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种子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丽萍  史静  陈阳  李先恩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8):1534-1535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 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m 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1]。二者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导致其药效不同[2],蒙古黄芪的药效更佳,膜荚黄芪不仅药效,而且栽培管理技术、产值均不如蒙古黄芪[3]。二者在植物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方面有明显区别,但其种子外形比较相近,肉眼难以区别。本研究利用种子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快速简便的鉴别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建立一种可以准确、快速鉴别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种子的方法。方法 利用叶绿体基因组综合数据库(CGIR)及IdenDSS软件分别获取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DNA特征片段,在此基础上筛选获得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的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根据该位点设计蒙古黄芪特异性鉴别引物对MG-F/MG-R和膜荚黄芪特异性鉴别引物对MJ-F/MJ-R。分别建立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特异性PCR鉴别方法,优化PCR反应体系,并对该方法的专属性和适用性进行考察。结果 蒙古黄芪特异性PCR鉴别方法,采用引物对MG-F/MG-R、退火温度62 ℃、循环次数28次,经PCR扩增和凝胶电泳后蒙古黄芪在约220 bp处得到特异性条带,而膜荚黄芪和其他混伪品种子无条带;膜荚黄芪特异性PCR鉴别方法,采用引物对MJ-F/MJ-R、退火温度58 ℃、循环次数28次,经PCR扩增和凝胶电泳后膜荚黄芪扩增得到约150 bp的条带,而蒙古黄芪及混伪品无扩增产物。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对蒙古黄芪、膜荚黄芪进行种源鉴别,为黄芪种子的分类与准确鉴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都为药用黄芪,二者亲缘关系近,成分相似,药用价值尚未区分。该研究旨在建立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水溶性蛋白表达谱,了解两种黄芪之间存在的差别。方法:样品采用水超声提取和丙酮沉淀的方法得到黄芪水溶性蛋白成分,质谱级胰酶酶解后的肽段经nano ESI-LC-MS/MS分析,采用Proteome Discoverer 1. 4软件比对豆科蛋白数据库鉴定蛋白,再使用非标记定量软件SIEVE分析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水溶性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最后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2种黄芪共有蛋白的分类、分子功能、参与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结果:蒙古黄芪鉴定特异性蛋白有920个,膜荚黄芪鉴定的特异性蛋白有717个,2种黄芪中共同表达的蛋白有472个,其中二者的差异表达蛋白有21个,如PR-10蛋白,NDK-1蛋白,谷蛋白A2,磷脂酶D等蛋白在两种黄芪中差异表达。蒙古黄芪高表达蛋白14个,膜荚黄芪高表达蛋白7个。结论: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水溶性蛋白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特异性蛋白、差异表达蛋白和共同表达的蛋白可为今后两种黄芪的鉴别、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和寻找作用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膜荚黄芪种子萌发抑制物质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敏  王炎 《中草药》2001,32(7):643-646
目的 通过对膜荚黄芪种子萌发抑制物质的研究,探讨黄芪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方法 制备黄芪种子粗提物,并测定其活性;制备黄芪种子的乙醚提取液并进行纸层析,然后测定各区段的活性,用温水(41℃,45℃)浸种,测定不同时间的浸泡液的抑制活性。结果 证明黄芪种子中存在活性较高的内源抑制物质,且其乙醇提取物纸层析在Rf0.9区段对白菜种子萌发最强抑制,Rf1.0区段对白菜幼根生长有最强抑制;通过温水浸种(41℃,45℃)可除去大部分内源抑制物质;黄芪种子的内源抑制物质对小鼠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均有显著抑制活性,对小麦种子萌发则不表现抑制;黄芪种子乙醇提取物对黄芪种子萌发和幼根生长也有较强抑制活性;结论 黄芪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除种皮透水性差外,还有内源抑制物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旨在基于化学组分信息探究两种基源药用黄芪及其蜜炙品物质基础差异,为炙黄芪饮片药材基源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建立多批次蒙古黄芪及膜荚黄芪药材及其蜜炙品指纹图谱,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全谱峰匹配及相似度分析,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分析两者物质基础差异.结果 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药材及其蜜炙品指纹图谱无显...  相似文献   

6.
蒙古黄芪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定蒙古黄芪种子质量标准。方法:通过对蒙古黄芪种子扦样、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含水量和生活力等指标的研究,建立相应的检验方法,并对20个不同产地蒙古黄芪种子进行检验,各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作为分级依据的参考。结果与结论:蒙古黄芪种子质量等级可以分3个,其中发芽率和千粒重作为分级的主要指标,生活力次之,净度和水分是质量分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一年生膜荚黄芪白粉病发病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粉病是黄芪常见易发病害,严重影响黄芪的生长和药材质量。为了细致地观察黄芪白粉病中后期的病情发展情况以及研究验证常用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对黄芪白粉病的抑制效果,作者对一年生膜荚黄芪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记录,对黄芪白粉病中后期发展的情况以及药物防治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为今后黄芪白粉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膜荚黄芪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成药》2017,(8)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h.)Bge.叶黄酮类成分。方法膜荚黄芪叶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ODS、制备型HPLC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出13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鼠李柠檬素-3-O-β-D-葡萄糖苷(3)、rhamnocitrin-3-O-β-neohesperidoside(4)、rhamnocitrin-3-O-β-D-glucopyranoside(1→2″)-β-D-apiofuranosyl(5)、沙苑子苷(6)、黄豆黄素(7)、4',7-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8)、染料木素(9)、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10)、染料木苷(11)、黄豆黄苷(12)、银椴苷(13)。结论化合物5、8、13为首次在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膜荚黄芪中黄芪甲甙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芪甲甙是近年来从中药膜荚黄芪中提取得到的新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本文采用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其含量,对其吸收波长,试剂浓度,反应温度等条件进行了选择。测定波长为544nm,其浓度范围在50~300μg符合比尔定律,并测定了江苏五个不同产地的膜荚黄芪中黄芪甲甙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韩多红  晋玲  张勇 《中草药》2012,43(10):2045-2049
目的 通过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膜荚黄芪种子及幼苗在NaCl胁迫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相对发芽率、相对NaCl害率,并对幼苗的叶绿素量、可溶性蛋白质量、丙二醛(MDA)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低浓度的NaCl胁迫对膜荚黄芪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当NaCl胁迫浓度>50 mmol/L时,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种子的GvGr、相对发芽率逐渐降低,相对NaCl害率逐渐增大,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膜荚黄芪幼苗中叶绿素量逐渐减少,可溶性蛋白质量也逐渐降低,二者都与NaCl处理浓度呈负相关;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幼苗中MDA量呈增加趋势,呈正相关;SOD、POD活性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7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结论 膜荚黄芪具有一定的抗NaCl胁迫能力,具有向盐碱地引种驯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蒙古黄芪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晓丰  田晓明  陈英杰  屠鹏飞 《中草药》2005,36(9):1293-1296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为该中药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Ⅰ)、(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3R)-8,2′-dihydroxy-7,4′-dimethoxy-isoflavane,Ⅱ]、毛蕊异黄酮(calycosin,Ⅲ)、(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6aR,11aR)9,10-dimethoxypterocarpan-3-O-β-D-glucoside,Ⅳ]、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7,2′-di-hydroxy-3′,4′-dimethoxy-isoflavane-7-O-β-D-glucoside,)、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formononetin-7-O-β-D-glucoside,Ⅴ)、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calycosin-7-O-β-D-glucoside,Ⅵ)、红车轴草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pratensein-7-O-β-D-glucoside,Ⅶ)和染料木苷(genistin,(Ⅸ))。结论化合物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获得,化合物~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纳米黄芪粉的显微结构和有效成分溶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培艳  傅正义  苏艳丽 《中草药》2005,36(8):1162-1164
目的对黄芪药材进行纳米级粉碎的研究。方法采用HSCS超细粉碎机进行纳米粉碎,Zeta PALS光散射粒度分布及电位分析仪进行粒度分析和Zeta电位测定,并采用显微观察法对药物组织结构进行显微特征的观察。结果纳米黄芪悬浮液中固体颗粒平均粒径为81.7 nm,大部分细胞壁被破碎,黄芪皂苷和多糖直接进入水中。结论黄芪纳米化后可促进有效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13.
蒙古黄芪同源四倍体株系皂苷类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 9 个蒙古黄芪同源四倍体株系中筛选出皂苷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的株系。 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蒙古黄芪二倍体及 9 个同源四倍体株系的试管苗所含的黄芪总皂苷进行了含量测定,并采用 HPLC-ELSD 对所含的 5 种主要单体皂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 9 个蒙古黄芪同源四倍体株系的总皂苷及单体皂苷含量均显著高于二倍体株系。 结论 采用多倍体诱导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蒙古黄芪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生长年限子洲黄芪休眠前期和休眠后期的有效成分含量,揭示子洲黄芪在休眠期各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确定子洲黄芪的最适采收期。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收集8批不同生长年限休眠前期及休眠后期的子洲黄芪,以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为指标,结合聚类分析法分析其质量差异。结果:各指标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各成分含量呈规律性动态变化。黄芪甲苷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质量分数均在生长5年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0.166%、0.079%;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在生长7年时达到最高值,为21.290%。对不同生长年限休眠前期和休眠后期的各成分含量进行对比发现,休眠后期黄芪甲苷质量分数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逐年增大,生长7年时下降幅度最大,为54.09%;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质量分数增加,生长5年时增幅最大,为145.83%;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生长7年时增幅最大,为18.40%。结论:子洲黄芪有效成分积累受生长年限及采收时间的影响,且变化趋势不一致,如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为指标,宜在生长5年休眠后期采收;如以黄芪甲苷为指标,宜在生长5年休眠前期采收;若综合考虑黄芪甲苷及毛...  相似文献   

15.
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卞云云  管佳  毕志明  宋越  李萍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6):1217-1221
 目的研究豆科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体积分数为80%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及重结晶等方法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7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黄芪皂苷Ⅳ(ZD1),异黄芪皂苷Ⅱ(ZD2),黄芪皂苷Ⅱ(ZD3),膜荚黄芪皂苷Ⅱ(ZD4),黄芪皂苷Ⅰ(ZD5),乙酰黄芪皂苷Ⅰ(ZD6),异黄芪皂苷Ⅰ(ZD7);2个为异黄烷类化合物,分别为:2′,4′-二甲氧基-3′-羟基异黄烷-6-O-β-葡萄糖苷(ZD10),(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ZD14);2个为紫檀烷类化合物,分别为:(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ZD11),(6aR,11aR)10-羟基-3,9-二甲氧基紫檀烷(ZD12);4个为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ZD8),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ZD16),毛蕊异黄酮(ZD13),阿弗罗摩辛(ZD17);其余2个化合物为:β-谷甾醇(ZD9)和胡萝卜苷(ZD15)。结论化合物ZD2,ZD4,ZD6,ZD7,ZD10,ZD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山西浑源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山西浑源县仿野生栽培和野生蒙古黄芪中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的比较,评价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的质量。方法采集12批野生和19批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样品,采用HPLC-DAD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4种黄酮成分,UPLC-ELSD法测定黄芪皂苷I、II、III、IV 4种皂苷成分。结果 5~6年生的仿野生栽培的蒙古黄芪中的高质量分数成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黄芪皂苷I、II、III的量高于野生黄芪,相应的黄酮总量、皂苷总量高于野生黄芪,而2种低质量分数成分芒柄花素、黄芪皂苷IV的量低于野生黄芪;通过比较仿野生栽培1~6年生黄芪中8种成分的量发现,黄酮类成分随生长年限的增长不断升高,而皂苷类成分则逐渐降低。结论仿野生栽培的方法可有效地解决优质野生浑源蒙古黄芪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mongholicus中2种免疫活性蛋白Am PR10-16k Da和HQGP-2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蒙古黄芪中所含可溶性蛋白Am PR10-16k Da和HQGP-2二级结构的圆二色性对提取温度和提取溶剂种类进行考察;对该2种蛋白提取条件进行单因素考察,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采用Image凝胶图形分析软件以Am PR10-16k Da和HQGP-2在SDS-PAGE凝胶图中的蛋白条带灰度值(峰面积)为指标,考察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溶剂(p H值)、药材粒度、提取次数对Am PR10-16k Da和HQGP-2蛋白条带灰度值的影响,从而确定Am PR10-16k Da和HQGP-2的最佳提取工艺,辅以其免疫抑制率(CCK-8法)和可溶性蛋白定量测定(BCA法)作为佐证。结果建立了蒙古黄芪中Am PR10-16k Da和HQGP-2的最佳提取工艺:向药材粉末(过4号筛)5.0 g中加入16倍量Tris-HCl,在温度40℃条件下恒温提取60 min,以100 r/min搅拌。蒙古黄芪蛋白质提取率为65 mg/g,且质量浓度为90μg/m L粗蛋白的免疫抑制率为90.90%。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能正确反映Am PR10-16k Da和HQGP-2收率的最高相对量,为Am PR10-16k Da和HQGP-2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稳定、合理、可行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8.
目的:鉴别甘草(Gycyrrhiza wralense Fisch野生)种子和它的2种混淆品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tlicus(Bge.)Hsiao家种)种子及苦豆子(Sophora lohpecuroide L.野生)种子。方法: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蛋白电泳技术进行分析。结果:3种种子蛋白质电泳图谱具有明显差异。结论:电泳图谱法可以用于甘草种子及其混淆品的鉴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蒙古黄芪原药材、生饮片及其炮制品进行质量差异性研究。方法选取道地蒙古黄芪的药用部位根,制备成生饮片及炮制品,进行炮制前后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总多糖、总黄酮和总皂苷量的比较研究,分析质量差异性原因。结果成分量由高到低分别为黄芪甲苷:原药材生饮片蜜炙品酒炙品盐炙品炒制品;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和总多糖:原药材生饮片酒炙品盐炙品蜜炙品炒制品;总黄酮:原药材酒炙品生饮片盐炙品蜜炙品炒制品;总皂苷:原药材蜜炙品生饮片酒炙品盐炙品炒制品。结论温度和辅料保护可能是影响蒙古黄芪原药材、生饮片及其炮制品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黄芪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玉香  高建平  赵晓明 《中药材》2003,26(5):315-316
本试验采用改良琼脂涂抹法(0.2%的秋水仙碱与0.1%的琼脂混合成半固体)处理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幼苗顶芽,得到的诱导株,经生物学性状鉴定和染色体鉴定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