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评价迎泽区接受直接面视下的短程督导化疗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效果。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接受国家提供的免费板式抗结核药品治疗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46例管理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总体治愈率达87.4%,疗程中对患者督导率77.2%,22.4%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期终止取药,其中因对抗结核药品治疗顺应性差占首位,其次为药品的不良反应。结论接受短程督导化疗治疗的大多数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能够治愈,疗程中应正确引导和教育患者,提高其相关知识水平和对直接面视下的短程督导化疗治疗的顺应性,确保抗结核治疗方案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抗结核板式组合药治疗肺结核疗效确切,但少数病例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药物毒副作用,不能坚持治疗。为了解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的毒副作用,本文回顾分析了93例肺结核患者在强化期服用板式组合药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溧阳市结防门诊2006—2009年收治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服药前肝肾功能无异常,  相似文献   

3.
抗结核板式药物治疗肺结核不良反应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抗结核板式组合药治疗肺结核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抗结核板式组合药在结核病临床应用提供资料. 方法 随机按2∶1配比将487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成板式药组332例和传统药组15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 结果 487例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47%,板式药组、传统药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54%、27.10%,板式药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不适发生率高于传统药组(P<0.05);强化期板式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0%,老年患者中板式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62%,均高于传统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板式药物与传统抗结核药对肝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板式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传统散装抗结核药,尤其是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临床使用板式抗结核药物时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特别是强化期老年服药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抗结核组合板式药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抗结核组合板式药物治疗,同时积极控制血糖,分析总结临床效果。结果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较重、空洞干酪病灶多、排菌多,血糖控制好,痰菌阴转率达93.48%,病灶吸收好转率97.50%。结论肺结核与糖尿病容易伴发,两病互为影响,板式药物治疗加上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结核组合板式药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抗结核组合板式药物治疗,同时积极控制血糖,分析总结临床效果。结果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较重、空洞干酪病灶多、排菌多,血糖控制好,痰菌阴转率达93.48%,病灶吸收好转率97.50%。结论肺结核与糖尿病容易伴发,两病互为影响,板式药物治疗加上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广西抗结核组合药间歇疗法中断治疗原因及不良反应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和分析广西涂阳肺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结核药间歇疗法中断治疗原因及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和发生率,以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对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接受国家提供的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初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20464例及复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6593例中断治疗的发生率和原因以及抗结核药物各种不良反应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治和复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因各种原因中断治疗率分别为9.47%和17.57%,其中因服用抗结核药物出现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占所有中断治疗原因的首位,初治和复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相似,接近29%。27057例涂阳肺结核病患者中,有675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表现不一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97%,并有892例患者因此而中断治疗,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率为11.45%。结论不良反应是广西涂阳肺结核病患者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因不良反应而引起的中断治疗,确保抗结核治疗方案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防治规划下的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试点使用情况,以便总结经验为我区全面推广使用FDC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和中盖结核病防治项目的资助下,选择赤峰市和巴彦淖尔市的4个旗县,自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所有接受免费治疗初治涂阳及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为调查入选对象。入选病例观察半年,总共监测完成病例数1305例,对治疗效果及化疗中出现的异常临床表现和肝功能、血尿常规检查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本次研究治疗成功率为95.71%,有155例出现了1种或1种以上异常表现的可疑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8%,其中因不良反应而调整治疗方案的15例,占研究对象的1.15%,终止治疗的10例,占0.77%。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防治规划采用FDC作为标准化疗方案,与板式组合药相比治疗效果相同,但FDC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板式组合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在贵州省结核病防治规划中的可行性。方法在贵州省6个县采用固定剂量复合剂和抗结核板式组合药分别对189例新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比较其2月末痰涂片阴转率、治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2月末痰涂片阴转率、治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固定剂量复合剂对新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能取得与板式药相当的治疗疗效,在结核病防治规划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国产抗结核固定四/二药复合剂(FDC)与板式组合药在抗结核治疗中的优劣。方法将湖州市吴兴、南浔区登记的初治痰涂片阳性(涂阳)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研究(FDC)组和对照(板式组合药)组,每组100例,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病人对药物的抱怨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1)两组患者1月末相关临床症状的好转率,2月末及3月末痰菌阴转率,满疗程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用药后严重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2%和5.3%,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5%和2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病人对药物抱怨度,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分别为10.4%和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国产FDC与板式组合药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相近,病人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FDC用药简单,病人较愿意接受,且对不同体重的病人更能体现个体化的服药剂量。(3)在出现不良反应时,板式药较FDC更能鉴别是何药物引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不良反应( ADR)发生情况及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对服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的707例活动性肺结核进行 ADR 监测与调查。结果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 ADR 发生率为32.96%;80.69%的ADR发生在强化期;≥50岁患者ADR发生率高于〈50岁者( P〈0.05);发生ADR组患者在及时复诊、规则服药和治愈率方面,均低于未发生ADR组( P〈0.01)。结论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ADR发生率较高,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均有影响,应加强对板式药物ADR的监测和处理。  相似文献   

11.
短程化疗间歇疗法治疗529例涂阳肺结核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短程化疗间歇疗法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失败原因,探讨初治涂阳肺结核空洞最佳化疗方案。方法初治涂阳肺结核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复治涂阳肺结核化疗方案:2S3H3R3Z3E3/6H3R3E3。使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门诊医师指导下不住院家庭督导化疗。结果初治涂阳肺结核446例,化疗2月末、3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6.32%和89.46%。复治涂阳肺结核83例,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3.49%和86.75%。涂阳肺结核529例,平均治愈率86.39%,其中,初治涂阳治愈率89.01%,复治涂阳治愈率72.29%。初治涂阳空洞组170例,治愈率82.94%,初治涂阳无空洞组276例,治愈率92.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复治涂阳空洞组34例,治愈率70.59%,复治涂阳无空洞组49例,治愈率73.4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结论2H3R3Z3E3/4H3R3方案用于初治涂阳肺结核无空洞者是适宜的;初治涂阳肺结核空洞者,宜选择2HRZE(S)/4HR或2HRZE(S)/4HRE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出现肝损害的程度及特点,探讨采取应对肝损害的措施。方法选取三明市梅列区、三元区2006—2010年规则抗结核治疗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454例,观察治疗过程出现的肝损害并分析其特点。结果患者肝损害率为14.1%(64/454),主要是ALT升高,中、轻度及以下肝损害占85.9%,重度以上肝损害仅占14.0%;不同性别及年龄的肝损害无明显差异。结论抗结核药引起肝损害在不同性别及年龄间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医生要充分掌握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做好监测,包括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病人能规则完成治疗,保障病人用药安全,避免发生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2012年淮安地区网络直报的70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治疗,记录患者相关特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板式组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9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服药方式、有无肝炎病史、是否营养不良的AD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有肝炎病史的患者服用板式组合药发生ADR的危险性较大。结论高龄、肝炎病史是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中,对发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时,广泛采用国家免费提供的组合板装抗结核药品,每次服用组合板装药量大,常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导致不得不停止服药,难以坚持完成疗程。为了解抗结核板装组合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笔者对抗结核板装组合药的不良反应与非板装抗结核药进行了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监测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在治疗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为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FDC制剂治疗3个试点县(市)2008年4月1日~9月30日期间发现的符合要求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使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的观察和记录。结果监测入选病例235例,其中初治涂阳128例(54.5%),初治涂阴107例(45.5%)。涂阳病例2个月末涂片阴转率为89.3%,治愈率为85.2%,初治失败率为2.5%(3/118);涂阴病例完成疗程率为81.7%,疗程中均未发生痰菌阳转。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为19.1%,以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因不良反应而需散装药替代率为46.7%。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开始服药后的2个月内(占78.3%)。药物性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4.0%,最早在疗程第21天,最晚在疗程第147天。结论 FDC制剂具有与现用板式组合药相似的药物特性,但全人群适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板式组合药治疗肺结核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邓州市结核病防治所进行检查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8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名),研究组患者采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板式组合药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痰结核菌阴转率及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痰结核菌阴转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相比较板式组合药来说,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肺结核的效果更佳,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西抗结核板式组合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其对结核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随机抽取的14个县(区)2007年10月~2008年6月期间所有使用免费抗结核板式药品治疗的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基线、随访和结局调查.结果 上述调查人群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6%,其中肝损害发生率最高(3.7%),其次为胃肠道(3.5%)和过敏反应(3.4%).随着年龄增大,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有61.2%的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中断和终止治疗、减少用药量、更换药物和改变服药方式.23.7%的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的病程延长、病情恶化和死亡.结论 广西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国内平均水平相似,其中以肝损害最为常见,是导致治疗中断和病程延长的主要原因.建立和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有助于该区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药学服务干预对门诊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中心接收并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接受门诊治疗,干预组接受门诊治疗同时接受药学服务干预,对比两组肺结核相关知识以及用药依从性变化,同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采用不同干预方法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干预组,且干预组肺结核相关知识以及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门诊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采用药学服务干预有效提高其肺结核相关知识以及用药知识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其治疗效果,对提高临床肺结核用药安全性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宜宾市翠屏区涂阳肺结核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FQS)耐药原因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分析宜宾市翠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10年间进行痰培养+药敏试验检查的76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痰培养菌株FQS的耐药检查结果,结合患者临床病史调查分析肺结核患者FQS耐药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76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FQS耐药率为30.3%,估算宜宾市翠屏区涂阳肺结核FQS耐药率为20.3%~40.3%(95%CI)。复治涂阳患者FQS耐药率比初治涂阳患者耐药率高,初治涂阳、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使用FQS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诊断性抗感染治疗和抗结核治疗。复治、FQS用药史是产生FQS耐药性的危险因素,督导服药是减少耐药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不规范使用FQS和自服药抗结核治疗方式是宜宾市翠屏区肺结核患者发生FQS耐药的主要原因,应加强DOTS治疗策略的落实和加大对耐药结核病控制的政府投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FDC)与板式组合药(板式药)在四川省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治疗肺结核患者的效果,为完善全省抗结核药品管理及为FDC在全省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4年在全省10个县区开展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使用FDC的5个县区与使用板式药的5个县区分组进行分析研究,对纳入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要求进行治疗管理,对两组患者的用药剂量、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患者1 261例,其中FDC组707例,板式药组554例。2个月和3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FDC组分别为92.38%和93.81%,板式药组分别为97.24%和98.62%。2组患者3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FDC组97.62%,板式药组97.2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病例数中,FDC组362例(51.20%);板式药组341例(61.55%),经统计学分析,使用板式药和FDC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8,P0.05),板式药不良反应率高于FDC。按照两种制剂用量方法计算患者口服药片数,1 26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全疗程下来FDC组比板式组减少了24.28%。结论 FDC与板式药的治疗效果相当,但FDC不良反应发生低于板式药,且用药剂量少,规模化推广应用FD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