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带血管蒂桡骨移植治疗腕骨、月骨坏死,骨不连16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手部舟、月骨骨折的发生率高 ,骨折后易发生骨不连 ,囊性变或缺血性坏死 ,导致腕部疼痛和功能障碍。我院从1996~ 1999年 ,对 2 0个上肢新鲜成人标本进行动脉染料灌注 ,进行解剖学研究 ,设计了带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的桡骨瓣移植 ,用于治疗手舟、月骨无菌性坏死 ,手舟骨骨折 ,骨不连 16例 ,经 1~ 3a随访 ,治疗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解剖学测量腕骨的滋养血管主要是桡动脉、尺动脉、骨间掌侧、背侧动脉和腕背侧动脉网。腕背侧动脉网是由桡动脉、尺动脉的腕背侧支 ,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构成 ,滋养桡骨的远端和腕骨的背侧及腕掌关节。经血管…  相似文献   

2.
为认识国人前臂血管的解剖关系,改进皮瓣设计,笔者在50例上肢标本上,对前臂背侧血管分支、吻合、骨膜支的分布进行观察,重点对骨间背侧血管、骨间掌侧血管腕背支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区的逆行组织瓣有3种血管蒂:①以骨间掌侧动脉腕背支为蒂,切取背侧中下段皮瓣,适于向手背转移;②以尺侧骨皮  相似文献   

3.
张元智  李保庆 《人民军医》1997,40(4):194-194
我院1991~1995年采用椎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骨膜骨辩转移治疗陈旧性脱舟骨骨折1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8~36岁,平均25.6岁;左侧5例,右侧7例;X线片示骨折线宽约1.5mm,两断端硬化,有大小不等的囊性区,内有死骨存在,近端骨折块密度增高;受伤距手术时间为3个月~1年。1.2手术方法于臂丛神经麻醉气囊止血带控制下取脱背侧S形切口,长约8cm。切开烧腕背例韧带及关节囊,尽量少剥离腕舟骨背侧缘韧带附丽处,显露腕舟骨骨折断瑞,利除其间肉芽组织及坏死骨块,沿舟骨纵轴作约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加压螺钉固定术不同入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上海中冶医院确诊并微创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的腕舟骨骨折患者50例,依据入路方法分为背侧入路组和掌侧入路组,每组25例。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法(Mayo)得分评估腕功能,电话和复诊随访12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并发症和术后6、12个月腕功能情况。结果掌侧入路组与背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16.47±3.01)m L vs.(22.87±3.11)m L、并发症发生率(6.00%vs.32.00%)、骨性愈合时间(8.97±0.95)个月vs.(9.74±1.04)个月,掌侧入路组明显低于背侧入路组;掌侧入路组与背侧入路组手术时间(35.87±6.54)min vs.(30.48±5.98)min、术后6个月Mayo得分(85.76±8.24)分vs.(76.24±7.94)分、腕功能优良率(84.00%vs.56.00%),掌侧入路组明显高于背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背侧入路组和掌侧入路组术后12个月Mayo得分(96.65±6.21)分vs.(95.94±6.17)分、腕功能优良率(96.00%vs.92.00%)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背侧入路比较,掌侧入路可有效提高微创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安全性,有利于改善患者骨性愈合和近期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带蒂第二掌骨瓣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腕舟状骨骨折多发生在其腰部。腕舟骨主要尺、桡动脉分支经附着舟骨结节、腰部韧带内细小的血管分支供血 ,近1 3为关节软骨覆盖 ,无血管分支进入。因此 ,腕舟骨骨折时舟骨近骨折段血供阻断 ,易发生骨吸收坏死 ,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1 ] 。在治疗上虽有桡骨茎突切除术、带血管蒂桡骨膜瓣或骨瓣、带旋前方肌桡骨瓣移植等多种方法 ,其效果均不满意。我院自 1992年 11月以来 ,应用带蒂第二掌骨瓣移植方法 ,治疗腕舟状骨腰部陈旧性骨折不连接 2 6例 ,效果满意。临 床 资 料1.应用解剖 :桡动脉深支在发出第1掌背动脉后 ,进入手掌之前发出…  相似文献   

6.
腕舟骨骨折后骨不连7例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2~1995年收治腕舟骨骨折后骨不连7例,采用带骨间前动脉桡背侧支骨瓣转移治疗,全部骨性愈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6例,女1例;年龄15~42岁,平均27.5岁。左侧2例,右侧5例。受伤时间1年。伤后3例行石膏管形固定,1例行切开复位螺丝钉固定,2例行桡骨茎突切除开槽植骨,1例伤后未行任何治疗。术前X钱表现:骨折端硬化5例,近骨折端囊性变2例,均采用带骨门前动脉桡背侧支骨瓣转移治疗。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1.5个月,全部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不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1.2手术方法于腕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桡骨远端背侧带血管蒂骨瓣转位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行桡骨远端背侧带血管蒂骨瓣转位治疗的13例陈旧性舟骨骨折,其中9例伴近侧极缺血坏死.血管蒂为1,2区间间伸肌支持带上血管.固定方式包括螺钉内固定及外支架固定.评价内容包括Mayo腕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评价.结果 手术距受伤时间平均22.2个月,平均随访76.6个月.骨折愈合13例,平均愈合时间11.2周.功能评价:优3例,良8例,可2例.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握力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舟骨角以及舟月角明显改善.结论 桡骨远端背侧带血管蒂骨瓣转位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手术过程相对简单,疗效满意.术中予腕关节松解,术后腕关节在外支架的保护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背侧入路Herbert钉固定联合带血管蒂桡骨远端背侧松质骨移植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腕舟骨骨折患者5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erbert钉固定联合带血管蒂桡骨远端背侧松质骨移植组(移植组,n=25)...  相似文献   

9.
自1990年~1996年,作者采用桡动脉腕背支掌骨瓣移植治疗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13例,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应用解剖桡动脉在腕背尚未穿第1骨间背侧肌入掌时,分为腕背支及第1掌背动脉,前者向内于尺动脉的腕背支相交通形成腕背动脉弓,位于腕背伸肌腱深面,第2列腕骨水平,并由  相似文献   

10.
李川  朱跃良  苏踊跃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1):1273-1275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trans—scaphoid perilunar dislocation,TSPD)是指合并有舟骨骨折的月骨周围脱位,舟骨近端骨折块和月骨与桡骨远端关节面关系正常,而远端骨折块和其他腕骨一起发生脱位,可分为背侧脱位和掌侧脱位。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是腕部少见的严重损伤,占腕部损伤的3%~5%,多以背侧脱位为主,早期漏诊及误诊率极高,后期常发生舟骨骨不连、舟骨坏死、腕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腕关节及手的功能,治疗上较为困难。对于TSPD的治疗不仅要恢复腕关节正常的解剖结构,而且要确保舟骨骨折的愈合,避免发生舟骨坏死。虽然人们对其研究已有100多年历史,但仍然缺乏定论,存在争议。笔者就TSPD的相关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评价改良足副舟骨切除术治疗运动员及非运动员疼痛性足副舟骨的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入院治疗的疼痛性足副舟骨患者46例(55足),男性11例,女性35例;年龄9~49岁,平均(19.8±8.6)岁;病程14天~10年,平均2年5个月;运动员21例,非运动员25例。全部采用足副舟骨切除术并加固胫后肌腱止点,术后采用内翻位石膏固定,避免负重6周。随访时进行术后症状主观评估,并分析手术前后AOFAS中足功能评分。结果:46例(55足)副舟骨中,I型3例,II型47例,III型5例。运动员组中,17例(70.8%)存在足内翻扭伤因素,显著高于非运动员组。术后共随访43例(52足),平均随访时间31.5个月,总体优良率93.0%,运动员组和非运动员组术后AOFAS中足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结论:疼痛性足副舟骨多为II型,扭伤是引起运动员副舟骨疼痛的主要因素,切除副舟骨同时加固胫后肌腱的舟骨止点是治疗疼痛性足副舟骨的有效方法,对于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腕骨脱位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并对两者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以提高对腕骨脱位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资料与方法对2006年8月-2009年11月共21例腕骨脱位病人的X线平片、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容积再现(VR)三维重组和多平面重组(MPR)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19~45岁,平均(31±7)岁.腕骨脱位位于左侧14例,右侧7例.结果 月骨脱位8例;月骨周围型脱位13例,其中,单纯月骨周围型脱位3例,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4例,经舟状骨、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1例,经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3例,经桡骨茎突月骨周围性脱位2例.在伴有其他腕骨骨折的病例中,桡骨茎突及舟骨骨折于X线平片均得到确诊,而3例合并三角骨骨折的病例在X线平片上或不能显示骨折,或显示骨折片但不能确定具体部位.运用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组后均做出了正确诊断.结论 X线平片对于腕骨脱位大多可以做出正确诊断,但当合并腕骨骨折,特别是细微骨折时,漏诊率较高,多层螺旋CT的MPR、VR技术可全面、准确地显示腕骨脱位及合并骨折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隐性骨与软骨损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隐性骨与软骨损伤的MRI特点,分析骨挫伤、隐性骨折和关节软骨损伤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1例隐性骨与软骨损伤,其中骨挫伤70例,隐性骨折13例,关节软骨损伤18例。观察病变的MRI特点、分布,检出骨挫伤的序列敏感性。结果T1WI,STIR或PDWI(f/s)检出骨挫伤的敏感性为95.7%及100%。骨挫伤病变在关节主要分布于骨骼的边缘,脊椎主要分布于椎体上缘终板下。隐性骨折骨折线走行方向不定,平均宽度为1.8 mm,邻近区域的骨挫伤是其重要的间接征象。关节软骨损伤MRI表现为关节软骨变薄、断裂或缺损,软骨下骨挫伤出现率为100%。结论隐性骨折和关节软骨损伤均合并有骨挫伤,MRI是诊断隐性骨与软骨损伤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骨折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震  柏春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6):897-898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下肢骨折5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52例下肢骨折临床愈合时间9~14周,平均12.3周。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1个月,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法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愈合,是治疗下肢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鼻骨螺旋CT扫描及图像重建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鼻骨可疑骨折采用螺旋CT扫描和图像多层面重建技术,探讨鼻骨骨折最佳的诊断方法。材料和方法:使用GE Hispeed CT/i型螺旋CT机行鼻骨冠状位扫描采集数据,通过工作站的处理软件进行图像的多维重建,获取高清晰和立体的图像。结果:在对传统X线检查中疑有鼻骨骨折的病人做螺旋CT扫描和图像重建技术后都显示有明显的骨折线,尤其对一例鼻骨骨折的病例更显示出该方法的优越性。结论:经图像重建后的影像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影像,并且二维与三维相互补充,大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实验性松质骨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临床治疗关节松质骨骨折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兔52只,4只作为对照,另48只随机分为4组。在兔股骨髁上截骨后分别采用松质骨(A组)和皮质骨螺钉内固定(B组)、石膏外固定(C组)以及未固定(D组)等方法处理。术后3、6、8和12周,对骨折界面剪切强度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测定。结果:每组虽然在不同阶段的剪切强度都呈上升趋势,但以A组最高,B组次之,C组再次之,D组最低(P<0.01)。除A组和B组在12周以外,其余各组不同阶段的剪切强度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同时统计表明,各组在术后12周时的剪切强度与正常对照组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但A组和B组的剪切强度已分别达到正常对照值的80%和78%左右。结论:对关节松质骨骨折的治疗应尽可能做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以利于松质骨的生物力学性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Tarsal navicular stress fractures: radiographic evalu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avlov  H; Torg  JS; Freiberger  RH 《Radiology》1983,148(3):641-645
Tarsal navicular stress fractures are a potential source of disabling foot pain in physically active individuals. The diagnosis of tarsal navicular stress fracture requires a high index of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suspicion because the fracture is only rarely evident on routine radiographs or standard tomograms. The radiographic diagnosis of a tarsal navicular stress fracture may require anatomic anteroposterior tomograms or a radionuclide bone scan with plantar views.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s of 23 fractures in 21 patients are evaluated.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再现(VR)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采用高分辨CT(HRCT)和HRCT 结合VR技术回顾性分析30例鼻骨骨折患者资料.比较单纯观察HRCT法和HRCT结合VR技术诊断鼻骨骨折的差异. 结果 采用HRCT及HRCT结合VR两种方法诊断鼻骨骨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RCT 结合VR技术可以准确诊断有无骨折、准确区分不伴移位的线性鼻骨骨折和鼻骨孔. 结论 MSCT中HRCT结合VR技术在鼻骨骨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侧位投照诊断鼻梁基本完整的鼻区骨折:附100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鼻骨正位投照法及鼻区骨折的X线表现,并着重讨论鼻梁基本完整的鼻区骨折和常规侧位片上易被忽略的征象。  相似文献   

20.
Colles骨折合并月骨脱位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olles骨折合并月骨脱位的X线诊断标准。方法:对100例Colles骨折合并月骨脱位及100例正常腕关节的X线正侧位平片进行对比分析,测量月骨中轴线与桡骨中轴线的夹角。结果:Colles骨折合并月骨脱住时, X线平片显示月骨向背侧移位,桡骨与月骨中轴线的夹角增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测量月骨中轴线与桡骨中轴线的夹角对诊断Colles骨折合并月骨脱位有重要价值,该夹角>2.5°可作为Colles骨折合并月骨脱位的X线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