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唇沟逆行面动脉蒂皮瓣修复上唇术后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上唇巨大黑痣切除4例,上唇黑痣切除后植皮疤痕3例,上唇恶性肿瘤5例,病变切除后上唇形成缺损面为2.5 cm ×1.5 cm~4.5 cm ×2.5 cm,采用鼻唇沟逆行面动脉蒂皮瓣修复。结果12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切口5 d拆线,均Ⅰ期愈合,供瓣区切口亦Ⅰ期愈合。随访6~12个月,皮瓣柔软,质地好,供受区疤痕均不明显,部分皮瓣因疤痕收缩,中央部分凸起,经二期手术修复。结论鼻唇沟逆行面动脉蒂皮瓣修复上唇术后缺损具有血供丰富、成活率高、皮瓣质地好、供区可直接闭合、供受区疤痕隐蔽等优点,是一种修复上唇术后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鼻唇沟皮瓣血供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的解剖特点,为鼻唇沟皮瓣血供提供形态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临床应用.方法:①30例(6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鼻唇沟的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②在10例头部铸型标本上,观测鼻唇沟皮肤和皮瓣蒂部的动脉血管分布及静脉回流;③1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从颈总动脉灌注明胶墨汁,切取鼻唇沟皮瓣并透明,观察血管分布及吻合;④临床应用鼻唇沟皮瓣修复各种病灶切除后组织缺损25例.结果:①解剖学方面:鼻唇沟部皮肤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眶下动脉和面横动脉的分支,上述动脉发出小动脉入浅筋膜形成皮下动脉网,再由此发出分支至真皮下层形成真皮下动脉网.皮瓣蒂部血供来源于附近区域真皮下血管网;②临床方面:25例皮瓣均存活,术后外形满意.结论:鼻唇沟皮肤血供极为丰富.任何一处均可为蒂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无需将主要血管包含在蒂内.  相似文献   

3.
鼻唇沟"风筝"皮下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鼻唇沟“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颜面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以皮瓣基底部皮下组织为蒂或以皮瓣两侧皮下组织为蒂的鼻唇沟“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颜面部因色素痣、血管瘤、瘢痕、基底细胞癌、鳞癌等病变切除后造成的皮肤缺损。结果临床应用33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颜色、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外观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皮瓣血运可靠、转移灵活、切口瘢痕与鼻唇沟方向一致、愈合后瘢痕不明显、术区平整等优点。是修复颜面部美容效果要求较高部位皮肤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修复颜面部组织缺损及鼻再造寻求新的供区.方法:以面动脉为蒂在下颌缘部设计所需大小和形状的岛状皮瓣逆行转移到面部缺损处,供瓣区直接缝合.结果:临床应用该皮瓣行全鼻再造6例,修复部分鼻缺损2例,面颊部皮肤缺损4例,均获成功,皮瓣全部成活,修复后局部外形佳,再造鼻形态较好,供区无继发性缺陷.结论:该皮瓣血管恒定,血供可靠,位置隐蔽,供受区邻近,肤色、质地一致,手术一次完成,是一种新颖的全鼻再造方法,也是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颜面部缺损修复术优于传统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应用耳后乳突区反流轴型皮瓣修复12例颜面部缺损畸形的患者。结果:12例患者中除1例皮瓣坏死约四分之一外,其余均全部成活,修复后形态自然,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耳后乳突区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颜面部缺损畸形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耳后乳突区颞浅血管筋膜蒂皮瓣的应用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耳后乳突区皮肤修复颜面部的皮肤缺损或器官再造,是公认的最优供皮区。然而,以往由于认为该区的血运主要来自耳后动脉,故至今未见国人尝试应用此区长轴型皮瓣于颜面、眼、鼻等整形修复的报道。我们与中国协和医大解剖教研室陆纯惠副教授等合作对耳后乳突区皮瓣的血液供应进行了研究,又根据A.L.Stock等的有关报道,对两例眼部疤痕挛缩畸形的患者,应用颞浅动脉的分支及其吻合支为供血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动脉供血的耳后返流轴型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缺损的手术方法,提高面部畸形及组织缺损修复的美学效果。方法自2008年7月以来,设计以颞浅动脉供血的耳后返流轴型皮瓣,经面部皮下隧道转移至面部,对16例患者的面部缺损及畸形进行修复。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1例出现皮瓣下血肿,1例出现皮瓣远端小面积静脉回流障碍,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颞浅动脉供血的耳后返流轴型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缺损,术后皮瓣色泽形态良好,供区隐蔽,手术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是修复面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以面动脉下端为蒂的鼻唇沟皮瓣转移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口腔鳞癌术后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口底6例,舌缘3例,下牙龈1例,采用以面动脉下端为蒂的鼻唇沟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0例患者,口腔?面部等创口Ⅰ期愈合,皮瓣成活率100%?随访6个月~3年,无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转移,外观形态满意,语言与咀嚼等生理功能良好,面部取瓣区无明显畸形?结论:以面动脉下端为蒂的鼻唇沟皮瓣与口腔下部(口底?舌腹?下颌牙龈)缺损区邻近,皮瓣取材范围增大,移位距离延长,活动度更灵活,可用于修复大面积的口腔癌术后缺损?具有血供丰富?成活率高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年长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唇沟皮瓣在外伤性鼻部皮肤缺损即时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例患者应用鼻唇沟皮瓣修复其鼻部缺损,缺损部位包括鼻尖部、鼻翼部、鼻背部,缺损大小由2.0cm×1.9cm~3.3cm×2.8cm,皮瓣沿鼻唇沟走形设计,蒂宽约1.0cm,长宽比例约2∶1. 结果 5例皮瓣全部成活,鼻部外形满意,皮瓣质地、色泽均与鼻部皮肤一致,皮肤触觉、温觉、痛觉存在,鼻唇沟区平整,形态正常.结论 鼻唇沟皮瓣取材方便,供皮区疤痕不明显,不留畸形,是鼻部外伤性皮肤缺损即时修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颜面部因肿瘤、痣、瘢痕或外伤所致的皮肤组织缺损有很多修复方法,但各有优缺点,笔者从1998年起应用鼻唇沟微小皮瓣对颜面部、口腔、上下唇、鼻部等邻近皮肤组织缺损和畸形29例进行组织修复,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回顾以颞浅血管为带的耳后轴型岛状皮瓣的解剖特点及在颜面修复中的应用评价.方法:在解剖学基础上应用显微外科操作技术重建眼窝8例,鼻、耳缺损及其它颜面畸形修复11例.结果:本组除2例发生小面积皮瓣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皮瓣色泽与颜面一致,供瓣区隐蔽,再造窿宽畅,便于义眼的安装和配带.结论:皮瓣血供可靠,血管蒂长,是修复颜面软组织缺损和器官再造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腿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的走行、来源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吻合关系.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为血供的逆行岛状皮瓣,进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通过选取10例成人小腿标本,进行腓肠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显微解剖研究,观测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的来源、构成及相互吻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节段性腓动脉穿支为血供的带蒂逆行岛状皮瓣并应用于临床。修复足踝部缺损10例。结果:解剖研究表明:小腿腓肠神经全程均有伴行动静脉滋养,行程中不断接受不同平面的穿支加强,并与周围组织形成广泛的吻合。在踝上3~7cm范围内有较大的腓动脉穿支与之吻合,提供血液滋养并藉此为其周围皮肤供血。以此神经血管蒂设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0例,全部成活。结论:以腓动脉穿支一腓肠神经滋养血管一皮肤血管网的营养皮瓣,为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的方法,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3.
应用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组织缺损的解剖基础、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6年5月,通过研究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的血供特点,设计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组织缺损患者23例,一期进行耳轮精细结构的塑形,其中最大修复面积达到4 cm×1.5 cm。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存活,随访31~2个月,耳轮外形良好。结论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易行,皮瓣血供可靠。修复后耳轮组织质地、颜色与正常相近,耳廓外形恢复良好,供瓣区位于耳后,术后瘢痕隐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额部岛状皮瓣修复鼻部肿瘤术后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额部岛状皮瓣进行鼻缺损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额部岛状皮瓣对10例鼻缺损患者行Ⅰ期鼻再造或修复,方法是在额旁正中皮瓣及额斜皮瓣的基础上设计额部岛状皮瓣,即以一侧滑车上动脉为蒂,皮瓣的"靴筒"部为皮瓣岛状转移的蒂部;而皮瓣的主体为越过额部的正中线直达对侧颞区的横向皮瓣,其中包括对侧滑车动脉供血区及颞浅动脉供血区.结果 术后10例患者随访6~9个月,再造鼻均获成功,鼻的外形及通气功能均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额部岛状皮瓣进行的鼻再造或修复的手术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皮瓣的血供可靠、手术可Ⅰ期完成、术后鼻外观良好等优点,是修复鼻缺损的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评价鼻唇沟瓣修复鼻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患者应用鼻唇沟瓣修复其鼻唇部组织缺损。包括鼻尖、鼻翼、鼻背、上下唇等,沿鼻唇沟行走方向设计皮瓣,最大缺损范围约3.0cm×4.0cm。结果 18例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对术后外形、颜色、触痛觉、温度觉满意,供区瘢痕隐蔽无畸形且皮瓣颜色和受区无明显差异。结论鼻唇沟皮瓣是鼻唇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就近取材,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组织缺损的解剖基础、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4年8月~2006年5月,通过研究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的血供特点,设计颢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组织缺损患者23例,一期进行耳轮精细结构的塑形,其中最大修复面积达到4 cm ×1.5 cm.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存活,随访3~12个月,耳轮外形良好.结论 颞浅动脉耳后支皮瓣修复上耳轮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易行,皮瓣血供可靠.修复后耳轮组织质地、颜色与正常相近,耳廓外形恢复良好,供瓣区位于耳后,术后瘢痕隐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7,(7):932-934
目的:探讨采用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颜面部软组织修复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颜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根据患者缺损大小及位置对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设计并进行修复重建,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3~9个月,对患者颜面部功能、外观恢复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颏下动脉岛状瓣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皮瓣面积分布为3cm×4.5cm~4cm×10cm;其中18例患者采用顺行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修复,2例面部鳞癌患者行扩大切除术后采用逆行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修复;术后所有患者受区外形和功能均良好恢复,且未见明显供区瘢痕。结论:颏下动脉岛状瓣同颜面部缺损在质地、颜色上匹配性较佳,且供区隐蔽,应用于颜面部软组织缺损可有效促进缺损部位功能和美观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唇沟轴行皮瓣在中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整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整形外科的16例采用鼻唇沟皮瓣修复中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中面部缺损范围为0.8cm×1.0cm~3.0cm×4.1cm。根据缺损范围设计鼻唇沟轴行皮瓣行转位修复,供瓣区拉拢缝合。皮瓣长宽比最高可达5:1,皮下脂肪厚度2.0cm~3.0mm。结果 16例中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1期手术完成修复,皮瓣15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轻微血供不良,多次换药后皮瓣愈合。随访3到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术后鼻部、颧弓形态自然对称,除缺损区瘢痕外,其他区域无明显瘢痕。结论鼻唇沟皮瓣具有良好的供区优势,方法设计简单、灵活,修复中面部缺损可获得较满意临床效果,鼻唇沟-鼻翼沟可以自然隐蔽手术瘢痕。  相似文献   

19.
小腿外踝岛状皮瓣是以腓动脉在小腿远端胫腓关节韧带近侧的血管穿支为蒂的轴型皮瓣。作者通过4例尸体解剖研究,在临床上应用5例,临床效果满意。该皮瓣血管蒂解剖位置较恒定,血供安全,尤其是应用该皮瓣不损伤小腿和足的主要供血动脉。适用于修复足跟和踝周部的皮肤缺损。本文详细描述了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手术方法,讨论了皮瓣应用中的问题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鼻唇沟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鼻唇沟皮瓣一期修复面部肿瘤术后缺损25例,外伤等造成缺损6例;其中修复鼻缺损15例,面部皮肤缺损8例,唇颊部缺损3例,下睑部缺损5例.缺损最大面积3.0 cm×4.5 cm,皮瓣沿鼻唇沟走行方向设计,蒂宽约1.5 cm,长度根据缺损范围确定,轴型皮瓣长宽比例可达5:1,滑型皮瓣长宽比例可达4:1.结果 31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恢复满意,皮瓣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触觉及温度觉存在.面部供瓣区瘢痕隐蔽,无继发畸形.结论鼻唇沟皮瓣血运丰富,转移灵活,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能与面部多处皮肤达到较好的匹配和协调,是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