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儿骶尾部生殖细胞瘤组织发生和生物学特性兖州解放军91医院马乃绪,田德明,王丽,薛峰,李涌(272000)我们曾进行了性腺外生殖细胞瘤流行病学初步研究[1,2],发现骶尾部是性腺外生殖细胞瘤的好发部位,尤其小儿有其独特的生物学行为。本文重点探讨该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MSCT表现及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5例均位于腹膜后,平均长径9cm,占位效应明显,其中4例肿物形态为类圆形,1例表现为分叶状,5例均呈有多发大小不一坏死灶,增强后实体部分呈中~高不均匀强化,3例周边见环形强化,邻近结构仅受压粘连,5例血管重建均未见来源明确的粗大供血动脉。结论: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3.
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骶尾部畸胎瘤是最常见的生殖细胞性肿瘤,属于腹膜后肿瘤,具有恶性潜能,主要见于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女性多于男。本文搜集我院1999年1月-2007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部畸胎瘤22例,结合病理表现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影像特征,探讨CT和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卵泡膜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其CT表现特征,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卵泡膜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5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12例,分叶状3例;肿瘤范围2.5cm×2.5cm-15.7cm×12.8cm;边界清楚9例,边界模糊6例;全部为实性者5例,内有囊变者10例。平扫肿瘤实性部分CT值与子宫肌层相似,增强后动脉期及实质期轻度强化,延时期进一步缓慢强化为轻度。肿瘤内坏死囊变区无强化,2例增强后肿瘤内见纤细血管影。7例合并盆腔少量积液。结论卵泡膜细胞瘤的MSCT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大体形态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证实的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3岁,平均10.5岁。8例均有单侧肢体肌力改变,其中1例伴有颅压增高临床表现,该例CT及MRI扫描示肿瘤占位效应较明显,呈脑积水改变。CT及MRI扫描示4例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2例可见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2例同侧大脑皮层有萎缩现象,2例病灶内见点状钙化灶;增强扫描示肿瘤强化较显著。病理学结果示肿瘤标本为灰红色,血供较丰富,4例见囊变坏死。结论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儿童卵巢扭转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经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卵巢扭转的30例女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影像资料,年龄2~12岁,中位年龄9.3岁。所有患儿均于术前行腹部MSCT检查,主要观察卵巢扭转后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子宫附件是否发生异常变化。术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结果 30例卵巢扭转患儿中,发生于右侧者22例(73.3%,22/30)、左侧者8例(26.7%,8/30);9例(30.0%,9/30)证实为单纯性卵巢扭转、21例(70.0%,21/30)合并占位性病变。MSCT检查结果显示,27例(90.0%,27/30)患侧卵巢均有不同程度肿大伴密度增高,8例(26.7%,8/30)伴有钙化,13例(43.3%,13/30)显示卵巢周边蜂窝状改变的增大滤泡,12例(40.0%,12/30)出现周围脂肪间隙模糊,20例(66.7%,20/30)子宫不同程度向患侧卵巢移位,23例(76.7%,23/30)伴有盆腔少量积液。 结论 MSCT可作为儿童卵巢扭转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有助于提高卵巢扭转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骶髂关节位于骨盆后环,前侧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和盆腔脏器,是躯干与下肢负荷传递的枢纽,占骨盆环生物力学稳定作用的60%[1]。随着高能量损伤的增加,骶髂关节脱位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骶髂关节损伤属于Tile C型损伤,为垂直旋转不稳定骨折,常规治疗常会造成创伤性关节炎、骨盆的倾斜以及下肢不等长,致残率、死亡率极高。常规骨盆CR检查,由于受到盆腔脏器,以及骨盆前环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欧鸿儒  贾红明  李苒光  张水兴  张金娥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31-1233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13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CT及MRI表现.观察项目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内部结构、边界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结果:13例均为青壮年患者,单发病灶,位于前中上纵隔,病灶最大截面直径约63 mm.CT表现为病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片状坏死,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轻度强化.4例行MRI扫描,T1WI示病灶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肿瘤内信号不均匀,12例伴有出血、坏死灶,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中度强化.病灶边界欠清,其中11例病变与纵隔血管间脂肪间隙消失,10例可见病变周围结构受侵犯,9例血管受侵,3例合并上腔静脉闭塞,6例累及心包,3例侵犯前胸壁及胸骨.结论: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CT和MRI表现具有恶性肿瘤侵袭性的特征,但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恶性生殖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征象分析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俊杰  田志雄  张在鹏  朱凌  胡慧娟   《放射学实践》2011,26(12):1290-1293
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及MRI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MFH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2例行CT与MRI检查.结果:6例瘤体位于四肢,类圆形,边界模糊;其中2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稍高混杂信号;其...  相似文献   

10.
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MRI特征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2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肿块大小、部位、信号及密度均匀性、境界、毗邻血管神经包绕及边缘形态特征.同时分析脂肪肉瘤和纤维肉瘤各20例的影像学特征,两两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与20例脂肪肉瘤对比分析发现,肿瘤边缘情况、肿瘤内囊变与坏死信号方面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与20例纤维肉瘤对比分析中,两者CT/MRI各项特征表现均无差异(P>0.05).结论 肿瘤边缘情况以及肿瘤的囊变与坏死信号程度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结合其他因素的分析有助于提高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MS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GIST的MSCT资料。结果:46例中,GIST位于食管1例,胃部15例,十二指肠12例,空回肠11例,结肠3例,直肠1例,肠系膜内3例;恶性肿瘤28例,交界性3例,良性15例。46例中35例肿块CT表现为外生性肿块,多较大,其中恶性肿块最大径3.5~30.1cm,最大径<5cm者10例,>6cm者18例;肿物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实性部分中度强化至明显强化,肿块内伴有溃疡形成4例,最大径>4.5cm。瘤内点状钙化灶4例。结论:GIST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MSCT检查有助于GIST的定位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情况,对肿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酸细胞瘤的CT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3例患者均为单发,7例位于右肾,6例位于左肾,10例向肾实质、肾盂方向生长,3例向肾外生长。CT平扫肿瘤主要呈等密度,2例可见钙化,增强主要表现为病灶明显强化,各期低于肾皮质但高于周围肌组织,强化特征呈“速升缓降”型;5例皮质期可见“轮辐状”强化,4例病灶内见低密度星状瘢痕影,3例可见囊状低密度影,1例病灶周围见出血。结论肾脏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特异性不高,最后诊断常需依靠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道异物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9例疑似气道异物患儿行64排CT平扫后利用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资料,影像诊断为气道异物,并回访临床支气管镜下异物探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39例患儿中提供异物吸入史的为36例,37例支气管镜下异物探查取出术结果证实为阳性,准确率达95%,2例误诊,误诊率为5%;其中2例出现阻塞性肺炎,右侧支气管21例,左侧支气管15例,支气管分叉处1例。结论根据患儿有无吸入史,结合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后重建图像,对气道异物诊断、定位及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直径4.8~21.3 cm,平均直径约9.5 cm。发生于胃4例,小肠3例;CT平扫肿瘤呈软组织密度,密度均匀3例,瘤内低密度坏死4例,瘤内钙化1例,边缘清楚7例,病变腔内侧面溃疡,气体进入瘤内1例;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区明显强化,CT增值在27~58 Hu,且静脉期高于动脉期。术后病理低恶性风险1例,中度恶性风险2例,高度恶性风险4例。免疫组织化学7例均显示CD117阳性。结论 MSCT能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学特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其定位和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但对肿瘤的危险程度的预测有一定限度;肿瘤的大小和核分裂计数的多少是胃肠间质瘤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MSCT和食管造影对纵隔气肿患者食管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同期(7天内)行MSCT和食管造影检查的68例纵隔气肿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包括食管破裂患者19例,无食管破裂患者49例.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医师1和医师2)分别独立分析MSCT和食管造影图像特征,并对诊断信心予以评分.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名医师诊断食管破裂的一致性,利用相关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评分的差异.以胃镜和随访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评价MSCT和食管造影的诊断效能.结果:两名医师采用MSCT、食管造影诊断食管破裂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13、0.816,P值均<0.05.两名医师采用MSCT诊断食管破裂的信心均超过食管造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17、-4.627,P值均<0.05).医师1和医师2采用MSCT图像诊断食管破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符合率、ROC下面积(Az)分别为100%、91.8%、82.6%、100%、94.1%、0.959和100%、95.9%、90.5%、100%、97.1%、0.980;采用食管造影分别为78.9%、100%、100%、92.5%、94.1%、0.895和84.2%、100%、100%、94.2%、95.6%、0.921.结论:联合应用MSCT和食管造影图像可全面诊断食管破裂及其并发症,明显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后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MSCTA的后胡桃夹综合征14例,采用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血管重建.结果 MSCTA的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可清晰地显示左肾静脉主干变异位置、形态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准确测量数据以了解左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49个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后处理成像,分析各图像显示骨折情况的能力。结果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显示脊椎爆裂性骨折的部位、椎体压缩程度、骨折片突入椎管的深度范围、局部椎管狭窄程度及三维空间关系。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在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010年间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肝外梗阻性黄疸68例,将所有病例按良恶性分成两组,良性组36例,恶性组32例。其中20例同时再行增强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MIP、MPR、CPR等。观察CT定量及定性指标:胆总管内径,肝内胆管扩张程度,梗阻部位距肝门部长度;有无结石,有无肿块及肿块部位、肿块与胆总管关系、肿块强化程度。结果:所有病例均清晰显示梗阻部位,梗阻部位距肝门长度良恶性组间差别显著(P<0.01);而恶性组中胆管癌和胰头癌分别与壶腹癌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胆总管内径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部位、病因及良恶性的区分准确性较高,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胆道梗阻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随访复诊证实的30例胆道梗阻病例,通过MSCT的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小密度投影等方法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胆管的结构、胆管壁情况及周围组织结构,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显示肝外胆道结石8例,肝门区胆管癌7例,胆总管癌3例,胆囊癌累及胆管1例,胆总管下端及十二指肠乳头区炎症2例,壶腹癌3例,胰头癌6例,MSCT后处理技术对肝外胆道梗阻的定位准确率>90%,定性准确率>95%。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对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