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浆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持续性房颤(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130例房颤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患者房颤类型将其分为持续性房颤组(n=77)与阵发性房颤组(n=53),比较3组血浆NT-proBNP水平;所有持续性房颤患者(n=77)行射频消融治疗,根据其术后是否转复窦性心律将其分为转复窦律组(n=27)与未转复窦律组(n=50),随访1年,根据患者手术效果将其分为手术成功组(n=30)与手术失败组(n=47),分析术后转复窦律与手术效果的相关性;比较术后转复窦律组与未转复窦律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手术失败组与成功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健康对照组、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呈依次上升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是否转复窦律与手术效果存在相关性(r=0.716,P<0.05);术后转复窦律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未转复窦律组(P<0.05);手术成功组术前及术后24 h血浆NT-proBNP浓度均显著低于失败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浆NT-proBNP水平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呈正相关(r=0.367,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在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患者预后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评价西地兰联合异搏定对冠心病快速房颤合并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快速房颤合并急性心衰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用西地兰进行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异搏定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率、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清NT-proBNP、c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兰联合异搏定治疗冠心病快速房颤合并急性心衰,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血压以及血清NT-proBNP和cTn-I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变化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9例,其中左心射血分数(LVEF)降低42例(HFREF组),LVEF保留37例(HFPEF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7例为对照组。对比3组血浆NT-proBNP、Gal-3水平和LVEF及不同NYHA分级患者血浆NT-proBNP和Gal-3水平,分析血浆NT-proBNP和Gal-3水平与NYHA分级和LVEF的关联性。结果 3组血浆NT-proBNP和Gal-3水平及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FREF组血浆NT-proBNP和Gal-3水平分别为(2 109.38±652.71)pg/ml、(13.72±3.15)ng/ml,高于HFPEF组和对照组,HFPEF组血浆NT-proBNP和Gal-3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FREF组LVEF低于HFPEF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Ⅱ级患者血浆NT-proBNP和Gal-3水平低于Ⅲ级和Ⅳ级,LVEF高于Ⅲ级和Ⅳ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Ⅲ级患者血浆NT-proBNP和Gal-3水平低于Ⅳ级,LVEF高于Ⅳ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浆NT-proBNP和Gal-3水平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均P0.01),与LVEF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Gal-3水平与NYHA分级具有明显正相关,与LVEF具有明显负相关,血浆NT-proBNP、Gal-3水平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熊小奇 《现代保健》2011,(11):35-36
目的 观察新活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新活素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的抗心力衰竭治疗.新活素组加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首次负荷剂量为1.5 μg/kg静脉注射,然后按0.01 μg/(kg·min)剂量持续静脉泵泵入,连续用药72 h.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的临床症状、心率、血压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浆N一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浓度.结果 新活素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1周心率、LVEF、NT-proBNP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新活素组治疗后1周各项指标的变化较对照组改善得更加显著(P〈0.05).结论 新活素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降低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心肌肌钙蛋门I(cTnI)测定在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iage快速诊断测定仪测定4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人院即刻以及心力衰竭控制后第7天的血浆cTnI水平,同时采用心脏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并与25例非心脏病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随访3个月,比较心力衰竭组患者入院时cTnI阳性亚组与cTnI阴性亚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cTnI阳性亚组中,cTnT水平降至正常者与cTnI水平持续不降或继续升高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心力衰竭组患者cTn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45.4±139.2)ng/L比(9.5±8.6)ng/L,P<0.01],而两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患者中,cTnI阳性亚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1.4%,18/35)明显高于cTnI阴性亚组(1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阳性亚组中cTnI水平降至正常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7.3%,6/22)低于cTnI水平持续不降或继续升高者(92.3%,1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cTnI测定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的80例呼吸困难患者分为三组:COPD组24例,CHF组29例,COPD+CHF组27例;测定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CHF组和COPD+CHF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COPD组(P〈0.01)。与CHF组比较,COPD+CHF组血浆NT-proBNP水平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合并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Dd、LVDs值呈正相关(r=0.66,P〈0.01;r=0.68,P〈0.01),与LVEF值呈负相关(r=-0.76,P〈0.01)。结论NT-proBNP检测结合超声心动检查有利于COPD患者合并CHF的诊断,亦有利于心功能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梗死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早期使用比索洛尔干预的影响。[方法]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改变特点分为下、后壁梗死组(A组,n=22),前侧壁梗死组(B组,n=24),前间壁梗死组(C组,n=20),广泛前壁梗死组(D组,n=24);以年龄相当的23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测定各组血浆NT-proBNP,将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8)和加用比索洛尔组(n=50),分别于治疗1周和1月时再次测定其血浆NT-proBNP。[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D组﹥B组﹥C组﹥A组﹥对照组(分别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1周后及治疗1月后血浆NT-proBNP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分别P﹤0.05),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比索洛尔治疗组NT-proBNP下降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与梗死部位有关,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明显升高,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最低;早期使用比索洛尔有效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ST2(sST2)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鞍山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按心功能分级分为轻度组(57例)与重度组(43例),按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终点事件组(52例)与非终点事件组(48例),比较各组间sST2、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TnI)血清浓度水平。结果轻度组hs-CRP、肌酐、sST2、NT-proBNP及TNI均低于重度组,血红蛋白及LVEF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5,P<0.05)。终点事件组hs-CRP、肌酐、sST2、NT-proBNP及TNI均高于非终点事件组,血红蛋白及LVEF低于非终点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2预测病情程度和终点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7、0.732,NT-proBNP预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0.705,sST2与NT-proBNP联合预测病情程度和终点事件时ROC曲线下面积为分别为0.798、0.835。结论sST2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均有良好评估价值,联合NT-proBNP时评估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率特别是窦性心动过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分析影响心率的某些因素.方法全部患者均连续观察入院后72h心电图和心电监护,以窦性心率高于100次/min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min为心动过缓,分别对两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休克及心律失常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91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29.5%).前壁168例中70例(41.7%)和下壁140例中21例(15.0%)发生窦性心动过速,P<0.01.窦性心动过速患者死亡15例,病死率16.5%,明显高于非窦性心动过速患者(4.6%),P<0.01.窦性心动过速组合并心力衰竭、休克61例(67.0%)明显高于非窦性心动过速组(10.6%),P<0.01.室性心律失常和梗死部位无关,房室传导阻滞易见于下壁梗死,束支阻滞易见于前壁梗死.房颤发生率与梗死部位无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窦性心动过速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心动过速患者.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也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急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4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血压、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尿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以及二尖瓣舒张期E峰和A峰的比值(E/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量、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急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心房颤动复律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45例孤立性房颤患者经电复律后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其CRP水平,随访30天,观测CRP水平在维持窦性节律患者与房颤复发患者中的差异。结果18例患者30天房颤复发,27例患者继续维持窦性节律。房颤复发组平均CRP水平(5.89±0.85)mg/L明显高于窦性节律组(2.59±0.51mg/L),P<0.01。结论孤立性房颤患者复律后,其血浆中CRP水平是复律后再复发的危险因素,提示炎性因子在心房重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房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房颤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分为心肌梗死组(n=18)和非心肌梗死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RDW、H-FABP水平,分析血清RDW、H-FABP水平与房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相关性,并评价其用于诊断房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结果心肌梗死组的血清RDW、H-FABP水平均高于非心肌梗死组(P<0.05)。Spearman分析显示血清RDW、H-FABP水平与房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RDW、H-FABP水平诊断房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1(95%CI:0.364~0.917)、0.750(95%CI:0.504~0.997)。结论血清RDW、H-FABP在房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呈现高表达,其水平与房颤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可有效预测房颤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廖晓芳 《现代保健》2013,(24):132-13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南京普朗FIA8000系列免疫定量分析仪测定12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住院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不同组别及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血浆NT-proBNP水平,对血浆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AP、UAP、AMI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UAP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3支病变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2支病变,2支病变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1支病变;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评分与血浆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534,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能用于评估ACS病情,可作为评价ACS患者心肌缺血或坏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特征。方法:利用连续动态心电图、窦性心搏以及计算机HRV指标对60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LVEF>35%者21例)进行治疗,与40例正常人心率变异(HRV)时域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60例心衰患者中,LVEF<35%者较LVEF>35%者显著降低(P<0.05~0.001),而心衰患者均较正常患者显著降低(P<0.01~0.001),其显示指标参数为SDNN、SDANN index、SDNN index、r MSSD、PNN 50。结论: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RV指标的降低程度与其心功能状态联系密切,通过临床HRV时域指标及相应参数的变化可对冠心病心衰严重程度进行更为精确地诊断,对于提高冠心病心衰患者生存率及预后诊断疗效具有重要重要作用与影响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高凝状态的关系,为慢性心力衰竭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分别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组(n=60)血浆D-二聚体含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内径;并对心衰患者组按有无房颤、基础病因、病程、心腔内径等不同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亚组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心衰合并房颤组较心衰并窦性心律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2)不同疾病构成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不同心衰病程患者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不同左心室内径患者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124,P=0.346);(5)不同左心房内径患者组间比较,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190,P=0.141)。结论(1)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较心衰并窦性心律患者,高凝状态更为严重;(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内径及左心房内径与高凝状态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ESS)的发病情况及其特点。方法用1235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检测5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者比较血清T3、FT3明显降低(P<0.05),不同程度心衰患者间比较差异亦显著(P<0.05),而血清T4、FT4、TSH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病态甲状腺功能状态,它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期间并发心房颤动(房颤)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比较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首次并发房颤者(房颤组)与不并发房颤者(非房颤组)的临床特征及其他并发症以及住院天数、远期病死率.结果 房颤组较非房颤组发病年龄大、左室射血分数值高、泵衰竭发生率高、住院天数增加,远期病死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房颤泵衰竭发生率高、住院天数多,远期病死率高,对该类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内皮素-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为临床诊治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前海人寿广西医院收治的150例COPD患者,将COPD单发者作为对照组(54例),COPD并发PH者作为观察组[96例,COPD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40 mmHg(1 mmHg=0.133 kPa),提示合并PH],开展前瞻性研究。比较2组患者血浆内皮素-1、全血NLR、PLR及血清NT-proBNP表达水平;比较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PH患者血浆内皮素-1、全血NLR、PLR及血清NT-proBNP表达水平;分析COPD合并PH患者血浆内皮素-1、全血NLR、PLR及血清NT-proBNP表达水平与肺动脉压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血浆内皮素-1、全血NLR、PLR及血清NT-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脑血管病(CVD)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检测88例脑出血患者(ICH)和68例脑梗死患者(CI),另选取5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浆NT-proBNP、Hcy和CRP水平,并跟踪观察CVD患者治疗过程中NT-proBNP、Hcy和CRP水平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VD组患者NT-proBNP、Hcy和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H组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NT-proBNP和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病情恶化发生脑血管意外患者血浆NT-proBNP、Hcy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NT-proBNP、Hcy和CRP的水平检测在CVD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儿茶酚抑素(CST)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评估其与心房颤动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共入选210例患者,其中心房颤动组和窦性心律组分别为107例和10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测定CST,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ST预测房颤并发心衰的价值。结果 107例房颤组平均年龄在(64.3±10.9)岁,其中有39例女性患者,占36.4%。心房颤动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和BNP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CST浓度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患者(P0.01)。血浆CST及CST和BNP联合指标预测心房颤动并发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9(95%CI:0.558~0.740,P0.05)和0.680 (95%CI:0.582~0.777,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较窦性心律患者的血浆CST浓度升高,CST对于房颤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有着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