及颈部纤维化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银翘散加减方防治鼻咽癌放疗所致口腔黏膜损伤的临床研究。方法将5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9例放疗期间及结束后30 d给予中药汤剂银翘散加减方联合地塞米松漱口液口服及漱口,对照组29例放疗期间及结束后30 d给予地塞米松漱口液(生理盐水500 mL,利多卡因10 mL,庆大霉素24万单位,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维生素B6300 mg,维生素B121500 ug)。结果中药汤剂银翘散加减方联合地塞米松漱口液较单纯地塞米松漱口液疗效更佳,患者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口腔黏膜损害反应小,且缓解疼痛效果明显。结论中药汤剂银翘散加减方联合地塞米松漱口液能有效防治放疗所致口腔黏膜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在我国华南地区较为高发,尤其是广东省,又被称为“广东癌”。由于鼻咽特殊的解剖位置及良好的放射敏感性,使得放射治疗成为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患者在鼻咽癌放疗结束后经常会出现肿瘤残留。目前对于肿瘤残留的诊断、治疗以及肿瘤残留对预后的影响尚存在很多争议。对于肿瘤残留的诊断,有多种方式,如各种不同的影像学、病理组织学活检等,我们应充分发挥各种检查手段的优势、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需及时、有效地判定肿瘤残留,避免错过最佳干预时机。针对残留病灶的处理,需要结合病灶的位置、大小、浸润范围等来制定治疗策略。既往的多个研究表明,肿瘤残留患者预后更差。本文就鼻咽癌放疗后肿瘤残留的有关问题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放疗后颅神经麻痹多数是由鼻咽肿瘤复发局部侵犯及颅神经放射损伤引起的。其中颅神经放射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放射治疗后遗症,一旦出现便不可逆。笔者根据本资料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颅神经麻痹的相关因素,为复发与颅神经放射损伤的鉴别、放疗方式的选择和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意见。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1989年3月至1996年3月共诊治541例鼻咽癌患者,其中发生颅神经麻痹者22例,均在本科行首程放疗。男14例,女8例,年龄27~63岁。病理学诊断类型:低分化鳞癌20例,泡状核细胞癌1例,未分化癌1例,Karnofsky评分大于70分。分期:Ⅱ期3例,Ⅲ期18例,Ⅳ期1例。1.2 治疗方法 面颈分野16例,面颈联合野6例,全部采用60Co远距离治疗机,每周照射5次,每次2Gy。鼻咽原发灶剂量Dt65~93.12Gy,颈部均用60Co全颈前切线照射及深部X线颈侧野或下颈照射,颈部预防剂量55~60Gy,根治剂量65~75Gy。本组首程放疗患者的颈部均采用全颈前切野照射14~15次,剂量42~45Gy/18~22d。基本上不用后颈切线野,全部病例的放疗技术与剂量和其它鼻咽癌患者无差别,其中因复发而行再程放疗的5例,22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