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夹板固定是从肢体的生理功能出发,通过布带对夹板的约束力、纸垫防止或矫正骨折端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以及肢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达到固定骨折、恢复肢体内部动力平衡的目的[1]。小夹板固定前的手法复位不强求解剖复位,对骨折断端的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2.
夹板是骨折复位后使用的固定装置,以夹板固定可以防止骨折再次移位。因此合理使用夹板,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是加速骨折早期愈合的重要措施之一。一、夹板性能的要求夹板应具备四种性能:①可塑性:夹板可弯曲成各种形状,以适应肢体各部形体及生理弧度。②韧性:有足够的支持力,以承担肢体重力,起到外固定的支架作用,不致弯曲、劈裂或折断。③弹性:能适应肢体肌肉收缩和舒张时所产生的肢体内  相似文献   

3.
中医应用夹板局部外固定治疗骨折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的技术不断改进,其疗效有明显提高。该疗法利用了肢体力学系统中对骨折治疗的积极因素,因而取得满意疗效。笔者在本文中从骨伤生物力学观点对该疗法进行初步探讨。夹板矫正和防止骨断端移位的力学机制夹板固定是一种外固定形式,夹板力要通过肌肉等软组织才能作用于骨断端。固定夹板时扎紧布带的力通过夹板作用于肢体,软组织在这个外力下压缩变形,在达到弹性屈服限度以前,其压力与形变关系服从虎克定律。由于软组织…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30例因小夹板使用不当所致的并发症,阐述了骨折后局部病理变化过程及小夹板的使用原理。小夹板使用不当可引起骨不连接、神经损伤、压迫性溃疡、缺血性肌挛缩、甚至肢体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本文总结出小夹板使用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其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1.使用小夹板外固定,不仅要掌握小夹板的原理和创伤骨折的病理变化过程,更要有责任心和耐心,提高对小夹板并发症的认识。2.小夹板固定四肢骨折时守先要手法复位,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3.如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怀疑受伤肢体有骨筋膜室高压综合征的可能时,不应立即给予小夹板外固定。4.要正确选用和使用纸压垫。5.从骨折复位起直到骨折愈合,始终维持小夹板的有效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设计竹塑夹板系统装置治疗骨折外固定模式,与柳木夹板、杉树皮夹板系统治疗骨折外固定模式测试对比。方法:依据液体不可压缩原理,用被固定物模拟人体肢体周径变化等在内、外力作用下,以不做维护调整为同等条件,观察三种模式的相应变化。结果:简单捆扎治疗骨折外固定模式,不具备相适应变化的能力。结论:竹塑夹板体系材料力学性质稳定,约束力可视性量化弹性力控制束带系统结合自锁构型的治疗骨折外固定模式可对骨折端形成稳定、合理、安全的载荷环境,符合弹性固定理论准则。优化分析为中医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技术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71例患者均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我科自制中药活血散外敷及功能锻炼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71例患者中,得到回访123例,其中优102例,良13例,差5例,总优良率97.8%。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随肢体肿胀程度,随时调整夹板松紧度,配合肢体的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达到消肿作用,减少患者痛苦,并通过肌肉的舒缩活动对骨折断端一个轴向地加压,有利于维持骨折端的稳定,疗效确切,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夹板外固定内在效应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蒲  顾志华 《中医正骨》1993,5(1):17-18
夹板局部外固定是一种能动的固定方式,是以布带、夹板、纸压垫、牵引等装置组成的一局部外固定力学系统。该系统在保持骨折整复成效的同时,也给肢体在临床过程中进行功能锻炼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把骨折的整复、固定和功能锻炼三个步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不增加局部损伤而将骨折整复,不妨碍肢体活动而进行骨折固定,使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无论从速度还是从质量上都能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为加深对夹板局部外固定疗法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我们从生物力学观点对局部外固定疗法的内在效应分析讨论如下,希能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方法简便,疗效好,已在全国广泛应用,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欢迎.对骨折的处理,必须强调早期无损伤复位,合适有效的小夹板外固定。小夹板局部外固定是从肢体的生理功能出发,应用时要以不超过肢体的正常生理适应能力为度,这样病人才能早期进行功能锻  相似文献   

9.
<正>蒙医传统整骨手法是能动的弹性固定模式。它从肢体的生理功能出发,依据肢体运动学的原理及自体愈合理论,通过寸带对夹板的收压力、夹板对伤肢的杠杆力、压垫对骨折端防止或矫正残余移位的效应力、及时合理功能锻炼及肌肉协调活动产生的内在动力等作用的恰当应用,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6周后复诊均获得满意的复位和腕关节功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1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  相似文献   

10.
对肱骨闭合性骨折现在多采用保守治疗。在诸多固定法中 ,小夹板外固定以其轻便可调整 ,利于关节活动的优点 ,为广大患者乐于接受。但由于肢体自身重力的影响 ,骨折断端间往往存在分离倾向 ,不利于骨折愈合 ,尤其是年老体弱、肌肉不发达的患者。而常规的“U”或“O”形石膏虽能克服肱骨骨折分离移位 ,但它太笨重 ,不能根据骨折对位情况随时加以调节。我院近几年来应用加压斜“8”字绷带配合小夹板治疗肱骨骨折分离移位 ,以其方便、有效、可随时调整的特点受到了患者的欢迎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肱骨骨折复位后 ,常规以小夹板外固定 ,屈肘90…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长骨干不稳定性骨折的超关节夹板外固定方法.方法:采用塑形纸质支架夹板超关节外固定,辅以适当牵引,治疗肢体长骨干不稳定性骨折67例.结果:61例达到功能复位要求,6例转为手术治疗;随访至骨折愈合后8-12周,功能优良率93%.结论:长骨干不稳定性骨折选择超关节夹板外固定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正>夹板固定是利用与肢体外形相适应的器材,把骨折两端或肢体固定在一定位置,使骨折或脱位在愈合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对位。适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闭合性骨折复位后的固定,防止骨折断端移位、维持对位。如上肢的肱骨、尺骨、桡骨骨折,下肢的胫骨、腓骨骨折。夹板固定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保持最佳功能位  相似文献   

13.
小夹板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是中医骨伤科传统治疗方法,具有取材容易,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好等特点。方先之教授从1958年学习运用中医小夹板治疗技术,历时6年对5千余例多种类型骨折进行观察总结,并从理论上阐述了小夹板治疗骨折的优越性,从而使小夹板治疗骨折的应用更为广泛。但由于各种因素,小夹板治疗骨折而引起并发症,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时有发生,应当引起重视。在兹纪念方先之教授诞辰85周年之际,试结合有关文献对如何正确使用小夹板治疗骨折,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作如下讨论。 1 小夹板治疗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小夹板是用于骨折病人伤肢体表的硬质夹具,在不进入体内的外固定器材中,与石膏两者最为常用,且均有潜在的并发症须要注意预防。以石膏固定法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夹板和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本组病例96例随机分为小夹板组合石膏组,比较两组的固定总费用,固定重量,愈合时间,医师耗时,比较疗效。结果小夹板组较石膏组固定总费用少、医师耗时少、固定质量轻,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疗效统计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小夹板与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能达到治疗目的,,小夹板固定因其取材方便,简单易行;一般不需固定上下关节,便于早期功能锻炼;利用功能锻炼时肌肉的收缩力、夹板和压垫的压力,可有一定程度的逐渐纠正侧方移位的作用。而且固定总费用少、医师耗时少、固定质量轻,材质可回收重复利用,有利于环保节能,医患乐于接受,有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智能气囊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10只新鲜冷冻前臂取材于5具无骨病的尸体标本,随机制成模型A和模型B,分别用普通夹板与试验夹板固定,运用生物力学分析方法测量骨折稳定所需扎带与压垫的压强范围与两种夹板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1在最大生理载荷下两组比较,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在试验夹板固定下骨折断端应力强度和刚度值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2试验组夹板对肢体加载的压强值高于对照组,而断端移位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无显著差异;3试验夹板压强在27-28KPa下能快速、高效、安全地获得生物力学稳定;纠正骨折块1cm需调高气囊压垫压强10-12KPa;4试验组夹板扭转生物力学特性及耐屈曲循环力学性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夹板(P<0.05)。结论:智能气囊小夹板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理想的外固定器械,符合新"动静结合理论",有效防止骨块再移位并可调节骨折对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60例分为夹板组和支架组各30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加夹板外固定及闭合复位加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采用Dienst功能评价标准,优良率夹板组66.7%;支架组83.3%。结论:外固定支架疗效优于夹板固定,外固定支架可避免夹板固定的卡压、血循环障碍、肌肉萎缩、受伤桡骨的短缩及腕关节僵硬等。  相似文献   

17.
从骨折到愈合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如何使之顺利完成,固定是一项重要措施。夹板固定是一种能动的固定,即不增加局部损伤,将骨折复位,又不影响早期活动而保持骨折对位。因而把骨折的整复、固定、功能锻炼三个骨折治疗步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骨折的愈合及功能恢复在速度上、质量上都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下面我们用生物力学理论分析夹板固定力的来源及由此产生的内在效应。1 外固定力 首先是布带约束力。它是局部外固定力的来源,通过夹板的传递施于肢体,由布带的张力来维持,此力平均地分布于伤肢各部,垂直周径指向内部,抵消部分骨折断端再移位的倾向力。 其次是夹板的弹性固定力。中医骨伤科常采用具  相似文献   

18.
筋膜间区综合征系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室内的进行性病变,即由于间区内容物的增加,压力增高,致间区内容物的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常见原因有,肢体的挤压伤,肢体血管损伤,肢体骨折内出血,石膏或夹板固定不当,其发病机理,当肢体遭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的效果。方法:90例分为夹板组、石膏组及支架组各30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加夹板外固定、石膏外固定及闭合复位加外固定支架治疗,固定均在骨折后1h-7d内进行,外固定时间6~10周,随访6~18月。结果:采用Sarmiento改良的Garlandandwedey评分系统评定夹板组优良率66.7%,石膏组优良率56.7%,支架组优良率83.3%,支架组优于夹板组和石膏组。结论:夹板固定、石膏固定与外固定支架3种外固定方式均为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外固定支架固定的疗效优于夹板固定和石膏固定,夹板固定的疗效优于石膏固定。外固定支架可避免夹板固定的卡压而致血循环障碍、肌肉萎缩、受伤桡骨的短缩及腕关节僵硬等。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本组18例均为男性。年龄18~25岁。上肢骨折7例,下肢骨折11例。其中并发肢体坏死3例,前臂肌肉广泛性缺血性改变1例,腓总神经损伤5例,小腿筋膜间隔综合症2例,伏克曼缺血挛缩4例,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1例,正中神经损伤2例。并发症一般出现在夹板固定后2~14天。讨论分析从本组病例可以看出小夹板固定不当所致的并发症是复杂而严重的,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①小夹板质量差,选择不合乎生物力学要求。本组有6例用无衬垫竹片,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