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株B组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我国北京和广州地区B组链球菌 (GBS)抗生素耐药菌谱情况。方法 采用标准K B纸片法测定GBS菌对临床常用 7种抗生素耐药性。结果  193株GBS菌均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 ;但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中度敏感率分别为 17%和 19% ;北京地区 1998年到 1999年分离GBS菌株对红霉素耐药率从8%增加到 16 % ,对克林霉素耐药率从 2 0 %增加到 2 8% ;广州地区 1999年分离的GBS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 4 5 %和 2 6 % ,与北京地区 1998年和 1999年分离的GBS菌株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可作为治疗GBS感染首选药物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作为二线的选择药物。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GBS感染的药物在国内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北京和广州地区B组链球菌(GBS)抗生素耐药菌谱及对红霉素耐药机制。方法GBS菌193株,其中140株和47株GBS分别来自北京和广州地区正常妇女阴道拭子标本,6株GBS菌株来自北京地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和脑膜炎患儿体液标本中培养分离。应用标准的KB纸片法对临床常用7种抗生素耐药性检测。应用PCR法对102株(包括57株敏感株及45株耐药株)GBS进行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mefA检测。结果193株GBS菌均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但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中介率均为17%;北京地区GBS的红霉素和林可霉素耐药率从1998年到1999年分别从8%增加到16%和从20%增加到28%;广州地区1999年分离的GBS菌株对红霉素和林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45%和26%,与北京地区1998、1999年分离的GBS菌株的红霉素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45株红霉素耐药GBS菌中有40株同时对林可霉素耐药,5株表现为红霉素耐药而林可霉素敏感。20株GBS红霉素耐药仅含有ermB基因;13株红霉素耐药株仅含有mefA基因;同时含有ermB和mefA基因有6株。6株耐药株未能检测到ermB和mefA基因。结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可作为治疗GBS感染首选药物;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作为二线的选择药物。而红霉素和林可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GBS感染的药物应用价值应重新给予评价。在我国ermB基因介导的核糖体靶位点改变在GBS耐药机制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3-2004年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以便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方法对2003-2004年在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1565例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分泌物进行培养,分离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及E-test方法对分离株进行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从1565例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分离肺炎链菌球共172株,流感嗜血杆菌484株.172株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株数(耐药率)分别为:青霉素55(32.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9(11.1%)、头孢曲松56(32.6%)、头孢呋辛31(18.1%)、头孢克洛68(39.5%)、红霉素142(82.6%)、四环素135(78.5%)、氯霉素42(24.4%)、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150(87.2%)、克林霉素119(69.2%)、氧氟沙星5(3.1%);肺炎链球菌的青霉素不敏感株对β-内酰胺类、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耐药率明显高于青霉素敏感株,且多重耐药率在90%以上.484株流感嗜血杆菌中,143株β-内酰胺酶阳性,产酶率为29.5%,484株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株数(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194(40.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6(3.4%)、头孢曲松20(4.1%)、头孢呋辛9(1.9%)、头孢克洛27(5.6%)、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272(56.2%)、四环素252(52.1%)、氯霉素84(17.4%)、阿奇霉素10(2.1%)、氧氟沙星3(0.6%).结论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耐药形势严峻,与该地区前3年资料比较,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性有所增加,但对头孢曲松耐药性增加,青霉素不敏感株的多重耐药率较高,以红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多重耐药为主要特点.流感嗜血杆菌的产酶率上升,导致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明显增高,对头孢二、三代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奇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链球菌(SP)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痰培养SP阳性且临床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病例的药敏资料,分析其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结果共检出643株SP,5年间SP对各种抗生素的不敏感率(中介率+耐药率)较高的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红霉素99.3%、阿奇霉素98.6%、氯林可霉素98.3%、复方磺胺甲口恶唑95.0%、头孢克洛94.6%、头孢呋辛94.1%、四环素93.6%、青霉素93.2%、美罗培南87.4%、头孢噻肟77.9%,无耐万古霉素菌株。青霉素敏感SP组与青霉素不敏感SP组对红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克洛、头孢曲松、阿莫西林/棒酸、阿莫西林、美罗培南的耐药性比较均P<0.05,对氯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环丙沙星、壮观霉素、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均P>0.05。红霉素敏感SP组与红霉素不敏感SP组对氯林可霉素、青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的耐药性比较均P<0.05,对头孢菌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环丙...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当前我国儿科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以便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方法 连续两年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家儿童医院和西安西京医院儿科(仅2001年)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分泌物进行培养、分离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及E-test方法对分离株进行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 四地2年从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分离肺炎链球菌共654株,流感嗜血杆菌669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PRSP)率范围在14%-60%,2001年各地区发生率依次为上海55.0%、广州50.0%、西安45.0%、北京42.3%;与2000年相比,2001年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青霉素中度敏感株明显增多。PRSP对β-内酰胺类、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率明显高于青霉素敏感株(PSSP),且多重耐药率高达90%以上。北京、上海、西安地区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仍具有很好的敏感性(96.6%-98.9%),而对头孢呋辛敏感性有不同程度下降,广州地区敏感率仅为59%,上海71%,而北京地区为92.3%,明显高于广州地区。2001年四地区分离株对头孢克洛总耐药率:广州地区耐药率最高(56%),上海、西安次之(15%、13%),北京最低(4.8%)。四地分离株对红霉素耐药率高达75%-96%,其中以高度耐药(≥256mg/L)为主,占80%-99%;2001年与北京地区分离株红霉素耐药率87.9%,高于上海(80%)、广州(78%)。肺炎链球菌四环素耐药情况与红霉素相近(60%-96%);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也很突出(68%-88%);而对氯霉素仍保持较低水平耐药(20%-30%)。各地区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耐药保持较低水平(5%-16%),多数地区对其他β-丙酰胺类抗生素有较好的敏感性(96%-100%),但2001年北京和广州对头孢克洛耐药已达12.7%和20%。对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率范围分别为11.3%-26.5%、37.5%-77.1%,各地区间耐药率略有差异。结论 四地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耐药形势严峻,PRSP已达中等水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以红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等多重耐药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从我国住院肺炎儿童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肺炎链球菌分离自2006年2月~2007年2月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家儿童医院住院的肺炎患儿,采用E试验法检测菌株对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279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为86.0%,耐药率达23.3%。在检测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中,肺炎链球菌对阿莫西林还保持着很高的敏感率(92.1%),对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分别为19.0%和75.3%。几乎全部菌株(99.6%)对红霉素耐药。万古霉素和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9.6%和97.8%。17.6%的分离株对亚胺培南不敏感,以中介株为主。不同地区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万古霉素和氧氟沙星的敏感状况没有明显不同,但对其他几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状况存在差异。结论:从肺炎住院儿童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阿莫西林、万古霉素和氧氟沙星敏感率高,对头孢曲松和亚胺培南比较敏感,对青霉素、头孢呋辛和红霉素普遍不敏感或耐药。  相似文献   

7.
西安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链球菌携带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陕西省西安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肺炎链球菌 (SP)携带及耐药情况。方法采集2001年8~10月门诊就诊、年龄1个月~5岁、急性呼吸道感染、未使用或使用抗生素不超过3d共234例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 ,分离培养SP ,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SP携带率为28.2 % ,年龄主要为1~4岁 ,家中居住、就诊前未使用抗生素的儿童携菌率较高。共分离出66株SP ,其中100 %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 ,对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耐药率>80% ,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54 %。结论西安地区SP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携带率近1/3 ,对多种抗生素有不同耐药性和敏感性 ,以对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多重耐药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2004年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监测2004年呼吸道常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抗生素药敏试验采用E_test法和K_B法。结果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为32.9%,对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分别为25.0%、26.4%和5.7%,对红霉素、阿齐霉素和克林霉素不敏感率>90%;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4.3%和56.6%,但前者β_内酰胺酶阳性率为14.3%,而后者为90.8%,两者对其他β_内酰胺酶类耐药率较低。结论呼吸道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正在增加,连续监测抗生素的耐药性对经验治疗呼吸道感染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儿童上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的携带及抗生素耐药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解儿童上呼吸道感嗜血杆菌(HI)的携带情况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取儿童鼻咽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HI,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的HI的抗生素敏感性进行检测,所检测抗生素有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氯霉素,四环素和SMZ/TMP,结果: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305例儿童(肺炎97例,对照组208例)入选本研究,Hi在肺炎病人中分离率为50.5%(49/97例),对照组为37.0%(77/208例),两组分离率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共126株Hi菌株中发现3株产β-内酰胺酶,2株耐头孢菌素,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呋辛的耐药率是3.2%,1.6%,对氯霉素,四环素,SMZ/TMP的耐药率分别是4.0%,12.7%和40.5%,显示北京儿童医院肺炎患儿上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携带率50.5%,明显高于非呼吸道感染儿童的37.0%,提示Hi在肺炎病原中占一定地位。所分离出的HI抗生素耐药情况与欧美不同,产β-内酰胺酶菌株比率尚处于一较低水平,SMZ/TMP的耐药率较高,对头孢菌素耐药菌株的出现应引起重视。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近年因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的病原菌菌株、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检测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0年10月~2005年10月,0~16岁因急危重症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的血液、尿液、痰液及鼻咽分泌物、粪便、胸腔积液、脑脊液以及皮肤感染灶的浓汁为标本,对细菌培养中病原学菌株类型、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药物敏感性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56份标本培养中,检出99种细菌菌株,阳性率为38.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为35.4%,金黄色葡萄球菌28.3%,大肠埃希菌22.2%,其他病菌为15.1%。肺炎克雷伯菌对药物敏感性依次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环丙沙星;耐药性依次为替卡西林、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吡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青霉素G、红霉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棒酸耐药。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结论急危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感染病原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依据药敏实验选择抗生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语前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GJB2基因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分析中国人语前非综合征性耳聋(NSHI)患者GJB2基因编码区的突变。方法 采取来自浙江地区43个独立家系的43例语前NSHI患者(包括隐性遗传和散发性)血样,用3对引物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JB2基因,产物依次部分重叠覆盖全部编码区1~681bp片段;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法进行突变筛选,部分异常带型的PCR产物经T克隆、DNA测序以明确突变方式;对有GJB2基因突变的部  相似文献   

12.
13.
新生儿喂养困难与红霉素促胃肠动力的研究   总被引:150,自引:0,他引:15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婴儿癫发作的录像脑电图 (Video EEG)特征。方法 根据癫发作分类法对 45例婴儿 10 6次癫发作的Video EE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全身性发作包括 :①全身性粗大肌阵挛 8例 32次发作 ,发作期EEG为阵发性全导棘慢波、多棘慢波或弥漫性低电压 ,肌阵挛与EEG相关性良好 ;②散发游走性肌阵挛 3例 ,面部及肢体远端频发间断肌阵挛 ,EEG为广泛持续慢波及多灶性棘波、尖波 ,肌阵挛与EEG无相关性 ;③婴儿痉挛 10例 17次发作 ,背景EEG为高峰节律紊乱 ,发作期为高波幅爆发和 (或 )低波幅抑制。全身性发作中缺乏完整的全身强直 阵挛性发作及失神发作。(2 )部分性发作 16例 42次发作 ,突出表现为无动性凝视 ,其次为简单自动症、植物神经症状及轻微的惊厥性症状。多数意识状态难以准确判断。EEG提示发作起源于额区、中央区、颞区或枕区。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作 5例 7次发作 ,EEG提示阵发性放电分别起源于颞区 2例 ,枕区 2例及多灶性 1例。(3)不能分类的发作 3例 5次发作 ,Video EEG主要表现为在 1次发作中出现多种发作类型。结论婴儿期癫发作在识别和分类上都比较困难。Video EEG监测同步分析有助于对婴儿癫发作的准确观察与分类。  相似文献   

15.
危重病患儿脑脊液和血液气体及酸碱变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儿脑脊液 (CSF)和血液气体及酸碱含量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6 0例危重病患儿 [危重评分 <70分和 (或 )Glasgow昏迷评分≤ 8分 ]中 ,中枢神经系统 (CNS)疾病组 34例 ,非CNS疾病组 2 6例。同步检测 6 0例急性期CSF和动脉血pH、PO2 、PCO2 、HCO-3 等含量。结果 CSF中pH、PO2 、PCO2 、HCO-3 与血液相应指标变化呈正相关 (r =0 .348~ 0 .872 ,P <0 .0 5或0 .0 1)。CNS疾病组 ,CSF中pH、PO2 、PCO2 、HCO-3 分别为 7.10、5 2 .7mmHg、5 8.8mmHg和 15 .6 2mmol L ,与动脉血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其中CSF的PO2 比动脉血PO2 (平均 78.8mmHg)低 2 6 .3mmHg ;非CNS疾病组CSF的pH、PO2 、PCO2 、HCO-3 分别为 7.0 4、5 5 .4mmHg、5 9.2mmHg和16 .7mmol L ,与动脉血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疾病CSF中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危重病患儿伴随有CSF酸碱指标的显著变化 ,并与血气指标呈正相关。当CNS疾病动脉血PO2 降低尚不明显时 ,脑组织可能已存在明显低氧状态。CSF气体及酸碱测定可对危重病患儿脑组织氧水平、酸碱状态的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纳洛酮对缺氧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纳洛酮 (Nal)在缺氧型心跳呼吸骤停小猪模型复苏中对心、肺、脑的作用。方法 将 2 7只小猪随机分成Nal 1、Nal 2组和对照组。夹闭气管插管制成缺氧型心跳呼吸骤停模型 ,自主循环恢复者给予不同剂量Nal ,对照组给生理盐水 ;自主呼吸恢复者监护 2h (监护期 ) ,继续观察至心跳骤停后 2 4h ,监测动脉血气、平均动脉压、心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 内啡肽(β EP)及心跳骤停后 4h、2 4h神经系统评分。 结果 三组自气管插管夹闭至大动脉搏动消失至心跳骤停至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相近 ,Nal 1、Nal 2组自主循环恢复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9.2± 2 .7)、(10 .7± 4.6 )min ,与对照组的 (2 2 .8± 7.6 )min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Nal 1、Nal 2组和对照组存活小猪心跳骤停后 4h神经系统评分分别为 0~ 16 0 (M 0 )、70~ 12 5 (M 10 0 )、115~ 310 (M 2 15 )分 (三组比较 ,P >0 .0 5 ) ,2 4h神经系统评分分别为 0~ 2 0 (M 0 )、0~ 35 (M 2 7.5 )、40~ 310 (M 117.5 )分 (P <0 .0 0 9) ;三组麻醉后至自主循环恢复各点cTnI值均逐渐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两Nal组存活者给予Nal后监护期cTnI值下降 ,对照组上升 ;监护期平均动脉压较高 (P <0 .0 5 )、β EP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4诱导人肝母细胞瘤系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介素 4(IL 4)对肝母细胞瘤细胞系 (HepG2 )分化诱导作用及诱导分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锥虫蓝拒染活细胞染色法、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瑞氏染色形态学检测、放射免疫测定、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IL 4处理前、后细胞的增殖、形态、甲胎球蛋白合成及原癌基因c fos、c myc表达情况。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PCR ELISA)半定量检测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用无血清培养使细胞周期同步于静止期 (G0 G1 )的方法 ,探讨端粒酶在瘤细胞被诱导分化过程中的活性变化与细胞周期时相的关系。结果 IL 4处理后HepG2 细胞生长速度减慢 (n =10 ,F =16 .7,P <0 .0 5 ) ,c fos和c myc基因表达积分从 (2 79± 2 1) %、(2 10±39) %降至 (38± 8) %及 (16± 5 ) % (n =10 ,t值分别为 13 6、8 4,P均 <0 .0 1)。G0 G1 细胞由 (4 5 .4± 2 .7) %增至 (5 7.8± 3 .3) % (n =10 ,t=4.2 ,P <0 .0 5 ) ;细胞形态趋向正常肝细胞形态转化 ;2 4h每 10 6个肿瘤细胞甲胎球蛋白分泌量从 (15 .6± 0 .7)ng降至 (4 .5± 1.2 )ng(n =10 ,t=9.8,P <0 .0 5 )。同时还发现IL 4处理后 48h端粒酶活性即见明显下降 ,A值 (代表端粒酶活性 )即由处理前的 1.2降至0 .7(t=8.4,P <0 .0 1) ,72hA值降至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