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欣 《中国校医》2020,34(6):467-468
目的 探讨普罗帕酮院前急救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病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在本院进行院前急救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9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每组各49例,在急救过程中分别采用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转运时间、病症转复时间、治疗总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普罗帕酮组患者转运时间、病症转复时间及治疗总时间分别为(12.48±3.51)min、(13.38±3.26)min、(6.29±1.40)min,短于胺碘酮组的(21.30±4.13)min、(24.59±5.37)min、(9.63±2.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患者不良反应率(18.37%)显著低于胺碘酮组(4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救过程中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可缩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病症转复时间,快速控制患者的病情,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4年7月门诊及住院的PSVT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胺碘酮150 mg加生理盐水20 ml静脉推注,10 min注射完毕,观察15~30 min,若未转复窦性心律或心室率仍较快,追加胺碘酮150 mg,以0.5~1.0 mg/min维持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以普罗帕酮70 mg静脉推注,10 min注射完毕,观察15 min,若未复律,再重复给药70 mg,以0.4~1.5 mg/min维持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记录两组的复律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8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律时间为(20.1±2.3)min,对照组为(9.2±2.7)min,两组复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4例,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1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PSVT虽然各自有其不同的特点,但是效果都比较显著,且安全性好,均可作为PSVT复律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复律时间、血压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律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且血压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能有效改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症状,后者复律时间明显高于前者,但后者不良反应较高;前者虽复律时间慢,但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PSVT转复的心电图表现探讨腺苷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PSVT病人由静脉弹丸式推注腺苷,剂量3 mg递增为12 mg,观察用药前、后及用药过程中心电图变化,血压、呼吸及可能症状。结果:总转复14(87.5%),平均转复时间(28±10)s,平均转复剂量7.7 mg。10例(76.2%)发生缓慢心律失常,其中严重缓慢心律失常1例(7%),3例出现快速心律失常(20%),均在注药后1 min内消失。结论:应用腺苷PSVT是有效、安全的。推荐剂量从6 mg开始。  相似文献   

5.
<正>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最为常见的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是患者前往急诊室就诊的常见原因,因其发作有一定危险性,及时有效的转复是急诊室医师首先要考虑的,转复中的安全性是急诊室医师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我科从2007年7月~2009年7月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31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毛石林 《现代医院》2010,10(2):63-64
目的探讨药物即时转复阵发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8例PSVT患者随机用维拉帕米、普罗帕酮和ATP三种药物治疗。结果PSVT转复例次率普罗帕酮为96.7%,维拉帕米93.9%,ATP82.4%,副反应例次率普罗帕酮最低,其次维拉帕米,ATP最高。结论普罗帕酮转复率高,副作用低,宜为临床PSVT复律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阵发性室上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长时间快速的心率可导致血压下降,甚至循环衰竭,故需及时终止,本试验比较三磷酸腺苷(ATP)和普罗帕酮终止PVST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阵发性室上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长时间快速的心率可导致血压下降,甚至循环衰竭。故需及时终止,本试验比较三磷酸腺苷(ATP)和普罗帕酮终止PVST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TP与普罗帕酮治疗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三明市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50例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患儿不同的适用证、禁忌证均分为两组(n=25):三磷酸腺苷组、普罗帕酮组,分别给予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普罗帕酮治疗。对比两组的复律效果、复律时间、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磷酸腺苷组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率为96.0%,普罗帕酮组为76.0%,两组复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磷酸腺苷组的复律时间为(4.10±3.60)min,普罗帕酮组复律时间为(23.58±13.41)min,两组复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磷酸腺苷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TP、普罗帕酮治疗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根据患儿适用证、禁忌证合理选择适宜药物治疗,提高复律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室上速(PSVT)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抢救治疗目的是安全有效地中止其发作。2000年1月至2004年4月分别应用普罗帕酮70mg和维拉帕米5mg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速62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PSVT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43例)和普罗帕酮组(43例),分别选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PSVT,比较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胺碘酮组的总有效率为90.7%,普罗帕酮组的总有效率为86.0%,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PSVT,均能取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胺碘酮治疗PSVT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常用方法.方法:对1988~2003年间2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住院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全部转为窦性心律,5例物理方法终止,23例通过用药终止,复律时间平均30 min,其中1例出现心跳骤停,5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结论:基层医院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物理方法,静脉药物上首选心律平,同时应注意加强心电监护,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相似文献   

13.
郭宗伟 《工企医刊》2014,27(4):922-923
目的 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对策。方法 急诊治疗方法包括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法及药物治疗法。结果 对迷走神经进行刺激后,31例的PSVT终止;向静脉推注药物后,5min内16例PSVT终止,推注10min后12例PSVT终止,其余1例推注25min后PSVT仍未见改善,随后利用西地兰进行静脉注射后PSVT终止。结论 在对PSVT患者进行急诊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及临床表现,以便于选择有效的方法尽快终止PSVT。  相似文献   

14.
<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简称阵发性室上速,是指连续出现3次以上的房性早搏或房室交界性早搏所组成的异常心律,多数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的快速心律。根据近几年的临床电生理研究:折返是阵发性室上速的最常见机制,约占阵发性室上速的95%以上,较少见的机制有自律性增高及触发激动等[1]。依据心动过速的机制可分为:(1)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3)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4)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胺碘酮、普罗帕酮复律药物在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个体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药物复律成功PSVT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其初次复律效果分成首次复律成功组(n=95)和多次复律成功组(n=31);根据首次复律成功使用药物种类将首次复律成功组患儿分成ATP组(A组,n=32)、胺碘酮组(B组,n=32)和普罗帕酮组(C组,n=31)3个亚组。A组采用快速弹丸式静脉推注ATP方案,B组采用静脉推注胺碘酮方案,C组采用静脉推注普罗帕酮方案。比较A,B,C组患儿平均复律时间、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病史、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等指标,分析首次复律成功组患儿及多次复律成功组患儿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病史、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差异,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首次复律成功的3个亚组患儿在性别、体质量指数、家族遗传病史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平均复律时间最短,为(6.5±1.8)s,其次为C组患儿,为(410.6±69.4)s,B组患儿平均复律时间最长,为(993.5±98.4)s,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462,P=0.000);A组中年龄≤5岁患儿仅4例,为3组中最少,其次为C组,B组中年龄≤5岁患儿最多,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均以无合并症状患儿居多,B组中有合并症患儿最多(以心功能不全患儿居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复律成功组和多次复律成功组患儿在性别、体质量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首次复律成功组和多次复律成功组患儿在年龄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多次复律成功组患儿有合并症者比例为83.9%(26例),存在家族遗传病史者比例为54.8%(17例),均明显高于首次复律成功组患儿比例为54.7%(52例)和26.3%(2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复律成功组患儿中2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1%。其中,A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37.5%),其次为C组(25.8%),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3.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复律成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明显高于首次复律成功3个亚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药物单次复律效果各有优劣,低龄、存在合并症及家族遗传病史的患儿首次复律治疗成功率较低,需引起临床重视;多次复律治疗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医生应当根据PSVT患儿实际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此提高复律效果,改善其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有或无心脏病病人,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生,突然终止,频率一般是150~220次/min,心房内刺激及房(室)性早搏可诱发或终止发作。  相似文献   

17.
杨伟平 《中国校医》2002,16(2):160-16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是由折返机制引起的一类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主要有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其快速的房室律 ,可使病人出现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甚至昏厥。我们自 1992年 4月~ 2 0 0 0年10月经食管心房调搏 (TEAP)治疗PSVT36例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6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14~ 5 8岁、平均 2 8岁 ,所有病人均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其中 16例于TEAP前用过西地兰或心律平等无效。1.2 方法 TEAP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胺碘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诊断为PSVT患者6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维拉帕米组各30例,分别应用胺碘酮和维拉帕米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用药后即时复律时间,24h复律情况及随访72h室上速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在24h复律率、72h再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方面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与维拉帕米治疗PSVT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胺碘酮相对维拉帕米24h复律率高,72h再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率少,可作为急诊治疗PSVT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9.
张立  徐莉 《职业与健康》1997,13(1):49-50
随着电生理研究的进展,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理已证实为折返所致。许多病例已能由导管消融或手术切断等措施达到打断折返环路的目的而治愈。然而由于上述措施设备复杂操作难度大,费用昂贵,且具有一定的风险,在基层医疗单位尚不能普及,其治疗除刺激迷走神经外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本文就该病急性发作时的药物治疗分述如下。 1.异搏定静脉内注射,1次5mg,10~15min后可  相似文献   

20.
李珍翠 《中国保健》2009,(16):742-74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大部分室上速由折返机制引起,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房室结与心房,分别称为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其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