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是否缝合膀胱子宫返折腹膜和关腹时缝不缝合壁层腹膜术后粘连情况。方法对本次手术开腹后观察腹腔内各器官有无粘连,粘连部位,术后体温感染进行分析。结果粘连部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大网膜与腹膜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膀胱腹膜反折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缝合腹膜,使大网膜和腹壁切口粘连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返折腹膜如果遮盖完全,则可以不缝合,这样有利于减少膀胱与子宫下段粘连。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材料与方法 搜集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例12例,复习其相关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将腹膜后间隙纵向分为胰腺体尾部以上区域(简称胰上区),胰腺体尾区域(简称胰区)和胰腺体尾部以下区域(简称胰下区)。分析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结果 纵向三个腹膜后区域均发现淋巴结转移3例,胰上区和胰区同时发现淋巴结转移4例,胰区和胰下区同时发现淋巴结转移者2例,单独胰上区淋巴结转移2例,单独胰下区淋巴结转移2例。12例中,伴有胃小弯淋巴结转移者5例。腹主动脉前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各19例次,腹主动脉后淋巴结转移6例次。结论 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呈连续性和跳跃性,并且具有向上向下及双向转移的多方向性的特点。食管癌治疗前的腹部CT检查应该成为常规。 相似文献
4.
目的:减少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传统的Miles术后盆腔复发,提高5年生存率。方法:将45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53例Miles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对盆腔淋巴结清扫所得的淋巴结分组病检。结果:盆腔淋巴结清扫组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38例,5年生存率为60.0%±3.85%,局部复发率为6.67%;Miles手术组死亡1例,并发性功能障碍39例,5年生存率为45.2%±3.01%,局部复发率为20.75%。结论:只要不过多地清除骶前及盆腔侧壁组织,并注意止血,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的并发症和手术危险性并不明显增加,盆腔清扫组5年生存率高于Miles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Miles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再次剖宫产术中不同方式处理腹膜和返折腹膜的粘连情况,探讨影响粘连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文对68例再次剖宫产术对前次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对剖宫产术中关腹时不缝合腹膜发生粘连的比缝合腹膜的高1.457倍,不缝合腹膜比缝合腹膜大网膜粘连发生率高出近3.249倍,而缝合腹膜返折发生子宫下段与膀胱粘连比不缝合高出6.395倍.结论 剖宫产术中缝合壁层腹膜是必要的,可以减少大网膜与腹壁切口粘连,返折腹膜若庶盖完全,则可以不缝合,这样有利于减少膀胱与子宫下段的粘连.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淋巴结是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较为常见的转移部位,局部压迫可引起腹痛、腹胀、黄疸、食欲下降及腰背部放射痛。随着肿瘤进展,症状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由于病变位置深且隐蔽,难以及时发现,手术难度大,切除率低,传统治疗多采用全身化疗、局部姑息性放疗、免疫治疗及对症镇痛治疗等,缓解率低,生存期短,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度(lymph nodes metastatic ratio,LNR)与直肠癌术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2003年9月-2006年6月在江西萍乡湘雅萍矿合作医院胃肠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术的III期患者的预后,根据LNR将65例直肠癌分为3组:LNR〈0.166、0.166≤LNR〈0.614、LNR≥0.614,比较组间预后差异,分析各临床病理资料与与直肠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LNR和转移淋巴结数目均与直肠癌术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密切相关。对术后标本淋巴结未超过12枚的病例,LNR与5年无瘤生存率相关。结论 LNR与III期直肠癌的预后相关,可以将LNR作为直肠癌的重要预后指标之一,应考虑将LNR作为临床病理分期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度和淋巴结检出数(LNR)对Ⅲ期直肠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淋巴结检出数大于或等于12枚与小于12枚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0.1%和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淋巴结转移度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7.6%和4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淋巴结检出数目、淋巴结转移度对直肠癌的预后都有影响,行病理分期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达到分期最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67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灶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术后淋巴结病检转移情况及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全组5年生存率为59.7%;无淋巴结转移组预后好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两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8,P=0.000)。结论直肠癌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是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能够更准确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胃癌手术方式选择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掌握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选择合理术式,减少手术创伤和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共105例外科手术切除的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相关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析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本组共15例患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4.29%。黏膜下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黏膜内癌;肿瘤直径大于2cm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直径小于2cm者;低分化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有淋巴管浸润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没有淋巴结浸润的患者,P值小于0.05。结论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管浸润与否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关系不大。因此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淋巴结转移频度、分布范围及其特点。方法对416例肺癌患者施行手术切除,并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行广泛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廓清术。结果清除淋巴结2871组。N1淋巴结转移率为20.5%,N2淋巴结转移率15.8%。原发肺癌(T)分期T1、T2、T3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2转移在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及小细胞癌分别为31.3%、43.8%、61.9%及83.3%。鳞癌N2转移中68.3%为1组淋巴结,腺癌N2转移3组以上者占42.0%。跳跃式转移占N2转移的42.0%。N2阳性者上叶肺癌下纵隔转移占18.1%,下叶肺癌上纵隔转移占44.2%。结论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多发性、跳跃.陛特点。癌体增大及外侵与淋巴结转移频度呈正相关,腺癌比鳞癌转移频度高。任何部位的肺癌均可跨区域纵隔转移。只有广泛清除肺内、同侧纵隔淋巴结才能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钟运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10):66-67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有淋巴结转移和166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在各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病理类型和浸润深度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其中组织学类型的影响最大(OR=16.96)。结论了解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对于正确判断和预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以及采取干预措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聂俊青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13):1927-1930
目的 探讨超声下乳腺图像的特点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80名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分析患者超声彩色图像的特点,观察患者原发病灶的具体情况,并将患者的病理诊断作为标准,分析患者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80名患者原发病灶的最大直径、血流丰富程度、肿瘤数量以及有钙化病灶与腋淋巴转移有很大的关系,钙化病灶、多发或弥漫性,血流丰富度为Ⅱ~Ⅲ级的肿瘤容易出现腋淋巴转移的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单因素分析后将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经过分析后钙化灶对腋淋巴转移的相对危险度比较低,只有0.947,但血流丰富程度对腋淋巴转移的相对危险度比较高,达到8.211.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的超声检查,能够准确的了解患者的淋巴结的具体情况和患者原发病灶的直径和血流显像,为手术治疗提供安全可靠的标准,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和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规律。方法对161例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1.50%,胸中段癌的淋巴结转移呈现双向性,胸上段癌向上转移和胸下段癌向下转移及部分跳跃性转移(P〈0.05);低分化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P〈0.05);食管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食管鳞癌。肿瘤浸润至深肌层和外膜后,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明显相关。不同部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区域性,部分呈现跳跃性转移。食管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食管鳞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与预后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7例患者检出淋巴结共计866个;其中,转移淋巴结共计130个,总体淋巴结转移率(LNR)为15.0%。有淋巴结转移者3年生存率为62.2%,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88.0%(P<0.05)。淋巴结转移个数为1-3个者3年生存率为73.1%,高于超过3个者的36.4%(P<0.05)。LNR为1%-15%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83.3%,高于LNR 16%-40%的70.6%和LNR>40%的42.9%(P<0.05)。结论 LNR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简单、有效的评估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7.
成建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腋窝淋巴结穿刺活检术对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超声诊断为腋窝淋巴结异常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 core Needle Biopsy,UNB),在手术治疗后行病理检查,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术前UNB对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率为62.5%(25/40),特异性为100.0%(60/60),阴性预测值为80.0%(60/75),阳性预测值为100.0%(25/25),准确率为85.0%(85/100);Kappa分析显示,术前UNB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同术后病理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692);取材3针患者术前UNB诊断的敏感率、准确率及Kappa值均明显优于取材2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影像学检查无法作为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评估的主要依据,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穿刺活检可有效对早期淋巴结转移进行判断,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进展期远端胃癌第12亚组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137例行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清扫第12组淋巴结的进展期远端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37例进展期远端胃癌第12组淋巴结总转移率为16.06%(22/137)。沿肝动脉(12a)、沿胆总管(12b)、沿门静脉(12p)亚组转移率分别为12.41%、1.46%和2.19%,其中12a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12b组(χ2=10.32,P=0.001)和12p组(χ2=8.45,P=0.001)。高—中分化者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为5.13%(2/39),低于低分化者的20.41%(20/98)(χ2=4.97,P=0.021);浆膜受侵者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1.79%(17/78),高于浆膜未受侵者的8.47%(5/59)(χ2=4.57,P=0.031);肿瘤直径≤5 cm者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14%(4/56),低于肿瘤直径>5 cm者的22.22%(18/81)(χ2=5.59,P=0.018)。结论 进展期远端胃癌D2根治术行第12组淋巴结的清扫是合理必要的,第12组淋巴结转移在三个亚组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有助于术中指导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9.
郝丽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4)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122例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未转移组(101例)和淋巴结转移组(2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镜分型、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数、肿瘤部位、内镜分型、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未转移组患者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均优于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9、5.333、6.228,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分化程度低以及浸润深度深是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2 cm、分化程度低以及浸润深度深是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对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对临床治疗及诊断早期胃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