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DA-6对冬季迟缓期艾纳香生长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一年生艾纳香种子苗为实验材料,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进行3次喷施DA-6。测定艾纳香的株高、地径、叶长和叶宽等生长指标以及叶干重。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GC法测定艾纳香叶片总黄酮和l-龙脑的相对含量,并计算绝对含量。结果:DA-6显著促进艾纳香生长,增加叶干重,其中10 mg·L-1DA-6作用的效果最显著。DA-6抑制了艾纳香叶片中总黄酮和l-龙脑相对含量的积累。CK处理组总黄酮和l-龙脑相对含量最高,显著高于100 mg·L-1DA-6处理组77.78%和96.49%。DA-6显著提高了总黄酮和l-龙脑的绝对含量。10 mg·L-1DA-6处理组艾纳香叶片中总黄酮和l-龙脑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是CK处理组的2.33倍和3.33倍。结论:因此,在冬季艾纳香生长迟缓期施加DA-6可以促进艾纳香生长和叶干重的增加,提高总黄酮和l-龙脑的绝对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艾纳香有效成分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影响其含量的主导因子。方法:GC测定艾纳香中l-龙脑的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理化分析法测定土壤因子,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土壤因子与有效成分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艾纳香中l-龙脑含量与有效硫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黄酮含量与p H、碱解氮、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呈显著负相关(P<0.05);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l-龙脑含量的主导因子为有效硫,影响总黄酮含量的主导因子为p H;经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p H为影响艾纳香有效成分的重要因子,其次为碱解氮和有效硫。结论:无论是选择适宜产地还是施肥,都应重视和考虑氮、硫及土壤p H对艾纳香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纳香栽培群体内主要化学成分个体变异规律,为艾纳香优良品种的定向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同一栽培环境下相同株龄100个艾纳香单株,采用GC测定左旋龙脑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相关分析、标准差法分组比较等方法分析化学成分单株变异规律。结果:100个单株艾纳香左旋龙脑变异系数为37.39%,总黄酮变异系数为20.13%;分组后左旋龙脑和总黄酮含量分别在3个组别间差异达到极显著(P<0.001)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两类成分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084,n=100),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纳香栽培群体内单株化学成分含量变异较大,可为高含量育种提供材料。此外,艾纳香叶片中左旋龙脑和总黄酮积累不具有协同性,应分别对其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艾纳香提取前不同处理方法对艾纳香中左旋龙脑含量的影响,确定合理有效的提取前处理方法。方法:以左旋龙脑为对照品,以水杨酸甲酯为内标物,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荫干时间、不同烘干温度及优化润湿处理方法的艾纳香中左旋龙脑含量的变化。结果:常温情况下左旋龙脑含量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新鲜样品左旋龙脑含量以干重计为9.151 9 mg·g-1,常温情况下左旋龙脑含量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24 h内减少最快;烘培温度越高左旋龙脑损失越多,烘焙温度超过50℃后损失加快,当烘焙温度为30℃时含量以干重计为6.097 8 mg·g-1;料液比为1∶2、润湿时间为20 min时样品左旋龙脑含量最高,以干重计为4.798 3 mg·g-1。结论:艾纳香鲜品左旋龙脑含量高;干燥温度越低时间越短左旋龙脑损失越少;料液比为1∶2、润湿时间为20 min时左旋龙脑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法测定艾纳香中左旋龙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稷子  彭金咏  赵智  安军 《中成药》2011,33(12):2188-2190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艾纳香药材中左旋龙脑.方法 以水杨酸甲酯为内标物,采用PEG20M( 10%)填充柱(2m×3mm ×2μm),FID检测器;气化温度180℃;柱温150℃;检测器温度200℃;进样量为1μL.结果 左旋龙脑在0.312 ~ 10.000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比值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为2.2%.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艾纳香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蒙药沙漠嘎不同部位总黄酮和艾纳香素的含量,为合理开发沙漠嘎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橙皮素为对照品,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艾纳香素含量。结果:沙漠嘎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和艾纳香素含量不同,有较大差异:其中叶的总黄酮和艾纳香素含量较高,而以6月份采收的叶含量最高;茎的总黄酮和艾纳香素含量较低。结论:沙漠嘎不同部位总黄酮和艾纳香素含量存在差异,为传统用药习惯嫩枝叶入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4,(8)
目的寻找艾纳香叶型和叶的茎生长部位中挥发油和左旋龙脑分布规律。方法挥发油采用药典方法蒸馏提取;左旋龙脑采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按叶型区分,艾纳香的挥发油的含有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马耳艾、小叶艾和大叶艾,左旋龙脑依次为马耳艾、大叶艾和小叶艾,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按部位区分,挥发油和左旋龙脑的量由高到低依次均为茎中上部叶和下部叶,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首选马耳艾叶型和它的中上部位叶作为筛选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5%亚硝酸钠溶液-10%硝酸-4%氢氧化钠溶液为显色系统,测定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波长为510nm。结果:芦丁在0.0108~0.0645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12.363C+0.0055(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7%(RSD为0.6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滇桂艾纳香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滇桂艾纳香药材中总黄酮及原儿茶酸含量的测定方法,通过考察不同产地不同采集期滇桂艾纳香中总黄酮及原儿茶酸含量的变化,为滇桂艾纳香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滇桂艾纳香药材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波长为510 n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原儿茶酸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Hypersi...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大孔树脂纯化滇桂艾纳香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利用静态吸附试验对4种大孔树脂进行筛选,并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的单因素影响试验,优选树脂的最佳分离纯化条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HPD100树脂宜于滇桂艾纳香总黄酮的提纯,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总黄酮浓度为0.75 mg/mL,上样液pH=4,洗脱溶剂为60%乙醇,上样液体积为60 mL,洗脱速度为2.5 mL/min,洗脱体积为275 mL,树脂柱径高比为1∶8,纯化后总黄酮量高达95.05%。结论 HPD100大孔树脂能有效分离纯化滇桂艾纳香中的总黄酮。  相似文献   

11.
艾纳香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艾纳香中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提高艾纳香黄酮类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量,该课题基于艾纳香的转录组数据,将艾纳香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同KEGG数据库中其他多种高等植物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结论进行比对,预测出了艾纳香中黄酮类物质可能的代谢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艾纳香在KEGG数据库中比对上2条黄酮类代谢通路,分别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KEGG编号为ko00941,艾纳香转录组信息中有32条基因与该途径相关;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KEGG编号为ko00944,艾纳香转录组信息中有12条基因与该途径相关。艾纳香中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主要与ko00941途径相关。艾纳香中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与其他物种的高等植物相似,催化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很可能也是CHS与查耳酮异构酶。艾纳香素是艾纳香中重要的药理活性物质,HCT与艾纳香素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根据贵州省艾纳香栽培种植的气象指标,根据贵州省各县主要气象站点54年(1960—2014年)的气象统计资料,建立艾纳香可种植区域气候因子与海拔高度的回归模型。综合考虑气候及坡度、海拔高度等要素,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确定艾纳香的可种植区域。运用RS的图像分类技术,完成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图,将贵州省不适宜艾纳香种植的地块屏蔽,最终将艾纳香种植气候区划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3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艾纳香可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黔南和黔西南。最适宜种植气候区的面积共计76.98 km2,适宜种植气候区的面积共计156.04 km~2,次适宜种植气候区的面积共计235.43 km~2。  相似文献   

13.
艾纳香萜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了解艾纳香中萜类物质的代谢途径,以及具体的基因和催化酶类,以期为从分子水平调控艾纳香中萜类活性成分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艾纳香的转录组数据,将艾纳香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同KEGG数据库中其他多种高等植物萜类合成途径的研究结论进行比对,预测出艾纳香中萜类代谢的具体途径。结果表明艾纳香在KEGG数据库中比对上4条萜类代谢通路:萜类骨架代谢途径、单萜代谢途径、二萜代谢途径、倍半萜与三萜代谢途径,对应基因的数目分别为103,10,29,59条。通过对催化酶与活性产物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单萜活性产物为8种、二萜3种、三萜和倍半萜3种。在萜类代谢途径过程中的关键酶主要为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酶、HMG-Co A还原酶、烯丙基转移酶系。艾纳香中与单萜类物质合成的酶类相对较少,而产物种类较多,这可能与单萜合酶催化产物的不专一性有关。通过对艾纳香中萜类调控途径的整体分析,并对其中关键酶基因的调控,有望整体提高艾纳香中萜类活性物质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艾纳香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艾纳香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果:从艾纳香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3,3’,5,5’,7-五羟基二氢黄酮(1),3,3’,4’,5-四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2),金圣草素(3),3’,4’,5-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4),香叶木素(5),3,3’,4’,5-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6),3,5-二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7),chrysosplenol C(8),3,3’,5-三羟基-4’,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9),艾纳香素(10),3,3’,5,7-四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11),3’,5,5’,7-四羟基二氢黄酮(12).结论:化合物1,3~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艾纳香油对硫酸沙丁胺醇透皮吸收的影响,为艾纳香油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装置,以豚鼠背部皮肤为体外渗透屏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方法测定接收液中硫酸沙丁胺醇的含量,考察0.5%,1%,2%艾纳香油,1%氮酮,以及1%艾纳香油与1%氮酮联合运用对硫酸沙丁胺醇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0.5%,1.0%艾纳香油和1.0%氮酮单独应用时对硫酸沙丁胺醇透皮吸收和贮库效应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但1.0%艾纳香油与1.0%氮酮合用时其促透效果较单独使用时降低,2.0%艾纳香油对硫酸沙丁胺醇透皮吸收无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低浓度的艾纳香油随着浓度升高对硫酸沙丁胺醇透皮吸收有增强作用,但高浓度艾纳香油对硫酸沙丁胺醇透皮吸收无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艾纳香及其提取物艾粉、艾纳香油的GC-MS指纹图谱,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GC-MS建立艾纳香、艾粉、艾纳香油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通过CHROMAP 1.5指纹图谱系统解决方案软件分别建立共有模式,标定共有峰,进行相似度评价,并用NIST11标准质谱库对共有指纹峰进行检索分析。结果建立了艾纳香、艾粉、艾纳香油的GC-MS指纹图谱;标定艾纳香共有峰40个、艾粉共有峰17个、艾纳香油共有峰31个,并鉴定了艾纳香40个共有指纹峰、艾粉13个共有指纹峰、艾纳香油25个共有指纹峰的化学成分;艾纳香药材相似度为0.632~0.989,提取物艾粉和艾纳香油相似度均大于0.900;艾纳香药材与其提取物指纹图谱有较好相关性。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艾纳香、艾粉、艾纳香油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高效的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特选种苗克隆技术体系并获得高质量的候选种质。方法 特选了通过初筛的3种L-龙脑不同含量(低、中、高)的种质母株,优化组培培养基配方,再比较母株和克隆苗中L-龙脑的含量。结果 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GC-MS分析证实,克隆苗中L-龙脑的含量与母株呈一致趋势。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一种保持遗传稳定性的高效组织培养技术。添加适量的胺鲜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可显著提高再生苗的生根效率。研究还表明,所选艾纳香种质(H)中的高L-龙脑含量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并且高L-龙脑的特性保留在克隆苗的后代中。为艾纳香无性繁殖选育优良种苗提供了宝贵的优质候选种质,具有较好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胡永  段玉书  苑春茂  黄烈军  李霞  顾玮  郝小江 《中草药》2019,50(14):3274-3278
目的研究黔产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叶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方法使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艾纳香中化学成分,以宫颈癌(HeLa)细胞株、乳腺腺癌(MCF-7)细胞株、肺腺癌(A549)细胞株、胃癌(MGC-803)细胞株、结肠癌(COLO-205)细胞株为供试细胞株,并采用MTT法对分离纯化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艾纳香中分离得到2个倍半萜内酯,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艾纳香烯N(1)和艾纳香烯F(2)。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供试的5种细胞株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48.730~97.907μmol/L;化合物2对乳腺腺癌MCF-7细胞株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91.188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2个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UPLC指纹图谱与抗炎药效之间的相关性,为明确艾纳香抗炎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UPLC建立12批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的指纹图谱,运用UPLC-Q-TOF-MS对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的共有指纹峰进行指认,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获取相应的药效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建立其谱效关系。结果:UPLC指纹图谱显示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有14个共有峰,与抗炎药效的关联度处于0.717 1~0.550 5,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抗炎药效贡献的大小顺序为3号峰 9号峰 4号峰 11号峰 2号峰 1号峰 14号峰 7号峰 6号峰 5号峰 12号峰 8号峰 10号峰 13号峰,并指认了其中9个共有峰,对抗炎药效贡献较大的前2个共有峰(3号和9号)对应的化学成分分别为3-O-咖啡酰基奎宁酸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结论:通过谱效关系研究获得了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的抗炎药效物质群,其抗炎药效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明确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为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发挥抗炎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艾纳香植株不同叶位叶片中4种内源激素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及L-龙脑的含量与诱导剂的浓度、采样时间之间的规律。方法以0.01、0.10、1.00、10.00mmol/L的茉莉酸甲酯(MeJA)作为外源诱导剂,艾纳香不同叶位的叶片(嫩叶、成熟叶、老叶)为实验对象,以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ZT)4种内源激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种抗氧化酶的活力以及活性成分L-龙脑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结果 1.00 mmol/L的MeJA对L-龙脑的积累效果较好;不同浓度的MeJA诱导下,抗氧化酶的变化比较复杂。对于POD来说,除了10.00 mmol/L MeJA浓度处理下的艾纳香3个叶位的叶片中其含量低于对照外,其他浓度处理下,POD在72 h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对于CAT来说,10.00 mmol/L MeJA诱导下,艾纳香3个叶位叶片其含量在24 h时达到最高,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CAT活力极速下降。在其他浓度处理下,嫩叶和老叶中的CAT酶活力在72 h,显著低于对照,而在成熟叶中除了0.10 mmol/L MeJA处理,均在72 h时高于对照。对于SOD来说,除了1.00 mmol/L MeJA处理的3个叶位的叶片在48 h之后,SOD含量均高于对照,且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浓度处理下的SOD均低于对照。低浓度的MeJA(≤0.10 mmol/L)可以促进艾纳香叶片中的IAA、GA3和ZT的积累,而高浓度的MeJA(≥10.00 mmol/L)促进ABA的积累。结论艾纳香植株在外源MeJA(1.00 mmol/L)诱导下可以促进活性成分积累,为其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